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1年12月31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 > 广州行动 > 典型经验
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记广州中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
  • 听全文
  • 2019-07-24 10:14:49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少年审判与其他刑事审判工作的不同之处在于,你所面对的犯罪分子都是未成年的孩子。”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全国人大代表陈海仪告诉记者,如果一般刑事审判做的是“摘除手术”,那么少年审判做的就是“移植手术”,除了去掉他们身上的恶,还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善的种子。而少审法官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帮助每一个迷途的孩子重新校准航向,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只要校正航向仍能驶向希望的彼岸

为了解、理解孩子们的心,陈海仪阅读了几百本相关书籍,做了几十本笔记,积攒了几千份的剪报、制作了上百个课件。“如果用我的一些时间,就能给这些犯错的孩子带去更多的温暖,帮助他们回归正途,这实在是太值了。”陈海仪说。

少年犯小严从小没有父母,靠爷爷种地、拾荒拉扯大。陈海仪常去少管所,用青少年爱用的语言和小严聊天,鼓励他积极改造。小严出所前对陈海仪说:“将来不知道是回老家还是流落街头,所以出去以前一定要再见你一面,因为你,很像我妈妈……”

陈海仪流下了眼泪,哪个妈妈舍得让孩子流落街头。于是她四处奔走托人,为小严联系到一家餐饮店做服务员。小严用第一个月工资给陈海仪买了一盒粽子,很香、很甜。

“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出发,只要及时校正航向,他们仍然可以驶向希望的彼岸。”陈海仪说,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挽救一个家庭,就会为社会和谐注入一份稳定因素。

重新融入社会“一个都不少”

23年来,陈海仪经手办理了4000多件案件。在她帮教的未成年罪犯中,已有30多人考上大学,300人完成初中、高中学业,帮扶的孩子一个不少都重新融入社会。“这是我过去23年里最大的快乐,也是我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坚守少审法官岗位的动力。”

陈海仪和整个少审庭几乎每天都在琢磨三件事:一是如何通过公平公正的审判让被害人得到慰藉;二是如何让涉世未深的孩子认识到法律神圣不可侵犯;三是孩子犯错该怎样矫治好、帮教好。

“如果一判了之,将来他们重新走向社会时,可能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或者破罐子破摔思想作祟,或者缺乏生存的技能而再次犯罪。”陈海仪告诉记者,她为此奔走,创建了未成年犯缓刑矫正基地“金不换中途之家”。

定期回访、定期探视已成为陈海仪的工作常态,多年来,她始终保持着与帮教少年通信、电话联系、邮件沟通的习惯。陈海仪常用“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句话去激励他们,时间久了,这句话竟成为了少管所里孩子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看到他们重新燃起希望,我的心中充满喜悦。”陈海仪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