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第一百六十一场)
主题:广州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新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第一百六十场)
时间:2020年7月27日上午10:00
地点:广州市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
邀请嘉宾: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建荣,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顾晓斌,广州市南沙区副区长孙勇
相关新闻

文字实录

  主题: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第一百六十一场)

  时间:2020年7月30日上午10:00

  地点:广州市新闻发布厅

  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2020年7月30日,欢迎大家出席广州市第161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感谢媒体朋友一直以来的支持。今天的发布会将就解读《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专题进行发布。

  7月22-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时强调,我国将开始实施“十四五”规划。“十四五”对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的《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是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度重视再生能源的发展,市委市政府都作过有关指示,6月24日下午,市长温国辉同志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通过《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4位发言人为大家解读《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他们是: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兼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建荣先生,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先生,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顾晓斌先生,广州市南沙区副区长孙勇先生。同时来到现场的还有众多专家学者,正在台下前排就坐,下面由我来逐一介绍。他们分别是:

  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鸿基创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叶思宇先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廖世军先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裴爱国先生,专家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教授欧阳柳章先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制氢与利用研究室主任闫常峰先生,专家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刘江女士,专家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教授王哲先生,专家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博士、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新能源中心燃料电池科科长、高级工程师周飞鲲先生,专家委员会委员、副教授职称、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石油分公司发展规划部主任师朱赟女士,联合会会长单位广州恒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英华先生。

  首先,有请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兼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建荣解读《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介绍氢能专家委员会组建的有关情况。

  陈建荣:


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建荣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在这里我代表市发展改革委对各位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广州发展改革工作,特别是能源发展工作表示诚挚的感谢。今天我主要发布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相关内容:

  “十三五”以来,广州市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扎实推进全市能源发展改革和安全保障工作,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能源科技和产业创新发展,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放融合的现代能源体系。

  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经过一年多的深入研究,今年7月,经市政府审定同意,很多院士、专家、教授、学者和产业界人士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出谋划策,帮我们制定了相关方案。今年7月份,市政府审定同意,由我委印发《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全力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广州属于典型的能源输入型地区,本身能源资源十分匮乏,本地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十分有限,广州的能源结构调整压力巨大。同时,广州正处于产业体系变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创新,培育新动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展氢能产业对广州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一是氢能利用有助于提高广州能源系统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得到提高,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优化能源结构;二是氢能产业具备广阔的商业前景,能催生新的价值环节,引领电力、石化、汽车、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广州正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大数据、5G等新基建项目建设已全面铺开,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储氢、用氢相结合的供能模式的发展,可满足新一代通信技术发展形成的对能源的个性化需求,对5G等新兴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四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可在纯电动汽车难以覆盖的长距离或重型车领域实现柴油替代,携手纯电动汽车,共同解决城市交通污染难题。

  《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首次从能源角度全方位谋划氢能产业发展,立足氢能产业发展各主要环节,因地制宜打造氢能产业链。《规划》中主要包括发展基础、发展形势、产业链分析、总体要求、规划布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七部分内容。明确了将广州建成大湾区氢能研发设计中心、装备制造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市场运营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的发展定位。规划到2022年,完成氢能产业链关键企业布局,实现产值预计200亿元以上;到2025年,初步建成氢能产业链,实现产值预计600亿元以上;到2030年,建成氢能产业体系,实现产值预计2000亿元以上。着力打造一核、一枢纽、三基地产业布局,重点建设黄埔氢能产业创新核心区、南沙氢能产业枢纽、番禺乘用车制造及分布式发电研发基地、从化商用车生产基地和白云专用车生产基地。重点工作包括:从打造氢能全产业链、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立检测认证体系、构建人才支撑体系、搭建创新发展平台、强化金融支持服务等六个方面制定重点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做好项目规划落地。从组织领导、职责分工、政策配套、要素支撑、保障安全、定期评估、国际交流、做好宣传等七个方面提出工作要求,确保规划落地实施。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从多方面深入推动氢能产业发展规划落地实施,一是氢能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正准备征求意见;在已有的产业支持政策基础上,出台新的氢能产业扶持政策。二是我市筹建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联合会,针对氢能产业“制-储-运-用”协同和产业链上中下游沟通、集聚资源、促进合作,助推产业创新发展。三是成立氢能专家委员会,利用智库助力我市氢能产业发展。借今天发布会重要时机,我郑重宣布,广州市氢能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诚聘李灿院士为专家委员会主任,我们相信专家委员会将为我市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广州5次荣登《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首,连续两年登上中国“机遇之城”首位,在地方法治政府评估中连续6年稳居前5名,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全国主要城市营商环境综合评分排名中广州位居第一,广州将最优的营商环境,欢迎企业投资和人才聚集,也希望得到院士专家们的关注和指导,感谢各位一如既往对广州的支持,相关情况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朱小燚:

