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7482532-02-2013-01/2013-00001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成文日期: 2013-08-12
名称: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广州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
文号: 穗府〔2013〕19号 发布日期: 2013-08-12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广州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

发布日期:2013-08-12  浏览次数:-

穗府〔2013〕19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广州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强我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强“十二五”时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意义

  城市文化基础设施是传承城市文化、弘扬城市精神、展现城市文明的物质载体,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时期,我市广泛吸纳各方面资金,建成了广州新电视塔、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推动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虽然我市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离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不够高,文化形象不够突出,文化特色不够鲜明,文化品位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文化基础设施数量不多,特别是有区域文化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的设施不多,与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相适应;三是文化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当前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一轮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拉开序幕。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十二五”时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举措,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规划建设一批影响大、水平高、质量优、彰显岭南文化特色的文化标志性设施,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文化设施精品工程,不断增强我市文化基础设施体系的承载力、支撑力和影响力。

  二、加强“十二五”时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指导原则

  (一)总体目标。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和适度超前的要求,集中力量推动建设一批市级和区级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到2015年,逐步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独具特色的文化基础设施体系。

  (二)指导原则。

  ——科学规划、以人为本。科学编制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全市文化基础设施。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把广大人民群众能否方便、合理、充分利用作为重要标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树立“大文化”的理念,把省、市、区中辐射力强、带动力强和影响力强的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统一纳入、通盘考虑、以点带面、统筹推进。

  ——适度超前、着眼长远。充分考虑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文化发展需求,精心选择一批具有显著辐射带动作用和文化影响力的项目、一批具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并相对成熟的项目、一批当前我市文化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的项目,加大推进建设力度,全面提升我市文化基础设施的综合承载力和保障能力。

  ——精心设计、从容建设。充分挖掘岭南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资源融入现代元素,建设彰显岭南传统文化特色、体现广州城市独特文化魅力的文化基础设施,擦亮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在规划建设中,要提高精品意识,突出文化内涵,做到精心设计,从容建设。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根据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使用特性和运作方式,认真区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两种不同的建设项目,对公益性项目以政府投入为主;对非公益性项目积极扶持、引导和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投入。

  三、关于“十二五”期间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安排

  本《意见》中所指的文化基础设施,以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方面的基础设施为主,也包括了科技、档案方面的项目,重点推进以下3类共38项文化基础设施项目。

  (一)“十一五”期间延续的重点项目。

  此类项目是指“十一五”时期已动工建设但尚未投入使用的项目,必须加快完成。共有7个项目。

  1.广州新图书馆。位于天河区珠江东路4号,占地210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00444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门厅区、学术交流区、书库区、读者借阅区、多媒体信息服务区、读者服务区、办公业务用房区、地下停车库等配套设施,以及图书馆专用设备。项目于2006年7月动工,2012年底部分开放,2013年6月全面开放。

  2.南越王宫博物馆(一期)。位于越秀区中山四路316号,总建筑面积20177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陈列展览用房、藏品库区用房、学术业务用房、设备用房、周边环境整饰工程和观众服务等配套设施。项目于2009年8月动工,预计2013年完成主体工程及南侧骑楼整饰工程,2014年建成并全面开放。

  3.广州芭蕾舞团小剧场。位于天河区天源路1070号,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小剧场、业务用房及地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项目于2011年10月动工,2012年8月主体封顶,预计2013年12月建成。

  4.广州文学艺术创作中心。位于广州大学城信息与体育共享区内,总建筑面积30070.6平方米。项目于2006年动工,2008年完成主体工程,现正进行整体装修,要求2013年投入使用。广州画院、广州雕塑院、广州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广州话剧艺术中心(部分)等单位一并搬入广州文学艺术创作中心。

  5.广州文化中心(太古汇)。位于天河路北侧、天河东路西侧地块,总建筑面积58474平方米。项目于2007年动工,已完成主体和外墙装修工程,现正在研究制定项目的运营方案,要求2014年投入使用。

  6.广州国际媒体港。位于海珠区阅江西路218号、220号,总建筑面积32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技术业务区、节目业务区、新闻中心、行政业务区、综合服务区、多功能大型演播厅及停车库等附属配套设施。项目于2008年6月动工,预计2013年12月底陆续投入使用。

  7.农民工博物馆。位于白云区黄石街马务村,陈列与布展工程面积489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对马务工业区旧厂房改建的农民工博物馆进行陈列与布展装饰,设置陈列区、对外服务区、体验与互动区、业务与技术用房等配套设施。该馆集中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状况及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贡献。项目已于2012年9月建成开馆。

