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 旅游线路

“径”走广州 品读千年

  • 听全文
  • 2019-10-29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广州借历史文化步径建设活化文化资源提升环境品质 获国家住建部和文物局点赞

根据调研考究,杨匏安寓居杨家祠期间,杨家祠旁有石榴树及梧桐树,为留住历史的记忆,有关部门重新栽种了石榴树。

根据调研考究,杨匏安寓居杨家祠期间,杨家祠旁有石榴树及梧桐树,为留住历史的记忆,有关部门重新栽种了石榴树。

“穿越上下两千年,追忆古今羊城事”,广州从2017年开始规划的历史文化步径正在成为现实——长达10公里的“丝路遗风”步径已经焕然一新,涵盖11个节点的红色基因步径成为热点。今年6月,广州历史文化步径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点赞”,称其“彰显城市文脉特色,形成‘遗产融入城市功能,让生活更美好’经验。”

一条条各具特色、不同主题的步径串联起百余个历史文化遗迹,让游客、市民能更好地感受、体味广州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同时通过步径的建设,活化沿线历史文化资源,提升老城区环境品质,助力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越秀公园-中山纪念堂-吉祥路-中山路-越秀中路-越秀南路-新河浦路-中共三大旧址

越秀公园-中山纪念堂-越华路-仓边路-南越王宫署-北京路-西湖路-中山路-人民公园-西门口

东风路-东濠涌-玉带濠-西濠涌

沙面-沿江西路-长堤大马路-海珠广场-沿江路-东山湖-东山口,支线为人民桥-南华西路-滨江路-海珠广场

宝华路-荔湾路-西华路-龙津路

海珠区宝业路-宝岗大道-南边路-南泰路,荔湾区东沙大道-广钢公园

上下九-恩宁路-荔湾湖公园-龙津西路-多宝路-长寿路-人民路

文德路-泰康路-一德路-和平东路-人民南路-上下九

光孝寺-净慧路-仓前街六榕路-中山六路-玛瑙巷-光塔路-米市路

 

历史文化步径写进国土空间规划

串景成链 导览广州

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广州,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许多散布在城中而识别度不高,未能充分展示。2017年4月起,广州规划部门以“走读广州,感知城市”为主题,综合考虑风貌特色、形成年代、人的体验、功能类别等方面策划了7条“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同时开展沿线地区品质提升工作,促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

“最广州”设计团队成员、广州市规划院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军表示:“广州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也有一些非常好的历史遗迹消失了,但现存的东西非常值得我们品味体验,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历史文化步径将这些东西进行串联,并得到更好的展示,让市民有更好的体验感,也成为外地游客阅读广州的‘目录’。”

此后,“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扩充到9条,并写进了《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这9条步径各具主题,可以体现广州的商贸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等特点,每条步径上都联系着十余个能体现主题文化的历史文化资源点。

广州用步径串联历史文化资源并提升老城活力的实践,得到了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的“点赞”。今年6月,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评估检查情况的通报》中称:“广州市通过建设历史文化步道串联散落的历史遗存,彰显城市文脉特色,形成‘遗产融入城市功能,让生活更美好’经验。”

如今,经过整治提升后的沙面外立面焕然一新,西堤的标志性建筑南方大厦、粤海关大楼等在夜间亮了起来,微改造让杨家祠周边重现干净整洁的风貌,增设了信息岛落地标识、地面镶嵌圆形铜板、喷绘步径主线,各类广式特色指引标识串联起沿途景点……

案例聚焦

“丝路遗风”步径

设信息岛落地标识

打造百年故事长廊

长达10公里的“丝路遗风”步径作为广州第一条推进建设的历史文化步径,目前已经焕然一新,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的好去处。该步径由沙面向东延伸至新河浦,连接2个国家文保单位,3个省文保单位,10个市文保单位,串联21大景点;串联起珠江北岸近代时期建设的办公建筑、酒店、教堂、骑楼、博物馆等多种历史文化资源。

