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最美奋斗者】向秀丽:酒精燃烧 她只身扑向大火
  • 听全文
  • 2019-09-16 10:22:04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不要理我 快去救火

向秀丽

(1933-1959)

事迹简介:

向秀丽,女,汉族,中共党员,1933年5月生,广东清远人,生前系广东省广州何济公制药厂工会委员、班长。1958年12月13日晚,所在车间酒精瓶破裂起火,危及烈性易爆的金属钠,为避免金属钠爆炸引起整个厂区和附近居民区的重大火灾,她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截住正在燃烧的酒精,避免了严重爆炸事故的发生,不幸因伤势过重,英勇牺牲,献出了年仅26岁的生命,被誉为“党的好女儿”。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在1958年12月13日,那一场突然发生的酒精流泻事故之前,向秀丽已被不少工友视为了学习的榜样。

时间回到了1933年5月13日。向秀丽出生于广州市一个贫苦家庭。工作后,她进入火柴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广州市和平制药厂、何济公制药厂当包装工人。平日沉默寡言的她在许多人看来只是一个勤勤恳恳的普通工人。然而,就是不起眼的她,却展现出工作上的极大能量。

在刊登于《新闻战线》1959年13期的《报道向秀丽英雄事迹的一些体会》中,当时的广州日报采访部撰文称——向秀丽原来是一个只懂得简单生产技术的包装工,有一次,工厂里决定试制“甲基硫氧嘧啶”新产品,党支部决定调向秀丽参加试制。

向秀丽只有3年多的夜校学习经历。然而,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二话不说开始学习化学药剂的试制操作技术,夜以继日,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便掌握了相关技巧,成为一名技术过硬的优秀员工,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更令人钦佩的是,向秀丽不但自己能吃苦,还能抽出时间关心身边的同事。《报道向秀丽英雄事迹的一些体会》中记载了一段向秀丽的故事:有一次为了让跟她一起工作的同事高顺卿能吃饱了去参加义务劳动,“(向秀丽)半夜三更就起身给高顺卿煮好早餐,对高顺卿说,‘吃点再去劳动好,修路挑泥好吃力的’。”

1958年10月,向秀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的入党介绍人吕燕珍亦评价道,“向秀丽是个做事踏实的人,凡事听从组织安排,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讲价钱,不多出声,为人实在正直。”

1958年12月13日晚,一场抉择却突然出现在了向秀丽的生命里,而她几乎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当晚,向秀丽正在化工车间小组领班,与另外两名年轻女工在药厂4楼化工车间加班制造化学药剂“甲基硫氧嘧啶”。

向秀丽热心帮助另一位女工进行酒精投料,岂料当她抱起一个装满20公斤无水酒精大瓶时,瓶底突然破裂,20公斤的酒精向车间内10个火红的煤炉流泻,引起失火,情况危及附近易燃易炸的化工原料金属钠,整个厂房和所处繁华商业区居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在此危急时刻,她对旁边的工友说:“别管我,快去叫人救火!”向秀丽把自己的安危完全置之度外,力促现场工友去叫人来救火,自己则坚守现场,尽一切努力去制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她曾用帽子、围裙阻止火势蔓延,然而大火直接烧毁了她的帽子、围裙。正当火流凶猛之时,向秀丽直接侧身卧地,挡住酒精流向金属钠。当人们及时赶到时,向秀丽已被烈火烧得奄奄一息,对前来抢救她的人重复地说:“不要理我,快去救火。”

送往医院后,医院对向秀丽的检查结果显示,她全身烧伤面积达67.25%。而在医院抢救过程中,她一直处于生命垂危状态,昏迷了三天三夜之后,醒来一连串问话却是:“工厂受损失了吗?金属钠安全运走了没有?工友们有没有受伤?”向秀丽唯独没有问及自己严重烧伤的后果。

经过33天的全力抢救,1959年1月15日,向秀丽因伤势过重去世。1959年1月22日,《广州日报》以大幅版面刊登《向秀丽同志共产主义风格高尚》的消息,并配发了《向秀丽同志精神不死》的社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介绍向秀丽事迹的特稿;紧接着,《人民日报》《中国青年》也相继刊发。

彼时,雷锋也了解到了向秀丽的事迹,在日记里写道,“我决心永远学习向秀丽同志坚定的阶级立场,敢于斗争的精神;学习她耐心帮助同志、处处为集体谋利益的精神;学习她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学习她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学习她爱护国家财产胜过爱护自己生命的精神;学习她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英勇牺牲的精神……”

向秀丽的英雄事迹在广州市广为传颂,深入人心。在一段时间里,向秀丽的事迹几乎成为全市职工和居民日常谈话的中心内容。当年,许多工人、学生以至居民在读了向秀丽的报道之后深深为她的英雄事迹感动。

追忆

向秀丽之子:

“母亲的精神永不过时”

崔定邦是向秀丽的儿子。向秀丽因公牺牲时,他才2岁不到。在崔定邦的记忆中,自己常常问外婆,“母亲去了哪里?”那时的他并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因为阻止一场灾难性的爆炸而献出了生命,“读小学前的那段时间都在想,外婆说母亲去了很远的地方工作,到底是怎样的工作。”

那时的他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直到小学一年级,才从课文《向秀丽姐姐》中了解到自己母亲的事迹。“原来母亲是英雄。”崔定邦分享道,“当时我还没反应过来,但老师对全班同学说,我母亲是一位英雄人物。”那篇课文和那一段记忆,成了他关于母亲的第一份珍贵记忆。

崔定邦说,“在我60余年的人生中,每每遇上不如意的事情,我就会想起妈妈奋不顾身的形象,就会产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力量,她伟大的人格力量已经超出了母爱的意义,成为我强大的精神支柱。”

多年来,崔定邦都在用心传播“向秀丽精神”,令他感动的是,60年来,“母亲的精神一直都在。”他说,两年前,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在纪念向秀丽的活动时遇上了自己,奉上了当年的那本语文课本,“那位老教师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这么多年过去了,母亲所展现出来的精神依旧对许多人来说十分宝贵和亲切,相信这种精神是永不过时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