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关注

广州,“戴好口罩”抓发展

  • 听全文
  • 2020-02-18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迎“疫”而上,奋力变“两难”为“两全”

广州倍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于2月10日正式复工,目前产能基本恢复。

广州首创“三人小组”模式入户走访监测疫情。

广州南站客流渐多。

  这一天,广州通报最新疫情——2月16日0时至24时,广州新增确诊病例1例,新增治愈出院10例。截至16日24时,广州确诊新冠肺炎病例339例,已治愈出院131例,重症好转率达75%。2月8日以来,广州每日新增病例均稳定在个位数。

  这一天,是广州复工复产的第8天。每天,数十万人正通过铁路、公路、民航,返回广州,回到社区;更多企业正有序复工,加快复产。这一天,全市中小学生在线“云开学”,学生娃对着屏幕唱国歌、升国旗的画面令人倍感触动。

  城市有序运行的背后,一场人员返粤高峰防御战正如火如荼,一场复工复产复学攻坚战正周密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就在昨天,广州市委召开专题会议,再次强调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推动企业及重点项目复工复产,同步推进营商环境改革,牵引带动经济平稳增长,为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打好基础。此前一天举行的全市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暨重点项目复工开工工作会议则提出,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分类指导、精细服务、精准施策,大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和重点项目复工开工。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这被称为“两难”。迎难而上,将“两难”变成“两全”,这不仅是摆在广州面前的挑战,更是所有非疫区城市必须面对的命题。

  “两难”怎么看?

  人来也难,人没有来更难 复产很难,不复产会更难

  2月17日,广州南站。来自天南海北的乘客,面戴口罩,手提行李,源源不断地涌入这座城市。数据显示,2月9日以来,每天有数十万人从全国各地来到广州。

  一款名为“百度地图城市迁徙大数据平台”的应用,记录着全国城市每天的流动情况。2月16日这天,广州位列全国热门迁入地(目的地)第2位,迁入人口数量占全国迁入人口总量的4.18%。一路回溯——自2月7日进入复工复产时间以来,广州基本稳居全国热门迁入城市的前三甲。

  数字会说话。这一数据,说明广州正迎来返穗人流高峰,处于人口净流入状态,防控压力不断加大;也说明广州复工复产正有序推进,有工可开,有生意可做,否则异地务工人员不会返城。人气,一座城市的活力所在。但在疫情之下,则意味着更高风险、更大挑战。

  挑战,不只来自人口净流入。广州,一座超大城市。早在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就已超1490万人。城市下辖11个区,老城市老旧小区密集、新城区超高层建筑遍布,还有广袤的乡村——全市共有小区(村)7295个,仅行政村就有1144个。城市面积广阔、人口众多,从北到南、从城市到乡村情况特点各不相同,再加上多出口、高密度的城中村,大大小小的批发市场、村级工业园——既要不留死角、严格防控,又要科学精准、有序复工,压力可想而知。尤其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防控疫情,难点重重;复工复产,绝不轻松——广州两难相加,难度陡增。

  难上加难,还要与时间赛跑。截至2019年9月末,广州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26万户,实有企业户数超过100万户。企业背后是就业,事关民生、稳定。从各地情况来看,停工停产,意味着各方面资源要素“凝固”,一大批企业、群众缺少收入来源,后果难以想象。对广州这样一座辐射力强的国家中心城市、省会城市而言,逐步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加快缓解企业、民生难题,确保“两手抓”“两手硬”,分外紧迫,势在必行。

  2月4日举行的广州市委常委会会议提出,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各类生产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突出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

  2月7日下午,广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13号通知,明确2月9日后全市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广州,开始迎面对抗“两难”。

  “两难”怎么破?

  一场城市治理的大考

  一场必须打赢的大战

  “两难”,无疑是对城市治理水平的重大考验。疫情防控关键在严、在控,需要严把关口、严防死守,最大可能减少人员聚集,以斩断疫情传播路径。而复工复产,则要动,要集聚,要流动。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集聚越多,流动越快,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越是动力澎湃。

  静与动、控与放,怎么统筹、平衡?这是“两难”。两手抓,力量不分散,确保两个目标都能不打折扣地实现,此为“两全”。

  面对着一个接一个的难题,广州要如何出招?自2月9日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以来,广州一系列“硬核”举措落地落实,一条条暖企政策及时就位,战疫越打越有锐气,复工复产更快更有序。

  严格防控是大前提

  1月23日,广东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1月26日大年初二,广州“官宣”:没有封城!

