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7482532-05-2011-004717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11-03-23
名称: 2010年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11-03-23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2010年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2011-03-23  浏览次数:-
  本年度报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广州市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法》要求,由广州市政府办公厅综合各区(县级市)政府和市政府各委、办、局(以下称市级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基础上编写而成。本报告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咨询处理情况,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并附相关的说明和指标统计表。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0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本年报的电子版可在广州市政府门户网站(www.gz.gov.cn)下载。如对本年报有任何疑问,请与广州市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处联系(地址:广州市府前路1号大院,邮编:510032,电话:83126451,电子邮箱:zwgkb@gz.gov.cn)。
  一、概述
  2010年,广州市按照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加快推进广州市营商环境和做事规则国际化为目标,以贯彻实施《广州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5年规划(2010-2014年)》为主线,进一步强化对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突出抓好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工作规范化,稳步推进涉及民生重大事项决策公开,加强对各区(县级市)及各街(镇)等基层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督促,将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机制更加完善。
  为了确保全市各级行政机关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地推进政务公开各项工作,广州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根据机构改革和人事变动的情况,适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新增各区(县级市)政府和市信访局、档案局、保密局等单位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一步强化了组织领导力度。二是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正式印发《2010年广州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统一部署年度政务公开工作重点,明确任务,分清责任,增强全市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针对性和协调性,确保整体水平有效提高。三是以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性年度工作会议,市长率领市政府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出席会议,突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高度重视,促使各级行政机关及各公共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推动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四是坚持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制度。广州市分管政务公开工作的市领导亲自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制定《2010年广州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又组织各区、县级市政府分管领导现场检查街(镇)深化政务公开工作情况并召开现场工作会议,听取各区、县级市政府工作汇报,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针对广州市个别机构在受理回复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管副市长批示要求市政务公开工作办公室主要领导要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市政府办公厅专门《转发省府办公厅关于夏楚辉依申请公开行政复议案情况通报的通知》(穗府办〔2010〕70号),引导各级行政机关高度关注群众需求,并在尽量满足群众需求过程中展现政府施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广州市政务公开工作体制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为促进全市政务公开工作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工作规范化,信息公开内容更有深度和广度。
  一年来,广州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抓好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要求、组织业务培训、开展经验交流、举办工作研讨、加强检查督促、定期通报情况等形式,以及建立全市信息公开、咨询服务和网上办事工作情况登记统计制度,要求各级行政机关准确登记统计数据按月报送,形成信息公开“月通报、季点评”工作机制等,有效推动了全市各级行政机关信息公开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全市信息公开工作呈现出依法、规范、有序的局面,信息公开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稳步拓展。市财政局主动公开财政预结算报告、部门财政预算、涉亚运财政投入情况和市教育局主动公开教育事业发展绩效评估报告、市水务局主动公开全市治水投入及成效情况等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重大信息的工作已经形成常态。此外,各单位还相继进行了政务网站的升级改造,完善了网站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政民互动等栏目,方便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查阅政府信息、享受政府网上服务和对政府各方面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作为今年市委市政府改善民生十件事之一的百项政府服务网上办理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10年底,共有127项面向企业和市民的服务事项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办理,完成率达到了原计划107项的119%,超额完成任务。其中,面向市民为50项(原计划40项),完成率为原计划的125%;面向企业为77项(原计划67项),完成率为原计划的115%,内容涉及市民户籍、结婚、生育、入学、医疗、就业、住房、交通和企业注册、年审、投资、基建、认证、缴税、环保等领域,为公众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政府服务。
