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区探索生活垃圾“精准分类精准处理精准利用” 交出领跑全市的垃圾减量成绩单

  • 听全文
  • 2019-09-09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生活垃圾减量,这里做到了

越秀区北京街都府社区垃圾分类投放点

越秀区北京街都府社区垃圾分类投放点

越秀区北京街都府社区,居民在分类投放垃圾

越秀区北京街都府社区,居民在分类投放垃圾

越秀区洪桥街三眼井社区垃圾投放点

越秀区洪桥街三眼井社区垃圾投放点

广州正在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全力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样板城市。强化源头减量,是其关键一环。位于市中心,也是人口最密集的传统老城区越秀区,就交出这样一张领跑全市的垃圾减量“成绩单”——

通过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生活垃圾总量由2017年的44.83万吨降低至2018年的44.81万吨;生活垃圾填埋焚烧量由39.9万吨降低至36.1万吨;生活垃圾处理费和生态补偿费由1.1亿元降低至1.03亿元……近日,记者深入各个社区,与基层工作人员和专家进行探讨,了解到垃圾分类处理促减量,越秀区有三个主要招数。

案例聚焦

减量为核心分类为重点

越秀两年共结余返还

垃圾处理费两千万元

越秀区从2010年开始在全区推广垃圾分类,通过党建引领,用“绣花工夫”,不断摸索、形成了生活垃圾“精准分类、精准处理、精准利用”的做法,于2013年推广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和引入企业提供第三方企业化服务,形成了居民源头干湿分类和集中二次分拣的二级分类方式,发挥了居民、企业、社区资源回收站(点)和街道环卫所的作用,垃圾回收利用量逐年提高,2014年以来的回收利用量占垃圾清运量的比例(垃圾回收利用率)稳定在10%以上,有效减少了焚烧填埋处理的垃圾量。

通过以减量为核心,以分类为重点,2017年、2018年,越秀区在全市阶梯式计量结算考核中,不仅不需要支付增量垃圾处理费,还分别结余返还503.24万元和1522万元。

有一种好的投放模式

全区222个社区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8月15日早上,在越秀区北京街都府社区,居民李女士拎着两袋垃圾,走到小东营文化广场的垃圾回收箱前。她在“其他垃圾”回收箱前挥了一下手,垃圾箱就打开了,她将一袋垃圾扔了进去;接着,她又在餐厨垃圾回收箱前挥一挥手,餐厨垃圾箱打开,她将餐厨垃圾倒入后,又把装餐厨垃圾的塑料袋投到了“其他垃圾”回收箱内。然后再到旁边的水龙头洗手,干干净净。“我支持将垃圾拿到楼下倒,定时定点投放,这样楼道干净,蟑螂也少了”。

这距离记者上一次到都府社区不过十来天,整个社区从过去的9个投放点减少到4个,投放点虽然减少了,但设施设备进行了升级,增加了雨棚、洗水盆、洗手液、擦手纸、照明等设施,误时投放点还增加了防臭味功能。智能垃圾回收箱是最近升级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盖住垃圾桶,打开7秒后自动关闭,尽量不让异味扩散。

都府社区是越秀区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缩影,越秀区自2013年开始选点实行居民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家里分好类,指居民在家设置垃圾分类容器,将垃圾细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并分别投放到相应的收集容器内;定时拎下楼,指居民在固定时段(各社区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大部分是晚上7:00-9:00)内,将分好类的垃圾拎到楼下;定点精准投,则是指居民将拎下楼的垃圾拿到定时投放点,投进相应的垃圾桶。

在越秀区洪桥街三眼井社区居委会周边范围内,有一个垃圾定时投放点和3个误时投放点。环卫站工作人员小周告诉记者,定时投放时间有早晚两个时段,错过了早上还有晚上的时段。三眼井社区居民罗叔表示,自从实现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后,洪桥街的环境卫生有了很大改善。

目前,越秀区已在222个社区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设置了定时投放点1274个、误时投放点681个、有害垃圾投放点506个。

