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化广州

嫁妆为何称为“奁箱” 就从这种器物来

  • 听全文
  • 2020-09-23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广州博物馆镇海楼二楼展厅一个醒目的独立柜中,展示着一件汉代的铜奁。奁盖上一只振翅而立的飞鸟,圆睁双目,炯炯有生气。

  奁是古代一种盛装梳妆用品的匣子,一般装有镜子、梳子之类。全器一般由奁身和奁盖组合而成。款式多为圆形,也有其他形状,如长方形或多边形,有些有分层。

  研究者指出,“奁”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竹部》:“奁,镜奁也。从竹,敛声。”奁也称为“检”。广州博物馆里还藏有一件非常珍贵的漆奁。这件奁发现于1952年广州西村石头岗秦代木椁墓中,长25厘米,宽11.8厘米,呈椭圆长方形。盖面绘有朱色云纹和“蕃禺”两字烙印。广州博物馆的专家说,这“蕃禺”二字是秦汉时南海郡郡治“番禺”一名见于考古实物最早的一例。这件漆奁是扁扁的。而飞鸟盖铜奁则显得相对高长些。因为奁是女性使用且常要随身携带,因此多用竹木材料制作,铜奁数量相对较少。

  广博的铜奁,让我们能看到古代女性生活的讲究,由此又衍生出一些与嫁女相关的词汇,如陪嫁的田产被称为奁田,财物称为奁币、奁资,嫁妆称为奁具、奁箱等。

铜奁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