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第六十一场)
主题: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第六十一场)
时间:2020年3月31日
地点:广报中心
主持人: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
邀请嘉宾: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王桂林,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建荣,番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吴惠垣,海珠区副区长陈建彬,天河区副区长饶洁怡,黄埔区副区长贺璐璐,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战略发展部华南区总经理刘楠,新华科技集团副总裁黄超生,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常务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远清
相关新闻

文字实录

  主题: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第六十一场)

  时间:2020年3月31日上午10:00

  地点:广报中心

  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3月31日,2020年第一季度的最后一天,我们在广报中心举行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第61场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刚才,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同志,广东省副省长覃伟中同志,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温国辉同志以及相关负责同志一起在这里举行简约但隆重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动员活动。

  今天的新闻通气会分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先邀请今天在百忙之中莅临广报中心,并出席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动员活动的相关企业家们。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他们是: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先生,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战略发展部华南区总经理刘楠先生,新华科技集团副总裁黄超生先生,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远清先生。上述各位专家和企业高层将发布并回答我们媒体提问。下面,进入第一环节。

  首先,有请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先生介绍小鹏汽车未来以及现在参与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计划。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jpg

  何小鹏:

  我叫何小鹏,今天非常开心,今天一来到就看到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我是华南理工毕业的,同时,今年是我在广州创业的第17个年头。我第一次创业是互联网,第二次创业是人工智能。我今天特别开心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下一段浪潮,就是人工智能。而刚好今天举办了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动员活动,和我对未来的判断、对趋势的看法刚好不谋而合。

  我为什么认为人工智能是未来下一个浪潮?

  一、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更多数据给了我们更多信息,所以我们一直在说大数据。

  二、今天更强的计算能力给了我们更高效工作的方法。

  三、我们有最新的算法。

  所以这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构成了基本逻辑。我们一直都知道生产力、生产工具的变革,换一个角度,我一直在想,人工智能跟大数据有四个方向的过程:一是精准。搜索引擎使我们可以搜索的更精准。二是预测。比如说阿里的千人千面搜索。三是辅助。可以辅助我们做很多事情,我认为典型的代表是自动辅助驾驶。四是取代。可以取代部分岗位和部分工作。

  我们谈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我们知道信息可以带来收益,以前很多信息来自于互联网上产生的数据,现在很多数据来自于新的设备,比如说人脸识别,在疫情中间看到很多应用的变化;比如在自动驾驶,小鹏汽车今年会交付的新车P7(今天就停了一辆在外面),在这款车上有近30个摄像头、雷达和感知设备,就像我们的眼睛一样看到周边。所以它可以去思考、可以计算、可以去运动、可以去控制,这是我们所说的在人工智能、在数字经济领域里面我相信的下一个巨大的变化。

  小鹏汽车在2014年开始在广州创业的时候,我们在想未来的汽车是怎么样的?未来硬件变化的耦合是怎么样的?我们坚定认为是智能电动汽车。核心在于“汽车”,但是“电动”和“汽车”都在于硬件、能源、物理上的改变,而“智能”是软件上的变化。所以“智能”跟“汽车”融合起来,我相信下一个五年,就是到2024年,我相信90%的时候我们不用去控制车,车可以帮助我们安全的运行在广州和全国主要道路上。再下一个5年,从2025年到2030年,我相信可以看到一台智能汽车不用我们控制也很安全。大家都知道在疫情期间,实际上有很多时候不太敢坐公共交通,我相信在未来,当智慧驾驶汽车、当人工智能汽车普及时,我们会看到很多交通、很多出行上巨大的变化。这就是小鹏汽车想做的事情。小鹏汽车非常希望在广州、在广东继续努力。我们去年仅智能汽车的研发费用就30亿,我们会继续投入大量研发资金,继续做不一样的交通出行,继续带给大家创新的人工智能产品,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生活更加美好。

  谢谢。

  朱小燚:

  非常感谢何小鹏先生的介绍,年轻的小鹏董事长1999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我们在上周末举行了广东省科技创新大奖专场新闻通气会,请来了大奖获得者前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院士,王院士在新闻勇气会上专门讲到:广州是一个创新能干事的地方。我们的华南理工大学学子,优秀毕业生何小鹏先生也能感受到这点。

  说起小鹏董事长,大家都会想起UC,UC是他互联网产业创业的开始。2014年,何小鹏董事长刚毕业不久,UC创造了中国互联网最高并购整体并入了阿里巴巴,之后小鹏董事长担任了阿里多个高层职位。2017年,何小鹏先生正式加入了小鹏汽车,出任董事长一职。从年轻企业家身上我们看到我们城市和我们祖国在科技创新,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前行的身影。非常感谢小鹏董事长。

  接下来有请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战略发展部华南区总经理刘楠先生进行发布。

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战略发展部华南区总经理刘楠.jpg

  刘楠:

  谢谢各位在座的媒体朋友,谢谢朱部长。今天是我在短短两周时间内第三次参加新闻通气会。阿里的同事跟我开玩笑:你可能是最近在广州出镜最频繁的阿里人。我也告诉他们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而是广州市委、市政府,特别是广州市委宣传部对阿里巴巴在广州承担的责任以及做出的贡献,特别是未来能够为广州做出的期待和认可、支持。在此,我想感谢广州的父老乡亲、感谢市政府、感谢广州市委宣传部对我们的信任。

  其实一路走来,我参加三次新闻通气会:第一次我自己的感觉,广州是一个战斗的城市,因为我来广州的时间也就1个月多一点,算是在广州工作的新广州人。第二场新闻通气会,广州给我的感觉是商贸之都。今天当我坐在这里,广州又给我一个新的形象,就是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未来发展这块热度和试验田。其实从企业角度来讲,人工智能是一项技术,从中国的技术发展来看,我们所有技术创新需要依托应用场景,而应用的场景是什么呢?我觉得可以展开来讲。分三个部分:一是场景本身;二是创新的城市理念;三是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作为阿里巴巴,我们会非常重视广州这座具有非常全面的产业基础、非常发达的现代商贸体系,以及跨境电商、现代物流和现代服务业。我们觉得广州是产业门类非常齐全、产业基础非常雄厚、消费实力非常强,而且有特别好的人文底蕴,特别是商贸人文底蕴的一座非常有魅力的城市。我觉得在这个城市当中对于我们阿里巴巴这样一家以数据为驱动的科技企业来讲,我们会看到有无限多的应用场景,能够把人工智能的技术、对数字经济的操作系统能够放到广州非常好的环境当中去,不断去尝试、去创新,引领全国、甚至引领世界的科技。这是数字经济的发展。

  二、要有创新的理念。其实广州自古以来就是千年的商贸之都,其实商人来讲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我觉得这也是企业家精神其中的一部分内涵。阿里巴巴作为一家广州的企业,我们能够感受到广州创新的人文环境,特别是在今天成立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也切身可以感觉到广州未来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进一步大胆创新的决心和信心,我们也愿意搭乘广州这样一艘大船,在创新方面取得更大的发展和成就。

  三、从企业来讲,我们非常重视广州的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我觉得和阿里巴巴整个发展经历是非常匹配的。几年前马云老师也被国家评为“改革开放40年数字经济创新者”。我觉得今天阿里巴巴如果作为一家数字经济的创新企业,跟广州的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可以是完美的结合,我们也期待着在这样良好的营商环境当中,在非常超前的创新理念当中、在这样无限广阔的应用场景当中,阿里巴巴可以跟广州携手同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谢谢。

  朱小燚:

