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批驰援武汉医疗队成员段孟岐讲述在汉口医院重症隔离病区坚守近60天的难忘日子

  • 听全文
  • 2021-04-12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抗疫是一场充满温度的战斗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1921-2021

  第二系列 总书记点赞的伟大精神

  伟大抗疫精神

生命至上

举国同心

舍生忘死

尊重科学

命运与共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对伟大抗疫精神进行了深刻阐述——“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在书写伟大抗疫精神的人群中,白衣执甲、逆行疫区的医务工作者们展现出了忘我奉献的精神、高超精湛的医术,赢得了人民的赞誉。他们中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也有无数普普通通、在抗疫“战场”上尽职尽责的医生、护士。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护士长段孟岐,就是这些抗疫英雄中的一员。作为最早驰援武汉的广东医疗队队员之一,她在条件最艰苦的武汉汉口医院重症隔离病区坚守了将近60天。这也让她对伟大抗疫精神有了深刻的感悟。

  故事钩沉

  作为最早驰援武汉的广东医疗队队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护士长段孟岐和战友们在条件最艰苦的武汉汉口医院重症隔离病区坚守了将近60天,筑起一道守护生命的“钢铁防线”。在这60天中,她见证并参与了疫情防控阻击战从打响到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的全过程。

广东支援武汉抗疫医疗队在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集结出发。

  回忆起这段难忘的战“疫”经历,段孟岐感慨如今对医护工作有了新的理解和认同感,对“生命至上、众志成城”也有了刻骨的体会。

段孟岐(左)和患者的合影

  “武汉会战”

  连夜改造隔离缓冲间调整病区规划

  去年除夕当天,一接到“驰援武汉”的紧急召集令,作为党员和业务骨干,段孟岐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她所在的广东省首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由广州九家三甲医院混编而成,接管的是武汉汉口医院两个重症病区合并的呼吸七病区。这个“超大”病区,共有79张床位,近半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居多,且重病患者多有基础疾病。

  当时,全国各地医务工作者集中驰援武汉,被网友称为 “武汉会战”。虽然对医疗队员们来说,这场战“疫”“只是换一个地方上班,护理病人,拯救生命”,不过面对未知的病毒,新问题不断出现,对所有人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段孟岐回忆,一进入隔离病区,眼前的情况让医疗队员神色凝重:病房布局不符合传染性疾病的感控要求,医疗设备缺乏、院感防控措施不够到位、医护人员人手不足……这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迎难而上,科学战‘疫’,底气源于我们的过硬本领。”段孟岐说,尽管驰援队伍来自不同的医院,但大家都是来自重症监护室(ICU)的精兵强将,专业技能过硬,面对难题大家迅速进入“战斗”状态,连夜改造隔离缓冲间,调整病区规划,火速重建秩序。

段孟岐

  做好护理是治疗新冠肺炎的重要一环,其中让患者及时加强营养摄入非常重要。危重患者因呼吸困难,无法正常饮食。面对那些消化功能较弱的高龄患者,护理团队会细心地提供粥、面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段孟岐还联系在广州的同事,运送专门的营养素到武汉。当时还有些完全无法进食的患者,需要插胃管开展肠内营养吸收。但医院储备的胃管较软,而护士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普通听诊器无法判断胃管插入的准确位置,段孟岐和同事们凭借丰富的ICU工作经验和快速反应能力,想到超声可视化技术引导判断胃管置入,成功让患者及时补充营养摄入。

  为了提高护理效率,段孟岐和同事们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分级管理。将部分高龄、家庭聚集感染无家属探视照顾的患者、呼吸衰竭需要双通道供氧的患者列为“重点照顾对象”。对于那些无法下床患者,会想方设法协助他们更换纸尿片、提供尿壶,确保给予每一个患者细心的照顾。也正是在医疗队的共同努力下,段孟岐见证了一名又一名重症患者相继转危为安、治愈出院,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双向鼓励”

  隔着四层手套和患者相互加油

  在重症病房,死亡和别离难以避免。其中,最触动段孟岐的是去年2月12日的晚上,她护理的一位患者不幸离世。但患者的太太很冷静,请求护士多给她半个小时的时间。因为逝者生前非常爱整洁,她想亲手给他清理并换一身体面的衣裳。

  “她流着隐忍的泪水,一点点擦拭他的脸,用手轻轻抚摸,依恋不舍。”段孟岐说,这场疫情让人们变得脆弱又坚强,病区里的每个人都想活下去,为了自己,也为了身边的人。这也让段孟岐和战友们更加坚定了打赢这场阻击战的决心。

