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营商环境 > 营商动态

广州的“科创先锋”是怎样炼成的?

  • 听全文
  • 2019-08-07
  • 来源:南方日报
  • 分享到
  • -

企业、人才、产学研、政策四要素共同支撑科创实践

上周末,“榜样的力量——2018‘FIT粤’科创先锋大赛”颁奖活动在广州落幕。为期6个月的大赛共吸引了20个地市的17000家科创企业报名,其中11%的参评企业来自广州。

颁奖活动现场发布的《大湾区视野下的珠三角企业创新报告》(下称《报告》)提到,支撑珠三角科创企业发展的四种力量分别为企业主体、人才主力、产学研网络、政策公地。集四种要素于一城的广州正是珠三角城市的缩影。

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6%,专利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增长28.8%和23.9%,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43.8%。截至目前,广州进入科创板股票上市发行审核的企业共8家,其中广州方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已成功发行。

创新特征趋于显著科创企业净利率媲美成熟国企

如何从百舸争流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对于集聚于珠三角地区的科创企业而言,“创新”是企业立于不败的不二法门。

《报告》课题组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对近百家珠三角科创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近3/4的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5%,10%—20%以上的企业达到41.24%,不足1%的仅为2.06%。

成功登陆科创板的首家穗企方邦电子对此深有感受。颁奖活动上,方邦电子董事长苏陟坦言,公司曾经用三四个月时间开展数万次的实验只为解决一个技术难题。

方邦电子财报显示,2016年至2018年,企业研发费用占企业的营业收入比重分别达到了7.88%、8.59%、9.69%。这些研发资金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引进大批研发人员、引进先进的研发设备、设立相关的试验室等。

事实证明,研发投入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方邦电子自2016年至2018年的净利率高达43.69%、44.31%、44.76%,可与贵州茅台相媲美(同期的净利率分别为46.14%、49.82%、51.37%)。

登陆科创板的过程中,发审委曾问询方邦电子高盈利性的可持续性问题。对此,方邦电子回应,公司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盈利,主要源于其主营产品电磁屏蔽膜的重要性及稀缺性。这正是方邦电子持续开展产品研发的成果。

“企业要参与国际化竞争必须要有核心产品,创新是重要核心竞争力。”苏陟说:“核心技术的创新是重中之重,创新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当前,广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提高至45%,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明珞装备、视源电子、洁特生物、禾信仪器、微信、金域医学、达安基因、海格通信等一批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并成为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龙头。云从科技更是刷新3项世界纪录,获得中国智能科技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新兴产业源自于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中科院院士施一公在第十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谈到。推动这种创新突破,广州正在将企业塑造成行动主体。数据显示,自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以来,广州此类企业的总数从2015年的1919家增加至2018年的约1.1万家,稳居全国第三。

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科研人才成投资人重要考量

前段时间,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向两位科学家发出了参加2019“广马”的邀请。他们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受邀后,作为2018广州马拉松赛宣传大使的王晓东表示,自己期待在今年的比赛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包括施一公、王晓东在内,诸多享誉国内外的顶级大咖正在成为广州创新的标杆领军人物,一批高水平创新人才和团队正在广州成长壮大。

《报告》调查显示,珠三角科创企业越来越舍得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下血本”:在研发人员占比调查所列选项中,近70%的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其中,研发人员占比20%—50%的企业达到38.14%。关键人才和团队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地位越来越凸显。

在科创板受理阶段的广州企业百奥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在公司的420名员工中,研发人员达226人,占总人数的53.81%,其中核心技术人员5人,占比1.19%。

“多数情况下,创新产品的技术是很难买进来的。”百奥泰创始人兼CEO李胜峰博士表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百奥泰丰富的产品线里,所有的产品均出自公司的实验室和科研人员。李胜峰称之为“创新型药企发展壮大的经典模式”。在人才团队的支持下,百奥泰自主研发的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BAT1406,已成为国内首个申报上市的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

纵观科创板穗企上市招股说明书,不少企业特地列出了行业内主要企业的科研人数,作为投资人参考的指标之一。大多科创企业在招股说明书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企业在薪酬激励、培育机制、平台制度方面下功夫,以期对人才有较大吸引力。

例如,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指出,“企业对内营造一个优胜劣汰、人才辈出的竞争环境,对外形成一个包容开放、自由灵活的交流机制”。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对于在关键岗位工作并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较大影响的科研人员,实行员工持股等等。

