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2020年总194场)
主题: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2020年总194场)  
时间:2020年9月28日上午10:00  
地点:广州市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广州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与新闻发布处副处长林彦华
邀请嘉宾: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陈斌,广州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陈建龙。
相关新闻

文字实录

  主题: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2020年总194场)

  时间:2020年9月28日上午10:00

  地点:广州市新闻发布厅

  广州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与新闻发布处副处长林彦华: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这也是市新闻办2020年第194场发布会。

  9月15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

  为展示我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求发展和成效,以及下阶段的举措。我们邀请到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他们是: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陈斌,广州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陈建龙。

  首先,有请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陈斌通报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情况。

  陈斌:

1.jpg

  各位媒体朋友:

  上午好!今天是我作为广州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首次和大家见面。感谢大家多年来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支持和关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工作,市卫生健康委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扛主责、担主力、抓主业,持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努力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我们已建立市防治重大疾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市传染病防控工作。建立了以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龙头,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骨架,各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为基础的三级疾病防控体系。持续加强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建设,严格落实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全市405家医疗机构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从诊断到报告至国家疫情报告系统平均用时2.5小时,实现传染病防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建立多部门联合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机制和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分区分级指导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发现并斩断传染源,织密筑牢防控防线。

  二是持续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我们已建立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领导下的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具有高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决策能力和运行机制。完成了市医学观察场所建设,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依托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市红十字会医院分别成立广州市紧急医学救援指挥中心、市应急医院。每3至5年动态修订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确保预案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涵盖卫生健康、医保、出入境、公安等多部门的信息共享和监测预警。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学校和药店的哨点作用,重点监测新发突发传染病、食源性疾病及不明原因疾病。市、区两级均组建有传染病类卫生应急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持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构筑强大的医疗救治体系。广州作为全国三大医疗中心之一、现有医院290家(其中三级医院70家、三甲医院3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889个。我们在总结非典救治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指定市区两级定点收治医院,形成基层排查、区级隔离观察、市级收治的三级救治链。按医院收治能力划分四线阶梯,梯次分流收治。同步筹建应急医院,整合广州地区医疗资源,可调配应急床位8000多张,确保“应收尽收”“应转尽转”“应治尽治”。在“专项专班、专科专家、专研专攻”基础上,推行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将最强力量整合配备到接诊、住院、会诊和科研全流程。

  四是全面夯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质扩面,我市实施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服务内容从2009年的9大类增加29大类,原来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由25元提高至70元。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的网底功能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同时不断强化职业健康和妇幼健康管理,切实保护易感人群。

  五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开展以“防疫有我,爱卫同行”为主题,以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病媒生物防治、卫生防病知识宣传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采取专项行动与常态化整治相结合、专业队伍消杀与社区群众参与相结合、重点场所清洁消毒与整体区域全面治理相结合等方式组织,引导全社会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创健康生活环境。

  六是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我们建立了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体系,以医疗卫生机构为骨干,以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形成健康教育长效机制,通过12320、广州健康通、微信、微博、电视、报纸等载体广泛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教育和引导市民群众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防护意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全面推进健康区、健康街镇、健康社区建设,为实现全民健康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们有效应对了登革热、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等新发或突发传染病疫情,特别是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们充分发挥公共卫生体系优势,及时启动重大公共卫生应急联防联控机制。在组织协调上做到“一体联动”,社区防控、医疗救治、入境服务、外事、教育、市场、旅游等专班小组职能互补、优长互补,“多兵种”协同作战,发挥综合效能。在疫情处置上做到“主动出击”,分区分片组建市、区流调队和应急消杀队,用“大力量”排查“小风险”,用“大动作”避免“小概率”,实现新增确诊病例从疫情最初阶段全部是自主就医,向以主动排查发现为主的重要转变。在医疗救治上做到“高效整合”,守牢医疗救治这条“生命线”,及时启动分类集中、梯次分流收治模式,确保“应收尽收”;坚持中西医结合,“肺炎1号”在全省30所定点医院推广;精神心理医师全程参与诊疗,对治愈出院人员身心健康实施跟踪服务。在2003年抗非经验基础上,总结并采取了一系列新方法新举措,实现了应急响应“零延迟”、组织动员“零缺位”、人员排查“零疏漏”、医疗救治“零差错”和医务人员院内“零感染”的“五零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总结本次疫情防控和救治经验,进一步构建更加强大的公共卫生服体系,落实《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结合广州实际,加快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修订《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以建设市级高水平应急医院、紧急医学救援指挥中心和基层卫生应急体系为重点,继续推进我市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常态化培训演练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跨部门协调配合能力。落实广州市秋冬季新冠疫情防控方案,在应急物资、人员队伍、核酸检测能力、医疗救治能力、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发热门诊、信息化能力和应急处置机制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坚决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防线,努力为市民健康生活提供坚强保障,为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健康支撑。