  非常感谢刘楠总经理。刘楠经理刚才讲到系列的信息公开和信息发布工作可以说是身体力行。三场新闻通气会,刘楠经理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我们城市新的特质。我这里稍微介绍一下刘楠经理,他的阅历是非常骄人。刘楠总经理是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全球化专业和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这几个都是公共政治专业方向。刘楠总经理曾经在荷兰皇家国防学院从事欧盟政策研究工作。在进入阿里集团之前,他曾经在中央部委工作过,可以说是智慧型的、幕僚型的,同时他的英文口语也非常棒。刘楠总经理对我们城市很多他所未知的领域充满了好奇感,我想这也是阿里集团的精神。我是学日语的,在日语中,杭州和广州是一个发音,人间天堂和吉祥花城一定可以在未来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产业方面更好的合作。非常感谢刘楠总经理。

  接下来有请新华科技集团副总裁黄超生先生进行发布。

新华科技集团副总裁黄超生.jpg

  黄超生: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这次香港新华集团与海珠区签约和合作的主要内容是——香港新华智慧城市与BIM应用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31亿元。

  香港新华集团成立于1957年,旗下有海产食品、地产建筑、金融财务、高新科技、文化传媒、基础建设、教育培训、及绿色环保等八大业务板块,业务遍及香港、澳门、中国内地及世界各地。

  我们拟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利用BIM等先进技术开展智慧城市、智慧建筑、 智慧环保、智慧医疗等方面的研发和应用。

  近来,大家都知道,新冠病毒在全球疯狂蔓延。为此,中国科学院陈勇院士团队与我集团新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院士团队原有先进、成熟、可靠的技术,共同研制开发“智慧医疗废物移动式安全处置装备”(我们简称其为“智慧医废车”),该智慧医废车用于就地安全、快速地处置使用过后的病毒防护用具(如口罩、防护服)等医疗废弃物。目前我们已完成系统设计,正在加工调试,快的话在一个月内即可投入试运行。该医废车针对疫情中医疗废物突发性强、量大面广、运输储存二次污染易发、集中处置效率低等问题,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思路,构建智慧车载式安全、高效的热处置装备,可实现疫情下突然暴增的医废快速、移动、分散化安全处置。我们的智慧医废车全球首创,各项指标均可达到国家、国际排放标准。我们的技术与装备也可为未来医疗废物的清洁处置提供一个引领未来的技术基础。我们诚邀有实力、有社会担当的机构、企业,共同打造一个智慧医废车运营平台,为全人类共同抗疫做出一份贡献!

  另外,我们集团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开展“智慧医用红外热像诊断系统”的应用推广。钟南山院士和俞梦孙院士两大团队用17年的时间,积累了30多万人次的红外热像检测数据。“智慧医用红外热像诊断系统”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构建多疾病模型,并可做出精确的诊断。该系统的采集终端采用电脑/iPad/手机移动端等多模太接口设计,便于各级临床医院、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私人医生和药店开展诊疗活动,通过数据上传实现专家远程诊断。

  我集团在广州市和海珠区的大力支持下,正在与更多的院士团队开展合作交流。相信未来我们将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得到更多的成长与发展。

  谢谢大家!

  朱小燚:

  非常感谢香港新华科技集团副总裁黄超生先生。大家对于香港新华科技集团并不陌生,随着在广州合作相关的事宜进一步深入开展,黄总一定对我们这个城市留下更深的情感。黄总曾经创立过多家科技型企业,并且担任执行董事、董事和CEO,在金融投资领域拥有非常丰富的投融资发展战略和资源整合的经验。他在跨国外资企业大型民企长期担任高级经理职务,特别是主导了运营技术的交易市场。曾经,他作为主要的组织者参与举办了“2015中国(广州)科技金融高峰论坛——知识产权证券化分论坛”,曾经向国务院提交了“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建议书”。感谢黄总。

  接下来有请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常务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远清先生进行发布。

2.jpg

  李远清:

  谢谢主办方,谢谢各位媒体朋友。

  数字经济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重要趋势。以人工智能技术驱动数字经济,可以说是广东省、广州市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在这个背景下,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的区委、区政府做出重要决策,成立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将构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节点,以创建国家实验室为重要目标,聚焦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型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实验室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在行政上是党委领导下主任负责制,在业务上是上理事会领导、学术委员会决策的专家负责制。实验室将突出基础研究特色,聚焦关键技术与应用领域,重点开发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核心算法,人工智能芯片及软件技术,并实现数字经济领域、核心产业的典型应用,形成“智能+X”的发展模式。使得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应用、产业政策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实现深度融合,助推经济结构优化以及行业智慧升级。

  实验室首期三年投入20亿元,人员规模达到450人;远期人员规模将达到1500人。实验室争取3到5年的时间,聚集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优势力量,开展创新研究,突破系列人工智能关键科学技术,满足国家和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成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一流的创新高地,高端人才培养高地、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成为国家,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科技引擎。

  谢谢。

  朱小燚:

  非常感谢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常务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李远清教授的介绍。

  现在进入媒体提问环节,请各位媒体记者提问前先通报所代表的媒体机构。谢谢大家。

  经济日报记者:

  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的定位是什么?可否请李教授再具体介绍一下?谢谢。

  李远清:

  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

  我们的实验室主任由中科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教授担任。对实验室的定位是突出基础研究特色、聚焦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攻关,做好典型行业的应用,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核心的驱动力,我们要把实验室打造成广州一张亮丽的名片。

  实验室将围绕三大创新目标:一是提升我国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原创能力。二是缓解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掐脖子技术的问题。三是为我们国家,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我们将聚焦四个领域:一是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核心算法;二是智能互联与大数据关键技术;三是人工智能专用芯片及先进计算;四是类脑智能关键技术。我们将在六大行业实现成果的示范应用与产业化,这六大行业是:智慧健康、智能制造与网联汽车、高端芯片、互联网经济与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慧物流。

  谢谢。

  广东电视台记者:

  想请问新华科技集团黄总。刚才您听到BIM技术与院士团队合作的情况可以具体说一下吗?可以跟我们介绍一下吗?

  黄超生:

  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英文简称。BIM是技术,也是一套管理方法,是基于建筑设计、施工管理、运维等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方法。BIM是智慧城市和物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将来在建筑物里面、在空间里面所有物件都会有一个芯片,这个物件所在的位置是怎么定义的?就需要类似现在的地图一样,BIM就可以实现这个功能。这是基础设施。现在在越来越多智慧建筑立面也大量采用节能减排以及绿色环保技术,采用BIM技术也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我们集团蔡冠深主席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是中国科学院经济顾问,这二三十年来我们主席一直在赞助各种院士团队,跟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现在国家鼓励科研人员把研发成果更好地推向市场、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而新华集团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以及尊重知识产权的企业文化。基于这些因素,各个院士团队都特别喜欢跟我们合作。通过集团一系列支撑,他们也可以把他们先进的技术尽快市场化推广。

  谢谢。

  羊城晚报记者:

  想问一下何小鹏先生。您一直说小鹏汽车是一个科技公司,也在推动自动驾驶领域上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目前这个产品的研发情况是么样的?您一直选走这个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何小鹏:

  谢谢。我觉得我擅长做一个慢公司,慢公司核心的点就是通过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做不一样的产品,不管是我第一次做软件产品、还是第二次做汽车硬件产品。智能汽车在我接触的领域里面我认为是最难制造的产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觉得在全球能够符合以下三种情况的产品就只有智能汽车。

