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第一百六十二场)
主题:广州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新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第一百六十场)
时间:2020年7月27日上午10:00
地点:广州市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邀
请嘉宾: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勇,广州互联网法院分党组书记、院长张春和,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理院长严剑飞
相关新闻

文字实录

  主题: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第一百六十二场)

  时间:2020年7月31日下午15:00

  地点:广州市新发布厅

  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2020年7月31日,欢迎出席广州市第162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我们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广州法院司法公开”。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做好政法工作,促进社会公平治理,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

  6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18(2020)》发布暨中国法治发展理论研讨会”,并发布“中国司法透明度指数报告(2019)”。在2019年度中国司法透明度指数评估中,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获评全国第一,实现“五连冠”。广州互联网法院、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法院分别位居所在专门性法院第一名。这是广州法院系统的光荣,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专门作了批示。

  为全面深入展示广州两级法院阳光公正司法工作举措和实际成效,助力优化广州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我市司法系统的代表为我们进行发布,他们是: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勇,广州互联网法院分党组书记、院长张春和,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理院长严剑飞。他们将共同给媒体朋友们交流在法院公开方面的相关信息。

  首先,有请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勇介绍广州中院司法公开工作总体情况。

  王勇: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勇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下午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人民法院的工作目标。这就要求,公平公正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能感受的方式实现。广州法院是全国法院司法公开工作开展得最早、成效最好的地区法院之一。近年来,我们把司法公开作为推进“审判强院”建设、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抓手,发挥智慧法院建设领先优势,全方位健全司法公开制度机制,创新各方面工作举措,取得突出成效。自2016年起,广州中院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展的司法透明度指数评估中,连续5年排名全国法院第一,并获评“全国司法公开标杆法院”。今年评估组将互联网法院、自贸区法院纳入评估范围后,广州互联网法院和南沙自贸区法院分别在互联网法院、自贸区法院序列中排名第一。这是近年来广州司法事业的一项重要成就。阳光司法“广州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有力促进了司法质量、效率、公信力的提升和广州法治事业的发展。具体来讲,我们主要做了这么几件事。

  第一,执法办案全流程公开,让审判权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坚持全面公开原则,将执法办案各环节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公开,司法的过程更加透明、更有信服力。

  一是公开立案数据。强化群众诉权保护,全面公开立案登记制落实情况,立案数据实时可查,确保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全市法院案件当场立案率98%,居全国法院前列;网上立案率从2018年底的32%提升到目前的86%。探索实施容缺受理、异地办理等立案新机制,当事人凭案件编码、身份证号或手机号码可查询立案进展。在广州审判网开设诉讼指引专栏,制定并公开覆盖各类案件、诉讼各环节的203项诉讼指引文件,让当事人明明白白打官司。

  二是公开审判流程。审判流程信息实现从被动查询向全程跟踪、主动公开、单点推送的转变,当事人绑定手机号码后,系统可自动推送立案通知、开庭提醒等6大类审判流程节点信息。2019年以来,通过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广州审判网、“广州微法院”等平台,公开各类流程信息2688万条。完善细化裁判文书上网规则,明确文书上网类别、期限、范围,让记录裁判过程的裁判文书接受社会公众检阅,倒逼提升办案质量。裁判文书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不公开的裁判文书一律公示不公开理由;对裁判文书中身份证号码、住址等关键信息进行隐名处理,依法保护当事人隐私。率先公开庭审笔录,当事人“刷脸”即可查阅笔录信息。截至目前,全市法院累计公开裁判文书115.1万份,居全国法院前列。

  三是公开执行信息。建立执行信息公开平台,主动公开群众最关心的财产查控、限高、失信等15个执行节点信息,使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乱执行等问题在阳光下“无处藏身”。设置执行指南、执行线索举报栏目,为当事人参与执行提供便利。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财产变现全过程在网上进行,执行款分配、标的物保管、执行异议等重点环节全部主动告知当事人。2019年以来,网络拍卖标的额276.4亿元,总体溢价率64.3%。创新实施失信惩戒信息公开举措,通过“今日头条”手机客户端向失信被执行人经常居住地附近推送失信公告,为情节特别恶劣的失信被执行人定制“失信彩铃”。2019年以来,通过各种形式公开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2.2万人次,促使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

