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联播 > 部门动态 > 市水务局

广州市印发碧道建设总体规划 升级城市治水:“八道合一,三带并行”,打造理想水生活

  • 听全文
  • 2020-10-16
  • 来源:综合调研处
  • 分享到
  • -

  记者从广州市河长办获悉,近日,广州已正式印发《广州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建设万里碧道是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工作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碧道建设工作,先后提出了“推动落实省‘万里碧道’工程”“高标准建设‘千里碧道’”“加快编制实施碧道建设总体规划”等要求。《规划》先后经15届115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十一届第222次常委会会议审议,9月30日获市政府批复并印发施行。

  《规划》是广州市碧道建设的总体纲领,是广州各区制定本区内碧道建设专项规划和实施计划、因地制宜开展碧道建设工作的依据。提出至2025年,全市建成碧道1506公里;至2035年,全市建成碧道2000公里的总体目标。提出了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示、水环境改善等主要任务,制定了详细的建设计划及保障措施,并总结出一套千里碧道建设的广州经验。

  广州自古依水建城、因水而兴,形成“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历史山水格局,水是广州二千多年来的立城之本、营城之源。新时期,广州市千里碧道建设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万里碧道建设工作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海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构建广州碧道理想水生活,开创广州河湖治理工作新局面,推动实现广州市“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治理发展的新举措、新路径。

  为科学指导全市碧道规划建设工作,《规划》系统总结了广州市河湖治理的现状和问题,研究了国内外河湖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结合广东省、广州市重大发展战略,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专家、市民、市有关单位和各区意见。

图片1.png 图片2.png

黄埔区生物岛碧道和从化区温泉风景区环湖碧道

  广州城市治水升级:从单纯治水到城市综合治理——提出“八道合一,三带并行”空间范式

  广州,二千多年临水而居、依水建城,水是广州立城之本、生活之源。新时期,广州市深入领会碧道建设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结合广州实际,提出“广州碧道:理想水生活”总体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重新构筑人、水、城之间的紧密联系。

  广州市将碧道建设作为城市治水升级版,实现从单纯治水到城市综合治理,还清于水、还水于民、还绿于岸,统筹山水林田湖海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实现空间综合利用、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激活片区多元价值,并结合自身实际,深化细化省万里碧道“三道一带”空间要求,提出“水道、风道、鱼道、鸟道、游道、漫步道、缓跑道、骑行道”八道合一和“滨水经济带、文化带、景观带”三带并行的“八道三带”空间范式,保护珠江生态岛链、建设碧道风廊、水鸟走廊,恢复鱼类洄游生态圈。协同岸线、河滩、沿岸绿地整个水生态系统的整治与修复,形成水体全循环过程的系统治理;同时注重与广州城市通风廊道体系的有机结合,保障河道风的通畅性。打造蓝线上的公共服务综合带,让河道的自然生态与亲水体验再次繁衍,实现堤内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系统治理,打造广东万里碧道建设的“广州样板”,助力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建设具有独特魅力和发展活力的国际大都市。

图片3.png

广州千里碧道“八道三带”空间范式图

  打造北中南三大碧道生活圈,构建三纵三横、通山达海的广州新六脉总体格局,提出“碧道十条、分类标准”的建设要求和“双轨双借、共同缔造”的建设模式,以及“一区一特、一区一策”分区建设策略。《规划》围绕“理想水生活”美丽愿景,构建“水道、风道、鱼道、鸟道、游道、漫步道、缓跑道、骑行道”八道合一和“滨水经济带、文化带、景观带”三带并行的“八道三带”空间范式,提出加强对42片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利用59座江心岛塑造珠江生态岛链,建设“5主6次”的碧道风廊、22条“多廊+多点”的水鸟走廊,恢复鱼类洄游生态圈,串联34处全市大型绿地斑块,串联超220处传统村落、文物古迹、特色名城小镇等节点,沿碧道打造公共服务综合带和373公里水上运动产业带,辅助85片产业片区发展,挖掘碧道沿线4类48片价值地区。

图片4.png

海珠区集“五道”于一体的阅江路碧道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打造千里长卷,最美广州

  《规划》提出,广州将以水为主线,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基本要求,充分挖掘河流水系的生态价值、游憩价值、历史人文价值、景观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 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广州千里碧道,实现“千里长卷、最美广州”,将碧道建设打造成为“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升级版”,推动优美生态环境的共建共治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市政府要求:提升碧道设计建设的品质水平,重点地区的碧道设计应进行国际水平的多方案比选。 构建生态安全的蓝绿碧网,营造理想生活的水岸空间,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滨水经济带 。

图片5.png 图片6.png

空中鸟瞰天河区猎德涌碧道和大学城南亭西街涌碧道

  广州市遵循广州实际,以水为脉,以人为本,提出“广州碧道十条”:水清岸绿、广府生活、三道一带、缝合城市、新旧共生、赏粤四季、绣花功夫、适老适幼、经济适用、共同缔造;彰显广州依山、沿江、滨海的城市风貌和山水城田海并存的自然禀赋,重筑人、水、城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新“云山珠水”的风貌格局。

  为此,广州市将按照“一年做试点、三年见成效、七年成网络、2035全面建成国际一流品质水岸”的目标 要求,构建溪-涌-河-江-海多层次,北部山水、中部现代、南部水乡三片区多节点的广州特色千 里碧道格局,绘就“千里长卷,最美广州”。