  在段孟岐看来,抗疫不仅仅是一场硬碰硬的攻坚战,更是一段充满温度和情谊的经历,触碰着人们心灵最柔软之处,鼓舞着亲历者勇敢前行。

  段孟岐记得,到武汉后第三天,下班后在酒店休息时,她突然收到一位自称“徐先生”的电话,说要送点东西给她。当她下楼后,只见一位身穿冲锋衣、戴着兜帽的陌生人匆忙地扔下东西,掉头就走。等段孟岐反应过来,才发现对方给她送了一些拖鞋、润肤霜等生活用品,这份突如其来的“惊喜”,让本来有点疲惫的段孟岐心头一暖。

  在病房里,段孟岐为了让自己和患者都勇敢地面对每一天,会跟病人们进行“双向鼓励”。她记得有位来自东北的病人,听出她是老乡,两人便隔着厚厚的四层橡胶手套,用力地握了握手,互相加油,希望给对方坚持的力量。

  众志成城

  后方有人,那感觉真好!

  段孟岐觉得,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除了一线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后方的大力支持。“‘后方有人’,那感觉真好!”段孟岐说,隔离病区之外都是医疗队的“大后方”。

  战“疫”初期,防护服、N95口罩等物资一度供应紧张,随后全国各地的捐赠物资陆续送到定点收治医院,保障医疗队员。广州“大本营”更是在物资、业务和生活上给大家全方位的支持。看到从广州运来的各种物资设备,段孟岐说:“深刻地体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坚持生命至上并非一句空话,可以说全国上下不惜代价在挽救生命。”当时,病区急需制氧设备,广州中大校友捐赠的制氧机送达当天,患者就用上了。“患者症状得到缓解,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段孟岐在当天的日记里这样写道。

  “武汉战‘疫’的日子虽然已经远去,但带给我的感动却长留心间。”段孟岐说,打完这场“硬仗”,她和同事们在面对日常医疗护理工作时也变得更有信心,“只要祖国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们仍旧会站出来,奋勇迎战,保卫生命!”

  专家新读

  14亿人同心合力,我们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不可分。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在公共卫生领域,我们国家就一直倡导以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方针,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这次抗疫中,党和国家在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采取了种种果断措施,同时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者,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后期,我们采取外防输入、落实应检尽检的措施……这一切举措,党和国家都付出了很大代价,但是和人民的生命相比,付出这些代价都是完全值得的。所有这一切,都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秉持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疫情中,举国上下都参与了抗疫,真正体现出举国同心的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力。抗疫中,各地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逆行武汉、坚守一线,科技工作者夜以继日攻坚克难,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短短几天迅速建成,“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迅速集结,每一个普通人都牺牲了与亲朋的团聚机会,为阻断疫情传播风险做着自己的贡献……这些事情表明,在这次抗疫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英雄;这些事情也充分证明,只要中国14亿人同心合力,我们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疫情突如其来,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白衣天使、疾控人员、社区基层工作者等,不顾个人安危,舍生忘死冲在抗疫一线。尤其是在抗疫早期,病毒最为肆虐之际,防护物资还不充分之时,一些医生护士为挽救病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是真正的白衣天使;一些社区基层工作者、疾控人员也因抗击疫情而不幸牺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

  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抗击疫情的制胜法宝,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必将带给中国人民无穷的力量,带领我们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陆家海

  广州实践

  备战有章法 临战疾如风

  作为人口多、密度高、流动性强的超大城市,广州疫情防控风险高、挑战多、任务重。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广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力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交出了合格答卷。

  备战有章法,临战疾如风。

  2020年1月20日,国家将疫情确定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广州市委市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在机场、火车站等重点场所全面启动体温监测,落实各项源头防控措施。

  从连夜奔赴武汉的钟南山院士,到一封印有24个红手印、写着“若有战,召必回,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请战书”,一位位广州医护人员挺身而出、迎难而上,逆行驰援湖北,奋战坚守广州。其中,广州地区派出1400多名精干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荆州。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回望战“疫”历程,充分展示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甘洒热血写春秋、迎着风雨上、顶着子弹冲、逆行而上的大无畏抗疫精神。

  除了向湖北尽遣精英,广州还在危重症抢救、病原学研究、临床药物研究方面屡传好消息,广州获得国家与省立项173项、项目总经费超过1.7亿元,牵头承担广东省5大项国家科研应急项目。科研攻关4项成果磷酸氯喹、连花清瘟、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防控医用智能机器人,被广东省向联合国推荐并获全球推广,展现了雄厚的“广州力量”。

  如果说应对疫情快速反应、披坚执锐,是鼓舞我们持续前行的士气;那么全力以赴复工复产,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则是夺取“双胜利”的坚强底气。疫情发生以来,广州不断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去年GDP突破2.5万亿元;“云”上广交会成功举办,展现着广州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广州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以扎实有力的“双统筹”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