  感谢陈主任。陈主任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阐释了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同时,陈主任也为大家带来了今天新闻发布会很重磅的亮点:《氢能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编制完成、筹建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联合会,更重要的是李灿院士担任主任的广州市氢能专家委员会即将呼之欲出,发布会之后将举行正式的成立仪式。

  接下来,有请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顾晓斌介绍广州开发区氢能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

  顾晓斌:


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顾晓斌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上午好!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广东省燃料电池汽车商业运营示范区,也是广州市氢能产业核心区。近几年来,我区牢牢把握契机,将氢能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来培育,全力推动氢能人才、技术、资金集聚和和氢能项目建设,形成了氢能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正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集聚区而努力。目前我区氢能产业发展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区内已经引进鸿基创能、雄韬氢恒、雄川氢能、广州舜华、群翌能源、摩氢科技等20个项目,总投资超40亿元,区内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氢能产业链,涵盖燃料电池催化剂、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电堆系统、氢燃料电池测试设备、车载氢系统与加氢设备、整车装备制造、检验检测等环节,预计今年产值将达到20亿元,正加快引进氢能汽车龙头国际产业化项目、检验检测项目等一系列项目落户。

  二是创新生态完备活跃。引进了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叶思宇在区内全职工作,与广州大学共建黄埔氢能创新中心,设立了中德氢能研究院,区内氢能企业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院校实验室团队建立了合作关系,集聚了100多位氢能专业人才。关键环节人才和技术储备好,产业化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氢能示范稳步推进。氢源方面,广州石化年产1500吨燃料电池供氢中心项目将于今年8月投产,未来视市场需要氢气产能可达2万吨。区内已建成投运知识城、科学城、开发区西区3座加氢站,区内企业恒运集团与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建设20座油、氢、电等“五位一体”综合能源站,2022年将形成覆盖全区的加氢站网络。广州市首条氢燃料电池公交示范线15辆车于6月25日在我区投运,首批43辆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已投入示范运营、第二批57辆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即将投入运营。此外,支持开展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示范,使用甲醇氢燃料电池作为5G基站的主供电源。

  四是产业政策全国顶尖。我区去年出台了氢能十条,对氢能产业实行全链条扶持,综合力度全国最大,对氢能研发和产业化目给予最高奖励1亿元投资落户奖,对国家级、省级氢能研发和检测机构分别扶持1000万元、500万元,对氢能产业园、氢能协会、氢能项目融资、加氢站建设和运营等均予以扶持。设立了规模50亿元的氢能产业基金,投资氢能产业和成果转化项目。为氢能产业项目建设营造全方位的政策支持环境。

  下一步,我区将按照市氢能产业规划的定位,全力打造氢能产业创新研发中心、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基地、国家氢能应用示范区。一是加快补链强链。围绕低铂金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双极板、膜电极、电堆、氢气制储运装备等关键环节组织技术攻关,引进尖端团队、技术和产业化项目。二是打造专业载体。加快建设广州国际氢能产业园和湾区氢谷2大园区,规划总面积达200公顷,打造产业生态好、综合配套全、运营管理专业化的氢能专业园区。三是强化运营示范。进一步扩大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示范,推动燃料电池环卫车、渣土车示范落地,推动开展氢能港口、绿色氢电系统等示范,为氢能产业打造多维度应用场景。预计到2025年,黄埔区氢能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到2030年突破千亿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创新核,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聚集区。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朱小燚:

  感谢顾委员。大家从顾委员的发言中可以看到,广州开发区作为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同时也是广东省燃料电池汽车商业运营示范区,也是广州市氢能产业核心区。在产业集群、创新生态、氢能示范产业政策等方面已经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未来将着力加快补链强链、打造专业载体、强化运营示范。感谢顾委员。

