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五年规划

广州市对口支援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州市对口帮扶贵州省毕节市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 听全文
  • 2021-09-06
  • 来源:广州市协作办公室
  • 分享到
  • -

广州市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广东省第一扶贫协作工作组:

  《广州市对口帮扶贵州省毕节市五年规划(2016-2020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广州市对口支援办公室

2017年9月28日


广州市对口帮扶贵州省毕节市五年规划

(2016-2020年)

  一、序言

  一)规划背景

  东西部扶贫协作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2016年7月22日,中央在银川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全面部署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工作。2016年9月3日,贵州广东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召开,对贵州扶贫协作工作进行研究部署。2016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6〕69号)和2016年12月25日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实施意见》(粤办发〔2016〕32号),明确广州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对口帮扶贵州省毕节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对口援黔工作,广州市对口支援办公室深入调研毕节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编制本规划,明确2016年至2020年广州市对口帮扶贵州省毕节市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明确帮扶任务,帮扶形式,保障措施,并对帮扶资金进行安排,是未来5年科学有序推进广州市对口帮扶毕节市的重要指导。

  (二)规划依据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69号)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办发〔2016〕32号)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穗办〔2017〕7号)

  (三)规划范围

  贵州省毕节市。

  (四)规划年限

  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二、现状分析

  (一)毕节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 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十二五”期间,毕节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737.88亿元、685.2亿元、178.1亿元、150.4亿元增加到1628.3亿元、1621.3亿元、401亿元、340.9亿元,分别增长1.21倍、1.37倍、1.25倍和1.27倍

  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五”期间,毕节市农业“加速赶”。初步建成农业园区128个,其中省级农业园区53个,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559个。农业增加值从134.2亿元增加到344.4亿元,增长1.6倍。农业大数据中心入选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打响了“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区域公共品牌。工业“奋力转”。煤、电、烟等传统产业巩固提升,新型能源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大数据电子信息、大健康医药养生、新型建筑建材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毕节经济开发区获批毕节国家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汽车产业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10个产业园区103平方公里,实现产值2452亿元。累计完成工业税收420亿元。三产“成长快”。百里杜鹃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织金洞跻身“世界地质公园”,草海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被评为4A级景区、水利风景区。成功引进交通银行、贵州银行、浦发银行在毕节设立分行,村镇银行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全覆盖,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65.5亿元,年均增长15.6%。

  3.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十二五”期间,毕节市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经济社会发展“瓶颈”逐步破解。推进交通建设会战。成贵快铁、叙毕铁路加快建设,林织、织毕、织纳铁路相继建成,累计建成铁路413公里;高速公路从“零的突破”到“县县通”,通车里程达720公里;提级改造国省干线公路520公里;建成通村油路(水泥路)13308.5公里。飞雄机场开通19个城市航线,旅客年运输量突破70万人次;威宁草海机场获批建设。推进水利建设会战。夹岩水利枢纽工程等21座大中小型水库开工建设,6座中小型水库下闸蓄水,治理病险水库32座,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工程,让128.75万农村群众和39.43万农村学校师生喝上“放心水”。推进电力通讯会战。新建35千伏以上变电站31座,农村电网改造加快推进,实现4G网络乡乡通、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数字毕节”“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

  4.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十二五”期间,毕节市实施省级463项、市级180项民生工程,完成投资1716亿元。实施各类教育工程4507个。毕节职教城一期建成入住,毕节一中迁入新校区。毕节学院转型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成功设置毕节医专和毕节幼专,新建民办贵州工贸职业学院。城镇新增就业27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实现“即时结报”,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07万人,农村敬老院实现乡镇全覆盖。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6.58万套(户)。获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被列为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核心区。“平安毕节”建设成效明显,“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六五”普法通过验收,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5年实现“双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5. 人口控量提质发展

  “十二五”期间,毕节市在注重数量控制的基础上,大力提升人口素质。统筹办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人均受教育年限从6.8年提升到8.3年。立足毕节人口多的实际,打造“一体两翼多节点”职业教育格局,从“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大市”转变。