  谢谢大家!

  林彦华:

  感谢陈主任。

  接下来,有请广州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陈建龙通报医保工作情况。

已编辑图片

  陈建龙: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根据市政府工作安排,很高兴在这里向大家通报我市医保工作情况。

  2019年以来,广州医保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改革创新,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加大“三医联动”改革力度,扎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持续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推动广州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广州医保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及时跟进落实医保政策调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医疗保障工作,为我市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保障,为维护人民健康筑起牢固基石。

  接下来,我将从两个方面做简要介绍。

  一、2019年以来工作情况

  (一)坚持人民至上,织紧织密疫情防控医保网

  一是及时跟进落实疫情防控医保政策。对确认疑似和确诊新冠肺炎参保患者的全部医疗费用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落实重点人群核酸检测、胸部CT筛查、检查等特殊医保待遇。截至8月31日,已拨付涉及86.41万人次的新冠肺炎特殊医疗保障费用,医保基金统筹支付总额9579.38万元。二是畅通医疗机构资金拨付和结算“绿色通道”,采取按项目付费,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参保人救治。截至8月31日,向本市21家医疗机构共拨付专项新冠肺炎周转金4.37亿元。三是实施医保缴费减、降、延政策,2020年1-8月累计减轻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负担136.85亿元,预计全年可减负171.75亿元。四是大力推广“不见面办”经办模式。疫情期间参保人高频办理的业务开通网上办、电话办,零星报销时限调整为疫情结束后1年内办理,开通“穗康”小程序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购买医用外科口罩,最大限度方便群众。

  (二)坚持保障基本,筑牢筑实人民健康基石

  一是全面落实医保惠民政策,进一步降低职工医保缴费率,逐步提高职工医保待遇水平,减轻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负担,群众看病就医更有保障。二是大病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分段设置并提高大病报销比例,适当向困难群体倾斜,妥善、精准解决各类困难群体的保障需求,进一步落实医疗保障精准扶贫任务,加大恶性肿瘤、儿童血液病等大病的医疗保障力度。三是不断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增强长期护理服务供给能力,截至2020年8月31日,长护定点机构增至194家,全市累计16,395人享受待遇,基金累计支付5.73亿元,人均每月待遇水平2,662.88元。今年5月1日起实施新的长护险补充政策,参保人在住院期间即可向所在医疗机构提出长护评估申请,实现医保待遇和长护险待遇的无缝衔接。四是强化医疗救助托底保障。今年1-8月,我市共救助困难群众79.98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金4.04亿元。试点医疗救助全城通办,实现困难群众跨省和省内异地住院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为困难群众看病就医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三)坚持敢为人先,持续深化医保重点领域改革

  一是把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加强医保基金监管,作为广州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两把“钥匙”。在全国率先实践“基于大数据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改革,按照“总额预算、病种赋值、月预结算、年终清算”的基本原则,推行支付与监管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初步构建起广州特色医疗保障治理体系。这一探索得到国家医保局的高度认可,2020年9月,国家医保局对广州智能监控示范点建设中期评估评定为优秀。二是落实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25个中选药品价格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与启动国家集采试点前价格相比,医保基金约节省3.72亿元,医保患者药费负担减少约2.21亿元。在全国率先开展以医保部门引导的药品集团采购新模式,全省已有11个地市相继加入广州GPO平台,截至目前,采购合同金额累计超过611亿元。按广州GPO实际采购价格计算,2019年节约采购费用约39亿元。一些常用药降价明显,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特别是长期慢性病人的药费负担。三是医保政策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通过实行中西医同病种同支付标准、鼓励中医特色病种临床应用、设置权重系数等方式,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和中医诊疗项目纳入我市医保支付范围。优化医保定点评估,将中医医疗机构优先纳入定点,实现随时申报、30天办结。近日,省医保局出台了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意见,我市将在省的统一部署下继续完善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医保政策,鼓励使用中医药方法治疗疾病,提高参保人的医疗保障水平。

