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第二十一场)

主题: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第二十一场)

时间:2020年2月25日

地点:广州市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广州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与新闻发布处处长龚艳华

邀请嘉宾:广州赛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李良源,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临床基因组中心分子遗传检测专家陈白雪,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ICU主任李粤平,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分局白云派出所东湖新村社区民警彭明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也门留学生萨格尔,广州广播电视台记者高晞

相关新闻

文字实录

  主题: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第二十一场)

  时间:2020年2月25日上午10:00

  地点:广州市新闻发布厅


  广州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与新闻发布处处长龚艳华: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新闻办举办的基层抗疫一线工作者记者见面会,今天的见面会也是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第21场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州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敢打硬仗,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广大志愿服务人员真诚奉献、不辞辛劳。广州市各职能部门和人大、政协以及各人民团体等主动担当,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广大友好人士纷纷捐款捐物,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面对疫情,广州的一线工作者们,或冲锋在前,或默默奉献,出现在每一个需要他们的岗位上,团结奋战,各抒专长,为疫情防控全力以赴。

  各位媒体朋友可能注意到,我们今天的新闻现场跟以往有点不一样,原来的新闻通气会是请我们全市各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通报他们所在单位开展的疫情防控工作和复工复产工作的相关情况。

  今天,我们请来了广州市一线防疫的工作人员。他们是:广州赛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李良源先生、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临床基因组中心分子遗传检测专家陈白雪女士、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ICU主任李粤平女士、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分局白云派出所东湖新村社区民警彭明智先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也门留学生萨格尔先生、广州广播电视台记者高晞女士。

  龚艳华:

  有请我们的各位嘉宾就座。科技是人类发展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在这次的抗疫中,科技防疫亮点突出,科技防疫为我们广大的医务人员提供了更安全的防疫措施,今天,我们请来了广州市赛特智能集团有限公司的李良源先生,让他分享一下他们的抗疫故事。

  有请李良源先生。

广州赛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李良源.jpg

  李良源:

  谢谢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我是李良源,来自广州赛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接下来,我将从我们的视角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这次抗疫过程中看到的事情。

  赛特智能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公司,一直以来,我们针对医疗系统设计了我们的机器人产品。在1月20日左右,我们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进一步严峻之后,我们立刻决定取消公司骨干员工的春节假期,随时待命、准备支援一线。

  我们在1月27日接到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通知,希望我们的机器人进驻到病房,减轻医务人员的负担。当天晚上,我们就把机器人部署进了省医的隔离病区。

  2月1日,我们第二批技术人员,也是我们支援武汉的第一批技术人员经过紧张的筹备,带着我们捐赠的物资和机器人前往了武汉。到了周日的凌晨,我们第五批技术人员也是支援武汉的第二批技术人员从广州出发,在周日的晚上到达了武汉。下面我用几张图片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看到的故事。

  1.小袁的故事。第一位进入隔离区的是我们公司一名95后的技术工程师,当时在公司工程师群里发出这个,他是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提前结束了休假赶回公司,当天晚上就把机器人部署进了省医的隔离病区。我想起这次疫情中流传的一句话“非典时期你们保护90后,现在换90后保护你们。”这句话我的感触很深,因为在公司的这次抗击疫情行动中,就有好几个90后站了出来,深入隔离病区。

  2.小女孩的故事。这张照片是医护人员在拍摄工程师调试机器人的时候无意间拍到的,旁边的病房有一位小女孩正在向机器人招手,小女孩看起来非常虚弱,她和爸爸妈妈一家三口都感染了新冠肺炎住在隔离病房里,本来在这个时节她应该活蹦乱跳地和小伙伴在户外玩耍,却因为这次疫情不得不隔离在这小小的病房里,机器人成了她唯一的玩伴,每次机器人在走廊经过时她总会趴到窗边,用好奇的大眼睛注视着机器人。我也有一个差不多年纪的女儿,我了解她在这种时刻的需求,也很高兴我们的机器人为病房增加了情感的温度

