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70年广州地标】江上桥连桥,两岸城又城
  • 听全文
  • 2019-09-24 13:12:18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前言

珠江上的桥,可不仅仅是“跨水渡涧”这么简单。它打通交通脉络,连通两岸居民,更引导着城市辐射,如今又突破城市边界,触角直探粤港澳大湾区。它见惯潮涨潮涌,也见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广州的飞越。

60853508-af8d-4cee-b8e5-417d302adc45

华灯初上,珠江数桥齐齐亮起霓虹,站在桥上瞭望,就像是立在时间的某一刻度上,去辨认这连接一江两岸的“飞虹”,也辨认这座城市70年来发生的历史巨变。

水上绣花,江面缝针。无论是海珠桥、人民桥把“河北”“河南”的居住区和工业区连在一起,还是海印桥、广州大桥、猎德大桥、琶洲大桥架起了东湖和晓港、五羊邨和客村、猎德和琶洲,从隔江遥望到触手可及;抑或是洛溪大桥通连城郊,让市民如候鸟般,白天在主城工作,晚上回番禺“栖息”;南沙大桥让大湾区城市群的“血脉”更加通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珠江上出现的一座座桥梁“缝合”了两岸,广州城突破了云水边界,从西到东,从北到南,彼岸融通,直至飞越湾区。

接连南北,主城通畅可期——

上世纪60年代,广州跨江大桥的故事,是伴随其工业向南迁移发生的。在珠江南岸,一条工业大道,撑起了广州工业的半边天。广州造纸厂、广州造船厂等30多家工厂企业落户于此,广州第一艘万吨巨轮、中国第一台离心机……都从这条长度不到8公里的道路上诞生。住在西关骑楼,上班在工业大道,成了当时很多广州人日常生活的动线,修建“第二海珠桥”的计划应运而生。1967年5月1日,广州第一座连接荔湾和海珠的跨江大桥——人民桥竣工通车。

据记载,大桥吊装40米大梁人字杆所用的木材需进口,采购时外商突然抬价。广州工人群众群策群力,用土办法造出了两套符合标准的人字扒杆。正是广州人民的自强、智慧和不服输,让这座大桥得以完工,称其“人民”桥实属应当。每天无数自行车驶过人民桥,驶向“河南”的工业区、港口、码头,货车满载着工业品通过人民桥运往“河北”,原本荒凉的江南地区,发展起来。

跨越城郊,城市空间扩张——

如果说珠江前后航道犹如两道门槛把主城围起来,那么在海珠岛和当时的城郊番禺之间,身长1916米的洛溪大桥则成功使城市空间延展,让广州人的生活半径南移。上世纪80年代前,市区和番禺之间隔着珠江后航道,想去对岸,就要在洛溪、大石、沙溪几个渡口乘船。老广州人回忆,去一趟番禺光等轮渡就要4小时。

这些等船的人里,就有港澳知名人士霍英东,何添、何贤两兄弟。祖籍番禺的他们一拍即合,倡议并支持捐建一座洛溪大桥。值得一提的是,洛溪大桥成了首座用“以桥养桥”模式修建的桥梁。1988年8月28日洛溪大桥正式通车。番禺的商业、金融、制造业、房地产随之迎来了发展,广州人购房需求溢出到洛溪。番禺的房地产公司从1988年之前的1家发展成1992年的91家。

上世纪90年代是广州城市空间发展速度最快的10年,广州的跨江大桥也迎来建设高峰,江湾大桥、解放大桥增加了老城两岸跨江大桥的密度,跨江交通由“线”发展成“面”。而新光大桥—猎德大桥,与广州大桥—洛溪大桥、华南大桥—番禺大桥一起,成为沟通市中心与番禺的大动脉,并让广州的城市空间触角进一步伸向更远的南沙。

