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建设科技创新枢纽及发展科技金融的创新举措”专场发布会
主题:“广州建设科技创新枢纽及发展科技金融的创新举措”专场发布会

时间:2018年6月27日上午10:00

地点:广州市新闻中心

主持人:谢笑涛

邀请嘉宾: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詹德村先生

相关新闻

文字实录

时间:2018年6月27日上午10:00

地点:广州市新闻中心

谢笑涛: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参加今天的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今天是广州“践行走前列”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詹德村先生进行发布,下面请詹德村副主任介绍广州建设科技创新枢纽及发展科技金融的创新举措。

詹德村(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各位媒体记者,上午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市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顶层设计,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若干重点领域实现点上突破,带动科技创新工作面上提升,积累了一些具有广州特色,在全省乃至在全国走在前列的经验做法。

一、释放创新活力,体制机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深化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破解对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的束缚,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出台实施《广州市科技创新领域简政放权改革方案》,按照科学简政、合理放权、有效监管的总体思路,进一步为科技创新减负松绑,提升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绩效,相关做法受到了国家、省、市相关部门,以及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主要做法在国务院办公厅《信息专报》刊登。

边破边立,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聚焦科技创新的方向、重点和短板,对原有条块分割的科技计划体系改造整合成“科技创新发展专项”,下设10个计划,从政府“端菜”转变为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点菜”。修订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办法,改变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一竿子插到底”的管理模式,解决财政科技经费多头重复检查和监督管理缺位并存的问题。

点上突破,激发创新主体活力。2017年探索开展项目立项权下放试点,选择一批科技研发投入稳定、科技管理制度健全的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自行遴选形成立项项目,纳入全市科技计划项目统筹管理,试点下放项目486项,支持经费达1.08亿元。2018年继续深化简政放权,开展项目全过程管理权限下放试点,行政审批流程更加简化。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以赛代评”新模式,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向社会征集项目,实现市场和政府在配置资源方面的深度融合。2017年广州参赛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达3154家,包揽了广东赛区成长组六大行业的全部一等奖,通过大赛遴选优秀参赛项目308个,支持经费达1.23亿元。选取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为试点,正在研究科技经费管理“负面清单”,合理降低经费使用门槛,真正让经费为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活动服务。

筒化流程,减轻创新主体负担。精简申报审核程序,对科技项目的申报受理、评审立项、检查变更、验收终止的全流程环节进行梳理,不必要的申报佐证材料一律取消;加快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合建设,从底层数据库中自动提取关键基本信息;推行后补助项目“申报审核一张表”,真正把科研人员从繁琐的表格中解放出来。

二、强化驱动作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大胆突破

市委、市政府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定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强化创新驱动顶层设计,构建了含金量较高、力度较大、处于国内前列的“1+9”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政策活力。

大胆开展政策先行先试。印发《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广州)先行先试的若干政策意见》,内容涵盖支持境外资本参与创新创业投资和成果转化活动、发挥双自联动优势促进跨境研发活动便利化、开展生物材料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改革试点、健全出入境及居留政策、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等17方面共20条政策意见,给予自主创新示范区最大限度的政策支持。并获黄宁生副省长批示:“该系列政策针对性强,含金量高,具有示范和推广价值。”

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参与的科技经费投入体系。实施财政科技经费倍增计划,2017年全市地方财政科技经费达到171亿元,是2014年的3倍。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导向作用,推动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方式逐步实现“2个80%”:采用后补助、科技金融等投入方式的经费约占80%,形成结果导向、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支持企业或企业牵头承担项目的经费约占80%,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以及对产业支撑作用。

着眼布局新兴产业关键技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优化空间布局,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四核和十三个创新节点”。优化产业布局,聚焦IAB、NEM产业,打造高端高质高新产业体系,富士康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乐金8.5代OLED、思科智慧城、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通用电气生物科技园、百济神州等重大产业项目动工建设;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吸引腾讯、阿里巴巴等17家企业入驻,总投资规模达630亿元;海尔集团落户南沙建设海尔华南总部、海尔金控华南总部、智能制造及智慧物流中心、双创中心等,首期总投资约200亿元。

