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日荣代表:
您好。您在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改善医院移动支付系统的建议》(编号:20212452)收悉。我局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2021年3月22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市卫生健康委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大力推广电子健康码,不断丰富和完善“广州健康通”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的意见》,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分期分批推进各类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系统与电子健康码的对接。2019年6月,广州成功首发电子健康码,率先在全省实现公卫领域的“一码”应用。居民群众通过电子健康码可以享受妇幼保健、计划免疫、家庭医生签约、义务献血、慢病管理等智慧公卫服务。截至2020年底,广州地区97家医院、15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开展电子健康码应用,预制电子健康码数约为3634万个,发码数约为759万个,用码数约为6411万人次,较好解决不同医院就诊需要办理不同诊疗卡的问题。二是“广州健康通”汇集了129家大型医院(含全部三甲医院)号源,为群众提供预约挂号费、医疗缴费、导航导诊、排队候诊、接种预约、健康档案查询、检验检查报告查询、出生证预约、家庭医生签约等便民服务,目前注册用户数已达450万人,有效缓解群众就医“三长一短”问题。
二、扩大医保移动支付范围,不断深化医保手机结算应用
自2016年8月起启动“互联网+医保”移动支付试点工作,并于2018年将其列入广州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在全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有序推广应用。广州市医保参保人就诊时,选择医院开发的APP或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实名认证后,即可体验诊间医保手机结算,免除了窗口排队支付流程,在业务量大的医疗机构有效节省市民排队缴费时间近40分钟。截至2020年底,全市医保参保人已有约794万人完成医保移动支付绑定,医保个账结算医疗费用达3.85亿元。2020年2月起,我市将符合政策规定范围的高血压、糖尿病等27个一类门诊特定病种“互联网+”复诊服务的网上就诊诊查费及药品费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打通互联网诊疗医保支付全流程,有效推进我市“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发展。2020年5月28日起,开展线上购买口罩医保个人账户互联网支付试点工作,广州市职工医保参保人在“穗康”微信小程序购买符合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的医用外科口罩(械字号)时,使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相关费用后,即可配送到家。
下一步,一是继续推进电子健康码深度应用,加大“广州健康通”推广力度。以广州市电子健康码为唯一标识,实现电子健康码在预约挂号、就诊、检查、检验、取药、缴费、信息查询等全流程应用,有效简化诊疗流程,提升居民就医体验,2021年底前,实现广州地区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应用电子健康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宣传载体,扩大市民群众对“广州健康通”的知晓度和使用率。2021年底前,实现全部省部属、军队、市属和区属二级及以上医院接入广州健康通,所有预约号源向平台实时同步开放,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完成接入“广州健康通”,提供预约挂号和医疗缴费服务,确保放号数达到总号源的80%以上。
二是继续扩大医保移动支付的应用范围,加强督导医疗机构应用情况。按照省医疗保障局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部署,组织全市有意向开展医保移动支付业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做好系统改造。在对现有住院类业务、生育产检门诊类业务的移动支付试点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医保移动支付向生育门诊、住院业务的延伸;2021年底前,大力推动有条件的市属或区属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广覆盖,力争90%以上的市属三级医疗机构实现医保移动支付功能。对全市实现医保移动支付功能的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专项督导,确保医疗机构宣传内容与实际效果保持一致,将医保移动支付应用情况纳入我市定点医疗机构年度考核,切实推动医疗机构医保移动支付广应用、深应用。
感谢您对我市医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广州市医疗保障局
2021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