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第1866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来源:市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9-06-14
  • 听全文
  • 字体大小:
  • 浏览次数:
  • -
  • 保护视力色:

刘世兴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国际化品质加快打造世界级湿地公园的建议》(第1866号)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海珠区政府、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分别于今年2月18日、3月21日与您进行了电话沟通及座谈交流,经综合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省委编办等单位的意见,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对标世界一流湿地开展前瞻性顶层规划设计

近年来,为加快推动海珠湿地及其周边地区的整合提升,我市从规划编制、区域研究着手,以顶层设计为切入口,积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不断深化海珠湿地规划设计。2011年,万亩果园湿地征地初期,我市组织开展万亩果园湿地规划设计方案国际竞赛,汇聚各方智慧探讨科学可行的果园湿地保护模式。2013年,编制了《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通过开展野外资源调查和社会经济文化专项调研,明确海珠湿地的“都市湿地、旅游景观、园林文化、历史名村、观光休闲、科普教育”六大功能定位,形成以湿地保护与资源利用协调发展为重点,建成超大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湿地公园的工作目标。2015年,我市批准实施《海珠生态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衔接落实海珠湿地总体规划的各项要求,细化明确海珠湿地周边空间形态、风廊、生态廊等建设指标。2018年,我市编制了《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修复规划》,为海珠湿地打造生态亮点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引、标准和目标,并深入挖掘海珠湿地蕴涵的历史文化,提升海珠湿地的生态品位和文化品味。2019年,我市编制了《海珠湿地品质提升规划》,全面梳理湿地景观品质现状,在系统保护都市湿地生态系统与恢复重建的基础上,打造十里湿地功能主题园区,力争营造“丰富多样、绚丽多彩、鸟语花香、水果满枝”的国际重要湿地。

(二)精细化管控湿地周边地区规划设计。组织开展《海珠湖周边地区城市设计》《海珠区万亩果园及周边地区建筑风格指引》编制,借鉴世界先进做法,对湿地周边用地低效、产业低端与湿地自身本底资源丰富、生态效益潜力巨大的发展矛盾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一步加强规划层面的精细化管控,优化海珠湿地周边地区功能及空间品质,作为海珠湿地周边地区后续规划编制的依据。

(三)清晰定位产业发展方向。《海珠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5年)》提出将海珠湿地周边地区打造为广州未来生态产业功能区的定位,发展以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建筑、生态体验为核心的绿色产业体系,培育以数字医疗、健康生态旅游、“生物医药+新材料”研发服务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四)扎实制定城市更新计划。结合海珠湿地品质提升工作,连线连片整体优化分散于湿地周边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将聚德、大塘等片区26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纳入2018—2019年城市更新计划,市级财政计划投入2.33亿元。有序推进湿地周边的工业及仓储用地改造升级,计划先行推动北山小镇产业空间改造建设,引入全球知名产业运营商。下一步,我市政府将继续按照世界一流的标准,完善海珠湿地发展的规划布局,为海珠湿地提质升级以及湿地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政策保障。2019年将重点推进落实《海珠湿地品质提升规划》,力争9月底前完成主要节点的景观提质。

二、紧密围绕湿地生态功能开展保护修复和科研科普活动

您在建议中提到,要重点开展湿地保护、自然保育和科研科普活动,打造海珠湿地的生态核心品牌。我市政府主要落实了以下措施:

(一)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工作。认真总结2012年至2014年海珠湿地一期0.67平方千米、二期2.04平方千米湿地保护的工作经验,继续坚持“原生态、微改造、少干预”的原则,实施湿地农业核心区保护,贯通水系网络,营造鸟类生活空间,构筑生态围蔽。建成一批环境监测站点,动态监测周边生态环境变化情况。通过多年努力,目前海珠湿地的岭南果基湿地特色更加突出,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净化水质、净化空气等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目前,已落实保护的典型性果基湿地0.67平方千米,湿地维管束植物由保护之初的379种增加至630种,鸟类由72种增加至177种,湿地河涌水质普遍稳定在IV类,部分达到II—III类。