  3.汉口医院工程师的故事。这张照片是在武汉汉口医院拍的,是我们赴汉口医院的其中一名工程师和广东医疗队的一位护士的合照,这位护士是从大年三十就增援到武汉的,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已经连续高强度地工作了一个多星期,在听到有广州的机器人增援到医院里的时候很兴奋,一定要和机器人还有工程师拍一张合照。照片比较模糊,因为为了预防感染,拍照片时手机包着很厚的塑料膜。在前线调试机器人的工程师是十分辛苦的,他们和医护人员同处在最危险的医院隔离病区,抢时间部署与调试机器人。物资紧缺,他们也是要用一件隔离服就完成一天的调试工作,中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他们没有直接治病救人,却运用专业技能为前线部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且他们非常低调,每次完成机器人部署后都是转身默默奔赴下一个战场。有一位武汉前线的工程师,我问他这次疫情结束了想做什么,他说就想早点理个发,吃碗热干面。】

  最后一张照片,我觉得非常温馨,这是在隔离病区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医护人员累了坐在这个地方,旁边有我们的机器人在旁边守护,我们也给这张照片起了一个名字——“您歇会,让我来”。我想说的是,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疫情还没有结束,我们的机器人也会继续在一线跟我们的医务人员并肩战斗,争取为我们疫情工作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谢谢大家。

  龚艳华:

  非常感谢李良源的分享,刚刚李良源用了4张图片分享了几个小故事,可见我们广大的广州市的科技企业、科技的代表们送去的不仅仅是技术,送去的更多的是爱,也送去更多的欢乐。疫情无情人有情,机器人成了孩子的玩伴,在把机器人送到前方的同时,机器人和我们的技术人员已经成为了好朋友,“您累了,让我来”。所以借助我们广大的媒体朋友们,向广大工作在抗疫一线的技术人员说一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今天来到我们故事现场的还有我们金域检验检疫的一位“白衣天使”,她虽然不是“白衣天使”,但是她具有“ 白衣天使”的精神,这就是金域医学临床基因组中心分子遗传检测专家陈白雪女士。我们有请陈白雪女士分享她的故事。

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临床基因组中心分子遗传检测专家陈白雪.jpg

  陈白雪:

  谢谢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陈白雪,来自金域医学检验集团。钟南山院士在多个场合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比什么都重要”。从早期筛查患者到后期复工复产,必须要有检测。而要高效完成核酸检测,除了需要试剂之外,还需要符合条件的实验室和具备PCR从业资格的检验员。

  金域检验是作为第三方的医学检验龙头,我们是早在年前的时候集团就已经向全国发布了动员令,号召大家参与到一线的新冠病毒的检测工作中来。我们公司有数百名有PCR的持证检验人员,平时都是在各自的岗位上承担自己项目的检验工作。但是我们收到了集团的号召以后,大家纷纷主动请战,我们的团队也是非常年轻,大多数都是80后、90后,像跟我一起检测搭档的两个伙伴都是刚刚毕业2、3年的年轻人。

  我们虽然不是一线的医生,但是作为医学检验人,我们是站在医生背后为她们提供明确数据支持的一群工作人员。虽然我们不需要直接面对患者,但是为了生物安全要求,我们也是需要身穿医学防护级别的防护服,每天是三班倒,每个班次是7个小时到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像我们昨天的一个组一个班次的检测量大概是2000例的标本。为了实现标本的检测,我们的主检人员需要在负压的生物安全柜里面两手悬空,一直悬起8小时,没有办法放下来。我们的操作仪器检测人员在一间不足百平的实验室里面来回操作仪器,来回走动,就一个班次能够走出上万步的步伐。

