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要闻

2020年广东将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 听全文
  • 2020-01-15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广州

2020年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实现正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5%和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报告中,支持广州干这些大事……

  支持广州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作用

  支持广州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建设高水平文化产业基地和体育名城

  支持广州打造老城市商贸业转型升级范例,提升金融、会展等发展水平,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强市

  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推进广州白云机场三期、珠三角枢纽机场前期工作

  支持广州、湛江建设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

  推动广州期货交易所落地

  加快南沙国际航运贸易枢纽建设

  加快广州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数读报告

  年底前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1万公里

  年内新建5G基站4.8万个

  打好违法建设治理攻坚仗,全年完成治理不少于1.4亿平方米

  完成造林更新335万亩、矿山石场复绿600公顷

  新建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1万套

  2020年省十件民生实事

  1.增加学前教育公办学位供给

  新增100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0%以上的目标。

  2.健全学前至普通高中 各学段生均经费保障制度

  全省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最低标准由每生每年300元提高到400元,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全省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由每生每年500元提高到1000元。

  3.深入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

  “南粤家政”三大培训工程

  开展“广东技工”培训100万人次以上,实现高技能人才占全省技能人才比例32%以上。培训“粤菜师傅”1万人次以上,助力精准扶贫。开展“南粤家政”培训16万人次以上,重点实施居家、母婴、养老和医护四个培训项目。

  4.推进疫苗冷链配送和 预防接种标准化建设

  建设和改造90家市县级疾控中心疫苗冷链储存配送运输设施,为1300家以上预防接种门诊配置智能医用冰箱,实现1300家以上预防接种门诊数字化,提升疫苗使用管理和预防接种服务水平。

  5.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补贴和 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

  城乡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554元、251元提高到609元、276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水平,分别从每人每月1685元和1025元提高到1820元和1110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继续提高到每人每月175元、235元。

  6.新建提升改造一批农村厕所、中小学厕所和城市厕所

  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7万户;支持1700所以上中小学厕所改造;新建和提升改造旅游厕所800座以上、城市公厕450座以上。

  7.进一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完成2277个省定相对贫困村通20户以上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580公里、通2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3000公里、农村公路砂土路3000公里和等外路150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改造100座,实现全省农村公路等级公路比率达到98%、路面铺装率达到80%。

  8.推进重点区域饮用水工程建设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首批4个关键线路区段全部开始掘进;韩江榕江练江三江连通工程实现鹿湖隧洞通水;引韩济饶工程隧道全线开工;加快推进粤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启动湛江分干线工程建设。推进自然村集中供水,新增覆盖100万农村人口,保障农村人口饮水基本安全。

  9.加大食品抽检力度和 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

  全省完成不少于57万批次食品抽检任务,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千人5批次,及时公布食品抽检信息,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达到100%,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实现全省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强化关键节点风险防控,推进校园食品安全。

  10.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

  组织实施1000户以上受危险山体威胁的村居避险搬迁、100处大型以上地质灾害工程治理、60处大型以上地质灾害专业监测,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0砥砺奋进

  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

  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充分释放“双区驱动效应”,发挥广州、深圳“双核联动、比翼双飞”作用,牵引带动“一核一带一区”在各自跑道上赛龙夺锦,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与港澳共同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南沙国际航运贸易枢纽建设,积极争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扩区。抓好中新(广州)知识城等重大平台建设。

  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强化省会城市、产业发展和宜居环境功能,建设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支持广州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作用,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教育医疗中心,增强综合城市功能。支持广州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建设高水平文化产业基地和体育名城,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支持广州打造老城市商贸业转型升级范例,提升金融、会展等发展水平,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强市。

  加大力度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

  认真落实中央“六稳”部署,加大力度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稳定性和韧性。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互促共进,千方百计稳定进出口,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大力推进广东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加快完善高快速交通体系。推进广汕汕、广湛、赣深等高铁建设,力争开工深茂铁路深江段、深南高铁江肇段、深汕高铁、揭阳疏港铁路、瑞梅铁路,建成广州南沙港铁路、广州东北货车外绕线、广清城际一期。开工建设黄茅海通道、南沙至中山等高速公路,抓好深中通道等54个续建项目,年底前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1万公里。推进广州白云机场三期、珠三角枢纽机场前期工作。加快南沙港四期、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等港航项目建设。