  一是零件超过1万个,因为汽车零件有几万个。

  二是每年生产和销售超过100万台。

  三是软件代码要有1亿行。所以,换一个角度,做一个智能汽车难度很高,如果真的做的好,真的对于大家的交通、出行、环保、安全都有非常大的提高。

  我们现在出了两款车,去年出了第一款小鹏G3,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在门口看到第二款汽车小鹏P7,我们计划在下个月月底能够对外发布。这款车做了3年多的时间,花了超过30亿。这款车寄予了第二代智能汽车的期望。这里面最主要的是要做到几点很有趣的功能。我们希望在今年交付之后,这款车可以在高速让大家脱手,安全的驾驶。可以自动转弯、自动过匝道、自动过收费站,这是我们期望通过不断的OTA做到的。城市场景里面可以识别红绿灯,标识,在停车场场景可以记住你家里的停车位在哪里,当你到了停车场可以自动开进去、自动开出来。这都是我们在自动驾驶上所做的很多有趣的工作。我相信在自动驾驶,我们可以像手机一样把汽车不断的升级,我们认为软件要全部自研开发,跟硬件相关的集成工作,所有电子电器、嵌入式仪表全部都自己来。

  在这样的体系下,一台车子是可以进化、可以升级的,是可以根据你使用的习惯进行变革的,我觉得这个才是未来智能汽车最重要的核心点。所以也期待通过我们长时间的自研,能够让汽车做不一样的事情。这就是我们愿意在创业、愿意在折腾的主要原因。

  广州日报记者:

  想请问刘总。阿里华南总部大楼预计今年投入使用,您对携手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刘楠:

  谢谢。其实从我个人而言,我觉得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这两个东西应该是相互融合的,如果没有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人工智能很难朝着市场需要的方向发展,而缺少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加持,其实数字经济发展会缺乏一种持久发展的动力。我想从广州这座城市的纬度去回答这个问题,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未来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集团计划在广州具体做哪些事情。

  怎么样理解一个城市呢?因为我一直是学社会学出身,可能我看城市的视角跟其他人不太一样。我个人理解城市是由物理设施和人组成的,物理设施就是建筑物包括道路等等。

  一、围绕这个物理设施,阿里巴巴未来是希望依托我们在其他地方已经成功落地施建的城市大脑、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的技术和产品,能够结合新基建大的发展趋势,帮助广州在城市的物理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方面,希望把我们的工作能力释放出来。首先,我相信一个城市是不是创新的城市需要技术的支撑,这个技术支撑不是在实验室里面的技术支撑,而是每个公民在社会中生活是不是便利,我们接触到的楼宇、接触到的社区、接触到的交通设施是不是足够智能化,我觉得这个是整个城市创新氛围的基础物理和技术保障。

  二、围绕人。我觉得简单说无外乎就是两个方面:生产、生活。人的生产就是围绕怎么样帮助广州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创新,我觉得其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大家现在都非常关心整个广东省内外贸市场的需求,可以看到受疫情影响暂时有些混乱。经过了20多年的沉淀,阿里巴巴已经完全打造出以云计算为基础、以普惠金融作为金融工具支撑、以菜鸟网络作为智慧物流基础、以及在网上电商整套完整数字经济组成架构。在这样的架构基础上,经过20年的积累,实际上在内贸和外贸方面搭建了功能齐全、服务可靠的电商平台。无论是在B端还是在C端、无论是在内贸还是外贸、无论是在工业消费品还是农产品,我们都有全方位的产品和全方位服务的保障。

  所以,我们希望未来把阿里巴巴在内贸、外贸的整合能力能够匹配到广州城市的内外贸当中,帮助广州,甚至帮助广东,我们在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内、外贸发展方面,我们走在全国前列。这是围绕生产。

  那生活是什么呢?其实大家每天都在讲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带给大家的便利,从接受包裹、从网上购物、从外卖等方方面面,阿里巴巴未来会进一步加大在广州的新零售的产业投入,包括盒马鲜生、包括大润发、包括饿了么,我们希望通过数字经济的方式能够让广州市人民更方便、更舒服、更人性化的享受到数字经济带给他们生活的便利和方便。

  谢谢。

  南方日报记者:

  有一个问题想请问何小鹏先生。因为目前正在进一步加大新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国家目前最为重要的一个经济政策之一。我想问问小鹏董事长,新基建对于小鹏汽车来说是怎样的机遇?它能给小鹏未来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何小鹏:

  非常好,但是也很难回答的问题。

  我在关注新基建的变化,因为有很多细节,从目前来看,我觉得新基建里面起码在几个点对于未来汽车有很大变化,第一个是关于充电桩。我们都知道基本买电动汽车的人第一个问题是问续航多少?第二个问题是怎么充电?所以基础建设不及格,没有跟上来的话是没有办法把电动汽车推动的。所以我认为这是第一个非常重要的。第二个是5G跟智慧城市往前走。我相信在2025年的时候汽车可以帮助我们开90%,但是还有10%是非常困难的,这个需要基础建设包括智慧城市5G联动,比如说当我们在转弯的时候,在高速上转弯,如果前面一台车异常停下来,不管是你的眼睛还是车的眼睛都看不到的,这个时候需要云端告诉我们有一台车出现异常。所以会大大提高我们在各种特殊情况的安全性。所以我觉得这块对于自动驾驶、对于安全提高也非常有价值。我相信新基建对于全国道路上会有很大变化。我相信这几点组合会让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来的速度会更快。

  今天我觉得疫情对于大家即是危也是机。今天是3月最后一天,我们原计划的销售目标现在已经百分百恢复了,我们看到在疫情之后的快速变化。我相信,智能汽车在未来几年的发展我觉得这反而是一个机会,原来的汽油汽车或者原来功能型的汽车,所有人在购买决策的时候都会想我下一台车是不是应该做一些变化,有一些新的创新。在未来的生活愿景,我觉得在这个时候智能汽车、更智慧的城市可能是大家更期望的。我觉得这对于智能汽车是非常好的发展机会,这是我们期望一起来做好的事情。

  谢谢。

  羊城晚报记者:

  想提问何小鹏先生。因为我们都知道目前汽车产业面临大变革,小鹏汽车是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的领军企业,也是广州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您觉得广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如何实现弯道超车也好、说是提前占领发展高点也好,这方面您有什么建议?或者有什么优势?

  何小鹏:

  我尝试把时间往回拉到十几年前,中国移动互联网在快速发展的时候,最开始来自于广东,因为广东移动互联网用户很大,但是在2007年到2009年随着iPhone和Android出来之后,的确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分为中国跟美国。我一直在呼吁中国的汽车论坛要改成智能汽车百人会,我一直呼吁中国汽车发展要重视质量,而不仅仅重视数量。因为质量才能够更长期、质量才能够更全球化。我觉得广东、广州是真的拥有很强的机会,为什么?大家可以看到广东在软件上的能力是很强的,同时广东在硬件上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还强。

  所以汽车是软件跟硬件组合的事情,汽车对于安全、品质的要求我觉得更适合南派的企业和南派的人,他们非常实干、非常稳健、非常精细的。我觉得广东的市场很适合电动化,因为电动汽车今天还比较适合在比较温暖的环境,就是广东。小鹏汽车去年在广东的销量接近小鹏汽车总销量的1/3,我相信这一片沃土是小鹏的福地。我觉得第一要做好的就是研发,投入大量的资源在做研发。其次,今天广州市政府,包括国辉市长,刚才他也在问我,针对我们的发展情况市里面应该怎么更大的支持我们。我觉得今天广州的人才环境、政策环境都适合推动智能汽车的发展,我觉得现在的情况我个人认为挺满意的,我觉得后面的事情主要是企业自己把研发做好,把节奏控好,我觉得把质量做好,这才是我们下一步的目标。

  谢谢。

  朱小燚:

  谢谢。今天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先生;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战略发布部华南区总经理刘楠先生;新华科技集团副总裁黄超生先生;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李远清教授共同进行了发布,重点就我们今天举办的相关活动,各个企业集团及研究机构准备了非常好的演讲材料。

  我们关注到,张硕辅书记在昨天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专门强调: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昨天的市委常委会议,也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的会议,也是全市推进企业项目复工复产工作的领导小组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市委、常委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和20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委、省政府的会议精神。听取了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并且就接下来的工作做了部署。

  昨天,温国辉市长也组织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这次会议议题:审定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措施,研究经济运行的工作,部署加强统计基层队伍的建设。昨天,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明确建设数字经济创新要素、安全高效流通试验区、加快数字经济关键核心应用科技攻关,形成数字产业、集聚协同、一核多点协同发展格局;推进新型数字基础建设和高效共享,加快重点领域向数字制造和数字服务转型升级。

  再次感谢大家和我们度过新闻通气会第一环节。几分钟后进入第二环节,再次感谢参加新闻通气会第一个环节的各位嘉宾。

  第二环节

  朱小燚:

  现在进入新闻通气会的第二环节。请允许我介绍参加新闻通气会第二环节的嘉宾:番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吴惠垣先生,海珠区副区长陈建彬先生,天河区副区长饶洁怡女士,黄埔区副区长贺璐璐女士。

  首先,有请番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吴惠垣先生介绍番禺区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

番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吴惠垣.jpg

  吴惠垣: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过去一年对番禺区发展的关心和帮助。

  下面,我向大家报告一下广州大学城片区规划建设和番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的情况。

  近年来,省、市、区高度重视发挥广州大学城科教资源集中的全省“智核”优势,与大学城各高校强化产学研合作和校地协同创新,共同推动大学城由“科教之城”向“创新创业创造之城”转变,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广州大学城被科技部授牌建设“国家现代服务业国际创新园”;2016年,被纳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范围;2017年,又被纳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是重点建设和打造的十大核心创新平台之一。目前,广州大学城已经成为全省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和“辐射源”,其创新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近年来,番禺区紧紧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在布局上打造以广州大学城为“智核”,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番禺汽车城、万博商务区、广州南站商务区等重大功能区为支撑的创新走廊,辐射带动全区创新产业园区发展,形成“一核一廊、多点支撑”的创新格局,全面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区”。目前,全区有科技型企业3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约1900多家,各大科技园区年总产值预计超1000亿元,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完整的产业链为我区发展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总体来看,我区在发展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方面有几大突出优势:

  一是创新资源优势明显。我区拥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2所高校、20多万师生以及院士、博导等高层次人才1300多名。其中,在去年建成并启用的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将围绕高端装备制造、量子通信、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等,这些高等级学府将为全市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此外,位于广州大学城的国家超算“天河二号”在2019年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发布中排名第四位,目前已应用于智慧城市、云计算与大数据、数字媒体和动漫设计等多个领域,各大高校也相继把核心的骨干力量集中过来,建立各种实力雄厚的科研实验室,这些都为我区乃至全市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我们依托大学城可以为这次试验区的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保障。

  二是创新载体发展迅速。广州大学城汇集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粤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器等一批创新载体。其中,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授牌成立,是广东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着力打造电子信息专业的大学生创业集聚区。即将入驻番禺区的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互联网小镇、计算科学与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将引入一批具有发展潜力、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设计、创意等企业。

  三是产业发展加快集聚。近年来,番禺区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中海达、YY等一批优质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我区市场主体快速增加,数字产业集群加快集聚。仅从广州大学城情况看,现有各类创新创业空间达14个,国家级众创空间4个,校内外创新创业空间达4万多平方米,在创团队400多支,创新创业项目500多项,这些创新创业团队和项目重点集中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领域。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区不断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目前从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走出了有米科技、九尾科技、探迹科技等一批含金量高的知名企业。

  四是创新发展氛围浓厚。粤澳青创国际产业加速器、粤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器吸引了30多家港澳企业进驻;大学城每年举办粤港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小谷围)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小谷围)“互联网+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赛事活动,创新创业氛围十分浓厚,创新创业优质生态圈已形成。

  最后,再次感谢媒体朋友们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我们将继续提升营商环境,着力强化要素保障,依托广州大学城丰富的科教、创新、人才资源优势,发挥领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重要作用,努力打造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成果转化承接区,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提供全方位保障,谢谢大家!

  朱小燚:

  非常感谢番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吴惠垣先生的介绍。大家在动员活动现场也看到,由我们市发改委指导、广州广播电视台负责具体制作的宣传片反映今天活动的4分钟片头。在宣传词中解释到:广东省政府报告明确指出支持广州建设国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建设总体方案》“粤大湾区〔2020〕1号”正式印发。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是以琶洲为核心、以珠江为轴,广州将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创新平台。

  接下来有请海珠区副区长陈建彬先生做重要发布。

海珠区副区长陈建彬.jpg

  陈建彬: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对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对海珠区发展的关心和关注。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琶洲核心片区规划建设的有关情况。

  琶洲位于海珠区东北部,自古就是经济活跃之地。琶洲的黄埔古港,是18、19世纪来华贸易重要的中转站,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2008年,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整体迁入琶洲,这里成为国内商务会展活动高度集中、活跃的区域。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在琶洲规划建设电商总部集聚区、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国家级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海珠区坚持新发展理念,将琶洲建设作为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推动更高层次改革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经过前期建设和申报、争取,琶洲先后获评首批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广州市总部经济集聚区,今年又成功申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成为全省首个大数据方向的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琶洲逐步成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的重要支撑区域,正成为广州发展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海珠区立足琶洲,积极牵头推进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规划建设。今年1月,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海珠区约30平方公里的琶洲核心片区为起步区、核心区。随着广州大学城、广州国际金融城、鱼珠等区域陆续纳入,初步形成以琶洲为核心的“一江两岸三片区”空间布局。在今天的试验区建设启动活动上,琶洲核心片区挂牌、入驻、开业、开工项目共66个,合计总投资1446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营业收入3000亿元。其中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TIT数字生活示范区等15个项目集体开工,总投资达602亿元。

  总体来看,琶洲核心片区有几大特点和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突出。与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隔江相望,构成广州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的“黄金三角”。规划建设10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条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和1个港澳客运口岸码头,与港澳地区和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交通衔接顺畅高效。

  二是产业高度集聚。已引入阿里巴巴、腾讯、复星、唯品会、国美、小米、科大讯飞、树根互联等一批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军企业,集聚了全区1/4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超2500家。辐射引领效应不断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创新产业集群正加快形成。2019年琶洲实现营业收入2050.78亿元,同比增长36.2%。

  三是创新资源丰富。毗邻中山大学、中科院南海研究所等数十个科研院所,拥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8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也落户琶洲。

  四是服务配套完善。有全国第三家互联网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全省首家粤港澳大湾区政务服务中心和首个专业会展与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毗邻全国特大城市中心区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海珠湿地,有黄埔古港古村、广州塔、琶洲塔等文化旅游资源。商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完善,是宜业宜居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五是对外交往活跃。近年先后举办《财富》全球论坛、世界航线发展大会、“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等高端国际性会议,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作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举办地,是世界展会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2019年全年举办展会200多场,展览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

  最后,再次感谢媒体朋友们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我们将大力优化试验区营商环境,加快推进会展塔综合体、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过江通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数字经济创新生态,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集聚一批高精尖企业,打造一批新兴金融载体,加速推动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新引擎,努力打造成国家级平台。谢谢大家!

