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关于广州市花都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听全文
  • 2021-02-10
  • 来源:花都区
  • 分享到
  • -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极不平凡、极不容易。花都区委、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经济运行总体企稳向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顺利实现预期目标。

  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2.15亿元,同比增长3.5%。农业总产值74.31亿元,同比增长10.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68.21亿元,同比增长0.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4.80亿元,同比增长22.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92亿元,同比增长2%。商品出口总值545.10亿元,同比下降3.2%。

  (一)疫情防控卓有成效。

  全区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聚力聚焦疫情防控,制定实施《花都区以党建引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积极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的疫情防控体系,以社区防控常态化管理为重点,精准抓好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加快疫情防控物资供给,全年新注册55家防疫物资企业。出台《广州市花都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全区所有“四上”企业全部复工。自2月22日以来,花都区无新增本地病例,没有发生医务人员感染、无重症病例、无死亡情况。

  (二)经济发展稳中趋优。

  农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4.31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种植业深入开展耕地“零弃耕”专项行动,已复耕1507.4亩,完成率100%。开展7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1.19万亩,累计建成15.7万亩。畜牧业加强生猪保障力度,引入3个现代化生猪养殖项目。全年全区生猪出栏20.48万头,提前完成市下达花都区20万头生猪出栏任务。水产业积极推广养殖新技术,增加高品质鱼养殖规模,已有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8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7处。

  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68.21亿元,同比增长0.2%。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857.50亿元。其中,整车产值1517.8亿元,零部件产值338.95亿元。疫情防控物资重点企业保持快速增长。61家工业类疫情防控物资重点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60.09亿元,同比增长28.7%。镇(街)工业逐步回暖,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15.25亿元,同比增长1.4%。

  消费市场提质增效。制定实施《广州市花都区扶持直播电商发展办法(2020-2022)》。通过举办“五一”花漾购、5·20“花漾花都、中国美都、网红之都直播电商周”、广州首届直播节(花都分会场)、第二十届汽车文化嘉年华等促消费活动,市场消费信心提振有力。通过京东风尚等强力拉动,全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4.80亿元,同比增长达22.2%。

  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实施。成功获批国家科技进步奖1家,省科技进步奖2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1家,存量达761家。新认定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7家,市重点实验室1家。有序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工作。花都区全年拟入库企业共611家,较去年同期增长41.11%。全区技术市场稳步发展,全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09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23.88亿元、技术交易额20.05亿元。以广州花都(国际)汽车产业基地为依托,打造首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孵化载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增省级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市级登记众创空间2家。2020年,新认定市总部企业数量26家,增速全市第一。

  营商环境改革深入推进。出台《花都区亲商助企二十六条》、《关于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机制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贯彻实施民法典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花都区推行告知承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政策措施,率先扩大临时施工复函办理范围,全市首推“拍地即拿证”机制,试点实施规划、人防、消防、施工许可4证跨部门联办,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数量全市第一,实现政策一门兑现。推广实施“承诺制”、“信任制”审批和“不见面审批”,加快政务服务大厅建设,打造线上“一网式”、线下“一门式”政务服务模式。率先成立花都商事调解中心,推行首席服务官制度、项目首席和暖企专员制度,提供重点产业项目全程代办服务。建立容错机制,实施审慎包容监管,以民法典打造法治化政府。全年以优惠贷款利率为疫情防控和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新增授信78.1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业务办理笔数、金额均居广州市各区首位。成功引进智度股份、中国国旅等3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40.4亿元(其中智度股份为近年来首家迁入广州市的上市公司)。京东大湾区电子商务运营结算总部项目、中建四局一公司总部项目等8个项目成功落地,总投资29.44亿元。重点服务东风日产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动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申报2020年广州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招商引资奖励资金项目。为广州市保为康劳保用品有限公司开出疫情期间第一张跨省通行证。