  我们还有发单的人员也是在电脑前一直不断地工作,我们人员三班倒,机器24小时开机一直不停歇,为了帮患者尽快地拿到结果,为了让医生第一时间知道患者的检测结果信息,也是为了节约我们珍贵的防护服,大家一直都是7、8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上洗手间,一直在防护服里工作。等到我们出来的时候,脸上都是被防护服、被帽子,被口罩勒出的痕迹,身上也都是汗水,甚至我们有的同事的手都被汗浸到发白了,虽然很辛苦,但是现在我们能看到数据在趋于好转,我们觉得这些辛苦也是非常值得的。谢谢。

  龚艳华:

  谢谢陈白雪博士的分享,钟南山院士曾经最早地发出了呼吁,就是“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在这个疫情防疫战中有一个非常专业的词汇就是核酸检测,可以说是金域检验不仅参与了广州市的核酸检测,也承担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核酸检测任务,应该说核酸检测的任务特别重大,在我们默默奉献在核酸检测一线的广大的工作人员们不分日夜24小时的倒班,为我们疫情防疫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疫情检验基础,在这里我们也向她们表达感谢,你们辛苦了,请保重好自己。在做好检测的同时,做好防护,谢谢你。

  今天来到我们故事会分享现场的还有我们市八人民医院的ICU室的主任李粤平女士。大家知道,市八医院也是广州市的重要传染病专科医院,在历次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市八医院都承担着重要疫情防控的责任,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不例外。

  我们听听来自我们第八医院李粤平女士她的分享。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ICU主任李粤平.jpg

  李粤平: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上午好!我是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ICU主任李粤平。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传染病院,在2003年开始的非典使我们医院开始被广大人民群众熟知。在其后的猪流感、禽流感,还有登革热的抗击过程中我们都曾经取得过不俗的成绩。正是这些疫情,让我们院的工作有八个字“未雨绸缪、临危不乱”。在这次的疫情当中,我们院是在1月16号就内部通知,所有的中层干部取消休假。我们院是第一个响应疫情,全体员工取消休假,加入到疫情当中的医院。到目前为止,我们院已经收治了290多个病人,其中187名病人已经出院了,所以这个在整个广州我们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们所在的ICU是收治200多个病人中最重的一部分,我们ICU收治过40例的重症患者,其中还有15例危重症患者。任务最重的时候,我们科同时治疗6个气管插管的病人,需要上呼吸机的病人,还有4台需要连续性的血液净化治疗,这些病人同时合并了肾功能不全的问题;同时,还有三台上ECMO,就是叶克膜、体外膜肺的患者,这些都是非常重症的患者,合并了心、肾、肝脏各个器官功能不全等问题。目前,这15例重症患者有一部分是转到了广州市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我跟大家说一下,我们这15个病人里面有3个是一家子,其中一位80岁的老母亲;还有两位,一个是60多岁,一个是50多岁的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医院已经拔了气管插管,已经进入了恢复期。而我们这位老人家当时是上了体外膜肺,也上了CRT,可以说是整个广州市最重症的一位患者。这位患者我们也非常高兴她已经脱离了叶克膜,现在是等着她神志清醒之后,我们就可以考虑脱离呼吸机了,她的情况也在好转之中。

  在这一系列数字之后,是我们整个团队辛苦的努力。我们整个团队从1月20号进驻到危重症这里以来,基本是没有休过假,尤其是我们科室的邓西龙主任,从1月17日到现在一天都没有休息过。

  在春节期间,我们大年初一我们领导带了很多水果,也带来他们的慰问。而且我们特别惊喜的是有一个曾经是我们治愈出院的患者,他听说了我们还在这里坚守,还在医治新冠肺炎患者,给我们送来了饺子,在大年初一可以吃到饺子,我们非常高兴。我们就觉得正是这些康复者的信任,正是这些病人对我们的鼓励,是我们坚守到现在的动力。我们在这一个多月以来基本都没有见家人:一是我们工作需要对病人有连续性的观察;二是隔离的需要,为了保护我们家人。在这样的工作条件下,我觉得是我们的 “一个小别离换得了人家的大圆满”。

