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民政府
2013年3月
本年度报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广州市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法》要求,由广州市政府办公厅综合各区(县级市)政府和市政府各委、办、局(以下称市级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基础上编写而成。本报告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咨询处理情况,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并附相关的说明和指标统计表。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2年12月31日止。本年报的电子版可在广州市政府门户网站(www.gz.gov.cn)下载。如对本年报有任何疑问,请与广州市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处联系(地址:广州市府前路1号大院,邮编:510032,电话:83126452,电子邮箱:zwgkb@gz.gov.cn)。
一、概述
2012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结合广州实际,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以信息公开取信于民、以决策公开问政于民、以电子政务服务于民、以改革实效造福于民,突出推进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决策公开,深化审批和执法改革,积极推行网上办事服务,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在法治政府、“阳光”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上迈出了大的步伐。
(一)突出重点领域,以信息公开取信于民。
我市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2〕26号文件和2012年4月27日全国、全省政府信息公开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各项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一些群众密切关注的难点、热点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新进展,得到舆论的充分肯定。在财政预决算及“三公”经费公开方面,目前市本级2012年报送市人大审议部门预算的108个部门中,除市公安局等5个部门由于预算内容涉密等原因暂不公开外,103个部门均已公开了部门预算,公开的内容包括提交市人大审议的部门预算编报说明及预算报表,预算表格已细化到“项”级支出科目;2012年2月,我市首次向社会公开了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2010年“三公”经费支出情况,93个部门也随后公开了本部门“三公”经费支出情况;11月22日,市政府41个部门、25个直属机构,以及20个市委各委办局、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全部主动公开了2011年部门决算及“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在民生领域信息公开方面,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的“阳光家园”网站、“广州市食品安全信息网”和“广州市价格信息网”等单位网站,也分别进一步加强了保障性住房信息、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和水、电、气、物业、教育、医疗及行政事业性收费信息公开的力度;从2012年3月起,我市在全国率先按照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所列项目,将所有10个国控监测点的监测结果(包含PM2.5在内)实时向社会发布,并于2012年底前增加至28个监测站点,实现统一监测、实时发布监测结果;8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州市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试行办法》(穗府办〔2012〕32号)开始实行,市交委每月及时主动发布增量指标分配情况包括申请数量、资格审核结果、摇号过程、中签情况等信息;9月,我市实施广州市水质公示新方案,每月1次公布42项常规指标,每半年公布全部106项指标。2012年起我市还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开设专栏向社会每季定期公布市政府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二)创新公开载体,及时公开政府决策信息。
我市于3月份在国内首创市政府常务会议后即时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将经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议题向社会发布,2012年共组织举办市政府常务会议即时新闻发布会36场;6月份起,我市又开始实施每月召开一次市政府领导新闻发布会的制度,由市长、副市长依次轮流担任主发布人,介绍各自分管工作推进情况,回应社会关切,2012年共举办7场;12月,在“中国广州发布”官方微博平台上线1周年之际,在2011年首批24个党政部门、社会团体及企业的官方微博上线的基础上,作为广东省地级以上市的首个政务微博群又迎来第二批52家政务微博加盟。截至2012年12月17日,“中国广州发布”官方微博集群总粉丝量达1145万,在新浪、腾讯两个平台发布微博总数为14635条,转发约131万次,评论约17.8万次,平均每天以23条以上的微博频率进行发布。
(三)推行网上办事,以电子政务服务于民。
一直以来,广州市高度重视政府网上办事工作,将“百项政府服务网上办理工程”和“网上办理的服务事项接入市民网页”分别列入2010年、2012年市政府改善民生十件实事之一大力推进。2010年,广州市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建成了市民服务中心和企业办事大厅,率先开通了市民网页。2012年,广州市深化和提升政府网上办事工作,建设完成广州市网上办事大厅,并顺利实现与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的对接。目前,广州市网上办事大厅已实现571项政府服务事项全流程办理,具备政府信息网上公开、投资项目网上审批、社会事务网上办理、公共决策网上互动、政府效能网上监察五大功能。2012年,我市选取了24个街(镇)作为广州市街镇电子政务公开平台建设试点单位。依托电子政务手段和街(镇)政府网站,优化基层社会管理和政务服务方式,开设信息公开服务、网上办事服务和政务互动交流等网站栏目,推进基层日常工作“分类、规范、电子化、信息化”。我市越秀区结合全国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建设,对本区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确认,通过“越秀网上服务大厅”及具体的场景式引导服务,为居民和企业提供550多项办事指南,800多项在线办理服务。