  朱小燚:

  非常感谢海珠区陈建彬副区长的发布。内容简洁、充满了干货,海珠区区位优势突出、产业高度集聚、创新资源丰富、服务配套完善以及对外交往活跃。今天,大家可以看到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准备的大图非常清晰、非常有震撼力。奋力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中心,中间的位置就是陈建彬副区长刚才介绍的琶洲核心片区,旁边还有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以及鱼珠片区和大学城片区。陈建彬副区长刚才也介绍了,过去几年中,所有重大国际平台上的国际会议和论坛基本都在这个范围,每每从广报中心出发,看着阅江路,坐着有轨电车,我们可以感受到海珠最美的魅力。感谢陈建彬副区长。

  接下来有请天河区副区长饶洁怡女士介绍天河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

天河区副区长饶洁怡.jpg

  饶洁怡:

  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天河各项工作的关注与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天河方面的情况。

  广州国际金融城作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发挥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资源优势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作用,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数字贸易、数字创意以及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广州国际金融城共8平方公里4个功能片区。起步区定位为金融总部集聚区,东区将重点打造科技创新总部集聚区,北区将重点打造综合办公配套区,西区未来将着重发挥珠江新城与起步区之间的桥梁作用,重点发展金融、现代商贸、商务服务等功能,此次活动的举办,打响了国际金融城加快建设的“发令枪”,金融城开发建设将步入快车道。

  一直以来,天河区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相关的领域,具有先发优势。主要体现出主体强、融合深、布局优、环境好四个特点:

  一、数字产业化蓬勃发展。软件业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和灵魂,是数字经济的“硬核实力”。天河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软件业集聚区。2019年全区规上软件企业933家,占全市55%,5家企业入选全国互联网企业百强,占全市63%;4家企业上榜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占全市57%。这些数字经济明星企业共同构筑了天河数字产业的基础优势。

  二、产业数字化欣欣向荣。天河作为广州第一经济大区、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强区,为产业数字化提供了巨大的数字融合发展空间,并已初具规模。在数字金融方面,天河区汇聚了全市70%的持牌金融机构,40%的法人金融机构。其中,辖内的金融机构正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创新科技手段,打造数字化智慧金融。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小鹏汽车已成为国内首家量产的智能网联汽车品牌。专业服务业方面,天河区还集聚了广州最强的人力资源、法律服务、广告企业,培育了猎聘网、要出发、电声营销等一批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的专业服务业“独角兽”。

  三、发展平台多点支撑。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天河智谷片区是天河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重要平台。天河中央商务区数字服务进出口额近十亿美元;天河智慧城拥有广州唯一的软件价值创新园;天河智谷片区是我区数字经济新兴发展区域,今年将新落地14家企业总部,总投资额超150亿元、达产后营收预计超300亿元。

  四、营商环境充满活力。天河拥有全省70%的高水平大学,每年超过5000名软件工程本科以上毕业生,集聚各类科技创新人才超30万人,是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发展坚实的人才“底座”。同时,天河正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全力推动营商环境改革再升级,每年拿出10多亿产业扶持资金,为企业提供“由小到大”全成长周期的扶持。设立“天英汇”、人才港、众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产业服务平台,持续强化企业的服务供给。

  接下来,天河将深入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重点,深化人才、技术、产业、资本的深度融合,以数字经济助推天河高质量发展,助力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在此诚挚邀请各位企业家朋友扎根天河、共谋发展、共创未来。

  谢谢大家!

  朱小燚:

  非常感谢天河区饶洁怡副区长的发布。2019年天河区规上软件企业933家,共实现营业收入1600亿元,占全市规模的55%。此次参加活动的签署入驻协议项目26个,总投资680亿元;开业项目18个,总投资112亿元;新开工项目21个,总投资430亿元;全部项目总投资1223亿元。非常感谢天河区饶洁怡副区长。

  接下来有请黄埔区副区长贺璐璐女士介绍黄埔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最新发展情况。

黄埔区副区长贺璐璐.jpg

  贺璐璐:

  各位媒体朋友:

  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我区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的规划建设情况。

  鱼珠片区位于试验区“一江两岸三片区”北岸的东部片区,拥有10公里珠江岸线和千年“古港”“良港”的黄埔港,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今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抢抓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机遇,今天鱼珠片区共63个项目签约、动工、投产,总投资1830亿元,预计总营收3000亿元。鱼珠片区具备以下三个方面优势:

  一是科技创新“集聚能量”。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聚焦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加快建设国家级适配中心(中国信创基地)、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中心,获批全省唯一广东密码应用和创新示范基地,全力打造“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区”国家金字招牌。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纳米国家科学中心)、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太赫兹国家科学中心)、中科院自动化广州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研究院、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等7家中科院大院强所集中落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广州)、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广东省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100余家新型研发机构和国家级企业创新平台建成运行。今天,郑志明院士领衔的广州市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研究院落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进一步增加我区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科技创新实力。

  二是产业发展“优势明显”。据统计,我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80%,人工智能产业产值占全市40%。

  人工智能方面,聚集了国机智能、瑞松机器人、发那科机器人、广州数控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明珞汽车建成国内第一条非标智能制造装备柔性装配线以及国内第一个汽车生产线工业大数据智能分析与诊断平台。5G通信技术方面,京信通信、昊志机电、智光电气等一批5G智慧工厂投入使用,蓝盾、广电运通等企业入选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5G及相关企业90家以上,建成5G基站2000多个。集成电路方面,引进培育了安凯微电子、泰斗微电子、风华芯电、飞虹微电子等一批细分领域优势企业,特别是在新一代通信及卫星导航产业,形成了从芯片、模组、软件、终端产品和行业应用的比较完备的产业链。软件服务业方面,拥有阿里云、航天云网、统信等一大批行业巨头和细分领域冠军,投资50亿元打造中国软件CBD。

  三是创新政策“全国领跑”。近年来,我区以创建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为契机,不断加大对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企业的扶持力度,先后出台了“5G产业化10条”、“工业互联网10条、“区块链10条2.0”等系列政策,吸引企业和人才加速落户,形成“主导产业引领、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生态支撑”的创新生态。3月29日,率先推出全国首个区县级新基建产业政策——“新基建10条”,将有力推动黄埔区数字经济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样板。

  下一步,我们将落实落细省、市工作要求,紧紧围绕鱼珠片区的发展定位,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研发。打造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区。

  朱小燚:

  非常感谢黄埔区贺璐璐副区长的发布。这张图上鱼珠片区是位于广州试验区“一江两岸三片区”北岸的东部片区,拥有10公里珠江黄金岸线和千年“古港”“良港”的黄埔港,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占广州试验区总面积的31%。今天,我们也看到人民日报在三个版面上都分别刊登了广州相关信息:新航线促外贸;港口码头忙起来(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广州开发区推出“新基建10条”,29日发布了《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 广州高新区加快“新基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十条》,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样板。“新基建10条”可以说是干货满满。其中说到对新引进的全球顶尖数字技术企业最高按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分阶段给予奖励,单个项目奖励总额最高5亿元,强化底层的技术支撑,三年投入1亿元,培育一批操作系统、数据库CPU芯片、AI芯片,网络安全软硬件领军企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进程;鼓励发展电子竞技、数字医疗、空中互联网、数字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期待广州开发区“新基建10条”能够迅速产生效应。

  接下来时间交给媒体朋友,请工作人员做好准备,请获得提问机会的媒体朋友首先通报自己所供职的媒体机构。

  南方都市报记者:

  想请问黄埔区贺副区长。黄埔区在围绕鱼珠片区的定位,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继续推动发展?