  (二)“十二五”期间重点立项建设的项目。

  此类项目是指对我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意义重大,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应作为“十二五”期间重点立项建设的项目。共有24个项目(含立项调整的项目)。

  8.广州博物馆新馆。该项目已立项。选址于城市新中轴线广州塔以南地块。总建筑面积约8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藏品库房、展陈区、社会教育与综合服务用房、业务科研用房、设备用房和地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新馆建成后与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共同构成新中轴线南段一处新的文化核心区。项目计划于2014年动工,201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9.广州美术馆。该项目已立项。选址于城市新中轴线广州塔以南地块。总建筑面积约8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藏品库房、展陈区、文化教育与公共服务区、业务科研用房、设备用房及地下停车库等配套设施。建成后将为我市美术事业提供专题展示、交流的场所。项目计划于2013年动工,201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10.广州文化馆(岭南大观园)。该项目已立项。选址于海珠湖北侧,与岭南大观园相结合布置和建设。总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剧场、展览区、业务用房、公共服务区、设备用房及地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市群众艺术、现代艺术的创作和培训基地,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基地。项目计划于2013年动工,201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11.广州科学馆。该项目已立项。选址于城市新中轴线广州塔以南地块。总建筑面积约8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创新展示区、创新服务区、创新交流区、创新启蒙区、公共服务及管理办公区、设备及地下停车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市科学技术普及、高新技术展示、培训和交流的重要基地。项目计划于2013年动工,201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12.粤剧艺术博物馆。该项目已立项。选址于荔湾区恩宁路旧城改造地块。总建筑面积175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展陈区、演出区(剧场)、互动休闲区、交流研讨教育区、行政管理区、地下停车场及相关附属配套设施。该馆建成后,将成为全面展示广州粤剧历史文化和粤剧演出的重要场所,并打造成与广东“四大名园”齐名的新园。项目于2012年11月奠基,计划于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13.南汉二陵博物馆。该项目已立项。选址于广州大学城中环西路、西五路、南五路之间的公共绿化区。总建筑面积166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康陵遗址本体保护建筑和南汉二陵博物馆,其中南汉二陵博物馆主要功能包括南汉历史陈列馆、考古科研标本陈列室、公众模拟考古活动中心、考古资料档案室、文物库房及附属配套设施。项目计划于2015年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14.广州海事博物馆。该项目已立项。选址于黄埔区穗东街庙头社区南部、南海神庙前广场人工湖东侧、在建疏港大道二期北侧地块。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广州海事博物馆主体建筑及附属配套设施。该项目对展示广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项目于2012年底奠基,计划于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15.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新馆(二期工程)。该项目已立项。选址于广州大学城中心区西侧西五路。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档案库房、对外服务用房、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附属用房、停车库、音像资料馆等。目标是建成富有科技含量、体现文化内涵、独具广州特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的标志性档案馆。项目计划于2013年动工,2015年全部建成。

  16.南粤先贤馆。本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已立项。选址于越秀区惠福西路五仙观西侧,包括南粤先贤馆一期主体场馆、五仙观绿化广场工程、一期配套地下停车场工程等3个子项,总建筑面积8430平方米。五仙观通明阁复建工程同步推进。项目一期主体场馆于2013年1月奠基,计划于2014年建成。

  17.十三行博物馆(含文物陈列馆及十三行夷馆)。该项目尚未立项。拟在文化公园升级装修十三行博物馆。项目计划于2013年完成立项等前期筹备工作,力争于2016年前建成。

  18.广州工业博物馆。该项目尚未立项。拟选址于荔湾区芳村大道东146号广州柴油机厂(原协同和机器厂)旧址及周边地块。实行市、区共建模式,分两期实施。项目争取于2014年初动工建设。

  19.广州华侨博物馆。该项目尚未立项。拟选址于越秀区五仙门发电厂旧址。项目建成后,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为一体,将成为广州与海外华侨华人联系的平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计划于2013年动工,2015年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20.广州报业文化中心。该项目已立项。位于海珠区琶洲AH040102地块,总建筑面积192023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广州日报社业务用房、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业务用房、报业博物馆、餐饮、会议中心、健身等配套设施及地下车库。项目已于2012年12月奠基,计划于201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21.孙中山文化中心(大元帅府旧址)。该项目尚未立项。位于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在大元帅府旧址西侧地块建设大元帅府旧址陈列馆,拆除现有大元帅府旧址的南平房、西平房,复建后花园、兵营房,南、北楼之间连廊,按原状复原维修南、北楼屋顶,全面恢复大元帅府旧址风貌。项目计划于2014年动工,2015年建成投入使用。