有一套好的分流处理方式

肉菜市场每天分出40吨菜叶垃圾

作为试点,都府社区还在推行智能居民果蔬废弃物回收系统。社区设置了智能回收箱,居民只要将分类出来的果蔬废弃物放到回收箱投放台上并且刷卡,回收箱就能进行称重回收,并将分类积分奖励到用户账户里。数据显示,都府社区餐厨垃圾精准分类投放后,分出来的餐厨垃圾占垃圾量的20%以上,有效实现垃圾减量。

这是越秀区探索垃圾减量可持续长效运作模式的做法之一。越秀区抓住重点单位,不断探索形成分流处理做法。区内试点的肉菜市场实行挂桶保洁分类作业。环卫工人在保洁作业时,对240升的绿色厨余垃圾桶和60升的灰色其他垃圾桶进行分类保洁,将菜叶垃圾装入餐厨垃圾桶内,将塑料袋、泡沫等“其他垃圾”装入“其他垃圾”桶内,做到保洁结束,分类也完成。全区共46个肉菜市场,每天可将占垃圾量80%的40吨菜叶垃圾分出来。

此外,越秀全区16个公园实行强制垃圾分类制度,推行挂桶垃圾分类保洁作业,分类出落叶垃圾,并在辖内3个公园配置了树叶(枝)垃圾处理设备,对树叶垃圾进行粉碎处理,然后作为公园的土壤改良剂、水培填充剂和生物质发电厂燃烧原料予以消化。此外,通过全区76家花店所在街道办事处与花店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等形式,给每个档位配备绿色厨余垃圾桶和灰色“其他垃圾”桶,要求花店源头分类投放,全区花店每天分类出废弃鲜花垃圾10吨。

有一条好的回收利用之路

粉碎落叶能卖钱每吨获利135元

街道上、小区内、公园里,环卫工人清扫落叶任务繁重,而如何安置这些落叶也是问题之一。三年前,东山湖公园建起了树叶垃圾粉碎处理站,试运作至今。记者在这里看到,粉碎机将树叶打磨成粉末状处理,处理后的落叶一部分被作为公园的种植花木肥料,另一部分在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中分发给市民作为室内外植物无土栽培肥料,还可以送发电厂作燃料。

据悉,粉碎机每小时最快可处理0.8吨落叶。将粉碎的落叶卖给生物质发电厂,公园每吨可获利135元,所得全部投入环卫用途。目前,越秀区已在3个公园建设树叶(枝)垃圾处理站。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上述做法编入了《2016年衡量生态投入与人类发展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

越秀还引入利用处理企业,再造回收渠道。在后端利用环节分别由回收利用企业专业对接废玻璃、废木质、废纺织品等低值可回收物;前端回收环节则以街道为单位划块,以便于交售为原则,建有33个废玻璃回收板房、24个废木材收集点、18个旧纺织品收站,配置了250个智能投放箱,指引居民和环卫工人源头分类,并按照上门回收、到智能箱回收、到网点回收的便民交售原则,由区城管局车队运输至企业,进行定点回收利用。如此一来,各方力量和利益被整合了起来。通过数据记录,从环卫工人到回收站点,再到利用企业,都能清晰掌握资源“产生多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确保垃圾资源化。

基层思考

垃圾分不分类不一样

要让街坊们看在眼里

陈小龙:越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分类管理办主任

从事垃圾分类一线工作这几年,我有一些思考。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种好的投放模式很重要。实践证明,在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员在桶点教育监督是培养居民生活分类良好习惯养成的有效举措。实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能更好地实施教育监督。一般300~500户设置1个定时投放点,投放时间也尽可能设在晚上7点至9点以方便住户。在非定时投放时间一定要撤桶,同时要组织人员把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桶收运到垃圾桶收集点集中,并将投放点清洗干净。一定要把垃圾投放点对环境卫生的影响降到最低,创造良好的环境,才会得到街坊们的理解支持。