  重大平台着力突破。全力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全年全区存贷款余额3517.16亿元,同比增长21.06%。其中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长26.52%,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中国银行花都分行、建设银行花都分行、广州银行花都支行共同为市公交集团公交车纯电动化项目提供54亿元基准利率绿色信贷支持,项目获得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市长峰会“绿色技术”奖项。建设银行花都分行创新推出“绿色e销通”。针对中小企业的线上随借随还“抵押快贷”产品,1天内可申请审批放款,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累计交易量全国排名第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公益林碳普惠项目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自然资源部第二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大典型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标准和林业碳汇生态补偿机制等两项碳金融业务试点成果已在全省范围推广。形成《广州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方案》,整合广州北部山区(花都、从化、增城)和清远南部(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的旅游资源开展跨区域合作。成功引进融创文旅华南总部、南湖国旅总部等项目。与玖的数码、香港星群文化等合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文化产业园。融创文旅城新业态进展顺利。深入建设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57亿美元。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有序推进。形成《广清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州市花都区)实施方案》,确定了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构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等6项试验任务。广州空港花世界现代农业产业园、广州市花都区渔业产业园成功入选珠三角自筹资金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成功获评广东省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新增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赤坭镇瑞岭村(盆景苗木)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城市功能优化提升。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征拆安置工作稳步推进。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安置区启动区和四跑道的土地和青苗已全部签约,清表全部完成,启动区已基本完成征拆并转入施工阶段。空铁联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广州北站一期站房投入使用,广清城际一期、广州东环城际开通运营。积极开展T4航站楼、广州北站至白云机场空侧专用轨道建设。城市更新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13个旧村全面改造,年内推进的22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中有16个项目基本完工。旧厂房改造项目取得政策性突破,首次以“微改造”的方式完善历史用地手续。严格遏制违法建设,全年共拆除各类违建12810宗,建筑面积约554.66万平方米,任务完成率100.85%,于2020年9月底率先(全市第三)完成市下发的拆违目标任务。

  民生福祉明显改善。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全区纳入考核的1104条自然村全部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161条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19条行政村达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三类村”创建任务全部完成。基层医改“花都模式”入选《广州市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活动方案》推荐案例,医联体建设经验作为全国样本之一获健康报刊登报道。区养老院、儿童福利院、救助管理站投入使用。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城乡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101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80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每人每月提高到175元、235元。全区公办中小学校100%、民办中小学校91.11%评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圆玄中学评为“首批广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秀全中学评为“第三批广东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中考、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2020年中考总分平均分563分,比去年提高42分,远超广州市增幅。高考本科上线人数2471人,上线率73.67%,与去年相比提高10.47个百分点。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涉及花都区主办案件298宗已全部办结。全年空气优良率91.3%,PM2.5平均浓度降至23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全市第三。列入住建部监管平台的8+1条黑臭河涌已消除黑臭。纳入市考核的4条黑臭河涌通过整改,达到市考核目标。印发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工作方案,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9839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727人,促进创业2366人,带动就业1061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积极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排查处置工作,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清零。粮食能源储备安全稳定。

  (三)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全年全区169个“攻城拔寨”项目共完成投资265.78亿元,同比增长56.7%。分领域看,86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34.48亿元,同比增长71.31%。35个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49.66亿元,同比增长22.92%。社会民生项目加快推进。35个幸福美丽花都项目完成投资62.72亿元,同比增长496.76%。广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综合站房(一期)已投入使用。广州至清远城际轨道交通广州北站至清远站(广州段)、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站城际轨道交通、广州铁路枢纽东北外绕线三个项目已正式通车运营。云山大桥东侧高架桥工程、新街大道(工业大道-金华路)工程已竣工验收。广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首期)安置区已全部封顶。广东广雅中学花都校区建设工程一期已完工正式启用。花都区中轴线石岗安置区一期工程已完工交付。红谷皮具研发项目、茜茜时尚产业研发项目、国光电子技改项目、广州市鸿利显示电子有限公司MINI增资扩产项目等多个项目已完工交付使用。

  二、当前国内外形势分析

  (一)面临的挑战。

  从国际看,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苗头,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多有不畅,预计将对花都区龙头企业东风日产关键零部件的进口及花都区的进出口业务产生持续影响。从国内看,当前,我国是世界唯一一个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国家,经济形势逐步向好,但是疫情外部输入型风险将继续冲击国内经济。未来我国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要素和内需市场的潜力挖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就花都区而言,经济和社会体系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持续向好。但面对当前国内外形势,如何在经济发展双循环格局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再上新台阶,需要各部门付出更大努力。

  (二)发展的机遇。

  国家级重大平台建设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花都区拥有临空经济示范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等4个国家级战略平台,承担了赋予的众多改革试点任务。花都区将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改革权限,大力提升产业功能、创新功能、生态功能,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花都区发展提供新动力。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北部重要节点,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正积极推进,有助于加强花都区与大湾区其他地区之间的规划衔接和资源共享,为花都区争取大湾区重大基础设施和战略性合作项目等更多布局提供有利条件。空铁联运门户枢纽建设促进花都区资源要素集聚。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广州北站枢纽工程建设及广河、广湛、广佛环、穗莞深等高铁城际线路的建设运营,将进一步便捷花都与珠三角其他地区、粤东西北、泛珠三角地区联通。此外,机场二高、广花路快速化改造等项目的推进,将大大拉近花都与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花都区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将进一步增强空铁联运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2021年花都区经济社会发展虽然面临多方面压力,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全区上下必须更加奋发有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三、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安排建议

