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新时代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领航新时代乡村振兴 > 惠农资讯
从化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听全文  发布时间:2021-04-29  来源:从化区

守护绿水青山  打造美丽家园

水生态治理后的从化流溪河风光旖旎.jpg

流溪河风光旖旎(资料图片)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决策部署,以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为学习样板,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为主攻方向,全域推进“五个美丽”行动,绘就现代农村“富春山居图”。

  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坚持“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大力推广堆肥发酵、粉碎还田、微生物菌剂等技术,全力抓好垃圾就地分类、源头减量,率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100%;试点设置“美丽银行”“美丽超市”,深入开展“五个最美”评选活动,持续推动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充分结合城乡差异的实际情况,不简单套用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模式。针对地域广阔、农村分散和农村垃圾中厨余垃圾少、灰土含量高、有害垃圾多的特点,按照“小范围试点、部分推广、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和“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工作原则,全力创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标杆示范区,以锦村村为代表的“厨余垃圾就地循环利用”模式、以西塘村为代表的“美丽银行+美丽超市”模式得到广泛认同。

  在温泉镇南平村,升级农村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设施,建成“一亭、一屋、一点、一中心”,组建首支“村管”队伍,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清扫保洁覆盖率和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100%。开设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数据平台“美丽银行”,鼓励村民“以废易物、以废变现”,实现绿色回收、良性循环。

  在鳌头镇西塘村的“美丽银行”,灰绿色的装置引人注目。据了解,“银行”分为两类箱、可回收箱和兑换机三大部分,分类操作比以往更为具体和便捷。

  村民陈叔和几位邻居正拿着自己家的“银行卡”过来换积分。“以前只有铁器、纸皮等垃圾才会收集好,等一段时间再统一拿去垃圾回收站换钱。现在好了,连菜叶、果壳、纸巾等都可以收集起来换积分。”陈叔说:“西塘村作为童话小镇,环境保护的要求非常高。一开始大家对垃圾分类的兴趣都不是很大,谁知道‘美丽银行’一开业,大家都来了精神,热情一个比一个高涨。”

  目前,已成功打造14个市级示范村,形成“一个回收驿站+二级模式管理+三个回收机制+四类标准设施+五个保障机制”的具有特色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全区全部自然村已完成保洁员队伍建设、村庄垃圾收集体系建设,村庄保洁覆盖面达到100%,规划56条其他垃圾、2条餐厨垃圾收运路线,全区每天清运农村生活垃圾约430吨,按照“村收、镇/区运、区处理”要求全部运至广州市第七资源热力电厂焚烧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建成1258个农村污水治理设施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部署要求,把污水治理作为主攻方向之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治理、全域覆盖,结合村庄布局、人口规模和地形地貌特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全覆盖,全面建成1258个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成污水收集管网共1300公里(含明渠暗化管网),惠及农村人口超过50万人,农村污水收集率2016年的38%快速提高至2020年90%的全国领先水平,并以全省第一名成绩入选国家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名单,推动流溪河流域温泉镇以上30条一级支流全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以上水质,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

  “为做好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做到未雨绸缪,专门成立了治水机构,提前做好前期工作,选择适合农村污水处理的工艺,工程建设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扎实推进农村污水的治理工作。”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大部分采用了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的“水解厌氧+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工艺,同时结合资源化利用方式,建成一定数量的纯厌氧池。同时,为使农污治理设施与村容村貌相匹配,农污治理设施在设计上注重与农村自然景观相融合,不少工程成为了村里的“小公园”,有效地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以前,村民家里的厨房污水、厕所污水、洗浴污水都是直接排放,要么排在巷道上,要么排入水沟里。天气热时,又脏又臭,味道难闻,也容易滋生细菌,影响村民身体健康。”南平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有效缓解农村生活污水乱排放问题,目前全村建成10个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得到显著提升,既有效解决了全村1200人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也为南平村打造特色小镇、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条件。

  保护水资源,多措并举打好治污攻坚战。沿着云星水和九里步水进行巡查,并在“广州河长APP”上签到,成了河长李志忠每日必做的“功课”。在巡河过程中,他每来到一个排水口,都会停下来仔细观察出水情况,看看水质如何,是否存在污染物。当发现河道有垃圾或出现污染时,李志忠立刻用手机取证,并把照片上传到“广州河长APP”,待整改完毕,再把已处理的情况上传。

