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2年02月15日

广州扫黑除恶斗争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广州扫黑除恶斗争
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绘就平安广州新画卷
听全文  发布时间:2022-05-26  来源:广州日报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到,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快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守护好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作为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2200万、流动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广州市如何创新社会治理,守护一方平安?近年来,广州市积极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径,将加快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作为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广州街坊”、“三人小组”、城市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市域社会治理“红棉指数”……一批社会治理创新做法得到中央有关部委充分肯定,为服务建设平安广东法治广东担起广州责任、展现广州作为。

  广州市蝉联2019年、2020年广东省平安建设考评第一

  扫黑除恶斗争成绩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

  天河区在2021年12月被授牌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

  南沙区在2021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名单中位列全国第一

公安民警在巡逻


  强基层

  构建逾2万网格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

  “白云区嘉禾街群众发现一男子形迹可疑,有偷盗嫌疑。”今年3月初,嘉禾街长湴社区005网格网格员陈俊斌收到群众举报后,立即前往现场进行初步探查,并联系派出所,协助民警开展侦查工作,将社会治安问题消灭在基层萌芽状态。

  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平安建设为人民、平安成果惠人民的重心也应落在基层。广州市紧盯末端治理,坚持抓实基层、打牢基础,扎实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规范镇街综治中心实体化运作,打造以综治中心为依托、以综合网格为单元、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社会治理基础工作体系。目前,全市城乡社区划分综合网格20849个,运行网格事项109项,配置综合网格员21099人,并推行“一网格一支部”,推动党的组织全覆盖建在网格上。

  群众舒心与否,治理有无成效,关键看综合治理能力,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尤为重要。广州聚焦联动融合,强化科技赋能,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加强推进街(镇)综治中心与综合治理委员会、网格管理中心一体化运作,强化综治中心与公安、司法、劳监等部门的联动衔接,依托176个街(镇)平安促进会凝聚2.5万个社区社会组织,实现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化解、社会心理服务等治理要素资源一体推动,实现综治中心资源集聚效应。此外,统筹智慧应用支撑,落实“粤平安”平台建设部署,统筹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推进“智慧政法”规划建设,强化系统集成、数据融合、科技赋能。

  筑防线

  建成2.3万个“最小应急单元”织密城市安全守护网

  “我们抓住你的手,请你不要放弃!”今年5月10日下午,番禺警方接到群众报警电话,称南村镇万博商圈附近有一名女子跳河轻生。警方立即安排警力前往现场,并指令就近的最小应急单元到现场协助救援。接到指令3分钟内,附近的最小应急单元保安小王迅速到达现场,立即下水对河道中的落水女子进行施救。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近年来,广州积极推进城市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建设,依托“综合网格+专业警格”支撑,以公安干警、责任单位职工、“广州街坊”等为最小人员编组,着力解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案件)的“最后一公里”。

  平安建设“没有局外人”,协同共治是广州市最小应急单元的关键词。广州政法系统积极探索新时代超大城市风险群防共治新路径,深挖基层自治、群防共治、志愿服务等资源参与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广泛组织、发动、引领“广州街坊”等群防共治力量,加入村(居)、企业事业单位、中小学及幼儿园、综合市场等区域的最小应急单元,实现安全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管控、第一时间处置。截至目前,共组建最小应急单元23334个,参与应急处置力量20余万人,协助公安机关先期处置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及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100余起,进一步织密了城市安全守护网。

守护校园安全

  化风险

  首创“三人小组”筑牢疫情“防控墙”

  2020年初,当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守住“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关键防线便落在基层。广州如何做好基层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筑牢疫情防控屏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州首创由村居干部、基层民警、医务人员组成的社区疫情防控“三人小组”工作模式。

  2020年1月23日,广州市正式印发通知,要求派出所、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派出1人组成入户走访小分队,对重点对象进行全覆盖式走访,对居民进行体温测量、登记造册、健康教育等。

  在广州,哪里有疫情防控,哪里就能看到“三人小组”的身影。“三人小组”各成员角色分明,各负其责,同时互相配合,他们主要承担涉疫情地区来穗返穗重点人员排查、居家隔离人员管控、社区纳管人员健康监测等任务,协助做好社区重点人员转运、反映群众需求等工作。据了解,目前,广州已建成战时“三人小组”39121个。

  “三人小组”肩负着风险地区来穗人员排查、居家健康管理等疫情防控最前端的责任,他们走街串巷、入户走访,作为社区防控的中坚力量,重任在肩。社区医务人员有专业知识,负责健康观察、登记造册;社区工作人员熟悉情况,可以向居民解释防疫要求;社区民警则负责居家隔离人员的监管、秩序维持等。

  “各位居民,下楼做核酸了;各位居民,下楼做核酸了……”今年5月6日,市公安局白云区分局白云派出所教导员蔡传跃在白云区人和镇14网格内动员居民参加大规模核酸检测。面对今年4月新一轮疫情来袭,他第一时间参与“三人小组”的工作,负责重点人群转运、维护秩序、沟通协调等。蔡传跃是奋战一线社区疫情防控“三人小组”的生动缩影。

  在这场与病毒的交锋中,“三人小组”解决了基层社区疫情防控“谁来负责”的难点、痛点。“三人小组”以“小而精”、灵活度高、行动迅速的优势,在抗疫一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个个“三人小组”犹如一枚枚小小的螺丝钉,筑牢了疫情防控坚不可摧的“防控墙”。