红砖砌筑的尖顶阁楼、参天垂须的古榕树、信步遛鸟的老人……人们漫步在绿树掩映的沙面绿道上,于欧洲建筑群中体验异国情调。沙面是“丝路遗风”历史文化步径的节点,今年国庆假期成为不少游客和市民的“打卡”点。如今,经过整治提升后的沙面,不仅外立面焕然一新,还完成了交通布局的优化、增加绿化面积、功能照明优化等。“这里的欧式建筑很有特色,很适合拍照,我今天特意穿了一条复古的裙子来照相!”来广州旅游的周小姐笑道,来之前做好了“功课”,了解到附近是很有年代感的建筑,打算骑自行车沿江边好好欣赏一下。

步径沿线经过精细化品质化提升和微改造,沿着珠江可一路向东骑行或漫步,好不惬意。从沙面出来不远就是西堤,这里曾是广州最著名、最繁华的商业区,汇聚了粤海关博物馆、邮政博物馆、南方大厦、塔影楼等著名历史文物保护建筑,见证了广州商贸发展历程和革命历程。沿着沿江西路步行,记者观察到,每逢路口便能看到一处信息岛落地标识,标识版上的图标使用了黑底和色彩明亮的橘黄色字体,让人眼前一亮,标识牌上注明了“沙面”“粤海关旧址”“南方大厦”等标志性建筑的名称,并用箭头指明相应的方向。此外,公交车站处开设了观光巴士,以北京路步行街为起始点,搭乘巴士便能轻松惬意地一览沿途的广州美景。

串联景点,形成景观链,标识成为其中的“指引员”。根据历史文化步径建设的实施方案,步径未来还将进一步提升,增设定位类标识,在地面镶嵌圆形铜板,该铜板上刻有广州标识、节点名称和主要历史建筑的抽象浮雕,并使用含有名称、方向指引及路线图的引导类标识。此外,将在骑楼内地面喷绘步径主线,在每处骑楼立柱上设置解说和照明设施,记录长堤地区的重要历史事件,形成百年长堤故事长廊。

“红色基因”步径

杨家祠栽上石榴树

用心用情还原历史

凹凸不平的路面变成了干净平坦的麻石小路、横七竖八的电网线不见了、房屋的外立面焕然一新,鲜花绿植点缀在道路两侧,巷间还设置了“杨匏安旧居”的标识。这里是“红色基因”步径11个节点中的1个新晋热点——杨家祠,又名杨匏安旧居。

据杨家祠周边环境微改造项目工程师陈惠杰介绍,杨家祠周边环境微改造项目是纪念杨匏安这位伟大革命先驱的重要举措之一,项目主要对杨家祠所在社区的主入口、巷道、建筑等进行微改造,解决了曾经的脏、乱、差、违建等问题,保留建筑本体,恢复了周边环境的民国时期风貌。

陈惠杰表示,为还原旧时期风貌,采用了条石、青砖、瓦片多种材料,对地面进行重新铺装,利用老旧青砖劈开的贴片,对周围巷道两侧墙面进行重新铺装,简洁朴素,修旧如旧。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克服了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线给基础钢筋制作安装带来的困难。同时,为了施工安全和不影响交通以及人流出行,施工单位选择在夜间凌晨0点至1点的时间段吊装。

在对杨家祠进行微改造的过程中,有关部门挖掘出了埋藏于地底下的54块花岗岩古条石,便对古条石做了标记排版,并重新设计成蝴蝶形状铺装在杨家祠门口,用铜条框边装饰起来,并用铜牌标记这一历史符号。此外,根据调研考究,得知在杨匏安寓居杨家祠期间,杨家祠旁种有石榴树及梧桐树,为留住历史的记忆,有关部门还重新栽种了石榴树。