  龚艳华:

  非常非常感谢我们李粤平女士的分享,应该说是重症ICU室是在疫情抗争的最前线。在防疫以来,像李粤平女士一样奋战在我们医务一线的很多医务人员都没有回过家。刚刚李粤平女士有几个词说的特别好,“用小别离成就大团圆”“用小离别成就了大的家庭”。这就是我们广大医务人员默默的坚守和奉献。当被治愈患者送来饺子的时候那份温暖,成为了我们所有医务人员最大的安慰。

  在此,通过我们的媒体朋友们,通过我们的镜头,向我们的医务人员表示感谢:你们辛苦了,非常感谢你们。同时,你们要保重好自己,在救治病患的同时,也要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你们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提出来,广州市委、市政府,还有我们全市的人民群众都会义无反顾的伸出援手。在这次的抗疫中我们的工青妇团队也成立了“后援三人小组”,你的家事我来帮,为我们广大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家属提供帮助。请大家记住你的家事我们大家来帮,广州是个友爱的大家庭,谢谢。

  在这个抗疫的一线中,实际上还有一个非常庞大,默默坚守在一线最基层的团队,这个团队就是广州市五级治理最基础的这支队伍。五级的治理就是市区、镇街、社区和网格,在网格的三人小组中有三个人员,一个是医务工作人员,一个是社区干部,还有我们基层的广大的民警们。

  今天,我们也有请到了越秀区彭警官,他来分享一下作为一个基层民警,他们在防疫中,摸查排查过程中,他们的感悟和他们的故事。有请彭警官。

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分局白云派出所东湖新村社区民警彭明智.jpg

  彭明智: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你们好。

  我是一名大城小警,在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分局白云派出所东湖新村负责社区工作。有很多人都不清楚什么是“社区民警”,社区民警就是社区的治安防控,户籍和流动人口的管理,以及消防检查等等。可以简单的说,就是钉在我们社区家园的一颗“螺丝钉”,尽最大可能地保护社区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

  在防疫期间,我们社区民警和社区医生、居委人员组成“后援三人小组”,在我们社区里面开展了防、核、排三项工作。“防”就是对小区进行围闭;“核”就是对疫区来穗人员进行上门核查;“排”就是对全体社区人员情况进行排查,做到社区防控工作不留死角。

  在这里,我们这个铁三角关系是怎么样的呢?我也介绍一下。居委会的人员对于我们社区和人员情况是比较熟悉的,他负责事先联系和沟通;我们的医生履行自己的职责,去进行卫生检测;而我们社区民警做什么呢?主要是亮明身份,给我们的居民以及群众带来安全感。

  在这里我公布一下我们东湖新村的一组数据,这只是一个缩影。我们东湖新村虽然只是一个村,但也是一个社区,四个小区涉及了24个出口已经全部封闭了,就是说四个小区实现了全围闭。我们排查有涉及疫区的重点人员有38名,其中四户14人已经回到广州,还有4人一直没有离开过广州。另外,其余的人经过我们的劝说还留在原地,暂时不动。还有我们上门核查有36人,其中14人在居家隔离,有4人是送去集中隔离,自行排查有14人。对于这组数据,相对于在我旁边的这位李主任,我们的工作可能没有那么辛苦,但是我觉得我们实实在在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加油。

  最可喜的结果就是,我们东湖新村现在疑似,还有确诊病例人数为“0”,“0”这个数字是相当可爱,我相信这个“0”在我们中国遍地都会实现。谢谢。

  龚艳华:

  谢谢彭警官的介绍。社区是我们防疫的主战场,也是防疫的第一线,社区平安,广州就平安。所以刚刚彭明智先生用了一个词说“0”是最好的,“0”代表了包容,“0”代表了我们的大无畏思想、精神。所以“0”字是有无线延展性,我们把广州的防疫的“0”作为广州市人民团队、坚强、乐观、包容、进取的精神。也借此机会向广大抗战在一线的民警同志们表示感谢,你们真的很辛苦。舍弃小家,保护我们社区的大家,每个上门服务的民警们都是我们社区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他们的人性化管理,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精神,刚刚提到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保护社区平安的“螺丝钉”,这个“钉子”精神,这种包容大爱,让我们社区平安了,广州平安了,再次感谢。

  在这次防疫中不仅有我们中国人的团结奋斗,有广州市全市人民的凝心聚力,更有来自于各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今天来到我们现场的就有一位,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国际友好人士,他是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留学生,他叫萨格尔。萨格尔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他就第一时间购买了很多口罩,他为什么这么做?我们来听听他的故事。有请萨格尔先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也门留学生萨格尔.jpg

  萨格尔: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我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也门留学生萨格尔。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小故事。在二月初,我和一些也门朋友从国外采购两万个口罩,准备捐给武汉的,我们联系了不少在国外的朋友们帮我们买口罩,过了好几天我们在黎巴嫩才找到口罩就直接买了,我们本来想把两万口罩送往武汉去,因为看到广州也有很多人买不到口罩,所以我们留下了5000个口罩,亲手去火车派送给路人,在广州火车站有很多人都感动得谢谢我们。他们的感谢让我们感觉到很温馨,很开心能帮到大家,能帮到需要口罩的人。谢谢。

  龚艳华:

  刚刚听我们萨格尔先生的介绍大家可以听出来,他的普通话还是很好的,大家给点掌声。我想问一下萨格尔先生,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中文的,你很喜欢中国吗?

  萨格尔:

  我从13岁就开始喜欢中国,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非常感兴趣,我一高中毕业就到中国留学。

  龚艳华:

  你现在是大四的学生吗?

  萨格尔:

  我是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三的学生。

  龚艳华:

  你可以说说你的出生年份吗?

  萨格尔:

  我是1998年的。

  龚艳华:

  非常感谢!这么年轻,这么热爱中国,这么有爱心的萨格尔先生。实际上他买了口罩之后到了火车站去派发,看到没有口罩的人就给他送一个,谢谢您。

  在这次抗疫中,有我们的一线的医务人员、有我们的科技人员、有我们广大的社区民警,有我们广大的各界人士,实际上在这次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还有一支特殊的部队,这支特殊的部队就是来自我们广大的媒体朋友们,你们冲在了第一线,和我们广大医务人员一起记录着我们的故事,为我们的“逆行者”鼓与呼,为城市的传播、为政务公开书写着故事。

  在我们举办的21场新闻通气会中,或者是省市的这种重大政务公开之中,都有我们的一线新闻工作者的坚持和付出。我记得有一个词说的很好“信息公开是最大的信心,也是最大的免疫力”,媒体朋友们和我们的广大医务人员深入到一线,记录我们医务人员的抗“疫”精神和故事,通过你们的笔把我们党委、政府的声音传递给城市的每个角落、传给每个百姓,让百姓不恐慌,让百姓知道城市在有效的运转,更给我们带来的信息和希望。

  在这场抗“疫”战争中不分中央和地方,也不分国内和国外,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是一个战壕的战友。所以,再次对你们表示感谢。其实,我们今天现场也请来了广大一线的新闻工作者的代表,这就是我们广州广播电视台的记者高晞女士,有请她分享一下她的新闻战线的抗“疫”故事。

广州广播电视台记者高晞.jpg

  高晞: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其实,我今天非常忐忑,也很紧张,因为我觉得我应该坐在下面,跟我的摄像小伙伴待在一起,那才是最有安全感的事情。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小小的数据,疫情发生以来,广州广播电视台强化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加强全媒体指挥调度,增强台网资源联动,据不完全统计,共出动一线报道力量超600人,全力以赴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履行新闻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截至2月20日,广州台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端口累计发稿逾3万篇次。其中新媒体端累计发稿2.2万余篇次,累计阅读量已逾40亿人次;在“学习强国”广东、广州平台共签发“抗击疫情”主题稿件330余篇,其中十余篇登上主平台。