  下面,有请广州市南沙区副区长孙勇介绍南沙区氢能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

  孙勇:


广州市南沙区副区长孙勇

  各位媒体朋友、专家: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对南沙的关心、关注和关爱。我向大家简要介绍南沙氢能产业枢纽规划建设情况。

  南沙氢能产业枢纽建设是广州实现打造“一核、一枢纽、三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我区在推进南沙氢能产业枢纽建设上,主要围绕以下思路铺展:

  在发展要求上,发挥南沙区在资源、制造、物流、港口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开展氢能公交、氢能港口等应用示范,通过产业规划、政策扶持等顶层设计发力,吸引和鼓励氢能相关企业入驻南沙,通过应用场景不断优化氢能技术,制定相应技术标准,再利用南沙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对外推广输出氢能技术,以实现南沙氢能产业枢纽“先集后散”的定位目标。因为氢能产业在南沙是刚刚起步,基础还比较薄弱,所以现在先从产业规划、空间布局、政治体系等方面入手,做好顶层设计、抢抓氢能发展的新机遇。“十四五”时期,南沙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是制定出台《广州市南沙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南沙区及周边区域氢能产业发展特点,系统梳理在氢气制取、储运、应用等环节产业发展要素,根据氢能产业枢纽的功能和战略,明确南沙区在氢能全产业链中的定位和业态选择,并提出发展目标、原则、布局、重点工作、扶持政策和近期落地示范项目等。

  二是拓展氢能产业应用示范场景。以海、陆、空、河等丰富应用场景为切入点,实现氢能船舶、氢能公交、燃料电池乘用车、重卡物流车、港口机械设备、氢能无人机等立体性应用,通过探索多场景试点示范运行,推动南沙区氢能全产业链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

  三是探索氢能交易平台建设。推动氢能商品化,完善氢能定价机制,发挥南沙核心枢纽优势,辐射带动珠三角及周边区域氢能产业链供需平衡,打造多点联动、优势互补的湾区氢能走廊,为氢能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氢能交易平台,率先打造全国“氢能价格交易指数”。

  四是培育氢能学院。打造虚拟的氢能技术创新集成平台,积极吸引高校科研团队入驻,依托氢能创新技术的资源整合,提供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对接平台,找准市场和科研的契合点,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构建氢能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五是推进氢能产业项目。着力推进国际绿色氢能港口示范区、绿色氢能仓储物流示范区、绿色氢电智慧能源系统等示范项目先试先行,形成氢能产业集聚区和氢能示范生态圈;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自贸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优势,探索金融支持和政策扶持新模式,吸引氢能产业、人才、资本聚集,与国内具备条件的新能源企业合作,建设氢燃料电池研发和生产基地。刚才我也在发布的时候说了,目前氢能在南沙的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但我们有信心,按照我们的思路一步步推进。

  发布完毕,谢谢!

  朱小燚:

  感谢孙区长。孙区长介绍了南沙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氢能产业的应用的示范场景,包括氢能交易平台建设,包括打造未来的氢能学院、氢能产业项目等项目,期待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未来一定能够呈现氢能领域的重大发展场景。

  今天发布会陈建荣主任介绍了,在这个专业领域泰斗级科学家,专家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教授、博士生导师。刚才在休息室的时候也专门请教了李院士,稍后李院士会就氢能产业的专业包括科普知识回答媒体提问。李灿院士是1960年出生于甘肃金昌,是著名的镍都。李院士在东北工作,今天凌晨不辞辛劳,从祖国的东北来到祖国东南支持中国广州的氢能产业发展。

  接下来,有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介绍氢能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并为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提出宝贵建议。

  李灿: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李灿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本次发布会。首先,非常感谢广州市发展改革委的邀请,邀请我出任广州市氢能产业专家委员会的主任,这是很大的荣誉、也是很大的责任。今天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媒体朋友们共同见证广州市发改委《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的发布会。

  氢能源是一种新型能源,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氢能的发展,包括氢能燃料电池车这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制定了补贴政策和中长期战略规划。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包括日本、韩国等国家做得更快,我们国家也是发展得非常快。

