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读】广州建设更开放更具活力的创新人才高地

  • 听全文
  • 2021-09-07
  • 来源: 南方日报
  • 分享到
  • -

广州人社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炉

  近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了《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铺开未来五年广州人社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蓝图。

  《规划》共十一章,提出了改革创新、就业、社会保险、人才、技工教育等8个方面任务举措和16项指标,并设9个专栏,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进行了统筹安排。

  “十四五”期间,广州将奋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创新人才高地、更加领先更具优势的技能强市地位、更加规范更加科学的人事管理机制、更加稳定更加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

  高质量就业▶▶实施重大产业和重大项目就业影响评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过去五年,广州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61.53万人,占全省22.5%,位居全省第一。

  前不久,广州正式发布“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3.0版政策,在8个方面提出了25条政策措施,从金融支持、住房保障到资金补贴,从企业到就业主体均提出了针对性细化措施。

  面向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规划》提出全面强化、精准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发展,实施重大产业和重大项目就业影响评估,明确重要产业规划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

  其中特别提到,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加大对灵活就业保障支持,鼓励用工模式创新,支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建灵活就业与新业态就业服务联盟、灵活就业服务中心,为灵活就业人员和新业态从业人员提供专业化服务。

  创业是带动就业的重要渠道。来广州创业,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追求目标。“广州出台了多项措施支持港澳青年在穗创业、就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让我们更有干劲地去追寻事业与梦想。”今年7月,90后香港青年吴嘉惠创办的“创享湾TIMETABLE粤港澳青创基地”正式在南沙揭牌,为助力港澳青年在广州创新创业再添有力支持。

  截至“十三五”期末,广州共认定140家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位居全省第一,累计带动就业14.39万人。《规划》提出,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社会资源和力量,发掘和培育社会化创业孵化载体,打造更具示范效应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创业孵化平台。

  未来,广州还将拓展港澳居民来穗就业创业空间。包括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实施“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推进港澳人才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天河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推动具有港澳职业资格的相关领域专业人才在广州执业就业,推进港澳居民中无外国永久居留权的中国公民参加广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

  《规划》进一步提到加大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异地务工人员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

  为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广州将全面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十大”重点群体职业技能提升工程,落实新生代产业工人圆梦计划,并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羊城行动高质量开展。

  高水平社保▶▶探索“三支柱”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健康运行的“减震器”和“压舱石”。今年6月,广州正式实施养老保险新政,政府每年专项安排逾20亿元给予补贴资助,每人最高可享2.16万元补贴,同时不断完善缴费激励和兜底保障机制,鼓励多缴多得,困难群体可免缴第一档次的个人缴费,让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获得感成色更足。

  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州将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巩固提升统筹层次,健全完善制度,深化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形成社会保障全民共有共享共建共谋的发展局面。

  《规划》提到,将探索构建多层次、可持续、有活力的养老保险体系。加快发展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探索建立行业性、区域性企业年金制度。

  近段时间,广州社保卡服务功能有了新探索。日前,经协调合作银行,社保卡养老金到账有了免费短信服务,未来或能集成公交刷卡功能,实现“一卡通用”。

  “十四五”期间,广州将推广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探索构建实体社会保障卡和电子社会保障卡协同并用的线上线下“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加快发行应用第三代社会保障卡,通过养老待遇进卡、流程优化等措施,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卡的发行覆盖率。

  针对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规划》提出实施广州市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广州市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创建活动,建立劳资隐患预警机制和部门信息共享风险预警制度。

  在公共服务方面,广州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加快业务系统标准化改造,推动所有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网上办”“指尖办”。特别是,推进“互联网+人社”建设,全力推进业务流程梳理和信息共享,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由“最多跑一次”向“全流程网办”转化,推出一批“秒批”“秒办”服务项目,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创新人才高地▶▶建设大湾区人才大数据平台

  人才是第一资源。面向未来,广州旗帜鲜明地提出,构筑具有高度竞争力、辐射力、引领力的全球创新人才战略高地。

  为此,《规划》提到,遵循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规律,改革完善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打造高端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

  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上,广州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推进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制度有机衔接。支持基层以及离岗创业专业技术人才参与职称评价,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在同等条件下实行职称申报评审倾斜政策。积极推进职称社会化发展,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参与职称评价。

  建设人才高地,需要畅通人力资源要素流动。8月18日,由21家企业重整组合而成的广州人才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立足打造“航母级”国有人才服务龙头骨干企业,全面实现由“服务型供应商”向数据型、资本型“人才综合智能服务商”转型。

  《规划》支持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创新发展,集聚和孵化一批创新能力强、业态高端、技术含量高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特别提到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产业研究院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大数据平台的建设。

  其中,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产业研究院开展人力资源产业基础研究,建立健全人力资源产业指标体系并推动在政府、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实际运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大数据平台集聚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人才数据,开展大数据支撑人才资源规划、引进、开发、培养、评价和服务等研究应用。

  广州技能人才培养居全国前列,未来五年,将以规模宏大的技能人才队伍助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根据《规划》,推动4所以上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推进其他技师学院按照高等职业院校标准落实办学经费等政策,争取7所技师学院达到高等职业院校设置标准。

  在产教融合方面,将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力争将广州市ICT人才培育公共实训基地打造成为集ICT人才培养、“鲲鹏+昇腾”生态培育、华为生态企业聚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探索、世界技能大赛研究、产教融合试点等功能为一体的,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的ICT人才培养和技术应用平台。

  ■数读

  “十四五”广州人社事业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到2025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45万人、132万人;全市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80万人、660万人;全市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1696万人。

  ●2025年,全市技工院校在校生规模保持10万人以上,高级工及以上层次比例达80%以上,年社会培训10万人次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打造70个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具有特色优势的品牌专业,建成3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技师学院,力争4所以上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全市技能人才达320万人,高技能人才达130万人。

  ●“十四五”时期,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保持60%以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保持90%以上,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保持96%以上,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到10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