  6. 生态建设坚持不懈

  “十二五”期间,毕节市完成营造林668.7万亩,治理石漠化673.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471平方公里,退耕还林还草63.48万亩。森林覆盖率从41.5%提升到50.28%。建成4个国家级、2个省级、3个市级和4个县级森林公园。实施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完成投资15亿元。

  (二)毕节市存在困难及挑战

  1. 脱贫攻坚任务重。目前,毕节市还有92.43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约占全省的1/4、全国的1/50,是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地区。

  2. 经济发展压力大。毕节市人均生产总值24769元,仅为全省的75.5%。煤电烟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3.48%,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支柱,“赶”与“转”的压力比较大。

  3. 社会治理困难多。毕节市还有留守儿童23.58万、困境儿童1.42万、空巢老人4.15万、残疾人47.7万,城乡低保对象70.41万人、农村五保对象2.37万人,社会治理难度较大。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坚持党的领导、社会广泛参与,坚持精准聚焦、提高帮扶成效,坚持优势互补、鼓励改革创新,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的原则,注重向深度贫困乡镇深度贫困村倾斜,进一步聚焦脱贫攻坚、优化结对关系、加大帮扶力度、强化责任落实,立足帮扶双方实际,提高东西部扶贫协作水平,努力探索先富帮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新途径新方式,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主观能动性,帮助和带动贫困人口苦干实干,推动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1. 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在帮扶双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发挥帮扶双方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当地干部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当地干部群众参与帮扶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当地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推进对口帮扶工作有序开展。

  2. 面向基层,民生优先。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对口帮扶工作首位,以国家确定毕节市的5个国定贫困县(大方县、纳雍县、织金县、威宁县、赫章县)为广州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重点,帮扶项目资金重点向国定贫困县城乡倾斜,重点用于脱贫攻坚工作,集中用于重点帮扶项目、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与交流等工作,聚焦贫困人口脱贫。

  3. 整合资源,广泛参与。积极引导各部门、各行业及企业、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深入开展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劳务合作、干部培训、经济协作等多种形式的对口帮扶工作,营造全市扶贫济困的良好社会氛围。

  4.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按照“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的原则,在帮扶双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扩大合作领域,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优化组合帮扶双方优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共同发展。

  (三)发展目标

  坚持精准聚焦,把贵州省毕节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作为工作重点,帮扶资金和项目瞄准贫困县、贫困村。经过帮扶双方不懈努力,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毕节市现行国家扶贫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四、主要任务

  (一)聚焦民生帮扶

  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突出以民生帮扶为龙头,产业帮扶和智力帮扶为两翼,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开展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坚持问题导向,按照中央和省要求、当地所需、广州所能,协商确定重点帮扶项目,集中力量和资源,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增收脱贫,精准发力,推进贫困户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等急需的帮扶项目。

  建立两地教育机构结对帮扶关系,安排中小学校(幼儿园)、普通高中(中职)与对应学校(幼儿园)结对。通过多种形式向毕节市对口学校(幼儿园)进行帮助,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关爱留守学生;协调广州市属高校对口帮扶毕节市高校建设发展;协调广州市属部分优质职业院校帮扶毕节市职业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实训场(室)建设、学生培训等方面进行帮扶,协调广州市强优企业与毕节市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实行技术人才订单培养。

  广州市属医院与毕节市属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工作关系,建立起医院管理、技术指导、科研协作等紧密工作关系。在支援、受援医院之间率先推进远程医疗工作,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开展远程会诊、影像病理远程诊断、远程教育、远程培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开展产业合作

  1.招商引资。发挥广州市场活跃度高、民营经济发达、消费力旺盛等优势,将产业合作、优势互补作为两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课题,动员一批有意向的企业到被帮扶地区投资兴业,推进产业共建、引导资金入股,重点打造一批自然风光精品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特色农副产品输出等优势项目。利用广交会、广博会、招商年会等展会资源,帮扶双方联合面向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开展招商引资活动。

  2.科技帮扶。发挥广州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优势,结合贵州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毕节市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机遇,积极引导广州地区高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区与毕节市相关单位合作,大力支持毕节市创新发展。