  第二,坚持群众需求导向,让人民群众因为见证司法而信赖司法。聚焦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提供高效便捷透明的诉讼服务,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一是业务办理更便利。在全国法院率先建成公示公告中心,集约公示开庭、执行、送达等10类18项公告信息,网上诉讼服务中心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法规查询、电子送达、多元解纷、诉讼风险评估告知等71项在线服务,群众参与诉讼更省时、更省力、更省心。实体诉讼服务中心33台公众服务一体机向办事群众提供电子阅卷、查询办案进展、自助缴费等32项智能服务,业务办理实现全域标准化、线上线下同质化。

  二是权利救济更顺畅。如何充分聆听、及时反馈人民群众诉求,一直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广州审判网逐月公布来信来访数据,对来信来访诉求的性质、问题类别、涉访案件收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为改进工作、化解纠纷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提前发布领导接访安排,为群众反映问题、提出诉求、维护权益提供便利。网上诉讼服务中心设置了诉前咨询、意见反馈、判后答疑、司法救助、视频接访等10项覆盖诉讼全过程的权利救济模块,当事人可随时随地提交服务登记、查询办理结果。12368诉讼服务热线及时高效反馈群众诉求,2019年处理当事人咨询等各类事项28万件次,群众满意率达99%以上。

  三是社会监督更有力。依托全市法院672个高清数字法庭和38个远程讯问室,在全国法院率先实现“法官人人有直播、法院天天有直播、案件件件可直播”,让庭审经得起“围观”。直播形式多样,单案支持4万人同时在线观看,人民群众可选择视频直播、实时直播或文字直播、案件回顾。广州法院庭审网络直播数连续3年排名全国法院第1,获评“全国优秀直播法院”。建成全国中院首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线沟通联络平台,全面公开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办理情况,让群众及时了解监督司法成效。全面公开法官遴选计划、审判辅助人员管理改革方案、律师权益保护文件等17类司法改革信息,定期发布司法改革动态,提高改革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设立财务公开专栏,集中公开法院年度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涉案款物、诉讼费收退等情况,规范经费管理使用。

  第三,拓展司法公开效果,增强司法服务大局能力。全面公开审判执行汇总数据,直观反映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在司法领域的表现,精准服务社会治理。

  一是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以迎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为契机,全面深化涉商信息公开,以满足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上线营商环境公开平台。设置“智慧破产系统”“司法文件”等9个一级栏目,按照世界银行营商评估指标公开司法文件,并提供中英文双语导航。实时更新“商事、金融案件”“执行合同用时”“破产、强制清算案件情况”“涉土地纠纷案件情况”等4类数据。上线全国首个地区破产审判智慧管理系统,案件进度、文书资料全面向债权人公开,由债权人对破产管理人履职情况进行动态评价监督。牵头落实的“办理破产”“执行合同”两项营商环境评价一级指标分别排名全国第1和第5。

  二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司法的价值引领作用更加突出,2019年以来在官方微信、微博等平台,以微动漫、微电影等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布各类典型案例1059件,阅读人数最多的文章点阅数突破37万人次。“私自上树摘杨梅坠亡案”有力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朴素正义观,旗帜鲜明地表明司法不保护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入选全国法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典型民事案例。

  三是提升“数助决策”能力。依托广州审判网司法数据公众服务中心,向社会实时公开5大类审判执行动态数据,公众和研究机构可全面了解民事、刑事案件细分案由分布情况。创新发布经济形势、治安形势司法指数,2019年以来围绕民间借贷、房屋买卖纠纷等案件发布15篇大数据分析报告,发出规范网约车运营等478份司法建议,为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和公共服务高效化提供司法数据支撑。广州中院入选2020年全国法院“数助决策”系统示范应用法院。