执勤民警在防控区


  净环境

  重拳出击扫黑除恶 总体成效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

  日前,广州一黑社会性质组织17人被广州中院终审判刑,主犯王希军获刑24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该黑社会性质组织在广州、惠州、深圳等多地有组织地实施了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敲诈勒索、寻衅滋事、非法入侵住宅等大量违法犯罪行为。

  黑恶不扫,社会难安。回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三年期间,广州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体成效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三年间,打击战果稳居首位,黑恶犯罪势头得到根本遏制。共打掉涉黑组织32个、涉恶犯罪集团115个、涉恶犯罪团伙985个;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956人;上述指标均列全省第一。三年间,广州市探索形成了线索摸排“六字法”、“顺瓜摸藤”、犯罪财富调查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技战法,案件审理“四个三”等系列工作法,“五治同创、阳光村居”等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今年5月1日,我国首部扫黑除恶专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正式实施。为进一步提升反有组织犯罪法的普及率,增强人民群众对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广州市正在全市范围内联合开展一系列宣讲活动,邀请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院校的知名专家教授组建专业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通过“广州地区法学院院长论坛”、专题培训班(座谈会)、线上知识竞赛等方式开展宣传,同时开展“五进”活动(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重点场所),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宣传覆盖面。

  防诈骗

  面向社会征集养老诈骗线索 守护市民群众“钱袋子”

  今年“五一”假期首日,一名年近80岁的老人正要将500多万元存款转至“指定账户”,以配合“涉嫌违法调查”。关键时刻,广州市反诈中心收到预警,立刻上门进行干预,阻止了老人进一步转账操作,并冻结了相关银行卡。最终保住了老人辛苦一辈子的积蓄。

  当前,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正在羊城大地如火如荼开展。广州全力快破现案、攻坚积案、追捕在逃犯罪嫌疑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破案率达91.3%,抓获涉养老诈骗犯罪嫌疑人83人。强化线索摸排,及时核查处置各类违法犯罪线索。

  同时,加速推进案件审理,全市法院系统全力追赃挽损,目前正在审理涉养老诈骗案件涉案金额9741万元。全市检察机关全面排查12309平台群众举报线索,全面排查在办案件,办理涉养老诈骗案1件共涉及被害人约2.2万人,涉案金额1.06亿元;全面复查已办案件,进一步提升追赃挽损、司法救助等工作质量。

  强化主体预警防范,针对老人易被诱导易被诈骗的特点,市公安部门结合专项行动,围绕60岁以上高龄老人建立快速防范诈骗预警机制,今年4月19日以来已有效劝阻13名老人,成功拦截挽回被骗资金729万元,最大限度守护了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安全;市民政系统排查了全市4370家养老服务机构,将其中14家收取大额预付费机构纳入“绿黄橙红”风险管控名单;市卫健系统检查医养结合机构124家,发现不合规问题15个,发出《卫生监督意见书》100余份。

  为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积极性,确保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广州市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还公布了多渠道举报方式,面向社会征集相关线索。

民警在开展反诈宣传


  抓机制

  打造“红棉指数” 动态监测全市社会治理状况

  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径,离不开制度护航保障。近年来,广州抓好机制建设“动力源”,强化市域社会治理保障有新作为。据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编制出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擘画社会治理发展蓝图。同时,还出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分工方案,逐项明晰试点任务、负面清单责任主体,并纳入平安建设考评体系,全方位落实任务。

  为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广州还出台市域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培育管理办法,以项目化牵引试点工作,启动创新项目申报评选,推动形成市域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库,首批入库管理项目38个,成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智库,分类别聘任智库专家30名。

  为实现动态监测全市社会治理状况,广州还探索设计市域社会治理“红棉指数”,从社会安全度、法治保障度、德治建设度、公众参与度、智慧支撑度5个维度指标,设置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132个,形成社会治理“5+1”指标体系,并按季度、年度对全市各区开展“红棉指数”测评。在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任贤良看来,“红棉指数”是广州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上的一种创新,将为全国的市域社会治理提供“广州方案”。

  促改革

  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 

  出台《广州市平安建设条例》、全速推进“放管服”改革、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近年来,广州注重下好改革创新“应变棋”,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实现新突破。

  法者,治之端也。广州以法治建设增强治理“定力”,发挥“市域”立法优势。例如,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出台《广州市平安建设条例》,在社会治理领域推出社会工作服务条例、物业管理等一批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广州还全速推进“放管服”改革,累计取消市级行政权力290项,重心下移2748项,取消市级证明事项384项,成为全国清理证明事项最多的城市;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广州建成天河、白云、南沙三个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集聚区,组建优化营商环境法治联合体,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2942个,“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全覆盖。

  为深化治理“内力”,广州强化道德品牌建设。例如,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全市建成285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彰显红色文化主基调,开展“广州好人”学习宣传,打造统一社会信用平台,建设全国“慈善之城”,引领新时代城市文明风尚。为激发群众参与见义勇为活力,广州完善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政策,开展“见义勇为好市民(好街坊)”评选,大力倡导见义勇为精神,累计发放抚恤奖励金8443万元,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广州汇聚强大正能量。


浏览次数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