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活动(第七十六场)

主题: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第七十六场)

时间:2020年4月13日

地点:越秀山-白云山

主持人:广州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与新闻发布处处长龚艳华

邀请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镜堂院士,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吴敏,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勘察设计大师陈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州市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郭明卓,广州市冼剑雄联合建筑设计事务所主任建筑师程路

相关新闻

文字实录

  主题: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新闻采访活动(第七十六场)

  时间:2020年4月13日

  地点:越秀山-白云山

  广州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与新闻发布处处长龚艳华:

  今天是2020年4月13日,欢迎大家参加广州市第76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活动,我们将从中山纪念堂漫步到白云山,提前体验6.2公里的云道试验段。

  接下来,我把时间留给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镜堂院士,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吴敏,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勘察设计大师陈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州市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郭明卓,广州市冼剑雄联合建筑设计事务所主任建筑师程路,请他们介绍白云山还绿于民的一系列改造工程的相关情况。

  吴敏:

  白云山麓湖越秀山连通工程已于清明期间试开放,“五一”正式开放,市民可以步行从传统城市中心的中山纪念堂、越秀公园、花果山到达麓湖。

  白云山还绿于民的一系列改造工程从去年开始启动,包括大门的提升改造、拆违、广州花园建设、主入口的建设等等项目,预计会持续几年时间。大门的提升改造工程集聚了岭南地区建筑界的“最强大脑”,由何院士领衔四位建筑大师,组成了临时的工作室,一起来建设白云山大门。政府项目在工作方式上也有所创新,每个大门的设计由大师们各自负责和拍板,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设计。事实证明,这种开放的工作机制让每个大师都展现了自己的风采,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他们的作品比我们想象的都好。

  预计今年五一期间可开放4个新的门岗。如果天气好,施工顺利的话,南门改造工程预计可在今年年底完工。

  一年多来,按照李希书记“为子孙后代守护好白云山、越秀山”“坚定不移推进还绿于民”的指示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的统一部署,各区各单位通力合作,群策群力,全力推进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攻坚克难,勠力同心推进还绿于民工程有序实施

  (一)重点区域拆违透绿,显山露水。重点整治白云山红线内及主要门岗和进山通道周边,共拆除红线内及主要门岗周边、进山通道两侧违法建设和影响景观建筑51.05万平方米,其中红线内拆除12.64万平方米,缓冲区拆除38.41万平方米,尤其是敢啃“硬骨头”,拆除了困扰20多年的大钵盂18栋历史违建以及白云山南门、丛云路、永泰地铁口等违法建设,驻山及周边部队给予了支持配合,打通了白云山视廊通道,初步实现了拆违复绿,显山露水。

  (二)云道试验段基本建成,越秀山“牵手”白云山。白云山麓湖越秀山连通工程6.2公里主体工程、配套绿化已基本完成,正在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连通工程已于清明期间试开放,“五一”正式开放,市民可以步行从传统城市中心的中山纪念堂、越秀公园、花果山到达麓湖,将来可以步行畅达广州花园、“绿肺”白云山。

  (三)白云山主要门岗凸显岭南特色。白云山主要门岗由何镜堂院士领衔的广州地区大师团队按照一门一策、一门一景思路,打造彰显岭南特色的标识性门岗。新建成的柯子岭门、西门、翠竹园门等白云山门岗通过大尺度增加绿色开敞空间,视线开阔,依山就势,大气恢弘,与白云山景融于一体,令人耳目一新。

  (四)主要进山通道实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白云山南门、西门、北门、柯子岭门、翠竹园门、梅花园门等6条主要进山通道路面、人行道、绿化及沿线建筑整饰已完成,实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

  (五)白云山周边绿化美化水平明显提升。实施白云山周边白云大道、同泰路、广州大道环境整治及绿化提升工程,新增绿化面积6.2万平方米,建成白云山周边缓跑径2.6公里,环白云山周边的白云大道、同泰路、广州大道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升。

  (六)坚持拆违复绿同步推进。各区各单位结合规划同步实施拆违复绿,加快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其中白云山红线内及主要门岗周边复绿8.92万平方米。白云山南门区域原金贵停车场、双燕停车场及违建商铺,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白云山形象,拆违复绿后,新增绿化面积1.7万平方米,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深受市民群众欢迎。

  二、周密部署,多措并举确保还绿于民工程落地落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市各级部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突出重点,积极推进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主要突出“六个抓”:

