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化广州

活化的都市景观

  • 听全文
  • 2019-03-03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自古以来,城市均围绕着商业、公共及祭祀场所而成,庙宇、广场、街道、市场,四者可比喻为城市的心脏,是都市生活的轴心。它们构成了城市的基本轮廓,其他一切皆依此而发展起来。

日前,《海珠广场及周边地区环境品质提升工作报告》在广州市规委会上进行审议。广州的老城改造,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如何对老城进行改造,在提升老城的品质,增强活力和竞争力的同时,又能够保育老城的历史肌理,保全老城的独特魅力,不仅对广州,对世界而言都是一个重大课题。

在新建现代都市林立之下,百城一貌、万屋一面的窘状,令人们开始对城市地方特色感到若有所失,开始思考是否有空间让城市的独特个性得以呈现?

虽然当下的我国已经从早年的大拆大建进入了有效保护历史街区的反思阶段,保护和保育历史街区无论是在政府还是民间层面已渐成共识,但如何有效地活化街区,留住乡愁,仍是一个探索中的崭新课题。

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育正是为了延续城市根脉、留住历史记忆、积淀厚重文化。正所谓“老树春深更著花”。历史文化传统街区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脉络”,北京的皇城根儿,上海的石库门,四川的川西民居,广州的西关大屋,都曾深深根植于当地民众的记忆深处,在岁月流转中构成了当地的建筑特色和城市肌理。如果说保护只是保全城市历史肌理的基础性行动,那么有效保育才是老城改造中的“点睛之笔”。

保护历史街区与改善居民生活,需要以一种极大的包容性、成熟的心态和有力的规划去实施,力图达至高度的平衡,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欧洲的城市在保护历史街区和古老建筑方面卓有成效,与其政府的引导、民众整体素质高和公众参与、保护意识的强大是密不可分的。在《改变命运的人生兵法》的作者郭贤方曾在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细节:当年他跟随巴黎的一位朋友去她家里,那是一座坐落在一个很陈旧的街区,粗糙的建筑、狭窄的街道、简陋的排水沟,一看就知道属于“古代”的居住区。当沿着两百年前又窄又徒的楼梯爬上五楼,他的朋友打开了公寓门的锁,推开门。“这就是我的窝!”那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但在作者眼里:“室内黑暗暗、脏兮兮的,住起来并不舒服。那抽水马桶的式样也是又小又奇怪,不习惯,而且很不方便——因为坐落在她的卧室,就在她的床边。”可是他也感觉到,她是真心实意地为能够生活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而自鸣得意。而且,此类古董式的房子在巴黎也很昂贵!

当今我国旧城改造中存在不少问题,诸如文化遗存、地方风情和城市的历史文脉全部被推倒、割断。城市与人是不可割裂的,历史街区是城市的历史记忆,但只有历史街区的活化改造与当地的民居生活自然过渡,天然衔接,浑然一体,在保护中活化,在使用中保育,充分体现其历史和功能价值,才能真正凸显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以保护历史古镇周庄闻名于世的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当年也曾有过相同的困惑:当年在保护苏州历史街区的过程中,他也经常听到当地一些居民的抱怨,自称厌倦了那种潮湿阴暗、没有马桶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向往窗明几净、文明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和方式。他们质问城市专家们:如果你们要保护这些历史街区,那么你们是否愿意设身处地地生活其中?阮仪三教授十分清楚这是一个悖论:从保护城市的历史根脉角度观察,历史街区的保留刻不容缓,但若从原住民的角度而言,由此而令其没法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亦是另一种不公平。

时移势易。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百姓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保护历史街区的意识也随之日益高涨,全国许多城市都在保护与保育历史街区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只要我们对老城仍然存有敬畏之心,保有热切之情,再加上充分耐心,我们现在所身处的老城总有一日会拂去蒙尘,重现光华,展现魅力,正如同古人所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旧城区改造和活化的成功范例

上海的新天地、成都的宽窄巷子、杭州的南宋御街,广州的永庆坊都是旧城区改造和活化的成功典范。

“永庆坊”——让城市留下记忆

广州永庆坊是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这里一度老房危房遍布林立,作为广州第一个社区微改造项目,永庆坊经过人们从内到外一番精心“活化”,使古老的永庆坊得以凤凰涅槃:老旧建筑恢复了古朴韵味,业态更加年轻现代,咖啡馆、文创店鳞次栉比,成了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标”。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永庆坊时强调,城市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十分重要,传统和现代要融合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上海的新天地——古典中融合现代

上海的新天地是以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和活化的商业区。如今这片最能代表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摇身变成了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新天地的建筑经整体改造错落中呈现有致,古典中融合现代,构成了一首关于上海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宏大交响曲。每天客似云来,游人在此可以细细体会新天地独特的设计理念,品味上海滩精致而洋气的海派文化。它在旧城改造的示范意义在于:首次改变了石库门原有的居住功能,创新性地赋予其商业经营功能。

宽窄巷子——浓郁的巴蜀文化商业街

四川成都的宽窄巷子在旧城保护中具有标杆性意义——在保护老成都老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以旅游休闲为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巴蜀文化氛围的复合型文化商业街,并最终打造成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天府少城”,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出现在世人的词典中,远近闻名。宽窄巷子重现昔日光辉,令人们开始欣赏低调而亲切的青砖建筑、迂回的街巷和庭院、富有人情味的社区网络。宽窄巷子现在已是中外游客必到的旅游胜地,其夜景尤为吸引人。

南宋御街——保持老城生活魅力

杭州的南宋御街在改造前非常破败。2007年,杭州市政府找到著名建筑设计师、曾获世界普利兹克设计大奖的王澍主持这条历史街区的综合保护与更新。经过半年的调研,王澍拿出了方案:完全停止拆迁,在不动迁任何一户居民的前提下,原地改造所有老旧建筑,包括历史悠久的木构民居、民国建筑和近50年的砖混民居。

南宋御街改造的典范意义在于:它不仅着力于保护老街的原始风貌,更着力于保全维系着本地文化重要载体原住民的生活状态,保持老城的生活魅力,唯有如此才能体现它真正的历史价值所在。

太古里——创新重演传统建筑之美

成都远洋太古里(太古里),对旧城改造注入了崭新的理念和活力元素,堪称旧城改造的扛鼎之作,最新升级版。成都市有关政府在开发商业的过程中,希望能顾全及保育大慈寺这一独特文化遗产,为实现这种理想的环境,负责建筑设计的公司套用了规划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的崭新“开放式城市”设计概念,构思了一个既适应环境又具前瞻性的框架。从成都原有的丰富的空间布局入手,建造体验城市空间的记忆,将散落的历史建筑有如串珠子一般重新拼入都市生活之中,合而为一。设计博舍酒店的MAKE建筑事务所,秉承了大慈寺项目融合保育文化遗产及当代设计的宏愿。章华里庭院及笔贴式街15号这两座传统建筑经细心翻修后,分别成为酒店的水疗中心、茶室及大堂入口。整体的建筑设计亦充分反映了地方的历史文化,为城中公共空间重新注入活力。凭借对四川建筑特色的通彻了解,通过创新手法重新演绎传统四川建筑之美,太古里尽展了旧城改造的新风采,成为成都的新地标。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