  今年两会期间,我国明确提出要制定国家氢能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国家四部委正在制定“十城千辆氢能发展计划”这些活动推动国家氢能的发展,未来四年将进入氢能产业加速发展的黄金期。发展氢能源产业将有效缓解我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氢能产业具有全产业链条长、技术门槛高等特点,将引领高端材料、精密设备、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也将吸引更多高端人才。

  广东历史文化悠久,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州市又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广州市的经济基础雄厚,工业体系齐全,科研基础扎实,人力资源丰富,产业条件非常优越,这些条件奠定了广州氢能发展的基础。广州市氢能发展已经走在中国各大城市的前沿了,其他城市也做得很好,也在追赶。初步形成了产业链条全、创新人才多、项目发展快、氢气资源多的格局。

  《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的发布是广州氢能源产业的里程碑,《规划》在国内首次将氢能引入能源系统,推动氢能与电能互补支撑、氢能产业链与电网的有机融合,以实现广州市能源系统多种能源的互联互通,助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和系统变革。《规划》的站位高,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清洁能源转型。

  根据测算,到2030年,我国氢能产业有望达到万亿水平,到2050年将达到4万亿。广州市超前布局氢能产业将率先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红利,环境生态社会效应。广州市可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工业基础、科技实力等情况,重点选择膜电极、高性能电堆、发电机系统、储运氢设备等产业布局,攻克技术难点,强化可再生能源方面,这方面早一点布局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面还有很多难点,要攻克技术难点,形成国家关键设备自主知识产权,为氢能产业发展做出广州贡献。

  国家发布了最新产业政策,将选择有基础、有积极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区域,重点围绕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开展示范,也就是氢能领域的“十城千辆”。建议广州市加快开展“示范城市”的申报工作,集聚各方优质资源,加快推进氢能产业技术创新、示范推广等工作。希望广州市为全国的氢能产业做好示范,打造氢能产业发展的新标杆。

  在此,预祝广州市氢能产业扬帆起航,期待广州市在氢能产业宏图大展,不光是为广州市的发展,还为国家氢能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谢谢!

  朱小燚:

  感谢李院士。李院士对广州氢能产业发展给予的专业的点评,同时也为广州氢能未来发展方向作了明确的路径指引。李院士也介绍到2030年我国氢能产量达到万亿水平,2050年将达到4万亿。《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的发布是广州新能源产业的里程碑,规划站位高,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氢能源转型。同时,李灿院士也对广州未来的氢能产业的发展氢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就是为全国氢能产业做好示范、打造新的标杆。广州一定努力,广州氢能产业一定要努力。

  感谢以上4位嘉宾的发布。现在进入提问环节,也请各位记者朋友在提问前先通报您所代表的媒体机构,谢谢。

  南方日报记者:

  目前国内多个地方已颁布了氢能产业相关规划,请问陈主任,广州的氢能规划与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有什么亮点呢?

  陈建荣:

  谢谢您的问题。

  我从三个方面来回答:

  第一最近关注到很多城市已发布的氢能产业规划都是围绕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展开的,广州氢能规划更关注怎样将氢能引入广州能源系统,是国内首次从能源的角度统筹谋划氢能产业发展,以达到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和系统变革,从这个角度体现广州氢能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未来的应用场景除了燃料电池汽车这个重点领域外,我们也会氢能源与传统能源系统的有机结合方面做一些探索和尝试。第二点是突出了融合性,在规划中提出将氢能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有机结合,依托广州现有的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热力供应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氢能,从而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这具有挑战性,但我们有信心在研发、市场化方面抢占第一梯队,为大湾区清洁能源发展做出贡献。第三点是问题导向,针对广州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交通领域占比最大,以柴油为主要燃料的交通工具排放严重等突出问题,规划提出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错位发展的思路,以彻底解决城市交通污染难题,广州有雄心也有担当。

  我们相信在专家委员会和能源产业联合会支持下,在社会各界支持,特别是媒体朋友的大力呼吁下,广州一定会把氢能产业发展得更好,就像李院士说的,我们要做出示范、做出贡献。

  谢谢。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广州市的氢能规划中,勾勒了“南沙氢能产业枢纽”的美好蓝图,听了感到很振奋,相信社会各界都会高度关注。据我了解,南沙区氢能产业目前仍较为薄弱,请问孙副区长,南沙区在推动“氢能产业枢纽”方面有何优势?南沙氢能产业枢纽的具体发展路径是怎样的?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请问您的思考是?