  阶段一(2019年):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到2019年底,基本完成“一区一示范”碧 道试点任务,全市建成113.7公里试点碧道,为广州碧道建设提供建设样版。

  阶段二(2020-2022年):全面推进、初步见效。到2022年底,全市建成碧道1000公 里以上,各区结合实际情况打造2条以上高标准碧道(每条长度不小于5公里),市域大江大 河、各区主要河涌碧道基本成形,使广州河湖水系成为人民美好生活好去处的幸福河,初步建 立“广州碧道”品牌。

  阶段三(2023-2025年):贯通全市、骨架成型。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碧道1506公 里,基本建成贯通全市的碧道骨干体系,实现碧道、绿道、古驿道互联互通,有效串联全市公 共资源,盘活公共空间,全市各地涌现一批亮点项目,同步推动上一阶段建设成型的碧道沿线 滨水地带协同提升,逐步进入成熟发展和完善提升阶段,基本绘就“千里长卷,最美广州”碧 道画卷,建立“广州碧道”品牌。

  阶段四(2025-2035年):成熟完善、人水和谐。到2035年底,全市建成碧道长度达 到2000公里,建成通山达海碧道、广佛高质量发展碧道、城央环岛碧道、田园风光碧道等一系列特色碧道和主题场景,形成覆盖全市的碧道网络,实现“水清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 白鹭成群”的美好愿景,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全面呈现,“广州碧道”品牌享誉国内外,成为大湾区靓丽名片。

图片7.png

  千里碧道建设的广州经验:——重构人 、水 、城紧密联系

  广州市围绕“理想水生活”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千里碧道,统筹山水林田湖海,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营造高质量生活。目前,全市已建成蕉门河、东山湖、车陂涌、海珠湿地、流溪河等省、市级试点碧道共113公里,初步形成了以“两高点”“两聚焦”“两注重”为主要内容的试点探索经验,并总结经验形成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碧道建设“广州经验”。

图片8.png 图片9.png

蕉门河碧道和流溪河

图片10.png

海珠湿地

  (一)高点站位,创新“八道三带、综合治理”碧道内涵 。广州市积极探索新时期碧道建设时代内涵,将碧道建设作为城市治水升级版,实现从单纯治水到城市综合治理,还清于水、还水于民、还绿于岸,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统筹山水林田湖海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实现空间综合利用、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激活片区多元价值,并结合自身实际,深化细化省万里碧道“三道一带”空间要求,提出“水道、风道、鱼道、鸟道、游道、漫步道、缓跑道、骑行道”八道合一和“滨水经济带、文化带、景观带”三带并行的“八道三带”空间范式,保护珠江生态岛链、建设碧道风廊、水鸟走廊,恢复鱼类洄游生态圈,打造蓝线上的公共服务综合带,实现堤内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系统治理,形成广东碧道建设的“广州方案”。

  (二)高点谋划,打造“广州新六脉、羊城四境”碧道空间 。主动衔接省域碧道布局,依托广州北树南网水系格局,构建三纵三横、通山达海的广州新六脉(通山达海线、山水画廊线、广佛发展线、城央环岛线、黄金水道线、田园风光线),塑造溪-涌-河-江-海多层次碧道网络,结合都市型、城镇型、乡野型、生态型四种碧道类型,营造“宜居生活圈、水岸公园带、碧道风景画、河湖生命体”的碧道羊城四境,彰显广州依山、沿江、滨海的最美自然禀赋,完善宜居宜业宜游城央生活圈,再现岭南水乡田园风貌。

  (三)聚焦前端,坚持“一区一特、一河一策”规划引领。积极整合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团队,成立全市层面碧道技术咨询联盟,提供“全层次、全专业、本地化”的技术支撑服务,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市碧道总规和建设指引,全面对接各区需求、全程指导各区建设,实现碧道建设“一区一特”,坚持重点把控、示范带动,开展“一河一策”重点河涌设计和“一区一示范”碧道试点工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先行先试,逐步推进全市2000公里碧道建设工作。

  (四)聚焦实施,制定“碧道十条、分类标准”建设要求。坚持面向实施,遵循广州实际提出“水清岸绿、广府生活、八道三带、缝合城市、新旧 共生、赏粤四季、绣花功夫、适老适幼、经济适用、共同缔造”的“广州碧道十条”实施准则,结合碧道分类制定“高标准、较高标准、基本标准”四类三级建设标准,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因地制宜开展碧道建设。

  (五)注重融合,推进“双轨联动、双向借力”实践模式。坚持双轨联动,强化上下联动机制。省市、市区上下双轨联动,开展双向借力,整合现有工作成果。借力广州市治水工作、借绿道借驿道基础,优先开展碧道建设,优化水质环境,通过双向借力实现各类治水、治岸、治城工作高度融合。

  (六)注重多元,探索“引资引智、共同缔造”多方参与。开展 “碧道大师做”、“碧道创客做”,寻找碧道“灵魂”设计师,以大师参与碧道本土设计;探索、鼓励、动员市属国企在内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碧道建设和管理,形成合力推进碧道建设,探索碧道水岸建设和共同缔造新模式,实现碧道共建共治共享。并总结经验形成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碧道建设“广州经验”。

  下一步,广州还将以碧道建设为引领,统筹推进全市防洪防涝防风防地质灾害工作,系统开展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延续历史文脉、提升空间价值、带动滨水经济发展,高质量建设千里碧道,形成广东碧道建设的“广州方案”,开创广州河湖治理工作新局面。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