  (三)稳步推进涉及民生重大事项决策公开,群众参与范围更加扩大。
  2010年是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举办之年,也是大幅度提高广州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增强国家中心城市竞争能力的关键之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充分考虑迎接亚运会各项工作可能对广大市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造成的重大影响,更加关注民生、重视民意,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各项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一是适时修订了2006年颁布的全国首部规范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工作的地方政府规章《广州市规章制定公众参与办法》,出台《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重大民生决策公众征询工作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规则和程序。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政府问计于民活动,征集公众意见,吸纳公众智慧。2010年1月14日至4月23日,市政府通过大洋网、南方网等4家网络媒体开展了“广州垃圾处理,政府问计于民”活动,共计点击量超过1146.3万人次,总发帖量2696条,跟帖5786条,经专家评选出15条优秀建议,15名网民获奖。8月20日至10月20日,市政府办公厅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通过大洋网以“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为主题开展公众意见征询活动,评选出15名优秀网友,并邀请10名优秀网友代表于10月20日下午与市长举行座谈会。市长认真听取每一位网民代表的建议,一一做了中肯点评和回应,并将建议提炼细化布置相关职能部门予以落实。三是坚持开展政府部门领导定期接访和市、区(县级市)、街(镇)领导集体大接访活动,倾听群众呼声,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 10月18日,广州市举行了“迎亚运、促和谐--广州市四套班子领导公开接访活动”,各区(县级市)、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分别设点接待群众来访。据统计,本次接访活动全市市、区两级领导共接待来访群众3978人次。广州市领导与群众直接对话沟通已经成为常态。此外,为真诚回馈感谢广大市民对迎接亚运会、亚残运会各项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市委、市政府向广大市民发放了“亚运大礼包”。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正确举措,赢得了广大市民的拥护,保障了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成功举办,取得了两个亚运会同样精彩的效果,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四)规范和优化审批和执法自由裁量程序,行政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
  首先是向社会公布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结果。由市法制办根据《广州市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要求,将经过2009年全面清理和压减后保留的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许可审批及备案事项,统一编制目录,以市政府令形式向社会公布,凡未列入上述目录的项目,任何单位不得实施审批和备案。其次是科学合理优化行政审批程序,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配套制度和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行政审批信息公开制度、行政审批决策公示制度、行政审批听证制度、重大行政审批决定报告制度及行政审批跟踪和信息反馈制度,切实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第三是选择部分市属行政执法主体作为规范和优化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试点单位,率先进行合理细化、量化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标准、条件、种类、幅度、方式、时限的试点工作。目前已有一些政府部门基本完成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方面自由裁量程序规范和优化工作,并以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公布实施,其自由裁量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允许社会公众查阅。
  (五)推进基层政务公开,便民利民惠民效果进一步凸显。