越秀区定时定点投放点的建设标准,有条件的一般为:宽2米、长4米,地面硬底化、有雨棚、洗手盆、洗手液、擦手纸、照明、语音提醒、定时投放点指示牌、宣传栏等设施,误时投放点要具备除臭功能。社区在建设垃圾投放点时,要提供比较完善的便民服务设施设备,居民群众看在眼里,明在心里,才有利于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两网融合”是再生回收资源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有废品回收再利用系统,还有环卫垃圾回收处理系统,这两个系统一直没有有效衔接,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再生资源回收或俗称的废品回收与垃圾处理回收两网并行不悖,将两网衔接、两网协同,再到两网融合是必然趋势,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和结果。我们把“两网融合”作为推进垃圾分类的重要举措,通过调动区城市管理部门、街道环卫站、回收利用企业三方力量,依托街道环卫所、社区资源回收站(点)提供分类服务,由企业将服务前延至垃圾产生的源头,将回收利用等作业与分类服务捆绑在一起,并根据回收利用的垃圾量给予补贴,调动与增强分类垃圾逆向物流生产力的作用,促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见成效。

“互联网+垃圾分类”是建立激励机制的保障。利益导向是做好垃圾分类的根本,要让人们知道,垃圾分类做与不做是不一样的,可以通过建立奖励和处罚的机制来调节好垃圾分类这个利益导向。垃圾分类可以利用“互联网+”战略,将传统的垃圾分类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推动人们的行为习惯逐渐向移动端转移,为处理垃圾带来更多便利。我认为,政府可以引入企业建立“互联网+垃圾分类”的社区服务平台,在为居民群众服务的同时,由企业反哺社区的垃圾分类激励机制,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再辅之以执法处罚,建立起垃圾分类激励机制,促进垃圾分类工作走上常态化发展道路。

专家点评

建议设立“市-区-街道”

三级垃圾分类促进中心

常向阳: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广州多年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践让我们意识到,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体会到垃圾分类知易行难,必须通过政府引导、人人参与、引入企业发挥重要作用。越秀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做法提供了很多经验,全市各区各试点街道社区也正在探索符合各自实际情况的做法。

广州提出要全力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样板城市,对政府、企业、居民来说,能够为垃圾分类处理做些什么?我建议优化垃圾分类的顶层设计,建立“市-区-街道”三级垃圾分类促进中心,为全面推开垃圾分类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基于城市矿产交易市场的交易量和补贴结算机制,让市财政实时监控垃圾减量处理的情况,再有效分配垃圾减量补贴与垃圾处理补贴,节省政府垃圾处理经费的使用并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建议通过优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系统化解决方案,逐步启动三大工程: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数据档案(台账)管理平台、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社区回收网络和交易市场、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和碳交易市场。在生活垃圾分类数据档案(台账)管理平台上,为每个机团单位和居民小区开立独立的数据档案(台账),以此确立生活垃圾分类排放责任单位。

针对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餐饮垃圾等若干产生量较大或须重点回收的、可循环再生的废弃物,建议构建一个以区为业务单元的生活垃圾分类社区回收服务网络,向区内机团单位和居民小区提供针对性的回收服务,并采用联单管理方式核定生活垃圾排放量和废弃物回收量,最终把核定数据记录到数据档案(台账)中。

基于生活垃圾分类社区回收服务网络的物流管理与核算需求,则可以构建一个全市统一的城市矿产交易市场(含电子交易市场和下沉各区物资集散场的交易标准仓),引入循环再生处理产业与社区回收服务网络进行物流和交易对接,监督多品类废弃物进入循环再生处理产业的交易量,并向低价值、无价值品类的交易双方提供回收处理补贴,保障前述品类社区回收服务(分流减量服务)的稳定性。

基于城市矿产交易市场的交易量和补贴结算机制,可吸引循环再生处理产业投资落地;同时为碳交易市场提供物质资源循环减碳领域的交易额,用投资平台拉动绿色资本在广州的投资热情。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