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营商环境

广佛同城提速 迸发澎湃动能

  • 听全文
  • 2021-05-02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之佛山市

  如果从高空俯瞰南粤大地,人们会发现广州与佛山两座城市间已经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在今天的广佛交界处,往昔连片的桑基鱼塘已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连接起现代化的产业园、古朴典雅的岭南村落、拔地而起的商务写字楼和住宅小区……如今,广佛两地的市民只需要驱车20分钟即可实现互联互通,而这便捷的交通起源于一条仅有15.7公里长的高速公路——广佛高速公路,这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日前,“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主题采访团从广州出发,记者沿着广佛高速公路来到佛山,实地感受广佛同城的“高速”发展。从2009年广佛签署同城化框架协议,到如今打造广州都市圈发展,广州与佛山两座兄弟城市正逐步实现全域同城化,激发出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的强大动能。

  看交通路网:全省首条高速公路连接广佛

  在广佛高速管理中心,记者采访了广佛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建平。他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地区发展很快,“三资”企业特别多,当时的原材料、产品运输以及商务往来基本都是依靠广佛、广三等铁路,有限的公路都被人车挤满,当时的广佛公路(G321)被称为“全国最大的停车场”,交通瓶颈问题尤为凸显。为解决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交通瓶颈,加快高等级公路发展,广东决定兴建广佛高速公路。

  记者了解到,广佛高速公路于1989年8月8日建成通车,起于广州市西郊横沙乡,途经佛山市泌冲、沙涌、雅瑶、大沥,止于南海谢边,全长15.7公里。曹建平表示,广佛高速通车前,因为不通公路,从佛山南海丹灶去广州,需要先搭船过河、再搭火车进城,有限的公路也都被人车挤满,短短数十公里的路程需要开车行驶近2小时,广佛高速通车后,将佛山到广州的行驶时间缩短至20分钟,为两地民众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

  “想要富,先修路。”曹建平说,广佛高速通车后,沿路的工业区几乎一夜间发展了起来。村村开始兴起工业区投资热潮,泌冲村依靠藤业、花卉等基础产业,每年的村产值呈几何倍增长;里水镇成为全国著名的袜子生产名镇;大沥镇成为中国铝材名镇、中国内衣之都……广佛两地的GDP多年来在全国排名前列。可以说,广佛高速为珠三角地区乃至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据悉,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广佛高速创下了“多个第一”,引人瞩目。它不仅是全国最早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之一,还是广东省第一条中外合作建设、经营、管理的高速公路,广东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全国第一条在特大车流量情况下边通车边大修的高速公路以及全国复式收费模式的开创者。以广佛高速为起点,广东高速公路建设也从此走上了一条快车道,截至2020年12月,广东省高速通车总里程已突破1万公里大关,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构筑起一张强大的“供血网”。

  看广佛同城: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典范

  广佛高速让广州和佛山两座城市快速地互联互通,为广佛同城奠定坚实的交通基础。近年来,位于广佛交界处的广东金融高新区发展备受瞩目。这里交通优势明显,既有广佛高速等公路交通,还有广佛地铁贯穿其间。

  据介绍,广东金融高新区是广东金融强省七大基础性平台之首,于2007年正式成立。成立十多年来,广东金融高新区坚持“国际金融后台基地”及“现代产业金融中心”双定位,已吸引超1000家金融机构及知名企业落户,总投资超1600亿元,项目涵盖银行、保险、证券、服务外包、期货、信托、公募基金、私募创投、金融租赁等高端服务业态,集聚金融白领超6万人。广东金融高新区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内功能较为齐全、内涵较为丰富的国际化金融后台基地以及辐射亚太的金融大数据中心。

  记者一行参观了位于广东金融高新区核心地段的千灯湖创投小镇。该小镇占地面积约1.8平方公里,是广东省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中唯一一个金融类的特色小镇。截至2021年3月底,千灯湖创投小镇已集聚私募基金类机构879家,募集与投资资金规模超1154亿元。

  “小镇的成绩是广东金融高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佛山市南海区金融办常务副主任李恂瑜表示,广佛高速、广佛地铁等路网设施不断拉近城市之间的距离,让广东金融高新区辐射更加广阔的空间,聚集和留住人才的能力也越来越强。目前,广佛日均跨城出行量近200万人次,两市提出的“一张网、一票通、一座城”格局基本成型,广佛“半小时生活圈”逐步实现。经过多年发展,广佛同城已成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典范。

  看园区改造:村级工业园变身“机器人小镇”

  在顺德北滘,记者看到曾经的村级工业园,如今正改造成机器人小镇产业园。

  西海二支工业区是北滘镇2020年推进的超千亩现代主题产业园。改造前,该园区用途为工业,以“村集体出租土地,企业自建厂房”模式为主,存在土地利用低效、产业低端落后、环保风险高等问题。改造后,当地将依托佛山顺德机器人谷,聚焦机器人、智能装备、智能设备三大领域,打造企业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

  记者一行还参观了顺德(北滘)机器人小镇产业园展示馆,不远处是正在动工建设的大族机器人先进制造集中示范园,这是北滘中国机器人小镇产业园的重点项目,也是顺德区“中国机器人小镇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以机械、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为主导行业,正朝着建设机器人全球总部、机器人研发与孵化基地、先进制造集中示范区的目标迈进。

  “北滘作为广东改革开放最早地区之一,交通优势带来发展红利。没有高速公路通车,也就没有北滘的今天。”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委书记张新杰表示。

  看绿色发展:氢能产业带来绿色交通

  在南海丹灶,路边的一座“加油站”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它为车辆提供的不是汽油而是氢气。在这座加氢站的背后,是南海发展氢能产业的雄心。丹灶是国家生态镇,近年来这里氢能产业发展迅猛,一个名为“仙湖氢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氢能产业基地正在崛起。