  我们还派出记者赴湖北荆州,跟随广东支援湖北荆州的医疗队深入疫区医院,用最真实的镜头,全平台联动传播,讲好抗疫一线的故事。

  其中,我重点参与的是《主播观察》这档栏目。《主播观察》是广州电视台每晚19点30分 《抗“疫”最前线》特别节目当中的重点栏目。提议做这个节目的初衷是,希望在这个全国、全城人民共同参与的战“疫”当中,记录下珍贵的影像,记录下那些逆行者的身影和真实感受,记录下这座城市从容不迫,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一个个瞬间。我们迅速组建栏目小组,从策划,主播,摄像到后期制作,精锐尽出,全员24小时待命。从2月3日至今,每天五分钟深度专题上线,从未间断过。演播室前移,主播下沉,疫情阻击战中,战士在哪里,我们的新闻战线就在哪里。因为要进入市八隔离病区采访,我们请同事报名,栏目组的工作群里,0.01秒就有同事响应,大家纷纷请战。那位20多岁的摄影师,他说,他是广州仔,在这个时刻,他想为这座城市做点事情。若有战,召必回,我们是新闻人,我们不撤退。21集故事,21个普通人不平凡的故事得以呈现。

  第一集,荔湾区84岁的老党员志愿者说,“钟南山84岁能去武汉,我84岁难道不能走去车站做志愿者?”。元宵当日,我们采访了市八隔离病区的曹皇亮护士,他妻子在另一个隔离病区工作,爸爸在饭堂工作。那天,曹皇亮愣是没有认出自己戴着帽子和口罩的妻子,那天,半个月没见儿子的曹爸爸哭了,那是曹护士毕业以来第一次看到爸爸哭。面对镜头,他只是说“没事的,我们正在努,会好起来的。”采访祈福新邨,解除隔离的湖北住户打开门,为三人小组弹奏了一曲钢琴曲。那场楼道里的演奏让在场所有人湿了眼眶。三人小组中那位居委会主任,年轻的妈妈说,只要一点感动,就能让她继续往前冲。采访奔赴荆州支援的医疗队,中山医疗队58岁的队长说,她害怕,但是怕也要上!她的行囊里包括纸尿片,因为战斗需要超长待机时间。

  透过我们的镜头,你能看到一个个战斗堡垒是如何铸成的。你能明白,一个个逆行者只不过是普通人,但是,只要祖国需要,人民需要,他们会以无比的勇气坚守岗位,不后退半步。他们只不过血肉之躯,却成为我们与病魔之间的一道屏障。

  透过我们的报道,你能感受到广州这座英雄城市的担当精神,能了解到我们科学有序高效的管理机制是如何运作的。用镜头记录,用真实的故事告诉大家这座城市是如何战斗的,用我们站在第一线的及时报道,解除百姓困惑,迅速粉碎谣言,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是新闻工作者,在这场战“疫”中,我们从未缺席。我们是记录者,也是参与者。谢谢。

  龚艳华:

  非常感谢高晞的分享,应该说高晞刚刚讲述的故事是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的一个缩影。在座的所有新闻工作者应该有跟高晞一样同样的感受和同样的经历。因为你们,把最感人的镜头记录了下来,因为你们,把最有感染力的视频发了出去、因为你们,把最有力量的文字书写了出来。通过了你们展现出:疫情无情人有情;隔离疫情不隔离爱。

  今天借助通气会这个平台,向我们在座的所有媒体朋友,以及在镜头前的各位媒体朋友表示感谢,你们辛苦了,你们是最可爱的人。谢谢你们。

  我们今天第一个环节到这里结束了,下面请我们的基层工作者和媒体朋友进行互动交流。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广州台记者:

  我想问一下广州赛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李良源先生。请问针对本次的疫情,贵公司在机器人研发中有针对性的做了哪些工作呢?

