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医疗保障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00MB2C90741H/2021-00130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医疗保障局 成文日期: 2021-04-12
名称: “再也不用为医疗费发愁了,我觉得好满足!”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4-12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再也不用为医疗费发愁了,我觉得好满足!”

发布日期:2021-04-12  浏览次数:-

  目前,广州已逐步构建了“基本医疗救助+购买服务救助+商业保险救助+专项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多层次全覆盖具有广州特色的医疗救助模式。

  清晨5点多,在广州市一间廉租房里,52岁的彭玉莲轻手轻脚地起床,给一家人做好早餐,然后伺候87岁的婆婆起床……虽然家里有两个病人,但是彭玉莲的心却是畅快的,“真的特别感谢政府,感谢广州医保,感谢大沙街的工作人员。医疗费用解决了,我们再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一家人能在一起开开心心地过日子,我真得好满足!”

  面对高昂手术费,疾病只能一拖再拖

  彭玉莲的老公叫陈家强,与她同岁,她还有一个87岁的老母亲和一个24岁的儿子,一家四口是黄埔区大沙街的低收入家庭。

  2008年以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陈家强一直从事修车、打零工等工作,每个月有1000多元收入。彭玉莲也在工厂打工,两个人加起来一个月有两三千元,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却其乐融融。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刚到不惑之年的陈家强由于腰椎间盘膨出严重,加上股骨头坏死,一下子瘫在床上,根本站不起来,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彭玉莲的身上。“一下子觉得天都塌了,我真是撑得好辛苦。”至今回想起来,彭玉莲都忍不住落泪。

  更令她揪心的是,医生告诉他们,陈家强的病不能拖,要赶紧手术,再不做手术就要拖成“骨癌”了。

  可是一问手术费,两个人都沉默了,要10多万元,怎么可能“变”出这么多钱呢?

  “另一方面,我们也担心如果手术不成功,他就会瘫在床上,那我们的日子就更难了。”彭玉莲说,思来想去,加上实在没钱,陈家强的病一拖就是7年。

  同时,母亲黄某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慢阻肺等疾病,彭玉莲自己也患有高血压和颈椎病,都要去看病,光买药的钱每年都要五六万元,“每天一睁眼就在愁医药费,有病只能拖,一拖再拖。”

  医疗救助+一站式减免 手术后他重新站了起来

  这种情况终于在2015年得到转机。

  大沙街工作人员了解到彭玉莲一家的情况后,帮她申请了低保,并且告诉她,广州市从2009年5月正式启动医疗救助工作,陈家强的病经过广州医保报销和医疗救助“一站式”减免后,还可以再回来区、街报销,最后自己几乎不用出钱,可以放心地去看病。这个消息,让一家人大喜过望,“终于有底气去做手术了!”陈家强说。

  2016年初,陈家强到广东省中医院做了手术,最终手术费用是12万8千多元,医保统筹、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减免及医疗救助二次救助,以及区、街道等层层救助,最后,彭玉莲仅仅只出了500多元钱。

  做完手术,陈家强终于重新站了起来!生活可以自理了,阳光明媚的日子,他会慢慢地下楼到小区里晒晒太阳,跟左邻右舍们聊聊天,“好久没有过过这样舒心的日子啦。”陈家强笑着说。

  现在,虽说母亲一年的医疗费用6万多元,但经过医保报销和医疗救助,自己只需支付不到5000元。彭玉莲一年的药品费用3万多元,陈家强一年的费用1万多元,经过医保统筹和医疗救助后,最后这10万多元基本不用自己再出钱。

  2018年,彭玉莲退休了,每月退休金2146.4元;2019年,儿子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每月收入4474元;87岁的母亲每月退休金541元,加起来也有7000多元,一家人也由低保家庭变更为低收入家庭,再也不用为生活发愁了。

  “没钱吃饭,可以少吃点,但是病拖不起,现在我们再也不用为看病发愁了,真的觉得特别满足。”彭玉莲说。

  医疗救助让困难人员都能看得起病

  大沙街道办事处社区事务管理和计划生育服务办公室主任梁锦堂介绍,按照政策,经过医保统筹和医疗救助“一站式”减免后,困难人员诊治疾病发生的自付费用仍超过2000元的(特困人员无基数,护工费按文件要求报销),还可以先申请市的补充医疗救助,再申请临时救助,所以最后基本自己不用再出钱,所有的困难户都能看得起病。

  据了解,广州市自2009年5月正式启动医疗救助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每年投入医疗救助金6亿元左右,构建了“基本医疗救助+购买服务救助+商业保险救助+专项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多层次全覆盖具有广州特色的医疗救助模式,涵盖资助参加社会医疗保险、住院押金、社会医疗保险起付线费用、基本门诊与门诊特定项目(门特)救助、住院救助、补充救助、专项救助、器官移植、护工费、团体健康专项综合保险等救助项目和大病救助,实现了全市统筹、医疗救助对象覆盖全体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目标。

  广州市医保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特困人员门特和住院救助比例达100%,其他困难群众综合救助比例(含自费药)达到85%以上,基本医疗救助金最高医疗救助金额每人每年可达17万元;外来务工人员救助比例达70~80%,住院最高医疗救助金额每人每年可达5万元;购买服务项目每人每年最高可达15万元,实现了医疗救助政策与医保及大病保险等政策的有效衔接,医疗救助效率和救助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009年5月至2020年11月,全市累计为732.8万人次居民提供医疗救助,支出医疗救助金35.7亿元。其中2020年1月至11月救助108.8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金5.4亿元,基本解决了困难群众就医问题,保障了困难群众生命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