超越边界,大湾区互融互通——

今年4月2日,南沙大桥正式通车,且不说它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之后首个投入使用的重点工程,它的建筑工艺也拥有多个世界和国内第一:如同时拥有两座超千米的特大跨度悬索桥大桥,为大桥建设项目中的世界首次;如中国自主制造的主缆钢丝总长度超过20万公里,可绕地球赤道约5圈……南沙大桥因此被冠以“超级工程”“中国跨度”的美名。而它的建成,使广州南部到东莞的路程缩短10公里,为珠江东西两岸增加了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

如今,两座超千米大桥巍然耸立,将广州和东莞用美丽的弧线架接,它早已不是单一的接连起大湾区一体化交通网络的跨江通道,更是为要素资源的高效便捷流动创造了条件,为大湾区城市群打开了新的空间。

而在架连大湾区城市群的另一座“飞虹”上,桥梁又秀了一把非凡的能量,这座飞架三地的港珠澳大桥加速了粤港澳半小时超级城市群经济圈形成,促使世界级大湾区呼之欲出。它虽不至广州,但作为代表“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和彰显综合国力的重要符号,仍值得在此大书特书。

“江上桥连桥,两岸城连城”,一座座跨江通道形成交通轴带,推动人才、产业等要素充分流动,珠江两岸活力迸发。时至今日,“桥”之意义,早已不限于交通,更在于链接价值,彰显国力。

专家视角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导周素红:

桥梁是道路骨架的重要关节

水,孕育了人类文明,也塑造了地域格局。城市因水而生,依水而建,伴水而兴,跨水而长,成为诸多城市发展共同的路径。作为千年商都,广州也不例外。明清的广州城,在长达千年的发展中,一直“蜗居”珠江水北,越秀山南。是大桥的建设,翻开了城市跨江快速发展的篇章。海珠桥、人民桥、海印桥、广州大桥、洛溪大桥、番禺大桥、新光大桥、猎德大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唤起人们对现代广州城市建设辉煌篇章的记忆。广州跨江大桥建设史从1929年修建海珠桥开始,与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当时,与国家层面的“山、散、洞”方针一脉相承,为了饯行城市建设的“分散化”战略,人民大桥及其相连的工业大道助推了首轮城市工业的郊区化,也拉开了城市跨江发展的序幕。改革开放给城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市场化尤其是土地市场化、住房市场化和就业市场化创造了需求也灵活化了供给,城市犹如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疏散老城,立体化路网,城市快速成长,而桥梁犹如联系一江多岸道路骨架的重要关节,与城市共同成长。进入二十一世纪,在“东进、南拓、西联、北优”的城市建设战略下,广州拉开了城市架构,桥梁更在重塑区位,改变可达性,在引导投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百姓情怀

广东省交通集团南沙大桥项目副总工程师鲜荣:

桥让我提前用上电视

我只是参与南沙大桥建设中普通的一员。这十年来,我看着大桥建成,就好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逐渐长大成人。

整座悬索桥最重要的“生命线”是主缆基准索股,此前,中国实桥主缆应用的钢丝强度最高仅为1770兆帕,不适用于大跨径悬索桥。南沙大桥项目不仅要为粤港澳大湾区修建一条新的重要过江通道,还要突破中国悬索桥主缆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最终,我们造出了全国产化的1960兆帕钢丝。这种钢丝是世界上首次大规模应用,实现了国产钢缆强度的新跨越,彰显了中国“智造”力量。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周剑云:

1984年,我还在读大学,当时我们去珠海江门中山,都要坐船。船要沿着珠江的支流行驶,走一夜才能到。1991年,我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广州。那时候,洛溪大桥已经修好了。开车走广州大道、洛溪大桥,一路到番禺,沿着105国道,三四个小时就能到中山。洛溪大桥,让番禺和广州真正实现连接,越来越多的广州人到番禺去。记得上世纪90年代,广州人买进口家电都会到番禺的易发市场。我自己的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录像机,都是我坐车到那淘来的。如果当时没有洛溪大桥,估计我用上电视机、录像机的日子还要推后几年。

广州天河区猎德村十三队村民李继棠:

我在猎德村住了60多年,以前我们村有一块地在江对面,要想过江,得划着生产队的小船。后来珠江边一带的疍家人设了渡口,收钱摆渡载人过江。当时,想从路上过江,最近的路要绕道广州大桥。后来广州规划要修猎德大桥,猎德大桥和现在猎德大道就在猎德村正中间的祠堂穿过,那时候最后各方讨论的方案就是猎德村整村原址改造,村民原址回迁,这就有了现在的猎德村的样子。现在我们出门就是猎德大桥,过珠江只要几分钟,猎德大道周围的商业也更旺了,可以说,猎德大桥的修建改变了我们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建筑目录

珠江大桥

1960年

为广州第一座横跨珠江的铁路公路多功能桥。

人民桥

1967年

为连通“河北”居住区与“河南”工业区,缓解海珠桥的交通压力而修建的跨江大桥,在行政区域上连通了荔湾区与海珠区。1967年5月1日竣工。人民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州第一座完全由中国人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跨江大桥。

广州大桥

1985年

广州第三座横跨珠江的桥梁,被称为珠江三桥。

洛溪大桥

1988年

洛溪大桥与广州大道、广州大桥,共同构成了广州第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

1988年8月28日通车,是广州市境内第一座连接海珠区和番禺区的过江通道。洛溪大桥是由港商霍英东等人带头捐资修建,通车后,广州到番禺必须乘船的情况得到解决,广州城市空间延伸到了番禺地区,广州居住——就业的空间开始逐渐分离。目前洛溪大桥正进行拓宽改造工程建设。

海印桥

1988年

广州第一座斜拉桥。

始建于1985年7月,1988年12月27日通车,因大桥北端的海印石而得名。海印桥北接东湖路,跨珠江水道,南接东晓路,连接越秀区与海珠区。海印桥还是广州第一座斜拉桥,也是中国第一座双塔式单索面斜拉桥。从海印桥开始,珠江上桥梁不再仅仅注重实用性,各具艺术气息的大桥陆续出现,可以说,海印桥开启了广州桥梁造型设计的创新。

江湾大桥

1997年

与内环路相连,完善了广州市内快速交通系统。

解放大桥

1998年

因北端连接解放路而得名,在建筑结构上共有3组钢拱钢管组成,似珠江上的一道彩虹。

金沙洲大桥

2003年

让当时居住在金沙洲的近两万名居民进城无需再坐轮渡。

琶洲大桥

2003年

促进广州城区中心东移,缓解了广州东部珠江通道的交通压力。

新光大桥

2007年

新光快速路跨越珠江沥滘水道的一座特大型桥梁,其飞雁式三跨中承拱的优美造型使之成为广州市标志性桥梁之一。

猎德大桥

2009年

四跨独塔双索面自锚式悬索桥。主跨跨径219米,为同类桥型世界第二、国内第一。

2009年7月30日竣工通车,连接天河区与海珠区,也是新光快速路的北延路段。猎德大桥塔桥像一只巨大的贝壳“拔江”而起,被誉为“珠江之贝”,猎德桥的造型与广州塔、歌剧院的流线型建筑一脉相承,延续了新中轴线的天际线轮廓,是广州CBD不可或缺的景观。同时,猎德大桥是中国国内主跨最长的独塔双索面自锚式悬索桥之一。

南沙大桥

2019年

使广州南部至东莞的路程缩短了10公里,通达时间缩短半小时左右。

是连接南沙区与东莞市沙田镇的跨海大桥,全长12.89公里,是继港珠澳大桥后,珠江三角洲又一座世界级桥梁工程。其两座超千米级特大跨度悬索桥同时建设属世界首次,其中坭洲水道桥跨径达1688米,位居钢箱梁悬索桥世界第一;90米锚碇地下连续墙基础直径为世界第一;49.7米钢箱梁宽度为世界第一。钢箱梁桥面环氧沥青铺装,总面积13万平方米,为世界最大规模应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