  第四,以公开规范权力运行,提升审判监督管理效能。通过公开管好重点案、盯好关键人,融合前沿技术,让审判监督管理更规范高效。

  一是健全“四类案件”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对疑难复杂等“四类案件”的阳光智慧监管,形成执法办案、审判管理、纪检监察等部门协同配合的全流程在线监管模式,院庭长可依法实时监控、提出监督意见,法官在线反馈案件进展、汇报办理情况,审判监督管理更高效。院庭领导行使审判监督管理权时全程留痕,对监督权行使形成有效制约。率先建立减刑假释协同办案机制,强化法院、检察院和刑罚执行机关数据信息共享,2019年以来,9515件减刑假释案件裁前公示、裁后公开,人民陪审员参审率达100%,公众可在线提交异议意见,打消社会对“花钱买刑”的担忧。

  二是加强重点人员信息公开。全面公开院庭领导信息,率先公开审判委员会组成、员额法官、审判辅助人员信息和任职回避情况,建立动态更新机制,让群众知道“案由谁判、责由谁担”,确保司法责任制落实。实时公开院庭长办案数据,让“关键少数”多办案、办难案成为新常态。院庭长审结了“村霸刘永添等54人涉黑案”、“小鸣单车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等一批在全省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疑难复杂案件,2019年以来结案数占总数25.3%。

  三是提升智慧支撑能力。以全国首家5G智慧法院建设为契机,优化类案识别推送、强制检索等法律统一适用机制,促进司法资源优化配置,有效破解“同案不同判”“案多人少”等问题,助力审判工作提“质”。以智慧手段加强办案效率管理,开展全国首例“5G远程庭审”,建成全国首个“网通法链”智慧信用生态系统,深化4K超清视频传输、人脸情绪识别、智能语音转录等技术在庭审直播等司法场景应用,促进执法办案增“效”。2019年全市法院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99.5%,案件平均办理时长同比缩短18.3%;受理、审结案件数分别达62.4万件和55.4万件,均创历史新高;法官人均结案450件,分别为全省的1.34倍、全国的1.97倍。

  接下来,广州中院将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进一步加大司法公开力度,推动司法公开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加快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为把广州建设成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贡献新的更大力量。谢谢!

  朱小燚: 

  感谢王勇院长的主发布。媒体朋友们在网上可以看到王勇院长的公开信息,伴随着改革开放,从一位年轻的知青走上司法的道路,既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过,也在省高院和广州、深圳两个中级人民法院工作过。从王勇院长的主发布内容可以感受到,广州法院系统一直践行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人民法院的工作目标。从2016年起,广州中院连续五年排名全国法院在司法透明度指数里第1名,历经获评全国司法公开标杆法院背后所付出艰苦的努力。非常感谢王勇院长的主发布。

  接下来,有请广州互联网法院分党组书记、院长张春和介绍广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公开工作总体情况。

  张春和:


广州互联网法院分党组书记、院长张春和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广州互联网法院自挂牌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建设的任务目标,以“一平台三体系”培育司法公开新动能,努力构建更加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制度体系,2019年度司法透明度指数居全国三家互联网法院首位。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打造一体化智慧平台,在夯实司法公开内容上“下功夫”

  聚焦“网上纠纷网上审”新型审理机制,构建审判流程、执行信息、裁判文书、庭审活动“四维一体化”司法公开平台,确保审判执行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一是重视司法公开“用户体验”。建设“诉讼集约化、庭审智能化、审务透明化、服务精准化”智慧审理平台,形成一网受理、协同办理、综合管理的一站式诉讼服务。截至7月30日,智慧审理平台访问量超1152万人次,注册用户超22万人,累计在线立案90938件,审结77947件,在线立案率99.98%,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35天,创新打造“一次不用跑”诉讼模式。

  二是强化司法公开“数据整合”。构建标准化、可视化审判管理机制,充分运用互联网司法、大数据运用等先发优势,多层次、多渠道激活数据服务功能。实时动态展示受理案件数、案由分布、法官结案数、案件平均开庭时间等16项诉讼数据,累计公布审务信息、司法改革动态、互联网司法信用报告、财务数据等10类3180余项信息,庭审直播点播量超1000万次,切实让诉讼活动更加透明、诉讼结果更可预期。

