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新时代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领航新时代乡村振兴 > 对口帮扶
就近就地就业促脱贫
听全文  发布时间:2017-05-27  来源:黄埔区司法局驻南塘村工作队

“张五1500元,吴富1800元,何有福2100元……”一阵阵吆喝声和欢笑声从海盛(南塘)蔬菜基地办公室传出。近日,又到了基地发工资的日子了,看着这些手里紧紧拽着百元大钞,脸上笑逐颜开的熟悉面孔,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内心也深感欣慰。

清远市阳山县青莲镇南塘发展什么?如何发展?贫困户怎样脱贫?如何建立脱贫长效机制?是驻村工作队进村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南塘村地处小北江南岸,整个村沿江边呈带状分布,由于地势低洼,几乎每年都遭受水淹之苦,全村以种植水稻、玉米、番薯等作物为主,农业生产效益极低。村中青壮劳动力均已外出珠三角地区打工,剩下的都是无法外出的妇孺和大龄人员,这部分人由于没有就业门路,没有技术技能,没有稳定收入来源,是产生贫困家庭的主要群体。因此,实现留守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确保稳定收入来源,成为我村贫困户脱贫的必然首选。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村发展还是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当地资源,驻村工作队经过进一步深入了解,由于临近县城和圩镇,八、九十年代,南塘村曾经是阳山蔬菜主产区之一,“南塘大白菜、南塘粉葛、西洋菜”等产品名声在外,后来,由于村中年轻劳动力都外出务工,生产种植零零散散,形成不了规模效应,市场销售逐步萎缩。但村民种植蔬菜的习惯还在,几乎每家都零星种植有蔬菜,自给自足,部分销往附近圩镇。这就是资源,蔬菜种植适应面广,技术含量低,生产周期短,可以有效避开水淹影响。于是,工作队与村“两委”一拍即合,很快形成共识,决定采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运行模式,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我村产业扶贫主要方向。

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南塘村产业扶贫项目《海盛(南塘)蔬菜示范基地》破茧而出,基地占地面积65亩,同时,配建有蔬菜购销、农资供应服务部等设施,基地引入阳山海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为合作方,以合作社为项目的实施主体,合作社负责基地的田间管理、市场开发与风险承担、各类成本支出。村委会每年从合作社获取固定投资回报,以此建立村长效扶贫济困基金。

如何发挥示范基地示范作用,发动引领全体农户参与蔬菜产业发展,是驻村工作队首要面对的问题,一方面,驻村工作队根据农时需要,积极协助合作社搞好基地生产管理工作,及时协调处理好各种民事关系,确保基地生产如期开展,合作社梁社说“现在,基地每天蔬菜上市量都在2000斤以上,从没间断,这本身就是最好的示范,群众看到每天都有人割菜,都有车来收菜,从中看到种菜致富的希望,都说要跟着种菜,群众种菜积极性正不断地被调动起来”。另一方面,驻村工作队与合作社一起,进村入户,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召开村民大会,与农户交流谈心,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意见和需求,进一步打消他们的顾虑,增强发展的信心,紧紧依靠专业合作社在市场销售、技术、农资供应等方面的优势,抱团发展,脱贫致富。“对有种植条件和能力的农户,由合作社先行提供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由合作社无偿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农户生产的产品由合作社统一进行销售,以减轻农户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下一步,还要制定专门的扶持奖励措施,鼓励大家积极种菜,奖励种菜能手、种菜大户。”驻村梁队长这样说。

为提高贫困户现金收入水平,基地把优先招用贫困户劳动力作为合作条件之一,要求合作社所有务工人员必须在本村招用,对有务工意愿的贫困户优先安排,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确保贫困户通过劳动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从2016年11月基地开建到2017年2月,短短几个月时间,基地每月吸纳本村劳动力20多人,产出蔬菜8万斤,发放工资6万多元,带动全村发展种植蔬菜面积100多亩。预计到今年底可以达到300亩规模。随着连通外界的村主干道拓宽以及近1000平方米的简易市场建设交付使用,基地的技术示范、市场销售、农资保障效应将辐射覆盖到邻近阳城镇水口、鱼水等村,届时,该村将逐步形成为临近几个村农产品交易的集聚地,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浏览次数
-
分享
分享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