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营商环境

开放新格局,融入大湾区

  • 听全文
  • 2019-07-10
  • 来源:南方日报
  • 分享到
  • -

在加速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贡献“广州力量”

在位于广州南沙的新船重工公司,“东方之珠”大型船舶即将建造完成。10月份,这艘船将赴香港完成交接。

“南沙的发展日新月异,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令人向往。”来自香港民生书院的李进诺表示。7月5日,来自南沙“百企千人”实习计划的港澳青年学生来到新船重工和科大讯飞参观。广州正成为港澳青年感知大湾区宏伟蓝图和发展脉搏的重要阵地。

5日,《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以及《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形成了我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

在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广州凭借着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的加速流动,海陆空“经脉”日益畅通,成为了大湾区建设的庞大流量入口和强大动力源之一。一个拥抱湾区、连接世界的城市新蓝图正在绘就。《行动计划》提出,要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湾区蓝图已铺开,广州为何如此重要?

引领发展新高度,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未来珠江口将有4座科学城。近日,广州南沙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中子科学城以及中山翠亨科学城建设纷纷有新的进展。可以预见,随着交通配套、软件设施的不断完善,4座科学城,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创新联动效应,为大湾区源头科技创新建设协同提供重要支撑。

从南沙科学城可以看出广州在布局科技创新体系上的雄心。从去年至今,一系列大院、大所、大装置正在源源不断向南沙集聚。按照广州市相关规划,南沙未来将形成中科院“一院五所”、教育部属高校系列研发机构、以港澳为主体的境外合作科研机构三大科技创新组团。除南沙科学城外,世界级高校研发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也将落户南沙。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以速度和规模著称于世,珠三角是其典型代表。面向未来,中国要提升在全球发展中的地位、能力、影响,需要从发展的规模、速度走向发展的品质与高度,实现创新型经济、高品质生活、可持续生态的完美统一。”中山大学地理规划学院教授李立勋认为。

广州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需要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而区域合作,则为广州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实施意见》明确,加快广佛同城化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枢纽型基础设施、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开放合作高端平台,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基地,打造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国际大都市区。

广佛之间的联动为何如此重要?据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与百度地图慧眼2018年联合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广佛两市间的通勤人口已超过45万人,占两市常住人口的比例超过2%。

5月13日,广州、佛山两市签署《共建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备忘录》,提出发挥广佛极点带动作用,以试验区为示范,提升广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文明共建、公共服务共享水平,引领广佛同城化实现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李立勋认为,同城化发展,受益的不仅仅是边界连接地区。“同城化是格局化的概念,边界连接地区的合作很重要,但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且在我看来也可能未必就是最核心的环节。”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认为,轨道站点周边地区和跨市交界地区将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空间布局的热点区域。“对于广州来说,广州南站是最重要的城市交通枢纽之一,目前广州南站是大湾区的轨道枢纽,但这个优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待深圳的高铁、空港网络进一步完善,差距会不断缩小。广州是广佛都市圈再结构化最重要的节点。”他表示,广州要领跑好兄弟、好伙伴,带动佛山、清远、肇庆更好发展起来。

连接中国和世界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今后我们办理高层次人才工作就方便多了。”全国首个大湾区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落户广州南沙后,云从科技集团副总裁张立告诉记者。目前云从科技有5位经南沙区认定的高层次人才,以往办理相关的人才安居、子女教育、人才政策申请等事项时,需要跑多个部门咨询办理,如今跑一次窗口即可办理完成。

这也是广州南沙积极利用邻近港澳、面向国际的优势,实施全球英才计划的一个缩影。通过建立互通互认、共享共建的人才引进、评价、服务体系,消除壁垒,南沙正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才更加自由、办事更加便捷的运行机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高效的“一站式”人才公共服务。

《实施意见》还提出,积极构建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体制机制,推动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在大湾区便捷高效流动。

“广州是大湾区核心发展引擎之一,不同的核心引擎有其特定的中心性和中心性所代表的城市发展使命。”李立勋认为,粤港澳在全国的发展格局中始终担当着重要角色、特殊角色——连接中国和世界。历史上,广州是中国2000多年来一直长盛不衰的国际贸易中心。1978年以来,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以广州为代表的粤港澳地区,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连接世界的枢纽。

《行动计划》提出,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支持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南沙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对于南沙,《行动计划》提出,加强与港澳全面合作,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承载区,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随着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南沙与港澳产业合作进一步加强。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南沙新设港澳企业1504家,累计达2872家,投资额496亿美元,累计达804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7倍、6倍。在科技合作方面,南沙推动霍英东研究院发展成为香港科技大学在内地科研成果转化总部基地;在青年创新创业方面,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等平台已经入驻了83个港澳青创团队。

马向明认为,广州打造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还有一个重要优势。“广州是省会城市,作为省会的广州,与港澳和国外城市保持着密切的官方与非官方联系,为包括南沙在内的地区通过与港澳合作提高开放水平提供了条件;第二是公共资源集聚,省会城市集聚了全省的优质公共资源,是广东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最为密集的城市。”

《行动计划》提出的另一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中新广州知识城,于今年6月30日迎来了9周岁生日。这个广东省与新加坡合作的标志性项目,近半年迎来5位新加坡部长级以上官员到访。

广州不仅要打造粤港澳合作的重要平台,更应在国际交往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级地位。《广州蓝皮书: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19)》认为,有必要及早对大湾区背景下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工作进行长期谋划,争取更广范围内的区域协同合作,实现国际交往功能升级,延伸利用对外交往所聚集的发展资源和营造的国际环境,将对外交往集聚的势能转化为国际交流合作实践动能,强化广州综合枢纽功能。

推动改革和创新,提升“制度厚度”

开办一家企业,需要耗时多久?创业青年刘超在广州市黄埔区政务服务大厅仅用一个半小时,就拿到了全国首张通过“区块链+AI(人工智能)”平台办理的企业营业执照。

作为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广州开发区探索出“来了就办、一次搞掂”审批服务、全国唯一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政策兑现服务以及“秒批”“信任制筹建”、涉企证照“四十四证合一”等多项解决营商环境痛点、难点的改革,创造了多个开发区速度。

改革开放基因,广州与生具有。优化营商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体现。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和“试验田”,广州40年来在诸多领域先行先试,为全国探路。自改革开放之初,广州就倡导商品经济理念,大胆学习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提倡竞争、进取、效益和平等。

面向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在参与全球治理、构建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需要积极探索、引领改革与创新的案例。

《行动计划》提出,要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支持广州、东莞等开展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支持深圳、广州开发区创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促进贸易自由化。探索建立大湾区区域标准化合作机制,支持大湾区行业组织发起成立标准联盟,支持广州南沙建设全球进出口商品质量溯源中心。推进广州、深圳、珠海、东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

“城市之间怎么破除壁垒协调发展是大湾区发展的关键问题。广州如能率先探索,对于整个更大区域内的融合发展有一个示范作用。”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表示。

这也是大湾区的愿景。《实施意见》提出,要深化区域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将粤港澳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相关举措纳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马向明则认为,全球经济正在经历重大变化,核心联系纽带是从全球生产网络向更复杂的全球创新网络升级。广州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地位得益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环球贸易。但全球经济主角从以过去海运为代表的贸易转为知识经济,对沿海通道的依存度逐渐在下降,知识经济、内容经济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空港、陆运与海运同等重要。

“广州的创新优势体现在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储备和创新能力,在企业创新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他表示,创新需要“制度厚度”,即通过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搭配以产生协同作用而使得该地区获得经济活力。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