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1年01月01日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整治情况/整治进度
白云区“散乱污”整治工作升温加码
听全文  发布时间:2020-04-16 来源:白云区政府网站

  去年累计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12343家,超过年初计划的21.8%;获得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六·五”奖“最具整治成效奖”,并作为示范点向其他区推广经验……笔者日前了解到,近年来,白云区大力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全区环境品质得到极大提升。今年,该工作再升温加码,全区计划清理整治13002家“散乱污”场所,打造优质优美城市环境。

  大力清理整治,遏制“散乱污”滋生

  今年3月11日,位于太和镇长红竹仔园荫海路附近的南岭大件垃圾临时堆放站被人举报称,其污水从暗管流出,涉嫌流入白海面涌。这一“散乱污”案件引起区、镇的高度重视。

  据了解,这一垃圾临时堆放站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露天堆放着大量废旧物品(塑料瓶等)。该站不仅未按规定办理营业执照、废旧物品处理资质等相关有效证照,也没有污染物治理相关设施。太和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露天堆放的垃圾如果遭到雨水冲刷,就会被冲至雨水渠,污水直接排放至外环境。

  接报后,该站很快就被搬迁清理了。3月18日,区委主要领导带队到现场督导。笔者看到,该站已关闭搬迁,现场已清空。下一步,白云区将对该地块进行进一步清理整顿。

  这只是白云区近年来大力开展“散乱污”清理整治的一个侧影。笔者从区生态环境分局了解到,仅去年一年,白云区就累计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12343家,其中关停取缔5762家、拆除4353家、升级改造2228家,超过年初计划的21.8%。

  不仅如此,去年白云区还全面完成了市下达的2018年第一批次的4687家用电大户“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任务,整治任务数居全市第一,同时完成了2019年第一批次的722家用水用电大户“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任务,任务数也是全市第一。

  据统计,自2017以来,全区共完成“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超4万家,整治数量历年均位居全市首位,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遏制了无序发展、“散乱污”滋生的不良环境,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2018年、2019年,白云区分别获得了第五届、第六届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六·五”奖“最具整治成效奖”,并作为示范点向其他区推广经验。

  不断创新实践,形成白云经验

  白云区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的经验,都源自脚踏实地的实践与创新。

  区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刘志伟介绍,白云区把出租屋民宅办厂、农业污染源、餐饮店档等12项场所列入重点排查整治范围,组织镇街开展全面摸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清、责任清。同时,强化属地管理意识,逐一挂账销号,开展针对性整治,并细化制订区、镇街两级行动计划方案,建立动态更新的“散乱污”场所排查明细清单、“三个一批”清单、整治进度统计报表等台账记录,确保了整治行动有目标、有措施、有标准,实时可控可查。

  白云区严格按照“关停取缔一批、升级改造一批、整合搬迁一批”的原则,对违法违规企业实施分类整治;运用“散乱污”场所大数据监管系统和信息报送微信小程序,做细做好区、镇街、村、工业园区用电用水情况的统计、分析和监测,及时处置异常情况,严防“散乱污”场所死灰复燃;定期开展“散乱污”整治工作回头看,巩固治理成效,防止反弹;创新运用“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工作机制,促使镇街和职能部门有效形成工作合力。

  在整治中,各镇街也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其中,太和镇在区要求的基础上,落实整改项目“半月一复查,每月一通报”、24小时值班巡查机制、设立举报奖励机制等创新工作机制,整治“散乱污”场所。这些创新做法和经验,在各镇街形成示范效应,并在广州市“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经验推广现场会上作推介。

  此外,白云区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大力扶持研发设计、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挤压“散乱污”等环境污染场所的生存空间,并推进村级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企业增资扩产,主动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努力打造可持续绿色高质发展环境。

  敢啃“硬骨头”,环境持续向好

  随着“散乱污”清理整治的推进,白云区环境质量也在持续好转。

  在均禾街,原本位于石马村金润北街7号的无名丝印厂,已经变成一片空地。去年7月,均禾街联合执法小组巡查发现,该厂周边气味呛鼻,立即展开彻查。经现场核实,该区域连排连片共8栋低端建筑物,均涉“散乱污”涉违建,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厂房内部大多阴暗拥挤,物品杂乱不堪且多为易燃物品,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均禾街迅速组织清拆行动,对该区域2万平方米的低端建筑物进行全面拆除。周边居民告诉笔者,这个厂清理后,周边的空气、环境都变好了,以往污水横流、蚊虫滋生的现象不复存在。

  同样的行动也在人和镇展开。人和置业广场24栋建筑物侵占河道面积1.1万平方米,因历史成因复杂、利益主体众多,多年来一直是难啃的“硬骨头”。区、镇两级充分研判法律法规,周密部署整治方案,细致安排相关工作,最终对这些建筑物全部进行了清拆。

  在太和镇,沙坑涌大源村段两岸原来分布着污染严重的小企业,通过“散乱污”整治,沿岸所有厂房均被拆除。如今,不仅河水变清了,沿岸还打造了休闲绿道,增加了体育公园等健身场所,原本的环境“黑点”变成了亮点,受到村民点赞。

  数据显示,去年白云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占84.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水环境质量4个考核断面中,李溪坝持续达到Ⅲ类考核标准,鸦岗、大坳断面平均水质较同期提升两个类别,均达到Ⅳ类考核标准,石井河口断面水质明显好转。今年,白云区入选水利部河长制湖长制全国10个先进县(区),因治水工作推进力度大、成效明显,获得国家层面的激励。

  升温加码,挤压“散乱污”生存空间

  在去年工作成效的基础上,今年白云区“散乱污”清理整治工作再升温加码,确定了清理整治13002家“散乱污”场所的目标。

  刘志伟介绍,今年白云区的“散乱污”清理整治工作,依然由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抓总,压实镇街主体责任,通过倒排工期、挂账销号,全域齐抓共管,推动清理整治高效深入有序开展,并结合河长制、推进“三类问题”整改和“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机制,持续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进行深入排查整治,进一步挤压“散乱污”生存空间,加快环境改善、产业升级步伐。

  在工作方法上,白云区将进一步创新,建立“大数据排查+网格化巡查”双向机制,确定辖区“散乱污”场所基数,并制订出台《广州市白云区“散乱污”场所综合整治流程指引》,分类规范整治的程序、方法、目标、要求,杜绝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做法。同时,围绕“源头治理、全面推进、分类处置、智慧监管”的工作思路,推动“关停取缔一批、升级改造一批、整合搬迁一批”落到实处,确保“控源纳管、数据监控、监管验收、转型升级”落地见效。此外,严格落实“两断三清”措施,充分运用市开发的用电大数据监管系统,开展全面“回头看”复查,巩固工作成效。

  今年,白云区“散乱污”整治将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并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强化监督问责,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头条) 均禾街对石马村金润北街的涉“散乱污”涉违建的建筑物进行清拆。图为整治中。.jpg

  均禾街对石马村金润北街的涉『散乱污』涉违建的建筑物进行清拆。图为整治中。

(头条2) 原本散发出呛鼻气味的“散乱污”场所已经被夷为平地。图为整治后。.jpg

  原本散发出呛鼻气味的『散乱污』场所已经被夷为平地。图为整治后。

浏览次数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