  22.东园广场。该项目尚未立项。位于越秀区东园地区,以15公顷为规划控制面积范围,分三期进行建设。项目不搞大规模设施的建设,主要利用广场展示的方式进行。项目计划于2013年启动第一期。

  23.大小马站书院群复建保护项目。项目分期建设,一期已立项。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全面规划保护和利用以越秀区大小马站书院群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街区,包括中山五路以南、南方剧院以北、教育路以东、大马站以西围合区域,占地约1.5公顷,改造成为岭南传统书院文化、建筑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有机融合的文化地标和休闲胜地。同时,大力推进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落户建设。项目计划于2013年启动用地征收工作,于2016年前建成第一期并投入使用。

  24.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该项目尚未立项。选址于越秀区大小马站书院群复建保护项目内。该中心是以保护、传承、弘扬为目的,展示、宣传、收集、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实物和资料,开展传承活动和社会教育,向公众免费开放的非盈利性社会服务机构。

  25.南越国史研究及保护中心。该项目已立项。位于越秀区解放北路867号,总建筑面积3315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技术用房、业务用房、学术报告厅和地下停车场等。项目建成后,既有利于开展南越国史的研究及文物保护,又能为南越王博物馆提供办公场所和研究基地。同时,该项目是南越王博物馆整治二期工程的前期工程。项目计划于2013年动工,于2015年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26.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周边环境整治工程。该项目尚未立项。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扩建工程将调整规划,只拆不建,对其周边环境继续进行拆迁整治,消除文物安全隐患,恢复门前水池,扩大文化广场;不再新建陈列馆和库房,其藏品陈列和保管问题将由新建的广州博物馆统筹解决。计划征迁陈家祠北面建筑,恢复陈家祠南侧原有水塘555平方米。项目计划于2013年动工,于2015年前完成。

  27.东山电影院改建工程。该项目尚未立项。位于越秀区中山二路21号原东山电影院地块,用地总面积2739平方米,拟恢复其电影和剧场的功能。项目计划于2013年启动建设,于2015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28.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该项目尚未立项。发挥我市多年来举办国际纪录片大会和国际纪录片节的资源优势,拟在广州新图书馆内设立“广州市国际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集中展示来自全球的各类纪录片资源。项目计划于2013年动工,2015年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29.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该项目尚未立项。计划将中山四路的原广州图书馆改造为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面积约17000平方米,不大拆大建,作简单装修翻新,体现儿童图书馆的特点并注重功能,恢复主体建筑上的“星火燎原”字样和火炬雕塑。沿江西路149号原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永安堂)下放作为越秀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原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海珠区分馆下放作为海珠区少年儿童图书馆。以上3个少年儿童图书馆计划于2014年“六一”儿童节同时对外开放。

  30.萝岗区图书档案大楼。位于萝岗中心区香雪大道以南、水燕路以东(即萝岗街原香雪制药厂地址范围)。总建筑面积62526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图书馆、档案馆、城建房产档案馆及地下室。项目于2012年3月动工建设,计划于2015年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31.增城大剧院。选址于增城市新城大道以西、爱民路以南、行政中心以东、挂绿湖以北,由现状道路网围合的地块。总建筑面积53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大剧场、多功能剧场、排练区、前厅及休息厅、功能用房区等建筑,以及相关配套工程。项目计划于2013年动工,于2015年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十二五”期间争取启动的预备项目。

  此类项目是指项目建设具有较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由于建设所需条件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明确,如各方面条件具备,可列入正式建设项目。共有7个项目。

  32.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改扩建工程。该项目尚未立项。结合三元里“城中村”改造进行。在三元里村整体改造过程中,必须对有“国保一号”之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元里平英团旧址”(三元古庙)加以保护,整治恢复原有周边环境,并新建展览馆,以解决文物安全隐患,增加陈列展览面积及改善展示条件。项目争取于2015年前启动。

  33.南越王博物馆整治二期工程。该项目尚未立项。位于越秀区解放北路867号,工程拆迁面积约9797.6平方米,扩建面积为8507.3平方米,改造面积10682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拆迁象岗山规划红线范围内的房屋,整治周边环境,恢复象岗山原有山型风貌;同时建设临时展厅、报告厅、纪念品服务中心、多功能影视厅、活动区、人防工程、停车库和设备用房等。该项目计划于2015年南越国史研究及保护中心建成后启动。