(四)加强培训考核,以制度机制保障公开。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和交流。我市建立了定期培训制度,将全市政府信息公开业务培训列为常态化工作项目,精心策划培训主题,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效提高了全市政务公开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水平。2012年度我市共举办了6次全市性政务公开业务培训,内容包括:广州市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培训;关于依法行政、政务公开考评检查以及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培训;解读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求和布置街(镇)电子政务公开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培训;邀请英国前苏格兰信息专员和美国卡特中心信息公开项目专家开展互动交流等。二是加强工作检查和考核。按照广州市政务公开考评工作部署,我市于2011年底至2012年初对各区(县级市)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有关直属机构共56个单位政务公开情况进行了两年一度的政务公开考评,并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主动公开了考评结果,还以通报形式将存在问题反馈给各个部门,限期整改。2012年11月,我市又对全市46个部门和单位开展了政务公开工作检查,并当面反馈检查结果,有力促进了各单位政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截至2012年12月31日,本市本年度新增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18.4万条,全文电子化率为99.33%。其中,市级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8.4万条,全文电子化率为99.98%;区(县)政府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10.0万条,全文电子化率为99.25%。
(一)主动公开范围。
1.市重大政务活动情况。主动公开了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情况,“三打两建”工作情况等信息。
2.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我市今年发布市政府令文件27份,穗府文件40份,穗府办文件63份,涉及环境整治、社会保障、经济发展等内容,如《广州市突发事件危险源和危险区域管理规定》、《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规定》、《广州市职工伤病劳动能力鉴定办法》等涉及公众利益权益的文件。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发布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广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信息。
4.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性资金使用和监管情况。公开了市本级财政预决算报告、部门财政预算、部门“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发布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
5.重大项目实施情况。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开辟专版,发布了2012年市政府136项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6. 城市建设和管理、征地拆迁等方面。发布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农村村民住宅规划建设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等信息。
7.教育、医疗、扶贫、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民生重点工作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发布了《印发广州市医疗救助试行办法的通知》、《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信息。
8.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发布了《印发广州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等信息。
9.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发布了《印发广州市人居环境整治管理规定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广州市食品安全信息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等信息。
(二)主动公开形式。
为方便公众了解、获取政府信息,我市各级各部门积极拓展政府信息公开载体,创新政府信息公开途径和方式,建立并形成了便民、务实、高效的政府信息公开体系。
1.政府门户网站。2012年1到12月份,市政府门户网站中文版共发布各类信息50774条,外文版发布信息2377条,手机版发布信息12806条。
2.政府公报、新闻媒体。全年共刊发《广州政报》24期,公开我市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其他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文件,以及人事任免、机构设置、领导讲话、经济运行等重要信息。组织《广州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全市性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以及市领导公务活动 380余次。
3.政府信息公共查阅点。2012年,市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全年共有184人次到中心咨询,713人次电话咨询;市民利用公开文件385份,服务评价满意率100%。
4.新闻发布会。通过广州市新闻中心举办78场新闻发布会,其中包括举办市政府领导新闻发布会7场。向社会发布我市举办新广州•新商机系列推介会、“三个重大突破”总体情况、廉洁广州等广州市重大活动、会议及突发事件的新闻信息。
