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化广州

岭南文化中心 广州乘风破浪

  • 听全文
  • 2020-10-19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身为一线城市,又占据海陆之交的广州,大概是中国最复杂、最丰富、最多元的城市之一了。五湖四海的语言、服饰、风俗、观念在这里融合生长,为城市提供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营养。

  如果回头看一下过去的几年,你会发现,城市的空间被充分拉开,区域的布局在逐渐优化,城乡差异在缩小,人们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在迅速增长。这一切,都是新的“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是层叠在广州过往历史上的文化新篇。

  “创新”频上热搜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一个时代的文化气象。近几年,“创新”无疑是广州文化发展的热搜词。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永庆坊,是广州展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重要窗口。2020年8月22日,永庆坊正式挂牌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于当日开市,让非遗成为可购可学可参观的旅游项目,实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新产品、新业态,正在底蕴最深的历史街区中,滋蔓生长起来。

  国庆中秋双节长假,以广州塔为核心、以其周边沿江区域为基础空间的“广州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区”成了火爆的打卡点。把古老、传统、民间的非遗,搬进当代、时尚、国际范的广州塔里,绝非一场简单的展览,它更是一个将文化密码植入当代生活的导流入口,是一次探讨文化与其他领域融合共进的各种可能形式的大胆尝试。纷至沓来的年轻人,正是对这种尝试的最好呼应。

一碟《盛放世界》在斗方里绘就广州代表性城市建筑景观

  广州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这里还聚集了网易游戏、YY(欢聚时代)、酷狗、三七互娱、虎牙直播、荔枝等一批实力雄厚的公司。

  创新也体现在营商环境的优化上。通过“优化审批服务”、容缺审批、压缩审批时限、减流程、减材料、可网办、零跑动等具体措施,通过出台“广州文旅暖企12条”,为文旅企业减负、增效。

  红色是广州的城市底色

  广州是一座英雄城市,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广州正在推进建党一百周年展陈、展演筹备工作。而重点围绕经济转型、乡村振兴、红色文化等主题开展的文艺创作展演和博物馆展陈提升工作,也已经全面启动。

  在最能让人直观体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情形的红色遗址方面,杨匏安旧居陈列馆完成修缮开放,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项目启动,预计年底前可完成项目的土建工程,三大研究中心也已成立。广州还在整体规划推进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起义纪念馆等红色革命遗址保护,打造一批红色文化地标。广州起义纪念馆演出的沉浸式话剧,大胆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模式,深受党员群众喜爱。

  红色文化、革命文化资源也为广州的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舞剧《醒·狮》荣获“文华奖提名奖”;西河大鼓书《大营救》荣获全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是全省唯一的获奖作品;原创话剧《林则徐》、芭蕾舞剧《浩然铁军》、粤剧4K高清电影《刑场上的婚礼》等优秀文艺精品也纷纷涌现。

苏春梅(左)和陈健超演绎粤剧《帝女花》

  引领人文湾区建设

  在人文湾区建设方面,广州一是高质高效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如长隆三期、华侨城白水寨文旅项目、华侨城番禺项目、南沙凤凰卫视梅塘项目、伟光汇通花都文旅小镇项目、维塔数字创意小镇项目、博纳影业大湾区南方总部、芒果大湾区总部等。2019年,广州融创文旅城正式开业,成为广州文化旅游又一新地标。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成功开港首航,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邮轮母港综合体。2020年,广州市文广旅局推动市政府与中国旅游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九龙湖生态度假区、广州北站免税综合体等项目成功落地,总投资约245亿元,这是疫后文旅项目第一大单。

  二是人文湾区建设引领作用发挥明显。推动建立了穗港澳文化旅游部门高层互访机制,成功举办“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联盟、动漫游戏产业联盟和文化旅游融媒体传播联盟。推动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布了16条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文化游径,成功举办了2019年海丝申遗城市联盟联席会议,正式吸纳澳门加入联盟,目前联盟城市总数达到26个。

  三是着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研究草拟《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方案。