  李良源:

  在疫情发生后,我们和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及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组建了前线三方工作组,实时地针对前线的问题做快速响应,不断地针对前线医院遇到的情况改进机器人,并在这次应用有大量一线的宝贵经验,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出现在临床应用,比如现在已经准备落地的针对疫情的智能防疫防控一体机器人系统。这种快速响应的能力也得益于我们一直深耕于医疗领域,对机器人全栈的技术掌控和开发能力。谢谢。

  广东电台记者:

  我想问一下金域的李博士,也知道你们承担了大量检测的任务,所以想问一下,金域是怎么样提高检测的效率的?你们在做检测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技术优势?谢谢。

  陈白雪:

  我们金域是全国第三方医检的龙头,在这次疫情当中在年前就已经做出了响应,向全集团号召。我们全集团现在是动员了应该是超过1700名人员参与到这次的检测当中去。我们派了非常庞大的队伍前往了武汉、前往了荆州,还有雷神山医院进行相应的医学检验工作。昨天,又有4名伙伴又前往湖北去参加一线检测工作。在广州这边,我们有专家带领进行新冠病毒的检测,陈敬贤博士是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博士,他在2003年非典的时候,也是钟南山院士团队的一名成员,这次他就用他丰富的经验带领我们,提高了检测效率,磨合我们从事不同检测项目的工作人员之间的习惯。

  现在我们的人员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搭配以后,小团队内部里面经过了磨合,并且适时的引入自动化的检测手段。现在,我们一个小组、一个班次大约是4到5个人的团队可以检测大约2000例的标本,广州金域每日的检测量达到2万例左右标本,整个集团可以达到7万例左右的标本。我们的检测效率是从最初的2000例/天达到现在的2万例/天,是一个非常大的提升,这个提升是建立在我们人员不断增加、我们团队之间不断磨合、我们流程不断优化的基础上。此外,我们还要表扬我们的物流人员,因为物流人员可以在粤北、粤东、粤西及时把标本托运回实验室,我们才能够在第一时间对标本进行检测,将报告的在第一时间进行发放。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网记者:

  我们知道在17年前的非典和这次新冠疫情第八人民医院都是主力军,你理解两者有什么不同?另外,这次作为疫情当中你们第一个医院说要接收新冠肺炎的病人,这个传承的精神是什么?

  李粤平:

  我自己也是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大家都会觉得这次的病毒和2003年的病毒有很大区别。

  一是病的人数多,病的人数可以说是当年非典的10倍、100倍的人数。

  二是虽然是人多,但是似乎不是太重,因为我们重症率10%,非典当时的重症率是40%多,整个病死率也不高,大概整个病死率也不到1%。这个是怎么造成的?实际上是我们这17年以来,一个是我们的防疫系统的加强;另外,和我们的检验水平,我们陈博士这边的检验水平是相关的,跟17年前的非典相比,现在无论在防疫水平、病毒学基础理论、还是重症医学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我们能发现这么多例患者,和检验水平飞速进步有关。就是说以前非典可能也有很多轻症患者,但是我们没有查到,而现在新冠病毒我们能查到了。在新冠病毒肺炎重症患者里,我们的呼吸支持技术也比17年前、甚至是10年前进步很多。我们现在拥有高流量氧疗、无创或者有创机械通气、还有体外膜肺(ECMO),对于这样一个以呼吸衰竭为主要致死病因的疾病,我们的治疗手段有很多种选择。

  另外,作为我们传染科团队,现在加入了重症团队来说,对于这样的病人,我们传染科的精神就是求真务实、勇于奉献。在我们传染病团队里头感染科的大佬蔡卫平主任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我为什么进入了传染科的团队?因为你救普通的病人,你救一个人就是救了一个人,可是你是传染科的人,你就一个人,你控制了这个传染源,你可能救的是一群人。这就是我们整个传染病学界,包括传染人、重症人的最重要的信念,我们救了这一个人,我们希望我们救的是一群人。谢谢。

  南方日报记者:

  您刚刚提到你们做的工作很重要的内容是社区排查,能不能跟我们说一下第一次上门排查的故事,还有您当时的感受?

