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化广州

广州以绣花功夫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新路子

  • 听全文
  • 2020-07-05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广州旧城微改造 绣出幸福同心圆

  从永庆坊一期牌坊进入,两排复古式的建筑沿着青石板路向里延伸,来往的人群在修旧如旧的建筑里穿梭,老西关风情在这里铺展开来,时光仿佛回到百年前。另一边的玻璃幕墙、网红书店,又让传统街区多出了几番现代的风味。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相遇,回忆与憧憬在这里交织,永庆坊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

永庆坊

  作为广州首个旧城改造项目,永庆坊的微改造展示了广州以绣花功夫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新路子。始于永庆坊,广州的城市更新走上了“绣花功夫”的精细提升。在这种思路下,政府、企业、居民携手,精雕细琢提升老旧民居的品质。在绣花般的精细改造中,并不是将老建筑整齐划一地“穿靴戴帽”,而是保留其历史风貌,也正是这些历史肌理、文化脉络,让广州这座国际都市散发出千年老城的魅力。

广州荔湾区永庆坊,老城市新活力

  截至今年5月底,广州累计完工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323个,惠及4万户家庭、150万人,3094万平方米老建筑改头换面。今年,广州将继续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继续推进100个以上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

  “绣花”功夫留肌理 成就“网红”打卡地

  在70多岁的老广胡志熙眼中,永庆坊这几年是大变样,“环境越来越好了,各种新业态也出现了。”从胡志熙的话语或许能窥见永庆坊改造的思路。

  遵循“修旧如旧”的理念,永庆坊的微改造用“绣花”功夫保留了旧城肌理和文化。同时,又通过“文化+”旅游、餐饮、休闲等产业活化为老城和旧村注入新的活力,以此打造记得住乡愁、吸引得住年轻人、振兴得起老城的活力街区。

  说起微改造,与永庆坊打了十余年的交道的荔湾区住房和建设局调研员江伟辉很有发言权。江伟辉告诉记者,城市更新要把握好新与旧的平衡。

  一方面,在改造过程中保持原有建筑的外轮廓不变,保留岭南建筑民居的空间肌理。另一方面,植入新元素,让更多时尚活泼的元素融入到改造中。为此,永庆坊改造在广州第一次提出做减量规划,实现道路拓宽的红线避让历史文化保护的紫线。“而全长1.2公里的骑楼街参照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风貌进行修复,重现民国风情。”江伟辉说,政府还对景观和照明系统进行改造,打造全新骑楼夜景,并引入创意产业。

  要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还需为旧城注入生命力。永庆坊一期咖啡店、文创店、民宿等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二期在业态上继续引入商业、文化展示、文创办公三大类业态,吸引年轻人消费,打造都市新名片。

  平台搭建齐参与 共商共建促共赢

  旧城改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不同于其他老城发展“推倒重建”,永庆坊创新采用“政府主导、企业承办、居民参与”的微改造城市更新模式,通过微改造的“绣花”功夫,为骑楼古巷注入生命力。值得一提的是,政府搭建了一个“美好家园共同缔造委员会”平台,以居民为主囊括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让诉求在平台上达成共识。通过这种共商共建、共享共治模式,居民也获得更多参与感和满足感。

  江伟辉说,历史文化街区怎么求新、什么样的产业适合小体量的旧城改造项目、如何让旧城改造后的项目能有源源不断动力……这些都是要面对的问题。而在产业引入上,如何处理好新产业引入与居民生活的关系,也很重要。如何解决这些矛盾,让旧城改造能朝着市民舒心、居民满意的方向发展?

  为此,政府搭建多方协商平台,各方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在化解矛盾的同时,又动员居民参与到旧改建设中来,提升市民参与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而在产业引入上,以永庆坊二期为例,在业态布局上分为个性工坊、人文小巷、慢调水岸、最美骑楼街、时尚天地、先锋主场、创意部落七个片区,引入广州老字号及时尚轻餐饮文化、非遗文化工艺品、岭南特色风情民宿等新兴业态,在避免影响原住民生活的同时,让“老西关”焕发新活力。

  精细管理提品质

  不仅仅是永庆坊,越来越多的社区采用“绣花功夫”来提升居住品质。“以前,老伴觉得小区太老了,总催我搬到儿子家。”在南岗四航塘头小区,80多岁的刘叔每天都要绕着新修的花园走上几圈。去年小区改造后,土路变成了沥青步道、鹅卵石小径,原本不爱下楼的刘叔,成了花园里的常客。原本想搬走的他,现在还投票加装电梯,准备一直住在这,跟小区一起“返老还童”。

  塘头小区只是微改造项目的一个缩影。经过几年探索,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正以试点带动全面——按照从小区到片区,从整治到活化,从管理到治理的思路规划连片改造,以惠及更大民生。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沙湾,在改造后重点扶持粤曲、醒狮、鳌鱼舞、飘色等传统民间艺术,并将鱼灯、龙狮、砖雕、灰塑等传统技艺融入旅游开发,焕发出新活力。而琶醍珠江啤酒厂区的改造不仅保留酒的基因,园区内各色风情酒吧、特色餐厅等让其成为岭南文化、时尚潮流的体验地,成为广州夜间经济的一个聚集区。在用绣花般功夫进行城市更新中,广州探索出以存量与增量联动、产业与空间结合、文化与活力并重为特征的“有机更新”。

  漫步在广州街头,街坊们不经意间就会发现,原来身边的一些危旧小区、废置厂房、脏乱村庄,正一个个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永庆坊、旧南海县等一个个精品项目。走在这些富有广府风味的街区,就像穿越至一处明清时期寻常巷陌里,为广州这座飞速发展的城市,留下了难得的记忆与乡愁。

  专家说法 盘活老物业让老城有新活力

  广州现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中心执行院长江浩表示,围绕人居环境改善和产业转型升级,广州绣花式的旧城改造给市民带来了幸福感。而谋划盘活老物业新功能,对于广州的旧城改造、推动老城区新活力必不可少。

  南京、上海等大城市老城区旧改的实践表明,老城区要想有新活力主要在于调动资本和权属方的积极性以及盘活老物业。政府可编制一些指引和细则,通过培养国企抓手做好前期推动,充分调动社会其他资本和力量以及权属方积极性参与示范项目形成“国民统筹”。疫情后应该会有一批物业空置待转型,老城区更新有“产商融合”的趋势,要敢于谋划盘活做实创新载体。

  相关部门要重视老楼宇功能盘活,适当提高容积率或者转移容积率,给予资金支持,政府做好前期方案,采取“中微结合”和“国民联合”等模式,多采取共同治理,在实施运营中让业主居民和运营企业唱好主角。

  记者手记 新旧元素结合 老城实现“逆生长”

  改造,只是城市更新的起点,如何继续为老城注入活力,才是老城持续焕发活力的不二法门。为此,广州在微改造中不是百分百复原,而是运用“新”和“旧”元素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引入新业态,提升旧城活力。主题文化民俗、Ins风网红饮品店……为老街引来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社区焕发青春的气息。旧城微改,老百姓是最终受益者。广州统计局的民调显示,81.5%的受访市民,认为老旧小区微改造提升了生活品质。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