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化广州

200多位“大师”“传人”当讲师 合力传播岭南传统文化

  • 听全文
  • 2019-09-10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200多位“大师”“传人”当讲师 合力传播岭南传统文化

近距离接触民间工艺制作过程,才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y6

民间工艺家为公众讲述民艺之美 

y7

学生们在学习醒狮的相关知识 

2018年6月20日,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一周一课——我请大师上课堂”的现场,来了一位中年人——广绣大师、赵兰桂堂第四代传人赵艺明。他来给40位好奇的小学生讲广绣的故事。这堂课,是2018年6月15日挂牌成立的“岭南风物——民间文化大讲堂”(以下简称“大讲堂”)的第一堂课。这个集合全省优秀民间文艺家资源、以岭南民间文化为主的传承体验与培训平台,一年多来,在全省各地授课4000多场,让8万余人次观众,在现场接受了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熏陶。

优秀民间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传播。这样的观点在当下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共识。但是具体应该怎样做,各方进行了很多摸索和实践,也积攒了不少不错的经验和案例。大讲堂联盟的成立,则为整合资源、互补优势、创新讲学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平台化的思路。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枢纽之地,又是民间工艺重镇和主流传媒集中之地,在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发展中,应当怎样进一步发挥作用呢?

组建“大讲堂联盟”完善民艺大众传播“数据库”

大讲堂由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共同发起创办。培训传播的是,具有岭南传统民间工艺技艺特点,已流传超过一百年,目前仍然在传承制作,并具有社会文化保护传承意义和现代发展性的技艺或方法。截至2019年5月,在全省范围内共授权成立84家民间文化大讲堂。注册登记授课讲师218人,这些讲师平均从业23年,平均年龄为44岁,使用普通话、粤语、潮汕语授课。

记者了解到,大讲堂联盟中,可称高手云集。具有工艺师职称、荣誉称号的国家级、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目前注册登记的共计218人,其中国大师2人,省大师6人,省非遗5人,市非遗5人,区非遗3人,高级工艺师32人,高级技师10人,艺术副教授2人,市大师4人,中级工艺师24人,助理工艺师9人,工艺师100人,教师16人。当中从业时间最长的大师,已经入行57年。

更重要的是,这个平台涵盖广东民间工艺主要品类如雕刻、刺绣、陶瓷、剪纸、扎作等78个项目,“数据库”非常大。比如,刺绣类就包括了广绣、钉金绣、潮绣、珠绣、韶绣、瑶绣;雕刻类包括广式硬木家具鉴赏与创作、猛犸牙雕刻、潮州木雕、端砚雕刻、商州木刻画、木版年画、根雕、榄核雕刻、木雕和玉雕鼻烟壶制作、玉石雕刻、篆刻、食品雕刻、龙舟龙头和龙尾制作;陶瓷类有广彩、石湾公仔、潮彩、潮州手拉壶、紫砂陶艺、泥塑、陶塑;扎作类有狮头扎作、龙狮麒麟扎作、潮州花灯、信宜六双花灯、信宜飘色工艺、竹编扎作;其他如珐琅、传统灰塑、传统剪纸、铜凿剪纸、拓印制作、英石创意工艺、潮州麦秆画、潮州铁枝木偶艺术、潮州工夫茶艺、建筑彩绘、茶山绸衣灯公、莞香皮纸、剪纸鱼皮画、麦金画、押花艺术、手工花艺术、棉塑(软雕塑)、皮艺皮雕、漆器、漆画、糖画、藤编、编织、结绳、钩织、植物染、蜡染、打铜技艺、中国茶、花、香文化和技艺、岭南园林、插花艺术、布艺、盘扣等民间工艺品种不一而足。

民俗文化方面,舞龙舞狮、醒狮麒麟、鳌鱼舞、端午龙舟竞赛、乞巧、灯色、飘色巡游、戏剧曲艺、相声小品、龙舟说唱、民间讲古、民乐、潮乐、武术散打、瑶族舞、传统饮食都在其中。可以说,这不仅是一种静态的展示,更是一种动态的参与。

改变信息不对称 资源互补做大平台

大讲堂联盟发起人、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陆穗岗指出,近年来,优秀的民间文化传承工作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学校都搞起了“民间文化传承基地”。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有需求的学校往往因为找不到资源入口,“只能是认识一个剪纸民艺家,就建设剪纸特色学校;认识一个刺绣民艺家,就建设刺绣特色学校”。这种情形,大大限制了学校素质教育的综合规划。

另一方面,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社会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绝大多数的培训机构基于资源的匮乏,很难准确地把握如何传播传统文化,也就造成了有一些机构打着传统文化培训的招牌,打一些擦边球,东抄西凑,传播着“伪民艺”。基于此,一个想法萌生了:集合全省民艺家资源,将正确的传统文化,通过大讲堂联盟平台,把民间文化的传播学习形态固化下来,延展开去。将民间文化资源与学校、社区开放对接,让更多的人学到正确的优秀传统文化。

专家指出,民间文艺的传统工艺、民间文学、民俗活动等形成了丰富的岭南文化形态。原来大家各司其职,各守一地,但现在资源互补之后,可以形成更大、更广阔的平台。

陆穗岗说,大讲堂的宗旨,就是提倡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传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技艺正确传播。目前大讲堂初步建立起联盟体系,制定了标准信息规则。但是总体来说,这个平台目前还处于粗放式的初级阶段。在未来,将继续邀请更多的民间艺术家加盟,对传播知识点进行深加工,创立实验性的传播形态。

不仅把传统文化送到家门口

还要带着你一起动手

除了以口传心授的形式进行课堂式教学,民间文艺家和工作者们的创新举措还有很多。2019年4月27日,由中国民协、广东省民协主办,广州市民协承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中国民协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送欢乐、下基层”走进岭南活动在广州市海珠区黄埔中学举行了启动仪式。借助这个文化惠民品牌活动,广东通过研讨会、大讲堂、微课堂、“到大师工作室去”、传统文化进校园等形式,在全省举行了40多场传统文化传承活动。

广州市的“民间文化传承基地”又是一个新老接力坚持多年的长效化项目。十多年来,这个以传承岭南优秀特色文化为主旨的基地网络建设,已经将乞巧、龙舟、鳌鱼舞、麒麟舞、咸水歌、讲古、粤曲、剪纸、广彩、漆画、通草画、泥塑、传统饮食、客家山歌、醒狮、广东音乐、岭南医药等数十个项目引入36所中小学校园,让青少年从小就能够认识和零距离参与民间文化,让它们在“活态”的氛围中得到传承和弘扬。

广州市民协的专家介绍,这些传承项目的建设,必须根据学校的条件,并考虑当地的传统文化特征,将两者有机结合。因为学生真正熟悉的,是当地的文化背景、文化氛围,只有把他们放进这种从小耳濡目染的环境之中,才更容易激活他们的热情,传播效果才能更好。目前,天河区珠村小学的乞巧文化、番禺区沙湾镇兴贤小学的鱼灯文化、南沙区黄阁镇大井小学的麒麟舞、海珠区南洲小学的中医药、越秀区广中路小学的通草画、海珠区大元帅府小学的咸水歌、海珠区海鸥幼儿园的剪纸等,都已经办得非常有特色。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