  2021年工作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为战略引领,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充分发挥空港、铁路港“双港辐射”,加快打造空铁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高水平建设“国际空铁枢纽、高端智造基地、创新活力都会、绿色宜居花都”,为把花都打造成为广州经济和人口的重要承载区、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航空都会区,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当好排头兵作出花都贡献。

  各位代表,按照上述思路以及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2021年花都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1%,商品出口总值与上年持平。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指标名称

2021年预期目标

总量(亿元)

增速(%)

地区生产总值

1820左右 

6.5左右

第一产业增加值

45

5

第二产业增加值

770

6.3

第三产业增加值

1005

7

农业总产值

79左右

6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2880

6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88.41

4.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96  

8 

固定资产投资额

636以上 

20以上

商品出口总值

与上年持平

  2021年花都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为实现各项发展目标,建议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一核引领、三带联动、六大功能区支撑”的产业空间布局为引领,高水平建设“国际空铁枢纽、高端智造基地、创新活力都会、绿色宜居花都”。充分发挥空港、铁路港辐射带动作用,建设绿色总部经济功能区、广州北站商务功能区,大力支持东方雨虹、亚士创能、中建四局一公司等一批绿色建筑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打造1000亿级绿色建筑产业集群,形成空铁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强与市空港委合作对接,依托机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GAMECO、新科宇航等龙头项目,大力发展飞机维修、飞机零部件制造、航材生产、高端会展等产业,逐步形成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高端产业,建设临空数字经济功能区、智能电子功能区,打造1500亿级临空和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依托中电科华南电子信息产业园及国光智能电子产业园,加快推动杰赛科技、智度科技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推动鸿利光电MINI LED项目尽早投产,打造1000亿级智能电子产业集群,形成东部临空数字创新带。依托东风日产、东风启辰等龙头企业带动,不断延伸产业链,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智能网联、共享汽车等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支持云彩时代、联友出行等做大做强,打造2500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形成西部高端智造带。北部生态涵养带着重建设生态文旅功能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健康休闲、民俗创意、都市现代农业等。

  (二)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发展能力。

  开展“树标提质”强企行动。形成规模、质量、数量在全市都能占据领先地位的高科技企业集群。支持国内外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到花都设立研发总部或区域研发中心。发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优势,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建立健全科技金融对接服务体系,建设区级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和区科技金融超市,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助推科技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实现上市融资。出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政策,搭建科技成果对接撮合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技术交易和区域技术市场发展,加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021年全年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不低于30亿元。支持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相关科创平台建设,推动打造科技领域新型基础设施,支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及科技产业孵化园区发展壮大。聚焦重点支柱行业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与港澳地区、高等院校、科研平台的科技创新合作,深度融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

  加快数字化建设脚步。以应用和需求为导向,系统谋划5G网络建设,建设全国领先的5G网络。充分利用坐拥国际机场及多种便捷交通工具汇集的枢纽交通优势,大力吸引港澳及海外科学家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花都区。完善“人才管家”保障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造综合性人才服务平台,为高层次人才及家属提供购买或入住人才公寓楼、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家属就医等“上管老下管小”的管家式优质服务。加快组建中山大学花都产业科技研究院、广州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完善科技孵化育成体系,建设一批国家、省、市级孵化器,实现各镇(街)都有市级以上孵化器或众创空间。

  (三)全面畅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按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推动商贸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加快推进玉湖国际冷链产品交易中心中国总部项目、富力环球商品贸易港项目、京东湾区电子商务运营结算总部等项目的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利用好汽车消费政策,全面促进和扩大汽车消费。继续开展电商直播等促消费活动,发挥融创文旅城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一批花都“网红打卡地”。优化商圈功能,引导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市场向智能化、多样化商业服务综合体转型,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充分利用机场综保区、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政策红利,推动外贸新业态发展。积极培育市场采购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联合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协助企业举办“线上推介”活动,促进全区跨境电商发展。与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物流大通道,引导优势产业“走出去”,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做强做大,打造“一带一路”对外贸易开放集聚区。