  3.农业帮扶。开展农业产业合作,共同推进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把毕节市建设成广州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在广州蔬果批发市场和超市建立畅通、便捷的农产品销售途径,拓宽当地农产品销售渠道。配合毕节市农业部门在广州开展农业领域合作及相关帮扶工作。积极协助推进当地优质农产品电商化发展。

  4.旅游帮扶。深入开展旅游协作,准确把握毕节市旅游定位,协助完善其旅游发展规划,帮助毕节市策划立体式营销方案。加强两地人才队伍建设和旅游智力帮扶,加强人才培养和在职培训领域的合作,促进区域内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协助打造旅游发展新亮点,立足于现代旅游发展趋势,深入发掘毕节市生态旅游资源,打造区域性生态品牌和文化品牌。协助引进“有实力、有经验、有情怀”的大型旅游企业,打造集观光、休闲、养生、娱乐、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整体提升当地旅游产业配套服务保障水平;创新旅游推广方式,实施一系列形象推广战略,加大旅游业界宣传推广力度,将双方旅游推介等纳入本地对外推介内容,进行线路互推、客源互送。协助开展毕节市专场旅游推介会。构建两地旅游宣传网络互推平台,在双方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各类平台发布两地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等信息。通过推进“百企千团十万广东人游贵州”等活动促进旅游发展,提升毕节市国内主要旅游目的地形象。

  5.打造广州帮扶品牌。深入推进“毕电送粤”工程,按照“固定一点、市场化一点”的原则,支持被帮扶地区发展能源经济,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协助毕节市建设无水港,稳定现有航班数量。支持毕节市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演艺、非遗、传统手工艺、民族特色产品、公共文化服务、文化资源宣传推介、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重点帮扶。主要包括:加强毕节市演艺剧目的开发和制作,促进演艺剧目的交流和互演,每年在两地开展一次优秀节目交流演出活动。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交流合作,组织非遗项目和传承人,通过展览等各种方式,提高非遗工作保护和利用水平。帮扶毕节市就发展演艺产业和开发利用非遗、传统工艺、民族特色产品编制专项规划。指导毕节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技术系统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支持毕节市演艺表演、行政管理、产业经营等人才的培养,每年在广州市举办一期文化人才培训班,每年接受毕节市选派1-2名干部到广州市文广新局学习锻炼,每年组织专家到毕节市举办一次专题讲话。帮助毕节发展动漫产业,鼓励动漫游戏企业、优质文化企业到当地进行合作、开发。支持金融帮扶,运用金融手段,通过小额信贷、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区发展基金、贫困地区村级发展互助等多种形式,为贫困地区及贫困人群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帮助其减贫脱贫。

  (三)加强劳务协作

  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对接机制,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准确掌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未就业人口信息,因势利导、急人所需,提供就业服务。以就业技能培训、医院护工、家政服务为切入点,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等模式,促进被帮扶地区贫困户劳动力向广州市有序转移和稳定就业。确保在广州稳定工作生活的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优先落户,有序实现市民化。推进“广黔劳务协作红棉计划”,签订劳务协议,建立劳务联席会议制度、劳务工作小组会议制度,构建远程见工平台、远程培训平台、远程维权平台,选定30家定点招聘企业,每年提供不少于3000个岗位,重点关注应届高中、职中毕业生以及接近退休的贫困家庭劳工人员。

  (四)开展智力帮扶

  “输血”与“造血”并举,充分发挥广州市科教和人才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展智力帮扶形式,为毕节市提供强劲的智力支撑。互派干部挂职锻炼,安排毕节市干部到我市经贸、农业、教育、卫生等对口部门挂职,跟岗学习广州城市管理、经济建设、学校教育等经验;选派广州市优秀干部到毕节市挂职锻炼、交流经验。重点做好“两长”(学校校长、医院院长)的培训及挂职。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至2020年秋季学期结束,广州市与毕节市结对帮扶学校每年互派10名校长跟岗挂职,挂职时间为一学期。开展名校名师培训,聘请大专院校名师定期为毕节市党政干部开设社会管理、区域合作、产业发展等专题研修班。组织高层次专家服务团、留学人员、外籍专家服务团赴毕节市开展帮扶活动,指导被帮扶地区开展职业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五)发动社会力量