据“红色基因”步径项目规划师刘一婷介绍,经过深入各区实地调研后发现,广州的红色文化资源数量多、分布广,特别是从越秀公园到起义路、越秀中路到越秀南路等路段最为集中。于是从中筛选了最能体现红色文化、代表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且能突出反映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富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革命遗址,结合旅游和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最终确定11处红色史迹点作为步径的重要节点,包括中共三大旧址、农讲所、烈士陵园、杨家祠等,展示广州波澜壮阔的革命风云历程。

在步径线路的选择上,有关部门坚持“宜人”、“宜行”且“具有历史感”作为基本原则,以古城东西轴线的中山路、古城明清东城墙的越秀路为路线的载体,全长6.6公里,串联起11个重要的红色史迹点,并且沿线资源点活化利用均已较为成熟,多为展览馆或位于公园绿地中,可达性较强,便于市民参观。

基层思考

丁卓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名城规划部部长

活化利用资源打造品质空间

既能饮凉茶 又能叹咖啡

规划“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是为了讲好广州故事,将广州不为人所熟知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步径的方式串联起来展现给市民。在步径建设的过程中,也将形成一系列城市品质提升节点,为市民提供“既能饮凉茶,又能叹咖啡”的品质空间。最后通过充分宣传推广,形成广州的文化品牌,展现广州的历史文化魅力。

除了串联历史文化资源外,建设步径的一大重要目标是提升沿线的城市品质,如活化桥底空间、改善道路交叉口交通流线、建设小转弯半径等,结合沿线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形成一系列历史展示馆、文化设施、创意产业等,增加老城历史文化资源吸引力,提升步行环境,将老城打造为能吸引市民到来的活力空间,从而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规划和建设都只是针对步径本身,即使建设出来也不一定能得到市民的认知,被他们使用。我们将结合有趣的推广形式,使市民了解到“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并对步径的资源点和故事产生兴趣,主动地沿步径走访探索。

此外,在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方面,9条步径上已经活化利用的资源点仍是少数,许多点开放时间有限,不便于市民参观。国家和广州市现在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希望相关部门和产权人能意识到这一趋势,结合历史文化步径建设,进一步推动相关遗产的活化利用,可通过建设展览馆、民宿、文化创意商店等多种形式开展。

专家点评

陈宇飞: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首席专家

设计不必庞杂 激活沿途要素

主题要突出 配套要做好

以步道形式引导城市文化主题的挖掘,激发“老城新活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欧洲很多城市都有意识地在做这件事,比如德国的汉诺威,作为一个战后重建的城市,汉诺威一些历史文化遗存已经残破,但管理者以一个步道将城市的历史文化传导给游客,市中心最重要的36个景点被一条“红线”串联起来,这条画在地面上的红色环线,总长4.2公里,非常清晰地引导大家关注沿途的重要历史遗存,并把这些历史遗存的故事讲好。

“当前,做步道是国际流行的趋势,形式也特别多样,包括看大自然、看植物、看蝴蝶等主题,让人们走出家门,亲身感受城市、乡村样貌。广州通过步道设计,体现城市文化发展的不同主题,是一个新的着力点。”陈宇飞认为,广州这个着力点抓得非常好,把相关的主题按照不同的想法组织起来,各个要素的本来特质都得到提升,人们可以通过走一个线路,读一个故事。

陈宇飞指出,从国内城市的文化步道来讲,广州是打头阵的,其他城市的步道主题更倾向于休闲,而非历史文化。“我非常赞赏广州这个做法,一方面可以展示城市文化的魅力,对市民来说则提升了他们对城市文化的认同。”

陈宇飞表示,步径设计还可以继续优化做好。要注意不必太庞杂,要突出主题,一条线路要体现的要素,应该尽量挖掘、整理出来,激活沿途所有的大小要素,哪怕是很不起眼的一个点。因为有时候一个小的点,可能就是一个故事的核心。同时,相关的设施也要配套做起来,如饮水、休憩设施等。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