  全面强化招商统筹,构建花都区“一盘棋”招商新格局。完善招商工作机制,结合花都区优势,积极引进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航空等相关高端制造产业项目。整合融创文旅城、清远长隆等大型旅游资源,加快推进重点文旅项目,推动全域旅游招商。加快新能源汽车和智能装备产业园、绿色价值创新园区、临空经济产业园、化妆品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北站商务区以及花都总部金融科技创新集聚区等重点产业园及区域的建设及招商引资工作。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为企业搭建融资桥梁,为优质企业研究制定个性化金融扶持措施。持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真情实意关爱人才,扶优扶强骨干企业,研究推出更多引领性改革举措。加大项目报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诺、信任审批等实施力度,用好“穗好办”、“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等政企沟通平台,实实在在为企业纾困解难。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共享。 加大司法保护力度,推动形成平等有序、充满活力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处理机制,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对符合一定条件的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或减轻处罚,用清晰列明的免罚、轻罚事项给执法人员以明确指引,提高执法效能,激发市场活力,让企业真正感受到“有温度的执法”。

  (四)全力以赴打造国际空铁枢纽。

  加快推进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征拆工作,力争在6月底前完成征地任务,交付用地,为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加快机场周边旧村更新改造,紧盯“5年内完成机场周边旧村改造”的工作目标,深化机场周边区域的规划研究,加快推进机场周边29条旧村庄改造前期工作,切实改变机场周边的环境面貌,为临空经济发展腾挪发展空间,真正把广州国际航空枢纽的形象树起来。继续推进广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建设。加快协调广州北站稳定高铁线位,争取二期站房年内动工。加快广清城际二期建设,力争地铁24号线年内开工。推动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广佛环城际(广州北-佛山西)、贵广高铁广宁至广州北站联络线、广清永高铁、广中珠澳高铁等加快建设,争取更多轨道线路直通香港、深圳等大湾区主要城市,实现花都对外高效便捷互联。

  (五)抢抓先机推动重大平台建设。

  联合港澳开展跨区域旅游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加快编制《广州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发展规划》,整合广州北部山区(花都、从化、增城)和清远南部(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的旅游资源,联合港澳开展跨区域旅游合作。引进香港中旅集团,规划建设广州北站东广场,发挥融创文旅城龙头作用,全面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枢纽。

  贯彻落实好《广清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州市花都区)实施方案》,全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以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构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等6项试验任务为牵引,把花都建设成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旅游、消费、休闲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北部综合枢纽,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花都经验”。

  加快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夯实绿色金融基础设施。试行绿色金融标准,进一步完善试验区融资对接系统功能,为绿色项目提供线上融资对接服务。推动区内银行机构优化绿色金融业务流程,完善绿色金融业务激励机制。增加绿色金融供给,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加大金融招商力度,争取引进更多优质金融机构,丰富金融业态,形成各类金融机构集聚发展的良好效应。发挥好绿色金融政策优势,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的金融供给,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加强与港澳金融部门、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区内绿色企业赴香港、澳门申请发行绿色债券,进一步拓宽绿色企业的融资渠道。引导香港投资机构通过跨境人民币参与广东碳市场交易,通过港澳引进境外资金投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项目、绿色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六)凝心聚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建立政府投资项目集中管理机制,对政府投资项目投融资实行一贯制管理,引入大型企业参与建设,以FEPC、“土地+配建”、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方式加强战略合作,有效降低财政支付压力,落实花都区地方政府专项债长效推动机制,提前谋划项目,建立动态更新的储备项目清单,优化债券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广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广州市花都区总部经济集聚区项目、广州市花都区水环境治理工程等多个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落实好暖企专员制度,加强对项目的跟踪服务,集中财力推动“两新一重”建设,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加快形成有效投资。加快推进思柏科技等项目建设。

  (七)全面提升城乡面貌。

  重点推进“三旧”改造。继续推动13条旧村庄全面改造,加快启动大陵村、大华村、乐同村、军田村、联合村等5条改造条件成熟的旧村全面改造工作。推进5个城中村综合整治项目开工建设。开展全区老旧小区底数摸查工作,建立项目储备库,完成炭步镇三角小区等6个项目施工建设,启动5个新增项目的前期工作。继续推动完善历史用地征收手续项目审核和报批工作,抓紧推进市政府特批的21宗旧厂房完善历史用地手续“微改造”项目。