  孙勇:

  谢谢您的问题。正如刚才我在发布的时候说的,南沙现在目前氢能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但是我们有信心。我从三个方面汇报一下:

  一是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在船舶制造业方面,南沙是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已打造千万吨级船舶修造及海洋工程装备生产基地;汽车制造业方面,形成以广汽丰田汽车为龙头,40多家配套零部件制造和服务企业的汽车产业集群;同时,科技创新产业累计已有475家高新技术企业。此外,还拥有广州市两个化工园区之一的南沙小虎化工区,具备氢能生产和储运的基础。

  二是可应用场景广泛。南沙区拥有大规模的港口、仓储物流基地等条件,可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运行提供广泛的示范场景。例如依托南沙港可积极推动绿色“湾区氢港”示范项目的建设,以氢气作为港口主要供能来源之一,针对南沙港重卡物流车、港口机械设备,逐步采用氢燃料汽车替代。

  三是顶层设计完备。南沙区近年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了多项优惠政策,将“1+1+10”产业扶持政策体系拓展升级为“1+1+10+N”产业政策体系,对企业引进、先进产业培育、人才集聚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扶持力度。

  接下来我汇报一下路径的考虑。分近期、中期、远期三方面考虑。

  近期,南沙区较适合的模式是政策驱动快速起步,通过产业规划、加大扶持等顶层设计发力,并开展氢能公交、氢能港口等较强应用示范,集聚一批知名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汽车企业,发展本区完整产业链。

  中期,通过龙头企业培育和带动,逐渐转型为技术驱动模式,加大技术集成,建设华南地区最大的氢燃料电池研究、生产基地,建成完整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体系,以氢能产业发展为核心促进南沙区“氢能社会”全面发展。中期还是以氢能汽车为主要的方向,围绕氢能汽车整体来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远期,实现氢能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氢能整车技术和制造以及高效安全新型储氢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及多元化应用典范城市,氢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普及成熟,引领广州市成为世界级新型氢能城市,辐射带动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变革转型。

  这是南沙的设想,包括南沙现有的条件,所以我们的信心就来自于这里。

  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请问世界氢能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呢?中国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

  李灿:

  谢谢您的问题。

  大的方向来讲从学科布局和技术创新来讲,欧洲一些国家,包括日本、加拿大这些国家是走在前面的,我们国家现在是后期直追,我不知道广州的情况怎么样,其他国家很多地方已经引进了很多技术,像燃料电池技术、氢能车技多一些。

  最近这些年,国内自主创新的东西不少,很多研究所、高校的研究也是做了很好的创新工作,在专利技术上也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竞争力。

  举个例子,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70年代就开始做了,断断续续一直做到现在,燃料电池方面还是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广州地区华南理工大学廖世军教授也做得非常好,也有自己的创新基础。但是中期来讲,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现在国内很多地方是简单引进。

  我在广州市氢能规划发展战略发布以后,我觉得对我们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是非常好的机遇,过去为什么有一定的差距呢?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坚持做下去,后面就没有人管了,所以很多科学研究自主研发一定要持之以恒地做,日本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日本人不管是冷还是热都闷头在做,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次在发布会之后,不管以后怎么样,发改委领导一定要坚持做好。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有一个优势,制度优势,所以需要政府重视,企业家跟进,我们是后发国家,将来还是有优势的,将来在示范层次、应用场景层次可以推起来。我相信《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发布以后,特别在推动氢能交通这块的应用可能会发展得更快,走在世界的前面。

  谢谢。

  朱小燚:

  非常感谢南方都市报媒体记者提问,也非常感谢李灿院士的回应。李院士讲到我们要坚持定力、政府重视、企业跟进,未来在应用场景等领域内,相信后发国家一定会在相关先进国家的基础上适应场景,不断发展。

  广东广播电视台:

  顾委员您好,请问能否介绍一下近期建设的广州国际氢能产业园情况?还有下一步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的计划?