  贺璐璐:

  谢谢您的提问。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一是打造工信部明确的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区。首先是加大力度建设,像中科院引进的一大批大院大所,包括广州人工智能和数字研究院,包括大湾区集成电路研究院等等,从源头基础研究方面,加强人工智能、5G、区块链领域的技术研究和新技术研发。同时,发挥“区块链10条”,还有“新基建10条”等等的政策优势,设立区块链产业基金,以此来吸引培育、集聚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打造产业生态。

  二是依托黄埔港打造数字贸易和数字金融中心。黄埔港是千年古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口之一,与世界上所有港口都有过交往,有着很深厚的贸易文化底蕴。依托于黄埔港现在规划建设了一批重点项目,包括鱼珠港、华南国际港航中心、黄埔国际邮轮港、南方智媒大厦、宝能国际中心等等一批重大项目,希望这些项目带动我们推动智慧物流、跨境电商、数字贸易、航运服务等产业发展。以此建立数字贸易和数字金融中心。

  三是着力建设全省唯一的密码应用与创新服务示范区,这个项目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我们希望以此能够推动商业密码产业在全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引进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中心等等创新平台,研发一批基础性的、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技术,同时,也形成一批技术、产品、服务的行业标准,进而发展培育一批企业,形成大湾区密码产业的生态链。

  四是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加大力度进行环境改造,希望营造成为具有高质量发展的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具有高品质的商贸环境,以及具有高水准的人居环境这样于一体的、产城融合的新的城市发展样本。

  谢谢。

  朱小燚:

  感谢南方都市报记者提问,也感谢贺璐璐副区长的回应。我们从贺区的回应中看到了未来鱼珠片区致力打造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区;致力将打造千年古港(黄埔港)为底蕴的数字贸易与数字金融中心;致力将打造建设国家密码应用与创新的示范基地;致力将打造以珠江黄金岸线为纽带的精品城市。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想请问陈建彬副区长。这次是琶洲作为整个试验区核心区,在发展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方面有什么优势呢?

  陈建彬:

  琶洲作为广州试验区的核心片区,在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方面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都具备。从“天时”来看,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要求广州要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中央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琶洲正是将发展数字经济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相衔接的重要特色产业平台,是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的重要支撑。在琶洲,产业是新兴的,人才是年轻的,整个琶洲发展生机勃勃,是实实在在的“充满活力”。从“地利”来看,试验区81平方公里是广州中心城区珠江两岸的黄金区域,琶洲核心片区更是被很多企业认为是宝地、旺地、福地,适合产业集聚、创新集聚、人才集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有比较好的基础。从“人和”来看,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一大批龙头企业积极响应、先后进驻琶洲,带动一大批上下游企业集聚,琶洲关注度越来越高,人气越来越旺。试验区的规划建设是海珠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将举全区之力,加快琶洲核心片区建设,争取早日取得明显成效。也非常欢迎您继续关注琶洲。谢谢!

  央广记者:

  想请问番禺区吴惠垣副区长。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上,番禺有什么特别的举措?

  吴惠垣:

  谢谢你的提问。在刚才我的介绍里面也跟大家讲到,番禺区为了试验区建设,我们通过广州大学城优势资源,提供了两方面保障:一个是人才保障。一个是科研力量保障。为了回答你的问题,我再补充一点,也是我区为了服务试验区建设另外一个保障,试验区成果转化的产业用地保障。番禺区相对中心城区来说有我们的优势,我们产业用地的空间是相对丰富的,为了承接广州市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成果转化这项工作,我区已提前进行了谋划,正在建设“三园一基地”。在这里也跟各位媒体朋友提前做个预告,有一些正在建,有一些已经规划了,正在办有关手续。

  一是智能制造产业园。产业园位于番禺区石基镇亚运大道两边。该产业园占地面积非常大,有8800多亩。该园区发展定位以智能制造产业为引领,建设可持续创新,宜业、宜居的先行示范产业园区。

  二是广州大学城科技创新产业园。产业园在化龙镇,就在广州汽车城附近。占地面积1200多亩。该产业园主要结合广州大学城的优势学科,打造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园区,重点提升智能与新能源产业链创新研发的价值。

  三是番禺工业总部经济园区。位于南村镇,旁边就是紧挨着番禺节能科技园,靠北边就是万博商务区,面积有440多亩。该园区定位是重点打造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总部园区。

  还有一个是基地,叫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产业孵化基地。位于广州国际创新城启动区的南岸,紧挨着华工国际校区和暨南大学。该园区用地面积有6000亩,发展定位是以周边大学重点学科为基础,打造学研融合发展的高品质产业孵化基地。

  “三园一基地”总共用地面积有16000多亩,这样的产业用地保障将会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提供充足的成果转化用地保障。希望广大企业家能够多多关注园区和基地建设。我们一定会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也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为我们基地和园区建设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

  南方日报记者:

  想问一下饶区长。国际金融城大家一直很关注,这次我们怎么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呢?

  饶洁怡:

  谢谢您的问题!

  刚才我在发布时已经提到,广州国际金融城是我们重点打造的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金融、科技、总部经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集聚区。金融总部叠加数字经济,赋予了金融城更为先进的产业内涵,更为高端的城市能级。

  当前,金融城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的关键期,我们近期将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导入。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市委市政的大力支持,金融城已成功出让地块34宗,起步区部分项目已交付使用、东区城市设计及控规调整已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北区、西区各项工作正加快推进,可以说金融城条件已经成熟,正在加快发展的起跑线,我们将全力推动项目加快开工、科学赶工、如期竣工,以项目提速建设,助力试验区发展。

  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围绕金融城产业定位,着力加快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积极引进一批金融科技类主体,推动数字金融产业集聚。这次活动,在国际金融城集中签约开业开工65个项目总投资1223亿元,包括金融企业总部、新兴产业园区、高端商贸等;达产后,预计营业总收入约3200亿元,将助力国际金融城打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区。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天河区正对标世行标准和先进地区,推动营商环境改革再升级,将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着力推动“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优服务”,实施政务服务提速、项目落地保障、企业服务提质、营商规则国际化、法治护航升级等5大工程、109条改革措施,争创最优营商环境。

  谢谢。

  朱小燚:

  感谢南方日报记者的提问,也感谢天河区饶洁怡副区长的回应。现在时间已经到了11:50,今天上午再次感谢媒体朋友从一早来出席今天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推进相关的活动,同时,从10点钟到现在一直出席新闻通气会的各个环节。各位已经在今天活动中看到了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扬帆再起启动的新的航程。我们涵盖“一江两岸三片区”总面积81平方公里,体量相当于13个珠江新城的试验区即将迎来发展新机遇。未来,几个片区隔江相望、相邻成片、强强联合。期待到2022年整个区域数字经济示范区域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到2025年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集聚发展水平将显著提升;到2030年将成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全球发展优选地。

  借此机会,受外防输入相关工作小组的委托,简单通报一下过去1天全市境外重点旅客入境通关及疫情防控相关情况。

  从2月27日至3月30日18时,共承接入境航班394班,累计转运旅客48365名。其中,目的地为广州市内的16461名;省内、市外的19277名;省外的12627名。从白云机场口岸入境的旅客47227名。从3月29日18时至3月30日18时共承接入境航班8班,累计转运旅客1797名。其中,目的地为广州市内的353名;省内、市外的364名;省外的1080名。从白云机场口岸入境的旅客一共是1762名。3月31日境外航班入境计划是3班次,入境旅客预计509名。

  今天在台上就坐的好几位同袍一直以来也是在完成日常繁忙的业务工作的同时坚守在外防输入工作的一线。再次感谢你们。

  第三环节

  朱小燚:

