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19年12月31日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9广州两会
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广州需打好南沙南站岭南三张牌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9-01-17
浏览次数:
-

16日下午,广州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市领导与港澳地区市政协委员座谈会。记者从现场了解到,共有15名港澳籍政协委员先后发言,他们主要围绕南沙、广州南站、岭南文化三张“南”字牌建言献策,不断深化穗港澳合作联动。大会现场互动热烈,广州市主要领导点赞道:“委员们的建议用心、用情、用功”。

聚焦南沙

打造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作为广东自贸区面积最大的自贸片区,南沙正努力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优势,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承载区,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在座谈会上,南沙的区位优势受到了多名委员的关注。广州市政协常委、香港籍委员黄俊康作了题为《建设南沙“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先导区”》的发言。他表示,南沙地处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拥有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的“双区叠加”优势,依托珠三角世界级制造业基地以及6900万人口城市群,必然成为全国新一轮对外开放重要平台,需要把握历史机遇,将各项资源导入南沙,重塑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地位。

“首先要完善科创先导区顶层设计,并通过申报自由贸易港、深化穗港科创合作、创办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交流会、打造跨境法律服务中心和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措施,明确南沙在全球湾区城市群竞争格局中的定位和优势。”黄俊康建议,广州要以更大的改革创新和投入力度,在南沙规划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先导区”,将南沙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引领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建成世界级科创产业集群。

澳门籍委员黄家伦的发言也关注南沙的优势。“南沙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核心,亦有跨境电商的政策支持。”黄家伦表示,南沙保税港区占据广州海关网购保税进口业务九成,2017年约2440万票跨境电商货物从世界各地汇聚南沙批发集散。

“广州应该携手澳门在南沙针对性建设葡语国家跨境电商平台”,黄家伦建议,南沙应该先导先行。一方面,可以在南沙举办葡语国家跨境电商博览会,并建立葡语国家商品展示中心和中国-葡语国家跨境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广州可以会同澳门特区在葡语国家建立具备仓储、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海外运营中心。

针对在南沙开展跨境医疗服务的合作,香港籍委员吴为棉也提出了几点建议:香港医院模式可以落地南沙,引进现代化医疗制度管理和医生资源,推动穗港医疗服务交流从而令公众受惠及进一步发展南沙为大湾区内的医疗服务枢纽。

聚焦广州南站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合作枢纽

从广州南站出发,可在48分钟内到达香港,57分钟内到达澳门,实现1小时穗港澳生活圈。“广州应发挥穗港直通高铁、穗澳城际铁路效能,充分体现广州南站在联系港澳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上的中心枢纽作用,在港澳合作上做文章,将穗港澳紧密合作作为核心理念。”广州市政协常委、香港籍委员徐美云说,应把广州南站作为广州国际化升级的“新十三行”来打造,让高铁成为广州扬帆出海的新巨轮。

广州南站是华南最大最繁忙的高铁站,2017年全年旅客到发量高达1.35亿人次,日均到发旅客量达37.2万人次,位列全国第一。

如今,广州南站作为粤港澳交通枢纽的地位正在不断强化。去年3月4日,广州南站创造了一项新纪录,旅客到发量首次达到55.2万人次。仅仅半年之后,这一纪录被“轻松”打破:去年10月1日,广深港高铁开通后的首个国庆长假,广州南站到发旅客达到了68.1万人次。而即将到来的春运,广州南站旅客到发量有望再次迎来突破性增长,广州南站已经成为了经停车次数量和旅客到发量全国第一的超大交通枢纽。

与交通枢纽同步到来的,是粤港澳全面合作的美好未来。去年8月,番禺区政府在香港举办了广州南站商务区主题招商推介会,共有16个优质投资项目签约。其中香港李锦记集团已率先在广州南站商务区投资建设约4万平方米的综合体,李锦记(中国)销售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李锦记实业有限公司现已落户,李锦记置业有限公司也在办理落户事宜。

徐美云在发言中提出,可以在广州南站附近建立港澳地区人士综合服务中心。为给港澳地区人士提供多元化特色优质服务,她建议,在广州南站设立港澳人士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港澳专业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内地业务延伸区、港澳人士在穗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提供资金、政策、人才、配套等系统性的集成服务,提高国际一流人才的“磁场效应”。

交通设施的完善加快了人才、资金等穗港澳的要素流动。“广州应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联手港澳融入大湾区建设,打造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港澳青年双创政商务服务中心。”澳门籍委员李彩红认为,广州可以充分发挥区域的示范效应,通过创新与聚合,特别是强化与港澳营商的环境对接,融合原有各领域的优质资源,成立三地青年高效协同的双创政商务园区,引入人才、技术、资金增强与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投资贸易活动,提升国际竞争力。

她建言,选址广州南站综合园区建设港澳青年双创服务的商务、政务综合体。利用区域中心优势,将三地文化、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要素结合,创造穗港澳“铁三角”营商环境,深化区域合作。最终,发挥好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作用,依托港澳与国际市场的连接,“借船出海”进入广阔的国际市场。

聚焦岭南文化

广州迈向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

“广州、香港同属岭南文化的核心圈,人相亲、习相近,同宗同源,可以说是同声同气、心灵相通。”在香港籍委员曾志伟看来,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经济概念,也是文化概念。岭南文化兼具本土与外域特色,具有鲜明的多样性特征,这是繁荣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独特优势,也是大湾区以“两制”之利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的重要支撑。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州在国内是绝对的时尚引领者,凭借临近港澳的地理优势,来自全球最前沿的流行风尚等迅速传入广州,进而辐射全国。

为讲好新时代穗港“双城记”,曾志伟提出,文化是凝心聚力的最好黏合剂,可以考虑从穗港两地的历史联系入手,重拾往昔岭南演艺业的荣光,携手筹拍穗港双城系列纪录片、宣传片甚至故事片、主题电影。“通过讲述穗港双城的故事深化广州、香港两地历史悠久、联系紧密的双城关系,彰显两地的城市影响力。”他说,眼光还可以放在整个文化产业链上,通过对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掘带动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培育文创型人才,促进穗港两城深度合作,为“人文湾区”提供坚实的文化注脚。

岭南文化是粤港澳三地人文发展的依归。广州市政协常委、澳门籍委员廖僖芸认为,三地文化同根同源,但又各有特色,只有达到文化上的相互认同与融通,才能形成大湾区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融合。

为此,她建议,广州应牵头打造粤港澳“人文湾区”,打造大湾区的文化中心。“目前,粤港澳企业之间的合作范围非常广泛,但政府之间的交流合作还不够,深度交流合作也比较缺乏。”廖僖芸表示,要加大大湾区城市间政府层面的文化交流合作,建立交流合作平台,形成文化合力。

她进一步说,广州应弘扬岭南文化传统及创意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并联合三地,合力打造高质量文化产业。“广州拥有强大的文化辐射力,完全有能力有实力在构建人文湾区中发挥着中心作用。”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