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预防野生毒蘑菇、河豚鱼中毒的风险警示

  • 听全文
  • 2019-09-26
  • 来源: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分享到
  • -

国庆长假和重阳节将至,群众素来有重阳登高的习俗,广州这座2000多年的老城正以其独有的方式焕发新活力,在广州享受国庆长假和重阳节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虽然已进入秋季,但是由于广州地区气候潮湿温热、地处珠江出海口,适合菌类生长、河豚鱼繁殖,为防止因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河豚鱼引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此提醒:请广大群众、农产品经营者以及餐饮单位不要自行采摘、捕捞、食用、制售野生蘑菇等菌类和河豚鱼。

毒蘑菇又称毒蕈,在我国生长分布广泛,已知有400多种,常见能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余种;华南地区导致中毒人数最多的两种蘑菇分别是白毒伞(致命鹅膏)和铅绿褶菇(大青褶伞),通常出现在山区、植物园等林下及草丛等地方。近年来,广州白云山、华南植物园、帽峰山、天鹿湖、火炉山以及萝岗、花都、增城、从化等山区都有发现白毒伞、裂皮鹅膏、灰花纹鹅膏菌等剧毒蘑菇生长。

毒蘑菇所含毒素较复杂,不同地区、季节和生长条件会生长不同种类的毒蘑菇,其毒素因蘑菇种类的不同而各异,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中毒类型可分为死亡率极高的①急性肝损害型、②急性肾衰竭型、③横纹肌溶解型、④猝死型、⑤溶血型,以及毒性强度不一的⑥胃肠炎型、⑦光过敏性皮炎型、⑧神经精神型等。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误食后最常见的症状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或出现精神亢奋、精神抑制、精神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的出现溶血、急性呼吸衰竭、肝脏和肾脏损伤等严重症状甚至死亡。目前对有些剧毒中毒类型尚无特效疗法,死亡率高。根据不同毒蘑菇种类(不同的中毒类型)尽早对症救治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河豚鱼是一种有剧毒的鱼类,河豚毒素是耐酸耐高温的动物性碱,为自然界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物质之一,中毒后出现口、唇、舌尖、手指轻微麻木等早期症状,随后出现呕吐、步行困难、言语困难,进而出现血压迅速下降、呼吸困难、直至意识消失、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目前尚无特效解毒救治办法。近年来,我市番禺、南沙区的河涌地区时有捕获河豚鱼,发生食用河豚鱼中毒风险较高。

为预防有毒野生蘑菇和河豚鱼中毒,请注意以下事项:

一、不要轻信个人“经验”和民间方法来鉴别毒蘑菇,不要自行采摘野生蘑菇、捕捞河豚鱼加工食用,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和河豚鱼。

二、任何食品经营者不得售卖和制售野生毒蘑菇、河豚鱼。公众如发现违法经营野生蘑菇、河豚鱼的行为,要积极拨打12345或12315进行举报。

三、如发生食用毒蘑菇或河豚鱼中毒,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处理,并立即到医院救治。

一些流传的“经验方法”对错真相

以前吃过“同样”的蘑菇不会中毒×外观相似的蘑菇,也可能是不同品种,或者发生变异,甚至可能被有毒物质污染

鲜艳好看的蘑菇有毒,色淡普通的蘑菇没毒×难看的蘑菇也可能有毒,颜色鲜艳的蘑菇也有可食用的

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生葱一起煮,液体变黑的有毒,没变颜色的没有毒×实验证明毒蘑菇与银器、生姜等同煮不一定变黑

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蘑菇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自养,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生长环境无分“清洁”和“肮脏”,更与蘑菇毒性无关

虫子不吃的蘑菇有毒×不少毒蘑菇都会长虫子,被蛀蚀

广州常见剧毒蘑菇种类有白毒伞(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黄盖鹅膏白色变种、裂皮鹅膏、铅绿褶菇(大青褶伞)、近江粉褶蕈等,请见下图(部分照片由广东省微生物所李泰辉研究团队提供):

(白毒伞图片1)

(白毒伞图片2)

(白毒伞图片3)

(灰花纹鹅膏图片1)

(灰花纹鹅膏图片2)

(黄盖鹅膏白色变种)

(裂皮鹅膏)

铅绿褶菇(大青褶伞)

(近江粉褶蕈)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