  34.“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建设与周边环境整治工程。该项目尚未立项。位于越秀区越华路小东营。由于该纪念馆处于居民密集区域,暂不宜改扩建,计划通过征用旁边部分年代相近的建筑物用作该馆陈列,并继续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项目争取于2015年前启动。

  35.南沙鸦片战争纪念碑。该项目尚未立项。初步选址于南沙区虎门炮台遗址,项目建成后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基地。项目争取于2015年前启动。

  36.番禺区古建筑艺术馆。该项目已立项。选址于番禺区南村镇梅山村兴业大道南侧、南沙港快速路西侧。占地面积6418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晋派建筑2座、徽派祠堂建筑2座、徽派建筑4座等。项目计划于2015年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37.南海神庙岭南民俗文化主题园。该项目尚未立项。拟选址于黄埔区南海神庙至风度街及西南侧区域,占地约8000亩,打造成为展示岭南文化的窗口和群众体验民俗文化生活的乐园。项目争取于2015年前启动建设。

  38.杂技西游记演艺中心。该项目尚未立项。拟选址于花都万达文化项目。项目争取于2015年前启动。

  在以上38项文化基础设施中,17项为重点项目,必须加大力度,重点推进,具体如下:广州博物馆新馆、广州美术馆、广州文化馆(岭南大观园)、广州科学馆、粤剧艺术博物馆、南汉二陵博物馆、广州海事博物馆、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新馆(二期工程)、南粤先贤馆(二期工程)、十三行博物馆(含文物陈列馆及十三行夷馆)、广州华侨博物馆、广州工业博物馆、广州报业文化中心、孙中山文化中心(大元帅府旧址)、东园广场、大小马站书院群复建保护项目、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

  “十二五”期间由各区(县级市)政府筹建,及广东省在穗筹建的其他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共41项。其中,各区(县级市)政府筹建项目29项,具体如下:海珠区十香园修缮保护三期工程、海珠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程、海珠区图书馆旧馆改造工程、黄埔古村二期工程;荔湾区三雕一彩一绣展示中心;天河区文化艺术中心、珠村乞巧文化广场扩建工程、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飞鹅岭新石器时代遗址;白云区民俗博物馆;黄埔区文化中心;番禺区博物馆二期工程、番禺区图书馆新馆;花都区广州民俗博物馆、花都区博物馆、洪秀全故居环境保护与展示扩建工程;南沙区城市公共文化艺术中心(含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和市民文化广场)、霍英东纪念馆;萝岗区新文化馆、永和街文化活动中心、东区街文化活动中心、玉岩书院修缮保护工程;增城市科技文化博物馆、增城市图书馆功能配套工程;从化市图书馆旧馆改造文化馆项目、从化市博物馆升级改造项目、钟楼古村改造暨民俗博物馆项目、西溪福祠修复项目、从化市图书馆新馆二期。

  广东省在穗筹建的项目12项,具体如下:广东画院新址、南方影视传媒基地、省立中山图书馆扩建二期工程、广东美术馆改造扩建工程、广东数字出版中心、南方文化产业中心、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文学馆、新华文化大厦、岭南音乐博物馆、广东当代美术馆、广东人民艺术中心。

  四、关于推进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主要措施

  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部门多,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合理安排和利用好资金,采取科学的建设模式,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市委、市政府同意成立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推进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组织和领导。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宣传、文化部门要认真做好项目的功能、规模等前期研究工作,并在提供项目建议、使用功能审定、组织规划设计方案和工程验收等方面履行好职责。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项目立项工作,规划部门要配合做好项目选址和规划审查工作。文化设施建设的各项报批手续,纳入我市建设项目“绿色通道”,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二)规范建设,实行代建。市级的各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项目采取代建方式,实施“交钥匙”工程。代建单位的选择,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各区(县级市)牵头推进的项目,可由各区(县级市)政府按规定程序选定代建单位负责工程建设。

  (三)集中财力、多元投入。按照分级管理的体制,市、区两级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本级财政相关资金,结合财力做好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保障工作;要认真做好项目资金概算,核实工程费用,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实现少花钱、多办事的目的。同时,要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投资渠道,形成多元化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格局。

  附件:1.“十二五”时期广州市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表

     2.“十二五”时期各区(县级市)和广东省在穗筹建的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表

广州市人民政府
2013年8月12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 2013年8月2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