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

  • 听全文
  • 2018-05-25
  • 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 分享到
  • -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

(城市处  虞 水)

 

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都很全面、深刻、精辟,由于本人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很粗浅,不够深入,所以也很难谈出多少全面深刻精辟的体会。为了避免挂一漏万,我还是就某一个方面谈点体会。我的汇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谈思想认识,重点是汇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旧城改造重要思想;二是谈工作实践,尽量理论联系实际,谈谈与我们城市处业务有关的内容, 汇报下我们近期开展的老旧小区微改造专题调研情况(PPT),这也是我作为一名光荣的老旧小区居民比较关注的话题。

总体印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收入习近平近3年多的讲话、谈话、演讲、批示、贺电等共99篇,分17个专题编排。书中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构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巨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全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大方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这是贯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全书的一条红线。“中国梦必须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等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这些经典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真挚情怀,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取向。

那么我在这里结合学习第二卷,简单梳理了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旧城改造的重要思想脉络: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讲话,其中一部分“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75页收录)中指出:补短板,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 ,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 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如果到 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即使最后宣布实现了,也无法得到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认可。

2015年12月20日-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要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要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改造。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广东要做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其中之一就是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以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旧城改造的有关重要思想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思想深远、高瞻远瞩、紧贴实际、催人奋进,始终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是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行动遵循。

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省会城市,更加有责任、有条件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方面先行一步,在全省乃至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2006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就部署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群众好评、上级肯定、中央媒体的广泛报道,2017年底广州还入选全国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是一线城市中唯一的试点城市。我理解当前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至少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老旧小区改造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是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行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让老旧小区焕然一新,有利于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改造中保护历史建筑和城市肌理,延续了历史文脉,留住了老广州人的“乡愁”。通过改造还有利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共同缔造和谐美好的人居环境,符合城市整体和长远利益

二、老旧小区改造是惠民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我市2000年之前建成的老旧居住小区共779个,建筑面积5180万平方米,涉及260万居民,约占全市户籍人口(842.42万人)的31%。这些老旧小区人居环境差,普遍存在公建配套不足、设施设备老化、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日常起居和生活品质。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将实实在在解决城市三分之一户籍人口的人居环境问题,是惠民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

以上就是我汇报的第一部分。下面,我汇报第二部分,请大家看PPT。

4月份,李主任带着我们,联合几个部门和区里同志,先到了越秀、海珠、荔湾、天河几个区调研,后面又去了柳州、厦门学习调研,梳理下我市的老旧小区改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当然有些问题外地也普遍存在,是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老旧小区改造资金来源单一。目前我市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资金来源均为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市级补助经费在全市老旧小区改造计划下达后,通过转移支付下达各区,由各区统筹使用,社会和居民出资较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居民没有出资,改造成果后续的维护保养的责任也完全落在政府身上,加重了财政负担。

(二)改造后长效管养机制欠缺。我市从亚运的“穿衣戴帽”工程开始,居民形成了“谁建设、谁负责”的养护原则,实践中遇到损坏的情形,市民首先想到由政府进行维护。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重的区均是财力薄弱的越秀、荔湾等中心老城区,难以持续大规模的投入资金进行改造,若不解决好后续维护经费来源问题,老旧小区改造和管养长期将难以持续。

(三)“三线”整治协调难度较大。“三线”改造从城中村的综合整治到老旧小区改造,一直是基层反映最突出、最难解决的“硬骨头”问题。三线“整治”涉及众多管线单位,都是大企业,协调难度大,亟需建立明确的协调机制进行规范指导。

(四)项目审批流程繁琐耗时。改造项目存在前期工作流程过长,根据荔湾区改造项目实际建设情况来看,从项目立项到开工、平均用时需290天,前期流程过长导致项目很难当年完工。以市财政资金为主的3000万以上的改造项目需到市发改委申报立项,进一步拉长前期准备时间。

思考与建议:

根据调研中收集的基层的意见建议和外地学习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城市更新的方式看,可分为重建改造、整治改造及保留保护等三种形式:重建改造、整治改造、保留保护。尽管有上述三类更新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将某几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更新效果。我们在推进广州旧城改造中,就应该首先对旧城情况进行梳理分析,然后对症下药,分类实施,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改造效果。

二、探索居民、市场、政府多方共同筹措资金机制。充分践行“共同缔造”理念,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采取居民、原产权单位出资、政府补助的方式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要回答好“改不改”的问题,是老旧小区试点工作的核心,也是营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应有之义。所以,下一步工作中,在改造前要更加注重问需于民,形成共识。首先要充分了解居民的改造意愿,将居民的改造意愿是否强烈放在首位,这是老旧小区改造是否启动的关键。

三、探索老旧小区后续长效管理新模式一是推动居民自治。二是健全物业管理。三是健全专项维修基金。有关部门要创新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政策,探索建立老旧小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制度,解决改造小区长效管养的资金来源。街道、社区要加强宣传指导,协助老旧小区建立、归集房屋专项维修资金,为房屋后续维修提供资金保障。

 四、建立“三线”整治高效规范工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要建立市级层面的协调机制,加大对管线单位的协调力度。实施管线施工登记备案制度,新接入新的管线需经街道办和社区居委同意,对运营单位有所制约。加快推广“四网合一”技术,加快“三线”整治。具体由社区内市场占有份额最多的通信运营企业作牵头单位,各运可营企业配合,共同实施通信管线的更新改造,使改造成果惠企惠民。

五、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鉴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特殊性,应创新政策,采取灵活立项、报建、验收等手续。建议认真研究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8〕33号)精神,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提供审批效率。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