  积极构建我市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有效工作网络和联系机制,为社会各界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搭建平台、创造机会、提供支持、做好服务。多渠道筹措资金、物资,支持毕节市慈善事业发展,向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推介毕节慈善项目。充分利用全国扶贫日和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机会,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引导民营资本、外资、慈善机构、宗教和社会各界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开展“百企扶百村”行动和“光彩行”系列活动,积极组织民营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鼓励我市民营企业捐资建设民生项目。

  五、帮扶形式

  (一)派驻援黔工作组一线组织协调

  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我市选派9名优秀干部组成广东省第一扶贫协作工作组,其中由一名厅级干部担任组长,具体承担广州市对口帮扶毕节市前方工作相关的统筹协调、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交流合作等任务。我市由有帮扶任务的区按照每个帮扶县(市、区)选派1名副处级干部要求选派干部,作为广东省第一扶贫协作工作组成员,重点推进区县结对帮扶工作。

  (二)区县结对帮扶

  广州市5个区结对帮扶毕节市10个县(区),具体安排如下:

  两地区县结对帮扶安排

  广州市

  结对市(州)

  结对县(市、区)

  荔湾区

  毕节市

  七星关区、金沙县

  天河区

  毕节市

  大方县、纳雍县

  花都区

  毕节市

  黔西县、织金县

  番禺区

  毕节市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

  增城区

  毕节市

  百里杜鹃管委会、金海湖新区

  (三)部门结对帮扶

  帮扶双方相关部门和企业开展结对帮扶,重点加强农业、工业、商贸、物流、科技、人才、教育、卫生、民政、劳务、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推进对口帮扶毕节市工作全面有序展开。

  (四)产业园区结对帮扶

  南沙开发区与毕节广州产业园区结对,南沙开发区选派1名干部参与毕节广州共建产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

  六、资金安排和项目建设

   (一)资金规模   

  按照《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办发〔2016〕32号)要求,2016年起,对毕节市所辖的5个国定贫困县,按每年每县1000万元的基准安排扶贫协作资金,并根据上级的要求和视财力增长情况逐年适度增加。

  (二)主要项目

  对口帮扶资金要重点用于脱贫攻坚工作,集中用于重点帮扶项目、开展产业合作、组织劳务协作、加强人才支援与交流,聚焦贫困人口脱贫。

  (三)实施方式

  广州市对口帮扶贵州省毕节市的项目由毕节市负责具体项目的策划和实施,以及项目建设管理监督。广东省第一扶贫协作工作组协助推动援建项目实施,监督检查援建项目的实施情况以及帮扶资金的使用情况。项目建成后由受援方牵头,支援方参与,按规定办理项目竣工验收及资产移交等相关手续。

  七、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通过援黔资金投入,拉动一批项目,助推受援地经济稳步发展;通过旅游帮扶、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平台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增强受援地自我发展能力。

  (二)社会效益

  一是通过实施民生项目,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出行条件,提高当地群众生活质量;二是通过对党政干部和专业干部的培训与交流,特别是两长(医院院长、学校校长),提升受援地人才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人才教育环境;三是通过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和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四是通过搭建多种形式平台,紧密粤黔两地交往交流交融。

  (三)生态效益

  坚持生态保护,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合理有序开发特色优势资源,通过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合作交流机制,建立帮扶双方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年开展定期互访,确定协作重点,协调推进扶贫协作工作。对口帮扶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分别列入市、区和结对帮扶有关单位的主要工作考核范围。广州市对口支援办(市协作办)负责统筹指导广州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工作,各区对口支援办为各区对口支援和对口帮扶日常工作机构,负责各区对口帮扶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确保对口帮扶工作落实。

  (二)开展考核评估

  按照上级考核要求,积极配合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考核,突出目标导向、结果导出,重点考核我市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区支持被帮扶地区组织领导、人才支援、资金支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6个方面。

  (三)加大宣传力度

  组织帮扶双方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报道全市对口帮扶工作成果,宣传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营造和弘扬广州市扶贫济困的良好社会风尚。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