  (四)坚持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医保经办服务体系。

  一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第一时间实施医保支持慢性病长处方和“互联网+”复诊政策。截至8月31日,全市有172.27万人次参保人享受长处方政策,累计统筹支付约4.8亿元。二是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医保“放管服”改革,推进新增定点医疗机构评估改革试点,实现“随时申报、月内办结”。优化涉企业事项办事流程26项,办理时限压缩三分之一,办理材料减少55%,网上办结事项达20项。大力推进“互联网+医保”,截至8月31日,医保电子凭证共计激活732万多张,支付金额约2.04亿元。三是持续推进异地就医结算工作。截至8月31日,我市269家定点医疗机构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同时选定省内外34,739家定点机构为我市参保人提供异地就医联网服务的定点医院。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广州医保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医疗保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力打造便民医保、智慧医保、幸福医保,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维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医疗保障。

  一是深化、总结和推广我市基于大数据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经验,继续推进国家智能监控示范点的建设和应用,夯实智能监控基础,进一步构建全领域、全流程的基金安全防控机制。

  二是深化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积极推进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修订工作。适时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覆盖人群范围及保障范围,探索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确保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可持续发展。

  三是进一步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实施“穗岁康”商业补充健康保险试点工作,探索社会医疗保险与补充保险无缝衔接。继续实施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购买服务和综合保险项目,提高困难群众意外及重大疾病保障水平。

  四是提升医疗保障总体规划能力。编制我市医疗保障“十四五”规划。以医保为杠杆,在药品耗材采购、基层医疗、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等方面深化推进医改工作。深化穗港澳在医疗保障领域的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推动穗港澳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

  我的发布就到这里,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医疗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

  林彦华:

  感谢陈局长。

  现在进入提问环节,也请各位记者朋友在提问前先通报您所代表的媒体机构,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在应对新冠疫情中,广州的公卫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短板,请问下一步将围绕哪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大项目来进行改造提升?

  陈斌:

  谢谢您的提问。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过去8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抗疫大战,在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区、镇街、社区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在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下,广州的抗疫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后,我们建立的疾控体系、应急预警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经受了重大考验,在预警水平、资源共享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针对存在薄弱和不足,下一步,重点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特别在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能力水平方面做努力。

  一是加大硬件上的规划建设投入力度。规范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建设。发热门诊在此次抗疫中发挥了重要的前哨作用,我们在防控过程中发现,有些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流程设计不够合理、建设不够规范流。所以,我们正按照国家和省卫健委的统一部署要求,对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及街(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或发热门诊)开展规范化建设,共覆盖108家发热门诊和197家发热诊室。所有发热门诊(诊室)改造项目在本月底完成,新建项目在12底前完成。储备方舱医院。大家知道,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武汉方舱医院在解决大量轻症病人的观察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万多张床位有效实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救治目的。广州已经启动对全市体育场馆和大型会展设施情况的摸查,已初步编制了广州应急方舱医院改造方案和启用预案,市、区将会建立方舱医院的方向,设置1000个床位,每个区大概300-500个床位的规模,市和各个区确定2-3处大型体育场所、和展馆作为应急方舱医院的建设场所。在方案建设过程中,特别参考了武汉方舱医院的建设方案,还有组织召集建筑设计、传染病专家和有关职能部门,特别是请了在武汉方舱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他们实际的感受,多次讨论方舱医院建设方案。目前,方案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已经以及启动预案都完成了。同时,今后的体育场馆和会展展馆的建设过程中,也会考虑平战结合的原则,进行建设。备建应急中心。按照“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年初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市应急救治医院建设方案设计和地块选址及场地平整,确保随时进驻启用。同时,已完成市第八人民医院二期感染病住院楼和医技楼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快推动市八医院三期工程和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等建设。接下来我们还将考虑建设一个包括应急医院、紧急医学救援培训基地、应急物资储备于一体的应急中心。这几个是从硬件设施上加大规划建设的力度,保障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做好的基础。