除了企业自身以外,广州市政府也在协助企业吸引优质人才。王桂林认为,广州要发展就必须吸引人才、鼓励冒险、扶持企业家。在硅谷工程师的人员构成中,66%是美国以外的人才,其中19%来自中国。“我们国家拥有大量高端人才,政府所要做的是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吸引人才来广州。”王桂林说。

通过落实“1+4”人才政策,广州全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推动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2018年至今年初,广州的创新创业领军团队取得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155项,PCT专利37件。

产学研合作日趋紧密企业引入外部资源激活创新

现处于科创板问询阶段的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先天的”科创基因。中国电器院作为国家首批转制科研院所,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第一机械工业部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长期从事电器产品环境适应性基本规律与机理研究。

目前,公司建有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日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12个国家级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平台,15个IEC国际标准对接平台和11个国家标准平台。产学研结合的身影,在该企业得以集中呈现。

实际上,不止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报告》分析显示,“产学研合作”已成为珠三角科创企业创新研发活动中的普遍特征:首先,从产品或业务外包来看,有54.64%受访企业有外包合作伙伴分布在珠三角。其次,从新产品开发途径来看,除了主要依靠自己独立开发外,与境内高校有合作开发的比重达到50.52%。

“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校数量最多的城市。”王桂林曾提及,大学、大院、大所、大平台、大装置是实现一个地区“科学发现”的重要保障。在智慧云集的地方,必将诞生大批科研成果。

当前,广州就是要盘活既有学术成果,将优秀科研创新成就“请出”校园象牙塔,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实现与企业的“联姻”。

7月份,中山大学在广州市、区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参与了三场成果转化对接会。“这三场都是精准对接。广州市政府部门前期做了大量的推介工作。对接会上,企业、风投公司已经熟悉我们的科研成果,并初步形成了意向。”该校科研院产学研处处范瑞泉介绍道。

“公司除自主研发外,还积极与外部单位加强产学研合作。”瑞松科技在招股书中提到的企业合作开发与研究情况表明,创新并非闭门造车,科技突破的源头活水少不了外部机构、要素的涌动。

广州为了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不仅在成果转化方面“开绿灯”,更在创新研发的初始阶段便有所布局。例如,推动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企业投入经费到学校,学校结合企业提出的需求组建相应科研团队,利用学校已有的科研条件,共同建设非实体性科研平台。

2013年至今,仅华南理工大学便与相关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72个(与广州市相关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超过40个),与唯品会共建智能电商联合实验室,在商品视觉表征学习、商品趋势预测、时尚概念发现等领域开展合作;与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在机器人、数控等多个领域实现全面合作。

公共政策保驾护航政府与市场协力打通创新全链条

6月底,王桂林做客羊城学堂时,在讲座PPT上列出了企业成长过程的两条曲线:随着企业走向成熟,“风险线”由高到低,并趋于平稳;“投资线”由低到高,并趋于平稳。二者在某一点实现了交叉。

“总的来说企业在早期阶段风险高,社会资本的投入少。此时,政府要站出来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更多企业走出早期的‘死亡谷’。”王桂林解释,对于早期需要大量研发投入的科创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报告》提到,政府如何不越位、不缺位,在关键领域发挥作用,做好向新经济转型的产业引导和基础建设,是珠三角创新发展需要回应的问题。调查分析显示,政府部门对创新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公共政策的支持日益重要。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府营造的政策环境与补贴激励方面。

科创板的五套通用上市标准中,允许符合科创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这是为了给需要通过融资开展研发的科创企业,提供试水资本市场的制度环境。根据公司财报,尚未实现盈利的企业中,政府提供的政策补贴占据了一定比重。

例如,百奥泰2019年第一季度、2018年度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政府补助收益分别为人民币183.53万元、1481.10万元。其中不乏广州市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广州市开发区科技创新局生物产业研发奖励等等。

规定面向企业开展补贴的相关政策,例如《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方案(2018—2020年)》提到,广州对研发投入大的高企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认定通过奖励。

对企业实行补贴激励的政策,是广州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举措之一。王桂林在论及广州市科技局的职能时提出,政府将打通“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生态优化”创新发展全链条,重点搭建平台、培育企业、营造生态。在此过程中,政策的着力点并不止步于资金投入。

近日,广州市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其中确定了广州将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对在穗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补贴,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此外,未来三年内,广州力争面向全市新增3万套人才公寓和公共租赁住房,优先供给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中的人才使用。

“市场和政府在经济发展上可以成为高度互补的有效工具,政府可以创造良好的环境,而企业管理决策会决定最终的行动。”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加里·皮萨诺所描绘的政府职能,正在广州市的科创事业上逐步实现。近年来,广州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1+9”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