(二)深化湿地保护保育研究。我市主动联系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邀请专家学者参与海珠湿地监测和研究工作。目前,已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省昆虫研究所、省环科院等机构开展了34个国家、省、市、区级的研究项目,涉及红树植物技术研究、湿地植物研究、水质测试、鸟类生态及行为研究等。

(三)积极普及自然教育。坚定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2015年创办海珠湿地自然学校,与10多家自然教育机构达成长期合作关系,年均开展近200场课程,受众超万人次。2018年海珠湿地与世界自然基金会、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共同启动“海珠湿地自然教育示范营地”合作,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全国林业科普基地,2019年被授予全国首批自然教育学校(基地)称号。

(四)全力争取引入国际湿地馆项目。国际湿地馆定位为国际一流的集科普宣教、自然生活体验、国际性会议培训、自然教育基金项目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自然体验馆,并作为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常设联络交流点、生态领域国际性会议举办地,是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项目。我市政府初步提出了按照“一主多辅”的思路高标准建设国际湿地馆,目前正在进一步论证选址方案。

下一步,我市政府将继续深入推进海珠湿地的各类科研科普合作活动和项目,在科研新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一步深化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积极申请将海珠湿地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并申报国际重要湿地,进一步扩大国内国际影响力。

三、高标准严要求落实联合执法和监督管理

您在建议中提出借鉴兄弟省市做法,加快组建国家级生态保护区专职执法队伍,解决多头治理问题。目前,我市正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已拟订实施方案,下一步将按照改革要求抓好落实。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强化自身人员机构力量。组建海珠湿地保安大队,优化海珠湿地征地保护区巡查机制和岗位布控,及时发现并制止侵占、破坏湿地生境及违建抢建行为。海珠湿地管理办公室内设法制机构,聘请法律顾问,协助处理行政执法的内部审核工作和相关法务工作。

(二)实行统一的行政执法。跨职能部门整合组建海珠湿地联合执法大队,对海珠湿地实行统一的行政执法,全力推进相关查处执法和联合执法行动,及时跟进落实海珠湿地范围内违法违规事件的查处工作,履行相关处罚职责。2018年至今,共查处整改违法用地18宗0.009平方千米,整治侵占、破坏湿地资源行为2631宗,清表7.078平方千米,修复损坏围蔽设施1068处。

下一步,我市政府将继续充分挖掘现有机构和人员潜力,切实提升海珠湿地管理的规范化水平。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组织志愿者活动、邀请社会组织参与等方式,进一步充实海珠湿地运营管理和日常巡查力量。结合省改革要求,继续向上级申请相关行政执法权,争取为海珠湿地成立专职执法队伍,提高湿地保护力度和效率。

四、加大湿地保护的财政投入

您在建议中提到,建议省财政对海珠湿地予以重点支持,建立由省、市、区三级财政共同投入的长效机制。我市政府经询省财政厅意见,省财政厅明确将积极落实由省级承担的相关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并将会同我市及相关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向中央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近年来,为做好海珠湿地管养工作,国家、省、市、区在经费保障方面一直保持着较高投入,主要情况如下:

(一)国家和省的投入方面。海珠湿地先后申请了2014年中央封禁保护区建设与保护补贴(湿地)300万元、2015年国家湿地保护工程专项资金500万元、2017年国家湿地补助资金300万元、2018年国家湿地补助资金200万元、2013—2015及2017年广东省湿地保护补助专项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生态科研监测和科普宣教等。

(二)市和区的投入方面。我市政府将海珠湿地的大型工程项目作为市重点项目,纳入市级专项经费保障。市区两级财政已向海珠湿地征拆建设等工作投入资金约57亿元,主要包括了万亩果园湿地征地拆迁、湿地一期、二期项目、海珠湖前期建设和征地等。2018年底启动的海珠湿地品质提升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8亿元,目前已纳入2019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并列入2019年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2016年至2018年,市、区财政累计投入海珠湿地的日常管理运作经费约3亿元。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湿地生态建设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人民政府

2019年6月14日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