  四是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建项目累计完成建设投资额度约3.3亿元,广州美术馆、广州粤剧院、南汉二陵博物馆3个项目投资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省“三馆合一”项目(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落户广州并投入建设。

  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

  2019年9月20日,番禺区正式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番禺区获评“2019全域旅游发展年度优秀案例”,入选《2019年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指数报告》的案例分析。

  打卡博物馆,是近年不断升温的文旅热潮。广州实施市属博物馆夜间开放,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精心设计打造红色传承之旅、“夜游广州”千年古迹之旅、珠江魅力之旅、都市寻味之旅、活力都市之旅、西关风情之旅6条“夜游广州”精品旅游线路。举办了“庞贝:永恒的城市”“匠心神巧——广作特展”等展览,以高水平的展品和策划,吸引了大批观众。

  广州还在统筹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外商投资旅行社在广州经营出境游的政策措施,优化扩大“72小时免签证”政策范围,全面实施境外游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同时,将广州旅游资源交易平台打造成为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旅游资源交易综合服务市场,成为华南地区首家旅游资源交易与产业综合配套服务平台。

  专家访谈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

  深埋地下的遗址成文化宝库

  吴凌云表示,中华文化是由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文化组成的统一体,在全世界是非常独特的。珠江文明在这个统一体中非常重要,她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从马坝人到石峡文化,到以南越王墓文化遗存为代表的多元一统的文化形态,她的开放性、包容性,极富生命力。“广州是‘海丝’申遗的牵头城市。”吴凌云说,为什么广州可以牵头呢?不仅在于她是今天的一线城市,更在于她拥有丰沛的海丝文化基因——发源地之一的身份、可追溯的年代很早、漫长而未曾间断的延续时间、丰富的遗物遗迹——广州是连接中国海洋文化和大陆文明的桥头堡。实际上今天广州人常挂在嘴边的“三雕一彩一绣”,就是这种连接海陆、锐意进取、勇于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氛围产生的结晶。

  吴凌云曾经参与过南越国宫署遗址发掘。这座全国少见的在大都市核心区保存下来的大遗址土层中,富集了中国2200多年的浩瀚历史,形成了13个大的历史文化层,在其上所建的博物馆揭示了不同的时期、不同历史时代考古地层的风貌。当人们走在玻璃栈桥上,掠过那些汉、晋……一直到清代的水井,望向那2000多年前的石构曲流水渠,1000多年前的木质建筑构件,看着那些枣核、鹿角、龟甲、鱼骨,自然而然地就触摸到了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感受到了她生机洋溢、温情脉脉的日常生活。类似的经由考古发掘而成为城市文化地标的,还有南越王墓和南汉二陵。

  吴凌云说,接下来广州还应该继续加大文物、考古保护的力度。此外,还需要加大对遗物、遗迹的研究、梳理,以能更好地把广州文化、岭南文化的源头讲清楚,把她们在中华文明多元一统的大格局中的位置和价值讲清楚,这需要更宽广的视野,更细致的技术。政府部门也可以在宏观的体制机制上进行更多创新,给广州文化发展营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

  吴凌云表示,还有一点,就是文化资源的活化问题。现在方兴未艾的文创,预示了优质文化产品需求的广阔前景。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把“历史”和“当代”结合起来?南越国时期的遗迹遗物,有没有可能和今天的潮绣、潮州木雕结合起来?值得尝试和探讨的领域,还有很多。

  广东省美协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

  公共艺术项目展现岭南文化魅力

  谈及潮州木雕在岭南文化中的重要性,李劲堃表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潮州木雕既有广府文化的渊源,又受到江浙一带东阳木雕等的影响,多地文化融合孕育、派生出了潮州木雕。

广州砖雕

  那么,潮州木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具有什么意义?他表示,潮州木雕是岭南地区一个在形制、技艺上保存最全面、保护得最好的非遗品种,是目前仍保留着非常多的工艺美术大师的木雕流派。由于它的延续性、形成线路的清晰度,对于了解民俗、民风以及民间艺术的特点,特别是对研究建筑和建筑部件以及民俗用具等方面,留下了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宝库。