  顾晓斌:

  谢谢提问。

  广州国际氢能产业园选址于科学城中部广石化乙烯厂以北地块,总用地面积约193.5公顷,预计总建筑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园区集氢能产业总部经济、办公孵化、研发检测、产业化等功能于一体,配套建设氢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加氢用氢基础设施配套,集聚国内外氢能产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流的氢能专业园区。近期重点建设黄埔氢能创新创业中心,占地9.5公顷,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恒运集团将打造配套齐全的总部和孵化中心,同时预留了条件成熟的工业用地,满足氢能企业项目入驻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多维度拓展氢能应用示范,一是扩大物流车示范,在现有燃料电池物流车示范基础上,8月底前再投入40辆落地运营,年内达到100辆。二是加快推动首批氢燃料电池环卫车、燃料电池渣土车落地运营,并优先考虑在通勤巴士、景点摆渡车、出租汽车等适合氢燃料车辆使用的应用场景开展运营示范项目。三是进一步扩大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构建绿色环保、低碳清洁的交通运输和出行方式。

  这是我们示范运营的相关想法。谢谢。

  朱小燚:

  非常感谢广东广播电视台媒体记者提问,也感谢顾晓斌先生的回应。呼之欲出的广州国际氢能产业园区值得大家期待,未来在应用场景新原料、电子汽车,尤其是物流车、环卫车将正式走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之中。

  最后开放一个问题。

  新华社记者:

  请问李院士。您随着对新能源的开发增加,想必新能源消耗量也会参加,能否请您给我们科普一下氢从哪里来?

  李灿:

  谢谢您的问题。氢能产业从“制-储-运-用”,燃料电池的环节上都在考虑,从《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来看还是不错的,广石化、中石化,从石化里面复氢是很好的路径。但是复氢要看是什么样的制氢,如果现在的烷烃脱氢,顺便把氢产出来,这块是非常好的。但长远来看还不够,如果氢产业大规模用起来之后,光靠石化部分还不够满足发展,还得进一步发展制氢的技术。

  我注意到广州有几个优势:核电和海上风电,海上风电是非常好的,将来要从海上风电制氢、核电制氢,这两个制氢是绿氢,就是清洁的,从源头上来讲没有太开放的。把这两块做好,再加上从石化里面复产一氢,我觉得广州市氢能源将来就有非常好的发展。

  谢谢。

  朱小燚:

  非常感谢新华社记者提问,也感谢李院士深入浅出的回答。刚才陈主任也讲到了实际上从发布会开始,李院士和众多专家已经履行好专家委员会。特别是能源问题、氢问题很深奥,但是院士用很浅显的语言,包括对未来核电制氢、风电制氢做了解答。希望今天在座所有媒体朋友对今天发布会的硬核内容,同时,也关注新能源等在内的科普知识,让更多的人、让更多新能源走入千家万户、走入美好生活。

  我们今天的发布环节到此结束。下面请主席台的各位领导到第一排就座,我们准备进行揭牌授书仪式。也请我的同事,广州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与新闻发布处副处长林彦华先生上前为大家主持。

  广州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与新闻发布处副处长林彦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大家好。按照“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为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广州市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共同筹办“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联合会”。联合会将有效促进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助力广州市构建氢能产业链良性发展的生态体系。下面我们进行揭牌仪式,请大家共同见证。

  请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建荣同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同志、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联合会拟任会长单位广州恒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钟英华董事长移步主席台前。

  一二三,请揭幕

  请大家热烈鼓掌见证

  请陈主任、朱部长、李院士、钟董事长合影留念。

  请陈主任、朱部长、李院士、钟董事长落座。

  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技术创新能力要求高。广州市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内外专家的大力支持,为更好地推动广州市氢能产业创新发展,拟成立广州市氢能产业专家委员会,聘任国际国内氢能领域专家为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下面有请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建荣同志上台,请陈主任宣读专家委员会名单。

  陈建荣:(宣读名单)

  林彦华:        

  谢谢陈主任。

  请陈主任为专家代表颁发聘书,请李灿院士、叶思宇院士、廖世军教授移步主席台前接受聘书,请陈建荣主任为专家们颁发聘书。

  请陈主任和专家们合影留念

  请李院士、叶院士、廖教授落座。

  请欧阳柳章教授、王哲教授、闫常峰研究员、刘江教授、裴爱国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赟教授、周飞鲲博士移步主席台前接受聘书,请陈建荣主任为专家们颁发聘书。

  请陈主任和专家们合影留念

  谢谢大家。感谢所有媒体和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揭牌授聘仪式到此结束。


往期回顾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