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化广州

南粤先贤馆再现“祭月”

  • 听全文
  • 2019-09-11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南粤先贤馆首次夜间开放,一众“仙女”举行祭月仪式。

南粤先贤馆首次夜间开放,一众“仙女”举行祭月仪式。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9月9日晚,藉中秋节来临之际,“‘越’夜‘月’魅力——夜游越秀中秋活动”在南粤先贤馆拉开了帷幕。活动结合中秋传统节日主题,首次实现南粤先贤馆夜间开放,当天延时开放至20:30闭馆。馆内呈现了传统祭月、品茗赏茶、琴“诗”合鸣、灯谜竞猜、投壶纸灯等一系列夜间文化观赏及体验活动,打造“旅游+文化”的全域旅游夜间新模式,为忙碌工作的市民和匆忙观光的游客提供独特的“夜游越秀”游览体验,进一步满足了市民游客多样化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

中秋祭月:

看古人如何优雅地过中秋节

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中秋节庆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活动当晚,一众身着传统汉服的“仙女”(祭司)翩然降临南粤先贤馆,带领着市民朋友们心怀虔诚、对月祈祷,看古人如何优雅地过中秋节。“仙女”通过焚香、祭酒、拜月、献舞、读祝、放荷花灯等步骤,解锁古人祭月仪式,将传统中秋祭月的内蕴进行了充分展示。祭月结束后,市民观众还进行了放荷花灯活动,荷花灯带着众人的美好期许,随着水池微波而起伏晃动,为渐浓夜色镀上了美好的光华。

琴“诗”合鸣:

当古典诗词遇上传统乐器

古琴、洞箫、古埙,声声落地,怀人、思乡、离情,字字入心……活动当晚,中国传统乐器与南粤先贤经典诗词来了一场琴“诗”合鸣的亲密碰撞。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月兔茶》、韩愈的《月池》、陈恭尹的《月重轮》、丘逢甲的《中秋白云山能仁寺看月有怀覃孝方、周立之》等古典名篇被表演者们以古典与浪漫交融、传统与创新兼顾的形式进行演绎,结合传统剑术与独舞的演出,在情、意、境交融之下提升了古典诗词的韵味。琴“诗”合鸣活动一次次地将观众带入中华古典诗词的优美意境中。

追忆童趣:

岑圣权广府童趣作品展

活动当日南粤先贤馆还启动了《月光光,照地堂——岑圣权广府童趣作品展》。岑圣权先生为广东地区知名的人物画家,师从著名人物画家林墉。展览展出了岑圣权老师的广府童趣人物作品,包括广府童谣、广府童趣、母子情三个部分。此外,本次“‘越’夜‘月’魅力——夜游越秀中秋活动”还分别在高剑父纪念馆、万木草堂开设分场活动,为“越”夜增添更多看点。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