  二是着力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原则,平战结合、分层分类、高效协作,力争经过2-3年的努力,形成职能明确、分工合作、运转顺畅、衔接有序,分级、分层、分流应对重大疫情的医疗救治体系,打造广州救治模式。增加二级以上医院ICU床位、划定传染病救治演练场所,增加负压救护车、呼吸机等救治设备。加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科(病区)建设,提高疑似传染病患者的隔离留观处置能力;在三级综合性医院加强成人和儿童传染病、呼吸疾病、重症救治和重症护理等临床专科建设。围绕发现、报告、隔离、规范化诊疗以及核酸检测、院感防控、医务个人防护等,大力开展医务人员应对重大疫情能力的培训演练。

  三是强化优秀公卫人才选培。2015年以来,我市每年坚持开展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培养项目,认定高层次卫生人才“医学领军人才”11名、“医学重点人才”245名、“医学骨干人才”80名。同时,落实相关补贴和待遇。下一步,我们还将适当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参加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人才,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检测、重病医学、传染病防治、感染性疾病、呼吸性疾病、核生化医学救援等专业人才实行政策性倾斜,切实提高优秀公共卫生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

  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市医疗保障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做到“两个确保”,为疫情防控医疗救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下一步,医保部门还有什么新的计划和举措,为广州人民健康提供更有力的医疗保障呢?

  陈建龙:

  谢谢您的提问。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办发5号文),这个文是关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未来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求全面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医疗保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维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医疗保障。

  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慎始慎终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及时跟进落实医保政策调整,畅通医疗费用结算和医保基金拨付“绿色通道”,为我市疫情防控医疗救治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障。继续落实医保降费政策,通过减征、降费、延缴等“组合拳”,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推进医保支持长处方、互联网复诊等便民措施常态化,畅通医保服务“线上通道”,提升医保经办服务的便捷性可及性。

  二是继续深化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广州作为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从2017年试点到现在,已覆盖803.1万名职工医保参保人,累计1.6万多人享受待遇,其中60岁以上退休人员占96.4%,80岁以上占76.8%。目前,我们正根据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修订工作,拟将结合广州实际,适时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覆盖人群范围及待遇保障范围,探索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优化鉴定评估标准和流程,力争让这项制度惠及更多失能老年人员,逐步缩小我市职工、居民参保人之间的待遇保障差距。

  三是积极推进商业补充健康保险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商业健康保险补充作用,实现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有效衔接。主要做到“三个有效衔接”:一是参保人群相衔接,由政府指导,本市医保参保人可以自愿投保,不限投保年龄和既往症,覆盖全体参保人。二是缴费通道相衔接,优化职工个人账户功能。三是待遇范围相衔接,重点保障大病患者医保目录范围内、目录范围外个人负担费用,进一步减轻参保人员大病医疗费用负担。目前,《广州市“穗岁康”商业补充健康保险试点方案》已通过市政府已审定,我局正在按照试点方案抓紧开展公开招标、合同签订、组织实施等工作,计划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试点。

  四是强化医疗救助托底保障。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水平,构建“基本医疗救助+购买服务救助+商业保险救助+专项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多层次全覆盖具有广州特色的医疗救助模式。继续实施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购买服务和综合保险项目,提高困难群众意外及重大疾病保障水平。全面落实医疗救助全城通办,实现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切实减轻困难群众看病就医垫付医疗费用的负担。

  谢谢大家。

  林彦华:

  感谢陈局。在座的媒体朋友,如对医疗卫生领域还有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市卫健委还有医保局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就在前排就座,大家会后可以联系了解。

  第一场发布会到此结束。第二场发布会是11:00,深化城市更新工作主题,希望大家继续关注。谢谢大家。


往期回顾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