  严格压实河湖管理责任,实行河道分级管理、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建立完善河(湖)长考核、例会、监督等工作制度,深化河(湖)长制治水模式,建立无盲区的治水网格体系。2020年,27名区级河(湖)长累计巡河483次,全区河长巡河1.91万次,巡河率首次接近100%,解决河湖问题1238宗,河(湖)长领治进入常态化。开创“党旗引领+党员带头+全民参与”治水新模式,开展“党旗红流溪清、党员治水在行动”等主题活动,推行包干巡查、实时管理、联动处置等“一线工作法”,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护河志愿服务活动,构筑坚强有力的“水上红色堡垒”。

  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

  将“厕所革命”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截至2020年底,农村共有无害化卫生户厕113152户,普及率达100%;乡村公厕共260座,其中岭南风格的装配式乡村公厕75座;推动221条行政村办公场所内设厕所对外开放,行政村标准化公共厕所的比例达到100%;“厕所革命三年行动”期间,共完成新建乡村公厕110座,升级改造38座。

  智能如厕指示灯、自动感应冲厕器、植物液自动除臭器、感应干手机、置物架、扶手、洗手液……位于南平村的装配式公厕引人注目。目前,该村已建成“网红”装配式公厕两座,一座位于静修小镇牌坊入口处附近,另一座毗邻生态停车场。公厕整体设计呈岭南田园风格,外墙以原木色为主色调,并用绿植作为点缀,与周边景观融为一体,尽显生态之美。

  据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装配式公厕是由工厂模块化生产的定型预制部件,在现场装配而成,是固定式永久性公厕,具有建设速度快的优点。其中,南平村装配式公厕更荣获2019年广州市“最新科技公厕”奖。“装配式公厕作为‘临时建筑’,减少了报规和用地审批等手续,既解决民生问题又合法合规利用土地,既生态环保又美观雅致,突出生态立区发展理念。乡村公厕选址尽量做到以需求为指向,突出乡村公厕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展现环保节能特色,力争建设成美丽乡村,让游客印象深刻。” 该负责人说。

  旅游公厕也得到升级。在城郊街西和万花风情小镇,夏日的竹林公园翠竹修立,林荫蔽日,只听得蝉鸣鸟叫,不见猛烈阳光,行走在这里,卸下都市生活的繁杂和劳累,身心舒畅……而在绿植包围当中,建成了一座具有岭南文化风格的竹子装点的旅游厕所,这个公厕与周边的自然风景充分融合到一起,融入了农耕文化等元素,形成了一道生态与人文融合的风景线。“在外面看的时候真没想到是公厕,看着这些景观还以为是咖啡厅呢。”有游客表示。在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按照国家3A级旅游公用厕所标准对原公厕进行升级改造。公厕周围绿树环绕,公厕里花木点缀,整洁干净,没有异味,还设有母婴室、第三卫生间等。此外,公厕还配置了烘手器、防滑垫、卫生纸等。“这里的公共厕所十分干净,甚至比家里的卫生间还好。”前来景区游玩的游客连声称赞。据了解,石门公园目前有9座旅游公厕,实行专人管理制度,让游客在景区里有更好的如厕环境。

  “风景优美,近年来到的游客越来越多,想让游客的出行体验更美好,如厕体验不能少。一次满意的如厕体验,绝对可以为当地旅游业加分。”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现在,南平静修小镇村民林榕新每天都要把家里的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回想过去,林榕新不禁感慨起来。“‘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石墙围四边’,那时候的旱厕不但冲水靠人工,一到夏天还蚊虫飞舞,臭气熏天。”林榕新回忆道。现在旱厕已经成为了历史,随之而来的是干净的新式厕所。特色小镇的建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此游玩,林榕新的家就在路边,他说,改造了厕所,方便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前来游玩的游客们。在林榕新看来,厕所的干净与否代表着小镇的形象,“厕所改了,们生活质量提高了。”林榕新说。

浏览次数
-
分享
分享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