重大创新平台取得突破,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获省政府批准组建并正式挂牌,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分别获批组建。

部署产业关键技术攻关,设立现代产业技术研发专题,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25个方向的产业技术攻关,树立未来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专题,支持AV,VR,物联网,新型精准诊断与治疗,量子通信,区块链等关键技术研发,积极参与国家“宽带通信与新型网络”重大专项联动工作,推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我市布局。

聚焦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建立分层分类扶持科技创新企业的培育链条,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培育创新企业主体量质齐增。2017年全市新增科技创新企业4万家,总数突破16.9万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951家,总数达到8690家,连续两年呈爆发式增长。从2017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遴选100家创新标杆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挖掘培育“独角兽”企业,对我市遴选的“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按照一企一策进行扶持。筛选200家“高精尖专”型科技创新企业,持续做好跟踪服务。鼓励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2017年市、区两级财政对4045家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15.3亿元,大大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优化资源配置,科技金融创新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深入实施科技金融三大行动计划,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决策”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风投创投中心行动计划,拓展融资渠道,服务实体经济。全国首个创新资本研究院、广州首个创投小镇落户洋湾2025创新岛;成功举办全国首个创投周,超过100家科技企业获得机构意向投资。2018年4月20日,印发了《广州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财政投入50亿元,吸引社会资本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拟出台《广州市鼓励创业投资促进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吸引风投创投资金落户广州。

二实施科技信贷行动计划,创新金融产品,助力科技企业。2015年,广州市财政出资4亿元设立全国规模最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以下简称资金池),面向社会公开征集8家合作银行,通过风险共担方式引导合作银行按照科技贷款专营政策和新型信贷产品模式,为科技型企业发放不低于10倍风险补偿金规模的科技信贷额度,形成了科技信贷“广州模式”,切实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今年5月底,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备案企业累计超过9000家,已帮助1141家企业获得银行的贷款123.1亿元,撬动杠杆超过30倍,授信金额全国最大。2018年计划继续新增备案企业5000家左右,扩大资金池规模至5亿元,推动投放信贷规模超过150亿元。

三是实施以新三板挂牌为抓手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行动计划,强化生态体系,链接资本市场。推动全国中小企业转让系统华南分中心落户荔湾区新三板大厦,与广州股权交易中心联合共建“科创板”,2017年至今,新增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89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30家,累计数分别达4751家、479家,其中科技型企业占比超过90%。2018年前5个月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7家,总数达482家。2018年计划推动新增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企业100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0家,支持企业以新三板挂牌公司为标的开展并购重组,通过企业重组并购打造10家科技领军企业。

谢笑涛:下面进入答问环节:

南方日报:广州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战略具备哪些基础和优势?

詹德村:第一从顶层设计上尽可能贴近科技创新规律自身要求,创新的规律:一是从实验室到市场,或者从创客到市,整个走过路的关键步骤要做好,要将知识转化为技术,技术变为初创企业,初创企业成长为参天大树,我们要把准这样路线的把握。二是政府工作机构要反映规律要求,三是推出的政策要反映规律的要求,使对机构的把握上,机构的实施上,政策的应用上做到有机的统一,三合一,彼此之间不能分开,这点在顶层设计上基本做到了。广州市科技创新委也是全国首个提出以科技创新委的名义开展工作的城市,我们直接是面向经济主战场经济工作部门。在推动知识的掌握方面,着力打造高水平大学,打造新型研发机构,前一段时间公布了广州地区高水平大学若干家,先进的学科若干家,新兴的研发机构,比如再生医学研究院,环保研究院,海洋研究院等等都在发挥发展。