  三是推动司法公开“规则先行”。贯彻“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要求,建立健全审判执行信息公开制度。制定公开在线诉讼指引、在线审理规程及司法公开规程等文件14份,发布全国首个在线庭审规范,明确在线受理、在线多元化解、在线庭审、在线执行等诉讼流程,及时回应社会对互联网司法的关切,为全国规范和推广在线诉讼模式奠定实践基础。

  二、构建“科技+司法”应用体系,在强化司法公开能力上“求突破”

  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历史机遇,充分运用前沿技术拓展司法公开维度,优化司法公开形式,延伸司法服务功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一是创新“区块链+司法”应用。建成“网通法链”智慧信用生态系统,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不可回溯特性,实现司法数据全链路可信、全节点见证、全流程留痕,有效保障司法公开数据真实性、完整性,累计完成逾8000万条数据上链存证固证。运用“以链治链”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方式,确保所有案件数据直接上链、永久存储,已审结的7万余件案件卷宗均实现“一键上链归档”。

  二是创新“5G+司法”应用。全国首试5G远程庭审,以“低延时、大带宽、大连接”破解在线庭审移动端画面清晰度低、网络不稳定等问题,跨越式提升当事人在线庭审诉讼体验。首创在线示范庭审、在线示范调解方式等审理模式,以5G扩容在线旁听规模,精准输出司法案例规则指引,努力以经得起“围观”的公正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营商环境。在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示范庭审中,实现2500余名当事人在线旁听,相关经验在全国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推进会上介绍推广。

  三是首创“枫桥E站”网上解纷站点。将一站式司法公开窗口延伸布设至互联网平台,定点发布典型案例、裁判规则、在线示范庭审等“就地解纷”指引,引导互联网企业完善经营规则和平台运行机制,构建跨区域的司法数据连接与共享生态圈。目前已在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广州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广州商品清算中心)等设立4个站点。

  三、构建多元协同共治体系,在拓宽司法公开途径上“见实效”

  重点围绕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重要司法政策,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重要司法改革动态,及时总结互联网司法新经验、新成果,促进司法公开从单向披露向多向互动转变。

  一是拓展互联网司法辐射范围。率先将司法服务延伸到“粤省事”数字政府服务平台,集成穗康、广互ODR等政务小程序,为公众提供智能法律咨询,打造服务触达基层的“神经末梢”。推进“YUE审事”司法智能化平台空间建设,为当事人提供跨域法律服务,推动形成多形式、全方位公开格局。疫情期间,互联网司法技术输出粤港澳大湾区20多家法院,助力司法审判“不打烊”。

  二是服务互联网司法应用研究。充分发挥大数据多元分析、区块链多链条对接优势,精准把握互联网发展动向与突出问题,发布司法观察报告、审判白皮书、司法科技标准等42份。建立“互联网司法阳光智库”,选聘智库专家38名,推动建立互联网法律实务协作机制。联合高校、行业协会、互联网企业等30余家单位,建成“1+N”共治联盟,让司法在更广程度上参与社会要素的流动交换。

  三是推动互联网司法深层交流。开展各类司法交流活动269场次3806人次,参加世界互联网法治论坛、世界律师大会等活动33次,与澳门特区法院代表团、香港特区政府律师团、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团及法国、葡萄牙等境外代表团开展研讨活动24次,持续输出互联网司法规则。司法创新举措获CGTN、斯坦福大学CGCP等国际媒体刊物报道,充分展示中国法院互联网司法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

  四、构建主动开放共享体系,在提升司法公开质效上“抓落实”

  深刻把握社会公众信息需求规律,广开监督渠道,回应社会关切,积极宣传互联网司法的生动实践,真正让创新举措在社会上读得到、听得见、看得着。

  一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确保法院工作始终置于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之下。推动与“智慧人大”数据对接,将法院工作纳入人大联网监督系统。积极邀请人大代表视察法院、旁听庭审、参加讲座,全国、省、市人大代表线上、下线视察调研22次。认真研究落实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落实,保障司法权规范运行。

