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5广州两会
  •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广东改革发展历程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向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从都国际论坛等发来贺信,让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 更多详情 >>
  • 2024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史上的重要一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行动方案》,全年审议法规案18件,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方式开展监督68项,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39件,依法作出决议决定17项,依法任免国家工作人员195人次,交办代表建议4822件,以担当、实干、创新推动新时代广州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更多详情 >>
  • 去一年,在中共广东省委、广州市委坚强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澳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保持昂扬斗志、饱满热情,谋实招、助发展,共提出提案911件,审查立案652件,其中优秀提案59件,同比增加13%,在广州“二次创业”再出发的进程中取得了积极效果。 更多详情 >>
  • 一年来,广州市政协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澳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提案工作的领导,以提高提案质量为突破点、提高办理质量为落脚点、提高服务质量为发力点,推动提案工作不断提质增效。紧扣教育、医疗、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百千万工程”、南沙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提出提案911件,经审查立案652件,立案率71.57%。“百姓提案”小程序收集线索410件,其中211件培育为市政协提案,审查立案交办154件。评选表扬优秀提案59件,其中“百姓提案”13件;先进承办单位25个、先进承办个人25名。 更多详情 >>
  • 2025年2月20日上午,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广州市市长孙志洋作政府工作报告。 更多详情 >>
  • 2025年2月20日,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21日下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衍诗作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更多详情 >>
  • 1
  • 2
  • 3
  • 4
  • 5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鹏一定是最“忙碌”的代表之一。除了参加各次小组审议、全体会议之外,他还走上“代表通道”、参加全国人大代表与境外媒体记者对话活动、为“百万英才汇南粤”和十五运打call。 更多详情 >>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及要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林至颖告诉记者,“过去一年,粤港澳大湾区更加互联互通,在‘硬联通’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已成为现实;在‘软联通’方面也有许多进展,实现了不同行业的职业资格和资历互认;‘心联通’同样越来越紧密,三地居民频繁往来,每到周末,港澳居民都会到广东享用美食、休闲娱乐。” 更多详情 >>
  • 邝美云说:“我非常喜欢广州,这里美食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街头巷尾都散发着独特的岭南风情。广州是一座充满创新与创业精神的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机遇与幸福感的城市,为各行各业的人才提供了很多机会。”每次来广州,她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与包容。 更多详情 >>
  • 3月11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广东代表团的代表们走出人民大会堂,信心满满,马不停蹄地踏上返粤的航班。他们跨越山海,飞越南北,第一时间将全国两会的声音带回南粤大地。 更多详情 >>
  •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就非常不易且了不起”“要将全国两会精神带回来,为高质量发展努力奋斗”“履职归来,我感觉信心满满”……3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圆满闭幕。当日下午,部分住粤全国政协委员乘飞机返回广州。据了解,今年两会期间,住粤全国政协委员聚焦“国之大者”与“民之关切”,共提交提案265件,立案232件,立案率87.5%,建言内容涵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举办十五运会等重点工作。 更多详情 >>
  • “广州有很好的营商环境、政策和人才,广州菜很好吃、住房价格也非常适中。我来到广州已经30年了,非常喜欢广州,在多次创业的过程中,坚持选择在广州。”3月8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与境外媒体记者对话活动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鹏表示。 更多详情 >>
  • 2025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粤港澳青年带着对未来学习、工作、创业的期待,“云端”对话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他们从切身经历出发,从大湾区的“大议题”中提出自己的“小期待”,向全国人大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新时代的“湾区青年之问”。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结合自己的履职经历,针对三地青年关心的话题,一一给出了暖心回复。 更多详情 >>
  • 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东省代表团在住地举行全体会议,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一直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据悉,此次开放团组活动吸引来自107家境内外媒体的267名记者到会采访。 更多详情 >>
  • 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要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更多详情 >>
  •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记者获悉,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关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践行汽车行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冯兴亚透露,广汽集团对新质生产力实践,是以科技创新引领,聚焦“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持续深化。“2025年,广汽将推出7款全新车型,覆盖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能为全球绿色转型贡献‘广汽方案’。”冯兴亚说。 更多详情 >>
  •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3月2日下午,部分在穗全国人大代表启程,为赴京做准备。过去的一年里,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扎根基层社区,广泛听取意见……让一份份代表建议更接地气、汇民意。 更多详情 >>
  • 2月23日,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四场“代表通道”举行。来自不同领域的6位代表结合各自履职实际,聚焦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医疗卫生、文旅发展等热点话题,“面对面”回答记者提问。 更多详情 >>
  • “全运之约”日渐临近,花城广州蓄势待发。在刚落下帷幕的广州两会中,多位代表委员将建言目标投向即将在粤港澳举办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把扎实调研的成果转化为精雕细琢、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提案。他们呼吁,让体育流量变“留量”,把“赛事主场”变成“消费主场”。借势十五运,大力推动体育兴城,提升城市影响力,进而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发展。 更多详情 >>
  • 当善经济时代到来,广州如何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今年的广州两会上,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雷建威从商业向善角度,给这一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更多详情 >>
  •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护工的需求不断增长,如何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陪护难题?在广州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举行的大会发言环节,市政协委员胡桂芬提出改革医院护理管理模式,推进医护一体化“无陪护病房”建设的建议。 更多详情 >>
  • “一老一小”是每个家庭最关心的对象,也是民生政策最关切的群体。如何尽可能地铺设服务网络,做好老人和儿童关心关爱服务?多位市人大代表聚焦“一老一小”、守护“朝夕美好”话题密集发声,为织密“一老一小”社会保障和服务网络建言献策。 更多详情 >>
  • 今年年初,广州提出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举措。这是广州产业发展的蓝图密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1个总体要求;“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2个主攻方向;打造具有广州特色优势的“21+8”重点产业,包括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6个未来产业和8个现代服务业。今年两会上,“12218”成为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话题。多位政协委员为此建言献策。 更多详情 >>
  •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犹如春风拂面,中央释放的积极政策信号让民营企业家们倍感振奋。这为民营企业吹响了凝心聚力的“冲锋号”。广州两会现场,很多来自民营企业的代表、委员纷纷热议,也为如何汇“民”智聚“民”力,促发展献计献策。 更多详情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下一页
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即将召开,17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接受媒体集中采访。代表们从智能制造、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维度破题,提出设立“广州制造日”、建设低空经济示范场景等系列创新举措,通过政策引领、科技赋能与生态构建,重塑千年商都的“新质生产力”产业版图。 详情>>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