  (一)抓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将其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落实生态文明战略,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举措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军地协同,建立健全了还绿于民工作的良好机制。

  (二)抓规划引领。按照市委、市政府印发的《行动计划》,市相关部门编制印发了《白云山、麓湖、越秀山及周边还绿于民工程环境整治总体规划》《白云山、麓湖、越秀山连通方案》《白云山慢行系统规划方案》《广州花园控规调整方案》《白云山南门区域提升方案》《白云山门岗“一门一策”方案》,科学指导白云山还绿于民工作开展。

  (三)抓拆违整治。拆违是还绿于民工程的核心任务。各区各单位对白云山、越秀公园红线内及缓冲区建筑物进行全面摸查,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把握政策、依法依规的原则,针对违法建设形成的历史原因,分类施策,稳步推进拆违工作。同时,部队给予了大力支持。

  (四)抓工程带动。坚持项目带动,全力推进白云山麓湖越秀山连通工程、白云山门岗、进山通道等重点建设。目前白云山麓湖越秀山连通工程主体工程、配套绿化已基本完成,白云大道、同泰路及6条主要进山通道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已完成,白云山柯子岭门、西门、北门、翠竹园门基本完成,梅花园门主体完成,红线内及主要门岗周边复绿初见成效。

  (五)抓严防严控。坚持严控增量、消化存量,系统推进违法建设治理,建立健全常态化、网格式、全覆盖巡查防控机制,坚决杜绝新增违法建设

  (六)抓巡查督办。切实加强组织协调、督查督办,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绿色通道、军地协调、工作例会制度,及时解决工程推进中遇到的问题,有力推动了还绿于民工程顺利开展。

  三、精准施策,稳扎稳打完成还绿于民工程既定任务

  2020年是实施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关键一年,多项景观和项目将相继落成并向广大市民游客全新开放,各区各单位将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切实抓好还绿于民工程实施,全力打造惠及民生福祉的城市绿色生态新名片。

  紧紧抓住“拆违”这一关键,进一步深入摸查、全面核实,拆除违建。一是精准开展白云山红线内违法建设及影响景观建设拆除工作,尤其加强对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红线、产权红线之间范围内建筑物的核实甄别,对情况复杂的历史建筑物依法依规提出处置意见。二是积极推进缓冲区拆违,在前期摸查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梳理制定缓冲区拆违清单并抓紧组织拆除。三是协同部队单位共同抓好违法建设及影响景观建筑拆除工作。

  完成白云山麓湖越秀山连通工程。继续推进试验段配套设施完善、绿化景观升级、沿线环境整治,适时推进麓湖至白云山南门段建设。完成白云山门岗改造提升。结合广州花园建设白云山南门门岗,打造白云山标志性工程;全面完成其他10个次门岗建设及改造提升。积极推进慢行系统建设。按照“一纵五横、一环一网”布局,依托现有路网改造、连接、提升,构建畅通、便捷、完善的白云山慢行系统。

  何镜堂:

  广州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最大的资源环境特点就是云山珠水。白云山的主入口是南门区,作为整个白云山公园的门户,这个区域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一座山门,而是一个整体,一个空间。 在改造过程中,团队的目标:一是设计得更有标志性、更有气势,排出来,二是南门景区功能丰富,既是一个入口,又是休闲活动、购票和交流的一个地方,将来景区改造是整体的改造。

  整座白云山新南门岗的点睛之笔则上称作“云间花海”的南门岗。大门具地域文化性,取白云之意,大门自由灵动,又吸收了木棉花造型的美感,如云又如木棉花。白天,阳光倾洒,仿佛一把把散开的云伞,地面光影斑驳。晚间,华灯初起,云间木棉花通过灯光装置映像出来,如同一朵朵木棉在云间绽放跳动。

  大门其实是雕塑群,大门建筑将突出岭南特色,造型奇特,远望像云朵,近看似雨伞,晚上等一亮就成了木棉花。

  具体来讲,未来白云山南门将分三个区,第一个区的从高架桥开始,将进行曲线设计打造成台地式集散广场,与景观给合,市民可在这里一步步拾级而上,登上白云山门。第二个区域复合景观空间将整合门楼、山门等景观,解决好购票、休闲功能,让人在花中游、人在云中游、人在山中行之感。第三个区域要解决好停车问题,这里利用地形建设停车楼,用来停放电瓶车,车道和人行道分开,各行其道,既安全又舒适,实现将整个交通网东移的目标。