  感谢媒体朋友。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王桂林先生和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建荣先生刚刚参加完书记、市长的会。因为今天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动员活动,市大湾区办、市科学技术局是牵头单位。

  首先,有请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广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建荣先生做发布,有请。

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建荣.jpg

  陈建荣:

  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我市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天,我就我市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向各位做个通报。

  昨天,《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重磅出台,聚焦国家定位、未来技术、重点载体、设施完善、产业支撑、国际开放、关键要素等七个方面,提出了22条有效提升我市数字经济发展能级和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广州数字经济22条”的出台意义重大,它是广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第一份纲领性政策文件,也是广州面向全球第一份数字经济领域招商引才的宣言书。通过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力求在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三大方面实现突破,加快在全国形成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引领优势。预计到2022年,广州将建成超过8个数据要素流通治理重大创新成果、15个重大创新实验平台、30个重大产业转型升级工程、100个技术领先的优质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并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领域形成一批数字化治理成果。

  “广州数字经济22条”紧紧围绕“1个目标和3个定位”,提纲挈领绘制了广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蓝图。“1个目标”即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3个定位”即粤港澳数字要素流通试验田、全国数字核心技术策源地、全球数字产业变革新标杆。未来3年,广州将在穗港澳三地数字经济核心数据要素确权、流通、治理等方面先试先行,逐步建成穗港澳数字经济创新要素高效流通体系;将聚焦未来技术需求和前沿产业布局,在计算生物、分布式云、高并发区块链、边缘计算、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核心算法、5G射频滤波器等前沿核心技术研发上,精准靶向,集中发力;将在生物医药跨产业链延伸、智慧轨道交通、芯片封装制造、新型显示、数字创意等优势领域,加快打造全国产业标杆示范;将打造包容、审慎、开放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首期推出超过100个技术领先的数字经济领域优质应用场景示范项目,面向全球征集解决方案,吸引全球“高精尖缺”企业和人才来穗发展。

  去年10月,国家正式启动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创建工作,广东省试验区已获授牌,重点任务是加强粤港澳三地规则对接,探索数字经济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机制。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更应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新生态,在广东省试验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当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

  今年1月,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以粤大湾区〔2020〕1号印发《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将通过3年左右时间,基本形成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建成一批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和成果应用转化基地,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技术成果,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

  此次“广州数字经济22条”明确提出了全市数字产业集聚发展“一核多点”的协同发展布局,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作为广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空间载体,充分发挥海珠、番禺、黄埔、天河四区优势,沿珠江东部形成协同联动发展空间格局,在这8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力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创新源,争创国家级平台参与国际竞争。同时,与各区域型数字经济集聚区协同联动,为数字经济带动城市焕发新活力发挥重大示范作用。

  未来3年,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将发生重大变化,极大提升广州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发展能力。海珠区(琶洲核心区)将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型总部企业集群,番禺区(大学城片区)将形成数字经济创新人才高地,黄埔区(鱼珠片区)建成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天河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将不断涌现数字金融、数字创意以及各种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今天,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签约、开工项目超过200个,将形成超过5000亿元的投资,通过“广州数字经济22条”落地实施和试验区推进建设,将不断完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探索形成体制机制创新成果,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塑造广州品牌,高质量打造数字经济产业标杆,实现“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乘数字经济发展大势,推动广州城市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朱小燚:

  非常感谢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广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建荣同志的主发布。

  大家最近能看到我们广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推进经济社会的良好运行,市发改委对全市整个发展改革工作的统筹,对大湾区工作的统筹可以说是非常有力。在之前的几次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上,市大湾区办、市发改委相关领导都亲自出席,并及时发布在各个阶段抗击疫情相关的暖企政策。陈建荣主任刚才也接受了央视专访,今天所发布推动整个《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22条”,未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三大方面将会实现突破。其中有几个数据,预计到2022年广州将建成超过8个数据要素流通治理等重大创新成果;15个重大创新实验平台;30个重大产业转型升级工程;100个技术领先优质应用场景示范项目。非常值得期待。

  接下来时间留给媒体朋友。

  羊城晚报记者:

  想问一下陈主任,广州出台“数字经济22条措施”主要考虑的是什么?

  陈建荣:

  一是作为广州中心城市,要承担国家的使命与担当,同时广州在应对疫情挑战以及高质量发展中,也对数字经济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大家看到,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给人民生活和企业生产带来极大便利。同时疫情也进一步表明广州在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特别是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新生态方面要敢于担当,在大湾区中发挥核心城市作用。

  二、发展数字经济。目前,其实还是会有挑战,这次出台“22条措施”,希望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在技术创新方面、在产业创新方面能够有所突破。尤其是在体制机制、营商环境、市区联动三个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形成更加优异的数字经济发展生态,进一步打响广州数字经济的品牌,打造全国标杆示范。

  谢谢。

  南方日报记者:

  请教王桂林局长。我们知道现在“新基建”是我们国家最为重要的经济政策之一,想请问王桂林局长,接下来加大5G建设,对广州人工智能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也想请您结合试验区一并谈谈。谢谢。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王桂林.jpg

  王桂林:

  谢谢。广报中心风景确实非常好,在这么好的地方,前面是珠江、小火车、公园,今天还是春风十里、细雨绵绵。坐在这里很有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的氛围。刚刚说在新基建里面5G跟数字经济产业有什么关系?这关系是很大的。因为你要做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肯定是要有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当然有很多,这里最核心的就是5G,所以今天刚开完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中心的启动仪式以后,张硕辅书记和温国辉市长在跟三大运营商和铁塔公司一起商量怎么加快广州5G全产业链发展,为新基建、为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做好基础。按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去年5G最核心的是基站,大家很关心的是基站布置了多少。今年广州在基站布局方面全国已经属于领先,现在在广州打5G手机到处都有网络的,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然网络还要布局,但更多的是应用,因为有了应用,运营商才会有积极性,用户才会更多的参与,你说做什么可能是由这几个方面:

  一、肯定是在5G全覆盖上面要下足功夫,要5G网络全覆盖,让广州作为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还是要5G网络全覆盖,走在前面。

  二、今年更多在应用场景上下功夫。经常说5G有什么好处?大家都说下载电影快、下载图片快,也是对的,本身说明在阐述快了,以前做不了的事情现在都做的了。比如说这段时间各位媒体对广州战“疫”科技攻关报道非常多,我也借这个机会谢谢各位。其中有报道过一个AI看片,实际上是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实验室徐涛院士的团队跟中山二院合作研发了一个AI看片系统。首先确诊的时候其中一个要看CT图,一般的医生看准要10、20分钟,每天看那么多,但是让人工智能来看就几秒钟,准确率可以达到副教授级水平,有95%的水平。这个系统开发出去以后在广东、广州,后面到武汉,现在已批示在全国使用。你想想在网上看片,就是5G提供的应用。我不展开了讲,这里有很多应用。首先在构建应用场景上要拿出更多场景应用、落实。比如说地铁、商圈、教育、医疗等等。

  三、广州作为中心城市,刚才说应用层面,5G肯定是在核心技术,在科技攻关上下功夫。我们专门成立了“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畅享建议”,去年在国家宽带通信和信息网络重大专线的24个项目中广州中了8个,拿到3亿元的经费;包括未来,我们在核心技术方面还是短板,要下足功夫。

  四、在推动5G产业发展上下功夫。推动5G产业是全链条的,网络、应用,到5G全产业链,广州作为中心城市,不管是科学也好、技术也好、产业也好,都有优势。

  最后,回到刚才说的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新的政策,核心是营商环境,营造5G全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下下足功夫。

  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从这五方面做好,对促进5G产业发展,作为新基建重要的抓手,发展的好,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谢谢。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想问陈主任。广州“数字经济22条”的主要亮点是什么呢?