  一纸政令,安定人心。其时,广州已经开始积极行动,保障医疗物资、生活物资畅通,在机场、车站、码头等场所“逢车必查、逢人必查”,也为接下来推动复工复产打实基础。

  然而,复工复产带来的人员聚集流动再次让防控压力陡增:天河CBD商务楼宇复工复产率达99.2%,越秀区64栋亿元楼复工……一个个不断攀升的数字,既是经济动力,也是防控压力。

  “人流较少,电梯不拥挤,消毒全面,到处有疫情防控警示语。”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上班的某互联网企业工作人员称。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位于广州CBD。高峰时,这栋大楼容纳着1.2万人办公。如今,红外线测体温、紫光灯电梯消杀、定点取外卖、外来物品集中消毒、“九宫格”乘电梯,逐个派上用场,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疫情防控是复工复产的前提,离开了平安二字,一切都无从谈起。2月8日以来,广州新增确诊病例均稳定在个位数。正如专家判断,广州疫情处于低位平台期,前一阶段工作已发挥重要作用,防控措施取得初步成效。但从防控力度来看,不少受访企业表示,“广州毫不放松,甚至觉得有增无减。”

  2月15日,广州市委主要领导到海珠区检查督导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情况,强调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针对疫情暴露出的短板和问题,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2月17日,市委专题会议再次强调,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指导监督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细化优化复工复产方案。

  天河区专门出台商务楼宇、园区、众创空间(孵化器)专项方案,搭建政府、载体、企业三方联防联控机制,把防控措施更多落到载体经营管理方上,让载体内企业有更多精力投入生产经营;广州华凌制冷设备公司专门成立厂疫情防控小组,甚至紧急开发APP软件便于人员健康管控;天河科技园高唐园区将“大园区”划分为22个防控“小园区”进行防控管理……细致周到,环环紧扣。广州各区各有关部门陆续出台具体复工复产工作指引,不断压实责任,确保安全。

  此外,随着“返工潮”的来临,如何守住处于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的社区小区?2月7日,广州出台“史上最严”的社区联防联控措施,包括所有居住小区(村)实施严格管控措施、抵穗人员必须当天报告,重点疫情发生地抵穗人员必须接受严格居家或集中隔离健康管理,对居家隔离人员落实“八个一”管理及关怀……力度大,措施细,进一步筑牢防疫之墙。

  数据显示,广州本地确诊病例占比无明显增加,传播效率R0呈快速下降趋势。截至2月16日,广州市已连续9天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保持在个位数水平。

  科学有序是总基调

  复工复产,不是一复了之。面对“两难”,如何区分先后、掌控节奏,最考验功夫。

  全力保障复工复产的企业、审慎核实复工复产的企业、积极稳妥复工复产的企业。2月7日,广州市防控疫情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知,要求分类推动复工复产。三类企业,层次分明——“全力保障“的企业,聚焦“必需”,从快从急,包括保障城乡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等等;“审慎核实”则是批发市场(不含农产品批发市场),影院、剧场等娱乐场所,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等,旅游景区、旅行社等文化旅游业以及经营单位;在这两类之外,符合复工复产条件的,积极稳妥推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复工复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防疫物资、生活物资企业必须快马加鞭!

  防控物资不到位,复工复产就是一句空话。广州按照“一厂一小组”的原则,组建了18个由市发改委、工信局、市场监管局以及各区、广药集团等单位党员组成的“驻点五人小组”,每天驻扎在广州的防控物资工厂,为的就是协调解决企业问题,帮助企业扩产转产,保障防控物资供应。

  作为广州市具备无菌生产防护服的企业,广东康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大年初四就开始调整生产线,快马加鞭生产防护服。为解决资金问题,政府部门驻企业的工作组立马协调,3000万元贷款很快落地。

  广州黄埔,广州的制造业重镇和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2月5日,这里的生产线已经飞快地运转起来了。在宝洁黄埔工厂的传送带上,一个个白色空瓶子灌入乳液,加工完成后将走进千家万户。

  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广州国企在行动。2月17日,广州市最大的工业企业广汽集团旗下整车企业在广州的生产线正式恢复生产。旗下广汽本田更是喊出,“不产生一个疫情,也不错失多生产一台车的机会”,在100%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力求以最短时间恢复正常生产水平。