第二非常注重知识的转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注重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体系,有相应的工作部门专门做这个事情。

第三技术+资金+人才变成初创企业计划,大力打造孵化空间,培育初创企业,孵化空间将近900万平方米,在孵的企业两万多项,从企业成长的情况来看,科技创新企业将近17万家,去年入选的高企3900多家,现在广州高企的总数将近9000家,今年肯定可以过万家。建立了这样清晰的路线,那中间布置什么样的的产业,生物医疗产业也走了这样的路,前端有研发,有转化的,有孵化的,数字经济也好,新一代信息技术也好,IAB、NEM产业也好都在这样的渠道中上升,规律中布置,现在形成了“四核和十三个创新节点”,四核比如有中心知识城、开发区、生物岛、大学城、国际创新岛、南沙。十三个创新节点,就是现在形成的若干个价值创新园区,这个本身就体现了创新的规律,有研发、转化、孵化、龙头企业,加上主导产业,一笔资金,同时导入人才。广州地理位置也很好,广州现在走的创新路线是自主创新+开放性创新,所以我们打造国际创新是枢纽,建设国家的中心城市,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中心很有基础。

上海东方卫视:去年底出台的《广州市科技创新领域简政放权改革方案》有哪些亮点?

詹德村:刚才和大家汇报第一方面已经说到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用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整过去资金比较分散内容,第二个项目的检查和项目的监督管理。过去有缺失,现在把短补上,主要的内容已经在发放给大家的资料里面,可能参考一下。

广东台:广州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的建立对广州市科技金融环境有什么意义?

詹德村:我经常调侃,科学的英文是science,四大发明传到西方之后,那个年代的西方曾经也有研究科技创新的人,他们在琢磨背后的机理是什么,据说他们说这个是当年中国皇帝敢于撒银子的结果,撒银子就是science,science可以理解为撒银子,也可以理解为产银子,但用不好就是浪费钱。

科技本身就是正反几个方面,但如果科技没有投入,那是绝对没有产出的,回顾一下广州的科技创新走过的路,我们感觉到面临最大的困难是投入不足。但要解决科技创新投入,除了政府远远不够,要尽可能动员社会资本,让社会资本参与创新。50亿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出台也正是基于这样的需求,50亿作为母基金,社会资本配套使用,我们也制订了相关办法,怎么用?主要会用于五个方面:

1.科技成果产业化子基金。为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高校作为牵头机构,联合社会资本申请与引导基金合作设立科技成果产业化子基金,引导基金对子基金的出资比例放宽至不超过子基金规模的50%,子基金须100%投资于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2.孵化基金。为鼓励孵化器及创新创业企业发展,我市经认定的市级以上孵化器可作为申报机构,联合社会创投机构,申请与引导基金合作发起设立子基金,引导基金对子基金的出资比例放宽至子基金规模的40%,子基金投资于本市孵化器内企业的资金比例不低于基金规模的60%。

3.天使投资。培育发展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对天使投资子基金的出资比例放宽至子基金规模的40%,天使投资子基金投资于初创期科技企业(成立3年内、营业收入不超过2000万元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单个项目投资额一般不超过1000万元)的比例不低于子基金规模的60%。

4.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股权投资类企业设立创投子基金,由其依法依规负责募集社会资本。引导基金对子基金的出资比例不超过子基金规模的20%,且不作为第一大出资人或股东。

5.跨境风险投资。推动建立跨境创业投资体系,支持开展跨境风险投资,通过风险投资引进高端项目和人才,具有海外投资经验或海外分支机构的创投机构可作为申报机构,申请与引导基金合作设立跨境风险投资子基金和项目引进后续投资子基金,引导基金对子基金的出资比例不超过子基金规模的20%,跨境风险投资子基金所投资项目中引进比例(按投资金额计算)不低于20%,项目引进后续投资子基金对所引进项目投资不低于子基金规模的40%。




往期回顾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