  陈建荣:

  刚刚桂林局长在5G环境方面作了介绍,广州数字经济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是多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推进的结果。刚才问到“数字经济22条”亮点是什么?我想从两个层面考虑这个问题。

  一、从目标和定位考虑。 “22条”提出来了一个目标,就是把广州打造成为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这是我们的目标,突出创新和引领。

  从定位讲,刚刚也说到,三个定位:1、粤港澳数字要素流通试验田,这方面难度非常大。2、全国数字核心技术策源地,这个有挑战,但是我们有信心。3、全球数字产业变革新标杆。我们要面向更宽的视野、更宽的领域来考虑广州数字经济的站位。

  从大湾区到全国、到全球,这就是广州数字经济的定位。

  二、可以用三个紧扣回答。1、紧扣国家对广州的定位。刚才说到了,数据要素流通是非常难的,这里面涉及到了如何探索数据高效安全的治理模式问题。比如说数据从哪里来?属于谁?谁来使用?可以用数据干什么?都是挑战。我们既要确保数据在高效共享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又要确保数据的隐私保护等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在这个方面是重大的体制机制改革,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组实验来建立粤港澳数字经济创新高效流通体系。2、紧扣广州对未来技术的导向。我们提出了计算生物、高并发区块链、边缘计算、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也包括5G射频滤波器技术等等,在这些方面广州要集聚各种资源,包括人工智能与数字经验实验室,包括集聚很多企业家研发中心和团队力量,包括国家给予我们先行先试的领域,要开展深度的研发和合作。3、紧扣广州对优势产业的发展。“数字经济22条”,记者朋友可以看到,它非常重视数字经济与其他优势产业交叉融合发展,包括广州一直以来发展很好的生物医疗产业,包括轨道交通产业,包括广州引以自豪的数字创意产业,在这里面把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相互融合发展,这是很大的亮点。也彰显了广州要在数字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方面闯出自己的特色,进一步塑造广州在数字经济的创新品牌。

  所以,三个紧扣就是广州在数字经济里头的潜在布局和特色彰显。

  谢谢。

  朱小燚:

  非常感谢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也感谢陈建荣主任非常精准的回应,用三个紧扣把我们出台的“广州数字经济22条”最核心的部分给大家提炼出来。也请媒体就“广州数字经济22条”进行广泛报道。

  广州日报记者:

  请问王局长。今年广州按照科学技术产业生态人才这个路径,科技工作成绩也很显著。随着今天试验区启动建设,还有广东智能和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接台。您觉得广州科技工作有什么新目标和新方法,以助力打造国家级试验区目标呢?谢谢。

  王桂林:

  我坐在这里跟你们看的方向不一样,你们看的是什么都没有,但是我往前面看到的是珠江,珠江流下去刚好把大湾区9个城市,特别是广州、深圳、香港、澳门都联起来了,就流向了大海,所以我想起了海子的诗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也想起《双城记》里面讲: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因为正好是疫情,我们是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在这次疫情防疫中,广州科技明显发挥了厚积薄发的作用,对比一下SARS和新冠肺炎,新冠肺炎在很短时间内就测出了病毒,回到广州,因为一开始没有病人,有病人马上分离出了本土第一组病毒,并且把氯喹推动了“第7诊疗方案”,包括“肺炎1号”,包括其他的药,特别是检测试剂。广州作为中心,技术发明产业发展全链条有优势,厚积薄发。我站在这里看着珠江,首先是要面向大湾区、面向大海、就是面向世界,我们全链条从科学技术产业,都要面向大湾区、面向世界。面向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面向世界:作为北上广深的一线城市,要有世界的眼光。

  这些年,在全球科学50强城市里面已经到了第25名,在国内是从第9到了第5,我心目中的目标是第3,北上广深,因为北京、上海肯定是在前面,我们要到第3。科学发现上要有新的突破,最核心的突破就是衡量在十大科技进展里面有没有?广州基本没有,2017年就是可燃冰,2018年有一项,2019年我们没有。

  我希望通过这些年在科学发现上不断加大投入,通过大学、大院、大所、大专、大平台的建设,科技实力能不断增长。一流的城市有了一流的平台会吸引世界一流人才。广州一定在可预期的将来,每年十大科技增长都有我们份。

  昨天,试采可燃冰,当日产量和气量创了世界纪录,在昨天报纸上登了,这是科学发现。从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再到园区,整个链条数量是上来了,包括省级以上平台是有3400多项。下一步,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平台、包括这些的基础上,怎样提升质量,树标提质。让这些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更加专业化、更加资本化、融到更多的钱,更加国际化、品牌化。

  三、产业发展。我们今天是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国内大的品牌,包括BIT全部来广州,其中阿里巴巴和腾讯直接在琶洲。但是广州本土产生做大、做强的高企确实还任重道远。产业发展我们只是把高企的数量搞上来了,但是做强、做大还是永恒的主题。但是我们起码看到希望,从最近讲,上个礼拜搞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第九届,其中专门为新冠肺炎防治搞了一个专业赛,全国有1000名,32家企业参加,获奖是6家,广州有2家。再往前推,去年底全省创新创业大赛,12个一等奖广州占了10个,报到北京全省报了50多个,中了7个,5个是广州,包括中小企业入库连续两年是全国第一。数量上去了之后,我相信在做强、做大只是时间问题,只要我们营造好环境,按数字经济政策抓好落实,广州的科技一定会为面向大湾区、面向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也回到这个题目,为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发挥更有效的支撑作用。

  谢谢。

  朱小燚:

  非常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广州市科技局王桂林局长和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市发改委陈建荣主任耐心、专业的回答。在每一场新闻通气会上都能看到各相关部门,包括今天在座的两位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对整个发布和信息公开工作的支持。王桂林局长刚才也说了可燃冰试采成功,我搜了一下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提供的图片是3月27日经济日报刊登的《再传捷报!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国可燃冰试采创两项世界纪录》。这里面指的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取得成功。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创造了产气总量和产日均产气量两项新世界纪录。攻克了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核心技术,实现从探索性试采向实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在省科技厅领导下,刚才王局也专门说到在周末所做的省科技创新大奖工作中,学习强国有专门在总台讲了:广东省科技技术创新奖,广州位居全省第一。简单跟大家重复一下:

  2019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布。广州获奖136项,占总奖项数179项的76%,获奖数量高居广东第一,并包揽了2名突出贡献奖和4项科技合作奖。共获得一等奖43项(占比86%),共获得自然科学奖20项(占比83.3%)、技术发明奖10项(占比71.4%)和科技进步奖100项(占比74.1%),共有116项成果由广州市企事业单位牵头完成。

  2名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全部来自广州,分别是华南理工大学王迎军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张偲院士。

  4名科技合作奖获得者同样全部来自广州的合作项目。

  刚才听完陈建荣主任和王桂林局长的介绍,让我们再次回到今天的主题——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特别是陈建荣主任发布的内容可以说是满满干货的“数字经济22条”。王桂林局长刚才说的坐在广报中心看着珠江春风十里、细雨绵绵。我觉得科技创新始终像兄弟一样支撑我们城市的发展与改革。期待城市科技技术工作和发展改革工作,包括今天重点推出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工作继续伴随着新时代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按照国家、省、市的部署,更好的前行。

  再次感谢媒体朋友,也感谢王局和陈主任。

  今天新闻通气会到此结束。谢谢。

往期回顾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