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化广州

西关永庆坊4A景区22日授牌开市

  • 听全文
  • 2020-08-21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独家探营广州首个“非遗街区”

  记者从广州市文广旅局获悉,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将于8月22日上午正式开市。届时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与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将在粤剧艺术博物馆普天乐广场举行永庆坊4A景区授牌暨非遗街区开市活动。广州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非遗街区能够让大家“见人见物见生活”,有效引导非遗资源活化利用及创新发展,推动整个片区构筑可持续发展的非遗生态系统,将助力传承广州文化,传播广式风味。

  建立10间大师工作室

  3年补助900万元

  日前,记者跟随广州市文广旅局工作人员,到现场独家探营。透过覆盖在上的红绸,隐约可见那些崭新的传承人工作室招牌一角。工作室内外,工程人员和工艺师们还在不断地探讨着家具摆放、灯光布置等细节。上午和煦的阳光洒下,眼前的场景真是一片生机勃勃。

  记者了解到,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从酝酿、筹备到开市,历时约1年。自2019年10月启动以来,广州市文广旅局确立了“多方合作共建”的模式,牵头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并在前期对全市非遗代表性项目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在充分尊重传承人意愿的前提下,最终确定了广彩、广绣、珐琅、骨雕、榄雕、醒狮、饼印、箫笛、古琴等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和市场运营能力的10个进驻项目,建立10间集展示、展销、体验、传承、交流、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非遗大师工作室。

5216832_wupx_1597921369458_b.jpg

广彩大师翟惠玲的作品

  记者在现场看到,各位传承人的工作室面积大小不一,最大的是“南箫王”郭大强的工作室,约500平方米,分成3层,层与层之间还巧妙设计出多个室外的挑空或天台空间。工作人员介绍,一层可以作为陈列展示之用,而二三层可以进行箫笛制作、培训等之用,室外的空间也是非常好的进行艺术沙龙、雅集、讲座等公众活动的场地。登上楼顶天台,北面就是粤剧艺术博物馆美丽的馆舍,视线开阔,是绝佳的“打卡”地点。

5216795_jiangyy_1597919718558_b.jpg

非遗街区里最大的是“南箫王”郭大强的工作室

5216835_jiangyy_1597919969549_b.jpg

岭南派古琴名家谢东笑工作室的墙上,展示着各种斫琴工具和古琴半成品

  广州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进驻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的10间非遗大师工作室,政府以资金补助的方式进行扶持,广州市文广旅局、万科公司和非遗企业三方签订协议,根据场地租金、管理费、项目日常运营成本等综合估算,每年扶持资金规模为总额300万元,扶持3年。

  借力4A景区大平台

  带动文旅资源聚集

  广州西关永庆坊旅游区包括荔枝湾片区和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是老广州文化风貌最典型的代表街区。该旅游区自2019年9月启动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工作以来,不断挖掘城市旅游文化内涵,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历时近10个月,顺利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验收。

  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项目以荔湾区永庆坊阶砖巷为基本地理框架。在将新业态、新模式引入这一带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原有街区风貌、生活方式、居民构成等的保护和存续,在保有原汁原味的西关味道、广州味道的同时,让这里变得更新潮、更时尚。

  一位年轻的学徒带着记者一行来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大师翟惠玲工作室的二楼。临墙而立的几个玻璃柜中,翟惠玲大师创作的广彩作品整齐地陈列。旋转楼梯不宽,扶手和墙仅用白色涂料刷过,典雅,又带有几分旧日风味。小伙子说,这是按老房子原来的风格做的。它自然地融入在周边无数老建筑之中,突出却不突兀。

  历史上的永庆坊、恩宁路一带是广州多种手工艺和表演艺术的聚集区之一,是广州著名的骑楼街,现今仍分布着包括西关打铜项目保护单位天程铜艺等在内的不少手工艺作坊。著名的八和会馆、銮舆堂、粤剧艺术博物馆、永庆坊三雕一彩一绣展馆和咏春拳(西关)保护单位也都坐落于此。这里还完好地保存了传统老广州的日常生活方式,是真正意义上的“活态文化区”。记者走访的多位业内人士都表示,通过非遗传承人的持续性运营,将有利于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进驻,一步步打通历史文化街区老建筑、老商铺、老居民、老故事等“存量资源”和当下文旅融合、经济发展、游客口味等“新需求”之间一些尚不通畅的地方,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合、通盘考虑,重新激活老城区街巷的传统文化活力。

  记者还了解到,8月22日的永庆坊4A景区授牌仪式暨非遗街区开市活动作为“广州欢迎您”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将带来“文化有约·美丽景区”广州市群众文艺精品巡演。

  增厚非遗基本盘

  工作室普遍采用“展示+传播+培训”的模式

  为何要选择非遗作为进一步激活永庆坊一带文化活力的素材呢?记者采访发现,这是一种“双向促进”的设计。一直以来,因各种原因,广州未建立起真正意义的非遗展示馆和非遗街区,缺乏集中展示、销售、体验的场所。非遗传承人工作室零散分布在全市各区,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另一方面,永庆坊、恩宁路一带虽然文化景观集中,生活气息浓郁,但对游客,特别是外地游客和年轻人来说,除粤剧艺术博物馆等地标外,尚缺少形象鲜明、体量可观、能让大家较长时间停留、观赏、娱乐的代表性产品。故而非遗大师们与永庆坊携手,既是强强联合,也是互补短板。2019年11月,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制定了《广州非遗传承聚集区建设工作方案》。除永庆坊外,广州塔的非遗展示区得益于庞大的客流,成为传播广州文旅形象的一扇窗口。此外,北京路非遗展示区等项目也在酝酿或推进之中。

  岭南派古琴名家谢东笑工作室一层的墙上,各种斫刻古琴的工具以及完成度不一的一系列古琴半成品被布置成优美、明快的形态。在前面仔细看一会儿,就能对古琴的制作技术有个初步的了解。从旁边的楼梯上二楼,就是未来的公众传播、培训教育活动所在的场地。这种“展示+传播+培训”的模式,是非遗街区10间工作室普遍采取的模式,目的大体一致:一方面促进非遗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培育品牌,增强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推动非遗企业、传承人的公众服务开展,扩大广州非遗项目的社会传播,增厚基本盘。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