  多渠道扩大国内消费市场。推进步行街、大型商圈改造提升,支持老字号传承创新,促进夜间经济加快发展。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力推进外贸提质增效。推进贸易强省建设,实施“粤贸全球”计划,办好境外广东商品展览会。

  确保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聚焦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全力以赴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瞄准短板弱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污染防治、风险防范重点战役,坚决啃下硬骨头、完成硬任务。

  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力度,确保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落实“四不摘”要求,稳定脱贫攻坚政策,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保障性扶贫力度。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帮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谋划好2020年后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深化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等,做大做强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改造,新建城镇污水管网5000公里。

  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推进P2P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实现行业风险有序出清。巩固农合机构改制成果,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防范化解地方中小银行机构、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等领域风险。坚持“一城一策”、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打造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创新科技体制和人才发展机制,大力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强省建设。

  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开展成果转化政策改革试点,积极探索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推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推广落实普惠性科技金融政策,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中心。完善孵化育成体系,推动孵化器、众创空间实现地市和珠三角县区全覆盖。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创建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进重点产业专利导航计划,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

  依托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强化原始创新。启动更多省企、省市联合基金,在信息科学、海洋科学、数理与交叉等前沿领域继续组织一批省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打造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深化省部院产学研合作,推动中科院等机构在粤建设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持续推进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

  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积极对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大力实施九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积极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鼓励领军企业建设一流研发机构,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43%以上。

  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优化实施“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扬帆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

  打造区块链产业集聚区

  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提升制造业能级和水平,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制造等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做强做优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稳步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年内新建5G基站4.8万个,基本实现珠三角中心城区连续覆盖。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完善4K/8K产业生态体系。

  提升工业“四基”能力,推动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的工程化产业化。发展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力争推动8500家企业技术改造、40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5000家企业“小升规”。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区块链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筹建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支持广州、湛江建设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

  推进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建设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制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推动省属企业战略性重组。健全支持民营经济改革发展机制,加快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歧视性规定和做法。

  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大对日韩、欧洲等地招商引资力度,鼓励跨国公司在粤设立总部型企业。推进国际货物分拨集拼中心、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建设,更大范围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推动广州期货交易所落地。

  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开展商事登记确认制试点,年内实现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配合做好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估工作。

  放开放宽除广深以外的城市落户限制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努力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着力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标准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产业兴村强镇行动,扶持1000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设50个以上专业镇。支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创建“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粮食生产,落实生猪等“菜篮子”商品保供稳价措施,推动生猪家禽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乡村振兴科技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广州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深圳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中心建设。大力建设广东数字农业试验区,支持珠三角地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和“万企帮万村”“三师下乡”等行动,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放开放宽除广州、深圳以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做强做优县域经济,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县城和中心镇承载能力。

  打造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文化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文明创建提质工程,深化市县镇村“四级文明联创”,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推动“七个一百”精品项目下基层。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全国一流的新型主流媒体群。大力保护传承红色文化,建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推进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文化龙头企业。培育文化发展新动能,发展4K/8K影视、数字出版、动漫网游、网络视听新媒体等文化新业态,办好深圳文博会、广州文交会,建设全国文化创意创新中心和数字文化中心。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建设“15分钟健身圈”。

  坚决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企业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高效利用各类资源,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推进国土空间利用提质增效。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科学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编制实施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建设用地资源向中心城市、城市群、重大发展平台倾斜。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三旧”改造,推动城中村、城边村、村级工业园等可连片开发区域土地依法合规整治入市。

  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坚决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在能源、冶金、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全面推进清洁化改造。强化排污者主体责任,建立完善排污许可、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企业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等制度。打好违法建设治理攻坚仗,全年完成治理不少于1.4亿平方米。推进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打造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制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持续开展“让广东河湖更美”大行动,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规划建设。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更新335万亩、矿山石场复绿600公顷,促进生态公益林扩面提质。

  积极推进大湾区大学等筹办工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高度重视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落实“促进就业九条”,更加精准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异地务工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强化快递、网约车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护,制定灵活就业人员用工服务管理办法。

  继续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和“创新强校工程”,加快新建迁建高校项目建设,力争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积极推进大湾区大学、深圳理工大学、中山科技大学等筹办工作。

  加快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30家高水平医院建设。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生活兜底,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加强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新建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1万套。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完善退役军人数据库。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