5.其他。除上述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形式,我市还通过官方微博、政务公告栏、各单位办事场所办事指南、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咨询电话、宣传活动、宣传手册等形式,向公众公开政府信息。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申请情况
市政府和市直各部门、各区(县级市)政府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4049件,其中市政府和市直各部门收到 6965件,各区(县级市)收到7084件;通过公开受理窗口申请的11548件,占82.20%,网上提交申请的1729件,占12.31%,以电子邮件申请的84件,占0.60%,以信函提交申请的293件,占2.09%,以传真提交申请的19件,占0.14%,其它形式376件,占2.68%。
在市政府和市直各部门中,申请量列前五位的是市规划局(4244件)、市国土房管局局(2090件)、市政府办公厅(103件)、市教育局(79件)、市工商局(76件)。申请内容主要涉及城乡规划建设、国土房管、拆迁补偿、教育资讯、工商执法等信息。
在区(县级市)政府中,申请量列前三位的是花都区、增城市、海珠区。申请内容主要涉及政策、规划、经济发展、征地拆迁、居民收入、公共收费等信息。
(二)申请处理情况
在14049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中,已经答复的13989件,占99.57%。其中,“同意公开”的11588件,占82.48%,“同意部分公开”的66件,占0.47%,“不予公开”的628件,占4.47%,“信息不存在”的346件,占2.46%,“非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的1283件,占9.13%,“申请内容不明确”的61件,占0.43%,其他情况的17件,占0.12%。
四、咨询处理情况
全市共接受市民咨询1948.3万人次,其中现场咨询1012.8万人次,电话咨询899.5万人次,网上咨询35.9万人次,提供服务类信息970.6万条。网站专栏页面访问量超过 38003万人次。
在市政府和市直各部门中,接受咨询量列前五位的是:市公安局、市交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工商局、市国土房管局,咨询内容主要涉及公安执法、工商执法、交通信息、人事管理、房屋拆迁、住房保障等。
在区(县级市)政府中,接受咨询量列前三位的是:番禺区、荔湾区、天河区。
五、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
全市受理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申请48件,其中,市政府和市直各部门共受理37件,市国土房管局受理17件,市安监局受理6件,市规划局受理5件,市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别受理2件,市府办公厅、教育局、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分别受理1件。区(县级市)政府受理11件,越秀区受理6件,荔湾区、增城市分别受理2件,白云区受理1件。全市发生针对各政府机关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诉讼案件17件,其中,市国土房管局受理9件,市府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别受理2件,市教育局、环保局、工商局分别受理1件;区(县级市)政府中,越秀区受理1件。全市发生针对各政府机关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申诉共2件,其中,市府办公厅、工商局分别产生1件。市工商局产生1件申请人对本单位首次处理不满意的行政申诉。事由包括征地补偿、工商执法、城乡改造、教育资源、环境保护等。
六、政府信息收费及免除情况
2012年,本行政机关(广州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费用全部在行政经费中列支,没有收取任何费用。
七、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当前广州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状况,离形势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部分单位及其领导还未能跟上网络时代的形势发展步伐,对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仍然缺乏足够的热情和健全的工作制度和机制;二是依托政府网站加强信息公开服务、网上办事服务和政民互动还未能完全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三是基层政权组织在推进社会管理精细化和公共服务人性化、构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的社会管理机制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2013年,广州市将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及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广州的实施意见》、《关于创新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设廉洁广州的决定》等文件精神,突出抓好:积极拓展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改进和加强网上政民互动;加强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扎实推进广州市街镇电子政务公开平台建设试点工作。
指标 | 数量 |
年度主动公开信息数 | 1278035 |
其中:全文电子化的主动公开信息数 | 1269532 |
新增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数 | 5482 |
指标 | 数量 |
申请总数 | 14049 |
其中:1.当面申请数 | 11548 |
2.传真申请数 | 19 |
3.电子邮件申请数 | 84 |
4.网上申请数 | 1729 |
5.信函申请数 | 293 |
6.其他形式申请数 | 376 |
对申请的答复总数 | 13989 |
其中:1.同意公开答复数 | 11588 |
2.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 66 |
3.不予公开答复数 | 628 |
4.信息不存在答复数 | 346 |
5.非本机关政府信息答复数 | 1283 |
6.申请内容不明确答复数 | 61 |
指标 | 单位 | 数量 |
提供服务类信息数 | 条 | 9706427 |
网上咨询数 | 人次 | 359187 |
现场接待人数 | 人次 | 10128271 |
咨询电话接听数 | 人次 | 8995258 |
网站专栏页面访问量 | 万人次 | 38003 |
指标 | 数量 |
行政复议数 | 48 |
行政诉讼数 | 17 |
行政申诉数 | 2 |
其中:对本单位首次处理不满意的行政申诉数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