  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开展“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做好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工作。监督落实大气排放源的污染减排措施。持续开展黄标车淘汰工作,限制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从源头上减少机动车废气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健全饮用水源保护长效机制,完善跨界联动治理,加强与周边地区沟通,开展异地交叉执法,及时研究解决跨界污染问题,力争佛山九曲河、清远国泰河等上游来水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打好碧水攻坚战。

  积极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外继续打通进出花都大通道,对内继续畅通微循环,加大交通路网综合整治,打通一批“断头路”。推进实现花都大道快速化改造(花山立交-花东立交)、机场北进场路(花都大道-山前旅游大道)完工通车。争取广州北站至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快速通道工程(首期)主体工程完工,启动广州北站至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快速通道工程(二期)建设。推动三东大道(玫瑰路-规划支路)隧道工程、莲山路(商业大道-永安路)工程、平石路(莲山路-G106国道)工程等项目建设,为辐射和带动花都区扩容提质奠定充足的交通基础后备力量。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花卉产业园“一个小镇两个综合体三个标杆”、渔业产业园“一龙头二品牌三个示范”。加快推动中国热科院广州研究院、广州越秀风行花都现代生态农牧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等重大农业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农业总部经济,推动绿沃川、越秀风行等企业总部落户。深入开展“五个美丽”行动,加快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域提升绿化美化水平,打造一批有示范效应、辐射作用、可复制的美丽乡村。

  (八)不断提高民生福祉。

  增强防范化解风险能力。高度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动态,加强对重点产业、投资、消费等领域开展实证分析,准确把握经济运行脉搏,发现问题及时预警,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监测能力。积极与广东省金融风险防控平台合作,运用大数据等新手段,从非法金融活动、非现场监管、网络舆情及第三方电子合同存证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对花都区各类企业进行风险监测预警,科学、高效防控金融风险。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工作机制,依法处置债务问题。加强暖企行动,及时解决企业运行存在的问题,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强化储备粮管理,确保储粮安全、生产安全。持续推进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安全生产重点领域三年整治,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整合各类资源,尽快建立全区统一的城市管理基础信息数据库,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智慧化水平,推进“智慧花都”建设。以广州北站、融创文旅城、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绿色金融街等城市重要节点为中心,倾力打造市容景观精品,发挥重要节点带动性强、示范性好、影响力大的区位优势,以点带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以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花都大道、地铁9号线等主要交通干线和洛场村、竹洞村、塱头村、港头村等乡村旅游精品村落沿线为重点,精心打造市容景观亮点,以线带面让广大市民和游客领略“花漾花都”的无穷魅力。加快推进第五资源热力电厂二期等项目建设。持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扩面提质,强力推进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改革工作。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大社区治理体系,实施“社工+”战略,推动专业社工力量深度融入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公益慈善、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等更广领域。铁腕推进违法建设治理工作,持续加大存量违法建设清拆整治力度。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社保兜底保障作用,确保困难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应发尽发。推进“放管服”改革,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加快落实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落实社会救助自然增长机制,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全面提升社会救助信息化水平,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覆盖所有镇(街),提升服务功能、范围和质量,打造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养老服务模式。推进落实公租房、政策性租赁住房等各项住房保障工作的组织实施,逐步构建多品种、多元化的住房供应体系。继续做好来穗人员积分制入户、随迁子女入学等公共服务供给工作,不断丰富公共服务供给。

  做好创业就业服务。积极落实国家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全面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小额创业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基地孵化等扶持政策,扶持劳动者创业。强化用工保障,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大力推动“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大工程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三大工程带动就业创业的实际成效。持续深入开展“广东技工”等技能人才提升行动,带动和促进乡村居民就业。

  构建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提升信息化水平,打造花都文化云。推进教育“六大工程”,全面提升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创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确保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推进广雅中学花都校区(高中部)、市六中、紫兰学校(初中部)等加快建设。以打造230公里花都登山健身步道为契机,以全国徒步大会、广州善行者公益徒步活动、穿越广清山野徒步活动、醉美花都行徒步活动为重点,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打造花都区徒步的特色及品牌,推动花都区登山健身活动的向深层次发展。着力改善全民健身体育设施,逐步完善“城市10分钟健身圈”和“农村10里健身圈”格局。慎终如始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启动花都区智慧医疗二期项目建设,完善一期项目的健康档案共享系统,进一步提升医疗健康便民服务的能力。推进中山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花都院区等项目建设,争取区人民医院新院动工建设,不断完善高端医疗资源布局。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公立医院实现从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从粗放管理型转向精细管理型的转变。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