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营商环境 > 营商动态

广州各区筑牢“智慧基石” 助推城市营商环境建设

  • 听全文
  • 2020-08-07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教育强带动营商环境好

  教育为广州营商环境加分 

  随着各大高校录取工作的开始,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落下帷幕。今年广州高考高分考生再度遍地开花,并呈现“分布学校广泛、文理齐头并进”的特点,其背后是广州市和各区一以贯之的加大教育强区建设力度的结果,也是广州市和广州各区增加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结果,更是广州多年来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成教育全面优质均衡的“大教育”格局的结果。优质教育已经成为广州百姓幸福感的助推器、广州营商环境的催化剂。

  “从娃娃抓起” 普惠学前教育奠定基石

  教育资源是一个区域发展的“智慧基石”,也为区域持续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活力。而奠定这块“智慧基石”的根基就是“大格局”教育体系中的“娃娃教育”。广州各区在铸牢这块基石方面,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番禺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教育发展备受关注。为应对入园高峰入园需求,推动落实到2020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的目标任务,番禺区出台了《番禺区教育局幼儿园选址规划(2020)》,将每千人幼儿园规划学位数取值从原来的35提高到50。积极采取有效方式扩充公办学位,2019年1-10月,全区新增加公办学位10696个,新开办和转制公办幼儿园16所。

在番禺区石楼镇南派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讲故事绘本

  位于广州中心的天河区立足高位再发展,着力打造广州基础教育“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幸福标杆。在学前教育方面,天河区不断扩大教育资源供给。2019年,天河区新开办18个公办幼儿园(园区),共计增加公办学前教育学位近4000个;2020年上半年,开办11个公办幼儿园(园区),增加学位约2700个,全区公办幼儿园(园区)由2017年的34个增加到64个,增幅高达88%,基本保证了每一条街道都有优质学前教育学位。

  而海珠区通过公办品牌园多园区办学、调整优化公办学前教育布局、加强各类公办园设施设备建设等,着力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达100%;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18275人,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87.78%。

  白云区则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近三年来,白云区累计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超4万个,为来穗人员随迁子女提供公办学位超5千个。幼儿园公办学位已达4.26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87%,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41%。

  “绣花针功夫” 形成百花齐放办学模式

  广州各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呈现出“不拘一格”的特点,在教育领域各个出击,用“绣花针功夫”办教育,形成了一批具有各区特色的办学模式。

  天河区在全市公办高中率先全面实施高一年级小班化教学,实现全区高中教学小班化率超过70%;在全市率先开办港澳子弟班,创设特色课程;创建智慧教育品牌,以信息技术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管理赋能;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格局,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效流动,以“天河样本”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民生保障和智力支撑。

  白云区在全市率先推出乡村教育振兴政策,持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向北部四个镇的倾斜力度,拟通过优化学校结构和整体布局激发教育内生动力。白云区在已有3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基础上,增加了6所广州市示范性普通高中,示范性高中总数达到9所。预计今年可覆盖区域内所有公办学校,强力提升农村地区教育发展水平。

  地处广州北部的花都区,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特色。花都区通过跳绳、啦啦操、定向运动、校园足球、大课间活动,积极打造花都学校体育在世界范围内的亮丽“名片”。花都区速度跳绳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共培育出岑小林等30名世界冠军,累计获得国际级跳绳比赛金牌超过300枚。2019年获市级以上艺术奖项400余项,参加科技教育活动获国家级奖项22项、省级287项、市级120项。

  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村及边远欠发达地区的课堂教学改革,远在广州东北部的从化区则开展“爱种子”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8学年,从化区正式启动“爱种子”教学模式的试验,实验学校从最初的4所增加到24所,到了2019年,已有32所学校加入其中,实验力量迅速壮大。

  增城区采取分步分片、以点带面的方式——从接近广州城区的镇街由近及远;从学生人数多的镇街由多及少;以经济发达地区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方式来分配优质教育资源。以新塘镇、永宁街一带的优质学校带动南片学校的发展,以荔城街、增江街一带的优质学校带动中、北片区学校的发展。每个镇街都以中心小学作为龙头,带领本镇街的学校整体发展。

  两个“离不开” 加大教育投资引进优秀人才

  好教育离不开教育设施的投资、离不开好老师、好校长。广州牢牢牵住这两个“离不开”的“牛鼻子”,一方面下血本加大教育投资,另一方面引进、培养和留住优秀人才,提升欠发达区域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番禺全力推进“三名工程”,继续实施优才引进计划,加大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培养力度,加强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示范辐射作用,提升校长实施素质教育能力。2017年以来,引进高层次人才19名,其中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11人;15名杰出人才,4名骨干人才,2名学科带头人。2019年,番禺区教育局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广州市教育系统校园招聘“优才计划”,分别赴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共招聘42名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高校应届毕业生。

  海珠区加大落实经费投入,有力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在提高教师收入的同时,促进编制内外教师“同工同酬”。2019年3月,海珠区提升了教师的基本工资,及时补发了新旧基本工资差额,落实了义务教育教师的基本工资标准的提高,区内教师平均待遇水平与公务员大体相当。

  在基础教育方面,天河区优化基础教育资源供给,拟投入总用地约1000亩,估算总投资约50亿元,大手笔谋划一批优质中学。目前引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优质教育资源的清华附中合作学校已落地天河智谷片区,依托东圃中学创办的广州奥林匹克中学、执信中学天河校区、广州中学凤凰校区(扩建)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黄埔区出台“教育10条”政策,在机制创新、经费投入、均衡发展、融合发展上解难题、出实招,进一步鼓励集团化办学。“教育10条”实施后,该区将年均新增加教育投入超1.5亿元,并视财力逐年提高。

  集团化办学 每区至少有1个教育集团

  广州拔尖学生分布广,背后是教育的均衡发展。近年来,集团化办学成为广州破解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重要一招。“每个区至少有1个市属教育集团在当地办学”目标成为现实。同时,增加了更多的示范性高中,让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作为广东省首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越秀区探索实施了学区化集团化建设、区属中小学新一轮布局调整、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合作交流等教育综合改革项目,推动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高位可持续发展,逐步缩小区内各学校之间的差距,包括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师资水平等。目前已组建三个教育集团、一个立体学区和三个幼教联盟,成员单位覆盖中小幼和公民办学校。

  广州教育集团化办学是立体式的,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在中心区,也包括远郊区。

  在北部,花都区拥有广雅中学花都校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花都学校等6所品牌学校(园),在优质民办教育项目上,黄冈中学广州学校、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花都实验学校、花都区耀华学校提供越来越优质的民办教育资源。

  在南部,南沙地处大湾区建设前沿,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便利政策,形成了“立足广州、服务湾区、面向世界”国际教育的新格局。

  在东部,2017年以来,增城区引进了黄冈中学广州学校、华中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商教育集团、英国斐特思公学、广州嘉德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等优质教育资源到增城开办基础教育民办学校。目前,黄冈中学广州增城学校、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广州增城学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实验学校、华商外语实验学校已顺利开学,天恩双语学校(扩建)、费得斯公学实验学校正在动工建设,预计2020年9月开学。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