  精准服务是催化剂

  2月9日,广州市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要求对已复工企业,指导做好防护,帮助企业加快生产;对即将开工企业,让企业尽快具备开工条件,尽快复工复产、转产增产;对暂不开工的企业,制定实施帮扶政策,确保城市运行安全、社会安定有序。

  用好用足广东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20条”;广州推出“暖企十五条”;再加上“越秀10条”“增城20条”“花都6条”“黄埔8条”、黄埔四个“黄金10条”2.0版……诚意十足,含金量满满,广州为大量企业送上“及时雨”,吃下“定心丸”。

  南沙港二期码头上,吊臂和货车陆续将装满了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货柜,提至法国食品巨头达能的自有仓库,随后马不停蹄,运往全国各地,保障国内婴幼儿奶粉不断供。在这背后,南沙区商务局现场服务,从达能在复工备案系统上提交到南沙区批复,最快只需要1分钟!

  “一企一策、一事一办”“一项目一方案、一工程一方案”……在这背后,其实是广州长期以来为营商环境所做的努力。从营商环境改革1.0到2.0,再到2020年第一天,广州正式开启营商环境3.0改革。

  广州为营商环境所做的努力,在非常时期厚积薄发。

  疫情当前,广州强调把解决好企业及重点项目复工复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营商环境改革的重要内容,以营商环境改革助推企业及重点项目复工复产。

  实施项目报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诺、信任审批;多部门推出网络办理、线上审批,实现“e登记”办理、“不见面”审批,“零接触”办事;广州建立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一企一策”及时协调解决职工返岗、原材料供应、物资运输资金缺口,以及防护物资的保障难题,推动上下游、区域间、企业间的生产协同……

  在海珠,“一封邮件即可复工”;在天河,审批绿色通道越来越快;在南沙,企业复工审批时间表上,扬杰贸易1分22秒、华三国车行1分35秒、富誉国贸1分12秒……精准有力的服务,推动企业复产复工和重大项目复工开工不断提速。

  后勤保障是压舱石

  复产复工,牵一发而动全身。

  城市公共交通保障无疑是重要一环。出行需求小,班次过密没有必要;随着复工率越来越高,增加班次,回应需求,降低车辆乘客密度,至关重要。广州坚持动态调整、灵活反应。

  2月9日之前,地铁和公交班次相应减少;从2月10日起,全市公共交通已逐步恢复日常运营。广州地铁集团副总经理蔡昌俊介绍,从2月17日起,广州地铁线网最大上线列车数318列,市区核心线路高峰期行车间隔2.5~4分钟,郊区线路高峰期约6~12分钟。立足实际,原定2月24日起线网全面执行日常工作日、周六日时刻表的日期,也将提前。

  以在增城区超视堺产业园内,工厂已经复工,机器设备已运到,但由于国外设备调校人员迟迟没来广州,以至于无法开工。广州迅速研究设立返穗国(境)外重要工程技术人员“绿色通道”,确保关键岗位人员安全到岗,尽快投入工作。

  在南沙区,东升农场面临人手紧缺难题,当地镇政府迅速出手,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目前,该农场每天给广州地区供应蔬菜80多吨,还能为武汉驰援20多吨蔬菜。

  类似案例,不胜枚举。截至2月16日,全市保障城乡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领域的“三必需”企业复工率超过97%,其中,保障城乡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领域复工率达100%。制造业、高技术企业、金融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复工率均有大幅提升。

  广州花更大力气、投入更多精力,为各类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后勤服务。

  要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

  要靠全民行动落细落实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实现“两全”,还得靠干。豁得出来,冲得上去,带头先上,冲在一线,勇于担最重的担子,敢于接急难险重的任务……广州各级党委、政府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落实好疫情防控五级责任体系,切实做到“令行禁止、有呼必应”,进一步强化担当精神、狠抓落实作风,才能为应对“两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面对疫情,广州市民闻令而动,英勇奋战,在救治医院、在车站码头、在基层社区、在生产车间、在家家户户,共同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如今,既要防控疫情,又要推动复工复产,将“两难”变成“两全”,这是面向全市人民的重大考验,与每个人直接相关。每个人行动起来,参与进去,这是实现“两全”的必备条件。

  大战还在进行,大考仍在继续。返穗人员快速增长,复工企业不断增多,防控任务不断加重。广州所经受的考验仍在继续,所面临的挑战还在叠加。大事难事看担当。这里的干部群众没有丝毫松懈,知难而不畏难,有底气、有信心,不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科学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