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近年广州在创文路上探索出许多值得推广的“广州经验”

  • 听全文
  • 2019-11-23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文明之光 闪耀羊城

秀水公厕美如画

“秀全大妈”扶单车

垃圾分类成习惯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

  近日,一则“医生飞机上用嘴帮老人吸尿”的新闻成为网络热闻,连续两天登上微博热搜。救人医生张红来自广州,他用崇高的医德和见义勇为的善举,给广大网友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课。实际上,像张红这样的好人,广州并不鲜见。成千上万个“广州好人”,成为推动城市文明建设进程的强大力量。

  千年商都,文明广州。文明,为千年商都加持;文明,予广州一城荣光。创建文明城市,离不开人,离不开阵地,离不开制度,也离不开立法。近年来,广州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路上,着力内涵创建、全域创建、常态创建,积极打造城市文明范例,探索出许多值得推广的“广州经验”。

  文明城市动人瞬间

  好人“微光”点亮羊城

  人们说,好人,就是我们身边那一颗颗最亮的“星”。广州这座城市里的居民,正是文明广州的最佳代言人。

  不只是张红,两个多月前,广州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在一架飞往广州的航班上,为一名突发过敏的9岁男童仔细检查,助其渡过难关。网友笑称男孩幸运地挂上了“超级专家号”。

  在万米高空上、马路上、在街头边、在地铁里、在大雨中……还有许多广州医护人员甚至是普通市民,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上演着一出出动人的羊城故事。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涌现的道德模范,默默无闻的广州街坊志愿者,以及各行各业的普通市民,都在用行动践行着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精神,不断壮大文明广州的道德力量、传递好人精神。

  广州,一座富有魅力的城市,生活着千千万万个“好人”。他们的背后,则蕴含了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一个个身边好人、一件件平凡好事、一则则感人故事,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近年来,广州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广州好人”“最美家庭”“最美的哥的姐”等典型的遴选和“广州榜样”发布活动。目前,全市有5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14人次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74人次获评“中国好人”,钟南山、何镜堂、丁磊等一批先进典型入围全国“最美奋斗者”。

  在文明实践“谁来做”的问题上,广州着力推动社会参与、加强队伍建设和强化管理培训,在统筹志愿队伍上下功夫。近年来,广州“志愿之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截至目前,实名注册志愿者294.74万人,居全省第一,其中35岁以下的237万人,占已注册志愿者的80%,累计志愿服务时长6743万小时;注册组织及团体超万个。

  广州花都秀全街,超过800名中老年志愿者组建起了一支群防共治队伍,自觉担任起巡逻小区、发现安全隐患、调解邻里纠纷的角色,被街坊们亲切称为“秀全大妈”。在城市和乡村的街巷角落,都不乏志愿者的身影。

  文明城市面面观

  细微处擦亮市民生活底色

  文明生活,从衣食住行开始;文明城市,最终的评判标准还是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近年,广州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从城市管理的细微处下功夫,在擦亮文明城市“面子”的同时,更像绣花一样精细地编织好文明城市的“里子”。

  遵循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民本原则,广州积极开展“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分类”“共享单车规范管理”“出租车文明服务提升”“铁路沿线周边环境整治”等“里子工程”,让文明不仅成为这座城市的内在气质,更成为广州市民的生活底色。

  小厕所关乎大民生。自从推进厕所革命以来,广州对标最优最好最高标准不断发力。2019年年底,广州公厕将达到8000余座。广州公厕建设服务也屡屡创新——免费提供厕纸,设置母婴室,调整男女厕位比例,还发动沿街店铺和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开放内部厕所,开发“广州公厕云平台”微信小程序,让公厕不仅“看得到”,还能用手机“找得到”。

  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实验中学,师生自备垃圾袋、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已成为常态。早在2014年,该校就开始逐步减少校内垃圾桶,培养学生讲卫生、善分类的文明好习惯。

  截至目前,全市创建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33个,全国文明校园4个,全国文明家庭2户,省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90个,省、市文明校园65个,市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931个,市级星级文明户7.5万户。

  融合媒体助力

  打造文明实践“广州样本”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少不了文明实践阵地的基本依托。在这方面,通过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融合建设,广州探索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广州样本”和“广州经验”。通过制作多形态、多元化的新媒体产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显示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通最后一公里”,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强大活力。

  自去年广州正式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以来,全市试点工作呈现良好态势,并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269个,覆盖约757.1万人;志愿服务队954支,志愿者35926人,累计开展活动12350场(次),参与人数达60余万人。从化区入选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

  在手机里直播艺术课、在家也能向粤菜大师学做菜、融媒体中心助力乡村文明建设……这些别开生面的文明实践活动,让从化区西和村成为广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和范本。11月6日,央视《新闻联播》“点赞”广州从化区利用融媒体中心助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线上线下相结合,为群众提供各种特色精准服务的经验做法。

  目前,广州形成了“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中央-省-市-区-街五级传播网络。其中,微社区e家通,至今已覆盖广州市11个区140个街镇,链接区、街、社区近千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有超过280万的街坊用户。今年10月22日,以区县融媒体平台为基础制作的移动客户端——“新花城”上线,通过微社区e家通的融媒体渠道,“新花城”移动客户端汇聚了近3000多场文明实践活动,报道了1000余名社区身边好人,开展数百场志愿服务。

  文明行为立法

  推动文明风气蔚然成风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无数让人动容的文明瞬间背后,是文明城市建设的常态化长效机制在发挥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道德才有可靠制度支撑。一套奖励好人的社会机制,胜过万千场治理运动;一部引人向善的良法,胜过万千次苦心说教。

  广州在2016年就启动了文明行为立法的探索。今年11月12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公开征求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对《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的意见和建议。《条例》通过立法形式促进文明行为,鼓励用人单位优先录用身边好人,同时把携带犬只出户未用犬绳牵领犬只、未即时清理犬只粪便、未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高空抛物、驾驶机动车随意穿插变道等8类不文明行为列入重点治理清单。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李穗梅表示,对文明行为进行精准立法,运用法治手段和制度力量来促进文明行为的养成,将有助打造文明广州品牌,“让广州式排队、广州式让座、文明过马路、礼让斑马线等文明风气蔚然成风。”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