  李劲堃认为,“随着我们国家的日益强大,在文化构建过程中,我们如何根植于传统、根植于东方文化智慧逐渐形成自己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美学价值体系,对世界产生重要的当代影响,潮州木雕这种古老又现代的样式,无论从审美、造型还是技法上,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范本。”

  近年来,广州在加快建设岭南文化中心方面有许多新举措和新成效。对此,李劲堃表示,广州作为岭南文化萌生的文化腹地,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渊源。除了打造永庆坊,广州推出了其他众多公共艺术项目来展现岭南文化魅力,提升城市文化品格,塑造城市文化形象。

  譬如,广州美术学院作为“岭南之窗”策划设计主办方之一,全程参与了核心区域广州塔的整体策划。作为“岭南之窗”项目的主题活动之一——岭南文化主题展览常态化地展示具有岭南特色、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传统民间工艺,而岭南文化主题展览首展选择的正是广东木雕艺术精品。

  为进一步展现岭南文化中心核心区魅力,今年8月,沙面开启了“首届沙面公共艺术季”,见证了当代艺术和传统岭南文化交融碰撞出闪亮的火花。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蒋述卓:

  岭南文化气韵下市民“诗意栖居”

  “文学是一种精神性的人文建构,如果在岭南文化中心建设中缺少文学的话,那将会逊色许多。”蒋述卓说。

  谈及这些年岭南文化中心的建设,蒋述卓如数家珍。他表示,第九次作代会后,“文学粤军”起锚远航成为新开端,就人文精神而言,不管是广府还是潮汕,市民的素质已经呈现“诗意栖居”的风貌。

  以广府文化与潮汕文化为代表的岭南文化这些年成就非凡。在文学创作方面,他表示,广东文学界比较注重艺术性的提升,审美趣味的提升。广东的岭南文化气韵在广东作家作品里表现得非常突出,像吕雷等所写的《大江沉重》,客家作家程贤章、彭汉如所写的客家文化、文学系列小说,都有浓郁的岭南特色,固守岭南的文化阵地,继承岭南文化的传统。

  他介绍,以岭南文化为底色的广东作家,首先是作风务实,广东作家是扎扎实实地做创作;其次,既讲主旋律,也讲多样化,既紧跟时代,又反映了改革开放中广东人的精神面貌,包括新的精神状态、新的心理状况和新的文化心得。

  关于岭南文化的发展,他认为,广东未来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扬岭南文化的传统和特色,吕雷提出的广味小说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应该挖掘这方面的内涵,树立广东文学的特色。

  赵家狮第五代传人赵伟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创新形式

  当记者走进永庆坊非遗街区的赵伟斌工作室时,他正忙着和从普宁赶来的英歌舞艺人们探讨。临走,两位英歌舞艺人将两支签了名的鼓棒,赠送给赵伟斌。广州文化和潮汕文化,通过这两根短短的木棒,在最富广府特色的西关骑楼街里,有了一次小小的交集。

  赵伟斌说,习近平总书记广东考察的重要讲话,是对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的极大鼓励。南狮是世界知名的中国文化符号,他们的醒狮队,曾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巡演。未来,还将去更多的地方。醒狮的劲健、昂扬,正是中国人的精神。

  工作坊的楼上,小小的醒狮博物馆,藏了一个巨大的狮子头,格外醒目,还有一批罕见的特色狮头,动漫形式的醒狮文化展板,让人耳目一新。赵伟斌还安排了醒狮体感机器人擂台赛、非遗直播间和手工体验空间。平日里的下午,“擂台”前面常挤满了看机器人的孩子,体验课程也是供不应求,有的课目预约已经排到了明年。他告诉记者,刚刚过去的双节假期,每天进入工作坊的游客多达上万人,平日里,也是千人的规模。这里已经成为展示非遗和广府文化、岭南文化的一个小而美的窗口。赵伟斌说,醒狮文化、传统文化的推广,必须创新形式,除了工作坊里可见的这些文创品,他们还把醒狮培训送进了70多所中小学。

各种形式的互动让市民有更多机会接触传统文化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