  在“仙湖氢谷”,记者见到了佛山市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涛。他告诉记者:“路网建设的完善意味着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会日益增加,但是为了绿色发展我们必须降低碳排放,那么氢能汽车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相较于传统电动车,氢能汽车的加氢速度更快,只需十几分钟即可加满。”施涛说道。

  佛山市南海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蔡德权谈到南海的氢能产业如数家珍。据他介绍,南海区丹灶镇氢能产业的发展,始于2009年广顺新能源公司在南海区的进驻成立。2014年,佛山市列入科技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促进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项目”,成为全国7个示范城市之一,南海为项目承载单位。近年来,南海区积极引进培育氢能产业项目,打造多个产业研发平台,形成涵盖从富氢材料及制氢设备研制、加氢,到氢燃料电池及核心部件、动力总成和整车生产等环节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蔡德权告诉记者,为发展好氢能产业,南海区在丹灶镇围绕仙湖打造了“仙湖氢谷”。“仙湖氢谷”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围绕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动力总成和氢动力汽车等氢能源汽车产业链条,打造以科技研发、智能制造、展示交流、创新服务于一体的氢能源科技中心。

  据悉,“仙湖氢谷”被划分成四个片区。其中,仙湖核心区位于仙湖及湖边一带,规划面积约9.2平方公里,建有首期投资达11.6亿元的佛山仙湖实验室和占地70亩的佛山南海氢能中心。其中,北部园区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累计引入180家企业,总投资额超80亿元,包括8家世界500强及其关联项目,集聚日资汽配和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22间及全国首个商业化加氢站。

  看乡村振兴:路网带动村民走向富裕

  从“仙湖氢谷”前往佛山禅城紫南村,仅需半个小时的车程。这里曾是典型的珠三角桑基鱼塘,一座被珠江水道包围和无数河涌水网隔离的“孤岛”,村民出行需要划船,交通十分不便。而如今,紫南村已拥有和城市一样的现代化立体交通。

  紫南村党委书记潘柱升告诉记者,在过去的很多年,村里没有一条公路,村民出行只能靠木船,由于交通闭塞,人们将紫南村称为南庄的“西伯利亚”。“1986年紫洞路建设后,大家深深地感受到路通财通。”潘柱升说,有了公路出行,紫南村的村民也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得益于交通路网的完善,紫南村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了61家企业落户,其中有3家上市公司,2020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2亿元,村民每年人均分红超过1万元。

  如今的紫南,季华西路穿村而过,广台高速紧傍村边,市公共汽车站设在紫南商贸城,两路公交车开进村里,全村的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和美化,有一千多盏景观路灯,有带电梯的人行天桥,有人行隧道,拥有400多个车位的四层停车楼一座,全村有2600多个生态停车位,60多座大小桥梁横跨水网河涌,10多辆免费电瓶车穿梭于家家户户。

  作为佛山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紫南村生态宜居,全村河涌环绕,村村有公园,处处有美景,村民就像生活在一个城市大花园。在禅城区农业农村局改革股股长陈远志看来,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中,紫南村作为一个标兵,形成了能够“留住乡愁”的农村形态。2017年以来,紫南村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在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过程中,已形成了一个旅游+系列业态的产业集群。“接下来,紫南村要抓住毗邻高速的优势,通过佛山一环连接起多条高速公路,以交通优势推进产业发展。”潘柱升说。

  看智能制造:机器人助建筑业转型升级

  科技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还改变了建筑生产的形式。在顺德北滘凤桐花园施工现场,一台台粉红色的机器人进入工地,开始一天的“劳动”。它们按照设计好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房屋测量、天花板打磨、地面研磨等建筑工作。在该项目的地下车库,一款地坪漆涂敷机器人正在模拟作业。工作人员通过平板电脑或手机下达指令后,机器人就开始作业,都是全自动化的操作。

  据该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陈卫伦介绍,施工方首批接收使用的建筑机器人有43台,凤桐花园项目也成了国内唯一真正引入建筑机器人且批量应用于工程建造过程的试点项目。以天花板打磨工作为例,之前要靠工人在天花板上慢慢打磨,在打磨作业中还存在安全隐患,产生粉尘污染,对建筑工人容易造成人身安全和健康威胁。现在有了天花板打磨机器人,机器人的机械臂上装备有压力传感器,作业时还有自动吸尘功能,其工作精度和效率都比人工作业有了大幅提升。

  这些建筑机器人正是来自广东博智林机器人公司。该公司下属的机器人与智能产品研究院院长王克成告诉记者,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主营项目涵盖建筑机器人、智能工程设备以及装配式建筑的研发、生产与应用。截至4月20日,该公司已递交专利有效申请3283项,获授权1116项。该公司有在研建筑机器人近50款,其中绝大多数机器人适用于现浇混凝土工艺与装配式建筑施工。目前已形成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修整、砌砖抹灰、内墙装饰等12个建筑机器人产品线。

  截至2021年4月,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已有1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14个省份50余项目,累计应用施工超百万平方米。谈到将公司设置在顺德的优势,王克成表示,顺德交通便利且毗邻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有利于人才集聚,而专业人才是机器人研发的关键。

  广佛高速:广东第一条高速大动脉

  1989年8月8日,广东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广佛高速正式投入使用,它的建成通车,填补了广东高速建设史上的空白,拉开了广东高速公路建设的序幕。

广佛高速公路是广东省第一条高速公路

  广佛高速公路起于广州市西郊横沙乡,途经佛山市泌冲、沙涌、雅瑶、大沥,止于南海谢边,全长15.7公里,是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框架下,广州连通佛山的主要交通枢纽,在广佛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