  2010年,广州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基层政务公开工作。一是由市政府统一部署,提出明确的重点工作要求。二是由分管副市长亲自率队检查督促。三是定期召开区、县级市政务公开工作座谈会和组织开展全市性街(镇)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四是加强现场调研指导。由市政务公开工作办公室成立工作调研组,逐一现场调研了解各区(县级市)政务服务大厅和各街(镇)、村(社区)的各种服务中心和办事大厅建设及其运行情况和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情况。全年共走访了12个区(县级市)和123个街(镇)。在市一级的强力推动下,各区、县级市进一步加强了对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力度加强区、县级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政府网站建设,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和机制,同时也加强了对下属各街、镇和村、社区居委会深化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办事公开的组织、指导、协调、检查、督促工作,开创了本地区政务公开工作新局面。各街、镇和村、社区居委会以全面梳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加强了办事窗口建设,规范和优化了办事流程,便民利民惠民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荔湾区对街道办事大厅增设无线网络接入服务;越秀区搭建各类便民短信平台,在发送政策法规等信息的同时,还短信接受市民的建议和投诉;番禺区钟村街通过村务广播系统(即“小喇叭”)滚动播放本街新闻、农村动态、村务信息、台风应急信息等。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本市本年度新增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1.0万条,全文电子化率为94.79%。其中,市级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6.3万条,全文电子化率为98.66%;区(县)政府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4.7万条,全文电子化率为90.92%。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申请情况
  市政府和市直各部门、各区(县级市)政府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786957件,其中市政府和市直各部门收到779917件,各区(县级市)收到7040件;通过公开受理窗口申请的783292件,占99.534%,网上提交申请的1139件,占0.145%,以电子邮件申请的308件,占0.039%,以信函提交申请的303件,占0.039%,以传真提交申请的108件,占0.014%,其它形式1633件,占0.208%。
  在市政府和市直各部门中,申请量列前五位的是市工商局(774371件,其中企业基本信息查询70037件)、市规划局(3777件)、市残联(498件)、市国土房管局(345件)、市审计局(311件)。申请内容主要涉及工商档案、城市、财政收支、行政执法依据、国土房管等信息。
  在区(县级市)政府中,申请量列前三位的是萝岗区、荔湾区、增城市。申请内容主要涉及招商引资、国土房管、城市规划、社会保障、执法监督、民生医疗等信息。
  (二)申请处理情况
  在786957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中,已经答复的781558件,占99.314%。其中,“同意公开”的779854件,占99.097%,“同意部分公开”的200件,占0.025%,“不予公开”的137件,占0.017%,“信息不存在”的1058件,占0.134%,“非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的224件,占0.028%,“申请内容不明确”的65件,占0.008%。
  四、咨询处理情况
  全市共接受市民咨询1438.2万人次,其中现场咨询586.2万人次,电话咨询819.8万人次,网上咨询32.2万人次,提供服务类信息483.0万条。网站专栏页面访问量超过    4787万人次。
  在市政府和市直各部门中,接受咨询量列前五位的是:市地税局、市交委、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咨询内容主要涉及办证、财税、公安、工商、规划、社会保障等。
  在区(县级市)政府中,接受咨询量列前三位的是:番禺区、海珠区、越秀区。
  五、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
  全市受理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申请18  件,其中,市工商局受理6件,市国土房管局受理5件,市国税局受理2件,区(县级市)政府受理4件,市政府办公厅受理1件。全市发生针对各政府机关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诉讼案件6件,其中,市国税局受理2件,市国土房管局受理1件,市卫生局受理1件,市规划局受理1件,区(县级市)政府受理1件。全市发生针对各政府机关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申诉 1件,由市地税局受理。事由包括残疾人保障、产权历史资料、城乡改造等。
  六、政府信息收费及免除情况
  2010年,本行政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费用全部在行政经费中列支,没有收取任何费用。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当前广州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状况,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政府信息公开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部分行政机关电子政务应用水平有待提高,推进网上审批、网上办事服务工作还存在很多具体问题,需要进一步理顺和解决;基层政务公开规范化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
  2011年,我市将进一步巩固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和机制,继续推进信息制作、管理、审查、公开的规范化,稳步拓展信息公开的深度和广度;积极构建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拓宽政民互动渠道;继续深化街(镇)政务公开;加强开展政府信息公开业务培训及监督考评。
 

八、说明与附表

  附表1 主动公开情况统计         单位:条

指标

数量

年度主动公开信息数

543572

其中:全文电子化的主动公开信息数

387637

新增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数

11035

  附表2 依申请公开情况统计         单位:条

指标

数量

申请总数

786957

其中:1.当面申请数

783292

2.传真申请数

108

3.电子邮件申请数

308

4.网上申请数

1139

5.信函申请数

303

6.其他形式申请数

1633

对申请的答复总数

781558

其中:1.同意公开答复数

779854

2.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200

3.不予公开答复数

137

4.信息不存在答复数

1058

5.非本机关政府信息答复数

224

6.申请内容不明确答复数

65

  附表3 咨询情况统计

指标

单位

数量

提供服务类信息数

4829944

网上咨询数

人次

322073

现场接待人数

人次

5861808

咨询电话接听数

人次

8198482

网站专栏页面访问量

万人次

4787

  附表4 申诉情况统计表         单位:件

指标

数量

行政复议数

18

行政诉讼数

6

行政申诉数

1

其中:对本单位首次处理不满意的行政申诉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