  郭明卓:

  在已经开放的白云山西门岗,阳光透过钢结构的玻璃坡顶,洋洋洒洒地落在花岗岩的山石门岗上,斑驳的光影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这便是我们想表达的,尊重原门岗建筑‘山·门’概念,传承历史文脉,用现代材料演绎传统形式。

  改造之前,原门岗的厕所和电瓶车候车棚等设施陈旧,无法满足市民需求。优化后的西门岗新建游客服务中心180平方米及附属功能建筑330平方米,扩容入口公厕至170平方米,布置景观亭廊和树池坐凳,完善配套指引和标识,全面提升游客的便利舒适度和体验满意度。

  此外,原门岗建筑被郁闭绿化遮挡,景观杂乱,广场标识性较弱,缺少吸引游客驻足逗留的空间。本次改造将郁闭绿化带改造为慢行景观带,市民广场由4458平方米扩容至11245平方米,完成绿化面积6千平方米,建成具有体验性和层次感的集散空间;同时优化交通组织,实施人车分流,将白云山西门打造成优质旅游观光点。

  陈雄:

  在大金钟路上的柯子岭门岗,曾一直因为地形导致门岗门户界面狭窄,山门又正好直面立交桥,让人很容易忽略。

  柯子岭门岗的设计理念是“行云·流水”,以“云”作为场地的肌理元素塑造云廊,打造似流水般的步道和展现山谷间缓缓流水之空间意境。事实上,云廊的设计,绝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广东地区雨水比较多,天气也比较热,有这样的半室外空间,既可以遮风挡雨,也能遮阳防晒,还通风透气,景观与周围的自然连成一体,让整个活动场地实现很好的品质提升。

  原柯子岭门岗建筑陈旧、标识性差,本次改造新建轻盈流畅景观回廊242米及功能建筑120平方米,建造彰显白云山文化的标志性景墙。“云廊流水般的造型将售票处、洗手间等游客活动的路径连续串联在一起,门不再是平面概念,而是一个立体活动空间。”本次改造后移门岗,扩大前广场,拓宽入口敞开面至110米。

  重塑柯子岭山路前导空间,设置多层次立体活动平台,提供集娱乐、运动、交流于一体的场所,增强市民参与感和获得感,真正实现“还绿于民、还景于民”的愿景。

  程路:

  相比其它几个门岗,翠竹园门岗用尽可能贴近自然的手法去打造了一个端庄大气的山门形象,让它接近自然生成的感觉。翠竹园门并不是在大马路外面,和其它门岗有所区别,整体更贴近自然,展现出与自然非常统一、与周边环境非常和谐的状态。各门岗设计团队的初衷是“和而不同”,用不同的方式展示白云山的门岗特色,共同打造白云山新名片。

  刚接手项目的时候发现翠竹园门岗原来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进山道路比较长,原来的门岗是很小的一个岗亭,看起来昭示性不高;二是进山道路窄,道路两旁分别是挡土墙和一些杂木,游客的进山体验不好。

  为改变这两个问题,我们先把进山道路一边的树木清杂,将原来的相思河河道进行开拓改造,让道路更亲近水体,形成自然通透的水岸绿地空间,让市民跟景观和自然的互动大大提高。“现在可以看到,进山道路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景观布置:市民一开始走进来的时候,是一个比较窄的通道,越走到后面宽度就越大,同时能跟景观互动的区域也越来越多。

  门岗主体材料外侧是花岗岩,造型利用现代的截面形式,打造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效果。看这些花岗岩,真的有种“山石”的感觉!玻璃上的“白云山”同样让人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我们没有选择把“白云山”这三个字横放在门顶上,而是放在玻璃里,就是希望去掉“雕琢感”和“突兀感”。

  看了这么多座山门,虽然七大门岗分别由五位大师团队去完成设计,但风格仍是“和而不同”。山门改造总的原则是跟白云山的整体形象和谐统一,但展现方式可以各有不同。为此,我们几个团队在前期会进行研讨,对各个门岗的初步方案有所了解,吸收各个门岗的设计理念,后期选定方案之后就各自深化下去。分别打造门岗的初衷是希望风格不要太统一,可以有‘和而不同’的概念。

  龚艳华:

  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的介绍。接下来,我们的工作人员会把今天的相关材料在记者群分享,恳请各位媒体组织好今天的报道。再次感谢大家!


往期回顾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