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化广州

办图书馆“广州经验”领先在哪

  • 听全文
  • 2019-12-09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3668207_caojr_1575812678415_b

越秀区图书馆矿泉分馆

越秀区图书馆矿泉分馆

天河区科技园分馆

天河区科技园分馆

  2015年,广州在图书馆建设方面立了个“flag”——到2020年,要实现全市平均每8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达到甚至超过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水平。通过一系列扎实、稳健、高效的工作,截至今年9月底,广州市有公共图书馆229个,平均每6.5万人拥有一座馆,提前一年实现了“小目标”。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李国新说,广州的图书馆制度体系建设为全国树立了样板。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是目前中国最好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之一,也是全世界一流的城市图书馆服务网络之一。广州引领了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方向,也引领了世界公共文化发展方向。

  从似乎悄无声息到全国关注,四年来,广州在“图书馆之城”方面,到底做了些什么?“广州经验”究竟领先在哪里?它在提升治理能力、完善制度体系等方面,能为其他地区提供哪些启示和经验?

  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时间轴

  立法先行,是令广州图书馆治理能力取得突破性提升的根本保障。广州图书馆馆长方家忠认为,可以说广州经历了一个从文化自觉、法治政府到“良法善治”的过程。

  2012年提出“图书馆之城”建设目标,启动立法、制度设计

  2015年5月1日,《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颁布实施

  2015年5月1日,《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条例》的立法目标明确,即要促进和规范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界定各级政府在公共图书馆建设中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各级公共图书馆在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责,重点解决保障不充足、体系不完善、发展不均衡、基层图书馆滞后等深层次问题。

  2015年底通过《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5~2020)》

  《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5~2020)》,对标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对广州公共图书事业做出整体设计,计划到2020年,实现每8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并且制定了市、区、街镇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201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施行

  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施行

  2015年至2019年,广州先后制定印发了《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5~2020)》《广州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第三方评估管理办法》《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建分馆工作指引》等。

  截至今年9月底,广州市有公共图书馆229个,平均每6.5万人拥有一座馆,提前一年实现了“小目标”。

  总分馆制让“顶层资源”流动到“神经末梢”

  在“图书馆之城”建设中,“总分馆制”大放异彩。

  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是文化和旅游部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管理机制。顾名思义,这种制度,就是以若干“总馆”,即区级馆为枢纽,连接起一定数量的“分馆”。总馆与分馆之间,实现资源共享、物流联通、信息同步,以及管理、运营等方面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在全市的范围内通盘调配资源。这样一可以提升图书等资源的分配效率和保障能力,无论大小馆,都有整个体系做保障,也有利于盘活一些“沉淀”的资源;二对读者来讲,方便很多,比如全部做到了通借通还;三对图书馆而言,采编、技术、采购等部门可以不用每个馆都单独设置,降低了运营成本。按照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要让中心区与非中心区,以及街道等社区都拥有巨量的藏书、宽大的场馆,无论从成本还是空间来说,都不可能实现。其“痛点”,就在于“上下层”之间的“流动”。而总分馆制,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

  广州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首要的创新之举,在于制度法制化。广州图书馆总分馆制体系建设,是全国首次用地方法规明确市、区政府在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中的责任——市政府负责设立广州图书馆为全市公共图书馆中心馆,区政府负责建立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区公共图书馆为区域总馆,镇、街道公共图书馆为分馆。

  基层图书馆设施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要实现《条例》定下的目标,“保障”必不可少。据介绍,几年来市、区、街镇图书馆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当中,政府主导作用发挥明显,2015年市财政对各区图书馆安排建设资金4600万元,2016年安排购书资金5600万元,支持区馆建设和区域总分馆制建设试点。2018年,全市公共图书馆财政总投入4.51亿元。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共有市、区级图书馆13个20处,建筑面积合计28.33万平方米。广州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是世界以城市命名单体面积最大的公共图书馆。2015年,黄埔区图书馆新馆对外开放;2016年,从化图书馆二期对外开放;2017年,海珠区少儿馆对外开放;2019年9月底,越秀区少年儿童图书馆试运行。目前,海珠、白云、花都、番禺、南沙5个区均正在推进实施新馆建设项目,建筑面积将新增10.3万平方米。

  一个特别突出的亮点是,广州基层图书馆设施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7~2019年,市财政累计投入1670万元,各区相应提供配套资金,扶持63个街镇图书馆和23个市民书房新建改造,有力推动了全市公共图书馆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各区馆因地制宜

  越秀区

  越秀区是老城区,空间有限,于是,越秀区图书馆萌发了建设“多元”总分馆制的工作思路。区图书馆馆长钟少薇介绍,区馆在全省率先与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合作共建四阅分馆,被广东省文化厅评为广东十大“最美粤读空间”;合作共建广东省首个街道少年儿童图书馆——越秀区图书馆矿泉分馆,采用“错时开放”的方式,打通了“学校”和“社区”的围墙。

  天河区

  天河区有一座“网红”图书馆——天河区图书馆与天河科技园管委会、与亨美术馆三方合作,在天河科技园设立的科技园分馆。它位于绿树掩映、鸟语花香、湖水环绕的大观湿地旁。天河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它的建筑面积近800平方米,以科技和艺术类图书为主,配备24小时智能微图书馆设施,主要服务于园区内信息技术等一大批高新科技企业。

  天河区图书馆馆长刘驰告诉记者,他们打造了天河云学习中心、天河区地方文献数据库、古籍在线阅览平台等本地特色数字服务平台。

  白云区

  位于白云区的广州图书馆广州市儿童公园分馆是广州图书馆与广州市儿童公园共同打造的第一个儿童青少年主题直属分馆。总藏书约4万册,其中少儿图书约3.5万册,每月更新图书约1000册。2台歌德电子书借阅机,预装2000多种独家授权的正版图书,每月更新100本,与出版社纸书同步发行,读者用手机扫描,就可免费下载阅读。广州图书馆副馆长陈深贵告诉记者,2016年10月1日开馆至2019年10月,儿童公园分馆共外借图书60.68万册次,是广州市服务效益最好的基层分馆。

  “网红”馆个性鲜明

  今年,《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建分馆工作指引》发布,广州市文广旅游局公共服务处负责人介绍,广州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采取文教融合、文商融合、文企融合等方式,积极与学校、企业、园区、地产商、民营团队等各类社会机构合办图书馆、文化馆分馆,以财政小投入撬动社会力量大投入。

  与社会合办的图书馆,现在也被纳入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目前,书店、企业园区、咖啡店、公园、房地产商、教育机构、学校、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地铁公司、寺院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图书馆分馆建设,图书馆办馆主体呈现多样化特点。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政府与社会力量合建分馆55个。这些馆,样貌多端,个性鲜明,涌现出一大堆“网红”。

  2019年3月31日,海珠区图书馆同创汇FDC分馆正式对外开放。它打破了以往图书馆提供图书服务为主的传统,是全市第一个面料实物和服装类书籍完全融合的图书馆。

  黄埔区图书馆万科山景城分馆是一座“三方共建”的社区馆,不仅为社区2万多居民提供公共阅读服务,也辐射周边区域。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