  彭明智:

  年三十,我突然接到第一个任务,对湖北来穗人员进行上门核查。并收到消息,有一户湖北家庭即将出门走访亲戚。当时说不担忧是假的,但我看着这身警服,问自己我不上去,谁上呢?我们没有过多的犹豫,和社区医生、居委人员“三人行”马上上门核查。当敲开门的第一刻,居民对我们的到访很愕然。当我们提出要对他们进行身体检查的时候,他们颇为抗拒,我们便苦口婆心地向他们劝说尽量不要外出,请理解配合。虽然我们隔离口罩,但是我们的心并没有隔阂。最后,这户居民心悦诚服接受了我们的建议。这是我们进行上门核查的第一个案例。的确,一开始有些居民一不太理解,但看到我们日以继夜的工作状态,他们主动要为我们分担……

  基层民警工作在一线,虽然没有像疫区的战友们那么轰轰烈烈、有那么多的可歌可泣事情,但我们会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得到居民的认同是对我们的最大鼓励。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记者:

  想提问一下萨格尔,因为您也提到您是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在这样的现状下面,您会怎么评价我们中国这次应对疫情的过程?

  萨格尔:

  我作为一个外国人,面对这次疫情,中国政府对疫情的防控工作是非常专业的,中国的政府也采取了全面的措施。谢谢。

  信息时报记者:

  我想请问高记者,请问您在一线记录抗疫工作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感悟呢?

  高晞:

  我最大的感悟:这段日子以来,最能感受到的是“力量”。

  首先在防控疫情这个非常时期,我们每个人都是戴着口罩,其实是看不到对方整个样子。但是通过记录她们的工作,记录她们的专业的态度,我能感受到淡定的、坚定的力量。虽然只看到眼睛,但是我觉得她们每个人都好美,眼睛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还有一种力量,就是来自于在座的各位同行,还有我工作上的搭档。因为高强度的工作,我们有时候戴着口罩都不想多说一句话,但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心领神会。在这样的危急的时刻,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我们给彼此的力量,给彼此多往前一步的力量,向上的力量,支撑着我们能够度过这个时期。谢谢。

  龚艳华:

  非常谢谢高晞和各位基层代表的分享,应该说高晞的发言是代表了所有的媒体人的心声,我们彼此温暖、彼此照亮。有一个词叫“所有的冬天都会过去,所有的春天都会来临”。现在的广州春天如约而至,只要我们的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战胜这次疫情。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一样:用我们坚强的力量来凝聚齐全民族的蓬勃向上的精神,我们要打赢这次阻击战。我们期待着很快就能在这次全民阻击战中见到胜利的曙光。

  今天的新闻通气会到此结束,接下来,各位媒体朋友如果有问题可以在线下采访我们台上就座的嘉宾们。在我们记者见面会结束之前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明天新闻通气会的日程安排。

  明天,我们将会带着我们的团队和我们媒体朋友们一起去从化,大家知道,在总书记的动员令中说到我们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春耕。从化是一个在城乡都具备的元素的非常典型的代表,从化也安排了非常丰富的议程等待着我们的到来,明天我们安排了三个点的采访,以及从化区的相关职能部门跟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复工复产和防疫的故事。期待着我们明天一起去从化。

  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也谢谢在我们台上就座的各位嘉宾,感谢大家的努力和分享。接下来各位媒体朋友们对他们可以进行线下采访。

  谢谢大家!

往期回顾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