  二是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加强政协委员联络工作,认真研究委员意见建议,高质量办结市政协委员提案。畅通电话热线、移动端留言、院长信箱投诉等多元诉求解决渠道,累计回复8200余次,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全方位监督。主动组织“法院开放日”、互联网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超级大V进法院、律师司法实务交流会等活动,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举措。

  三是主动发声回应社会关切。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传播规律,主动邀请新闻媒体参与报道法院重要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汇报“点即达”智能短信送达系统、便民服务终端“E法亭”、5G虚拟智能“YUE法庭”、网络著作权纠纷全要素审判“ZHI系统”等多项全国首创经验做法,相关举措获《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法院报》、学习强国等央级、省级主流媒体报道168次。围绕疫情期间司法需求,开展“纠纷云问诊”“云课堂”,在线受众超200万人次。

  下阶段,广州互联网法院将始终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不断增强司法工作透明度,使司法公开取信于民,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努力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谢谢!

  朱小燚: 

  感谢张院长。大家知道广州互联网法院是个年轻的法院,为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增设广州互联网法院的方案》,全面发挥司法在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保障网络安全、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方面的职能作用而增设的互联网法院。再过一个多月时间,将迎来广州互联网法院的2周岁生日,这个城市一定会和广州互联网法院一样共同在改革创新领域、司法工作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后,有请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理院长严剑飞介绍南沙自贸区法院司法公开工作总体情况。

  严剑飞:

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理院长严剑飞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下午好!

  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自2015年12月挂牌成立以来,围绕构建更加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制度体系目标,着力打造“以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以司法公开保障司法为民,以司法公开深化司法改革,以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以司法公开增进司法和谐”的“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日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司法透明度指数评估中,南沙自贸区法院位居全国自贸区法院首位。主要情况如下:

  一、以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

  坚持主动公开、依法公开、及时公开、全面公开和实质公开的原则,全面公开审判执行和司法改革信息,最大限度地方便人民群众了解司法权力运行情况,促进司法公正。一是深化审判流程公开。及时主动推送审判流程节点信息,2019年通过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广州审判网、“广州微法院”及“微执行”小程序、本院官网等公开各类流程信息100余万条,实现审判流程信息全程跟踪、主动公开、单点推送、双向互动。二是加大庭审活动公开。推进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和庭审网络直播,“法院天天有直播,法官人人有直播”成为新常态,其中,何炎辉法官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优秀直播法官。三是深化裁判文书公开。2019年应上网裁判文书上网率达100%,其中两篇裁判文书获评全国法院优秀裁判文书。四是推进执行信息公开。创新繁简分流、分段集约执行办案模式,实现执行信息全流程公开,改革模式入选广东自贸区第六批改革创新经验。

  二、以司法公开保障司法为民,全面建设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全面建设集约高效、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一是建设“一站服务”的集约化诉讼服务中心。全市率先实现跨域立案;加大与粤港澳大湾区9市法院跨域立案协作,深化与前海、横琴法院的司法资源共享,探索建立“环大湾区司法服务圈”,诉讼服务中心获评“广东法院诉讼服务示范窗口”、“广州城市治理榜”之司法服务满意度奖。二是构建“一网通办”集约式诉讼服务平台。上线南沙法院服务号,自主开发排号预约和院内导航系统,集成三级法院智慧服务功能,提供诉讼风险评估、智能法律咨询、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电子送达、费用计算等多功能线上服务,实现需求信息“一键查询”、诉讼服务“一网通办”。三是创新智能化诉讼服务。开发触控式诉讼文书自助查询系统、交通事故和劳动争议赔偿智能计算系统,启用“人脸识别”导航安保系统,建成全市首个VR诉讼体验区;升级智能档案库房,推出电子档案全自助阅卷服务;上线“南法小智”智能语音机器人,实现案件流程和节点信息自动推送,为诉讼参与人提供公开便利的司法服务。

  三、以司法公开深化司法改革,提升自贸区司法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聚焦南沙“三区一中心”区位优势,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着力提升涉外涉港澳专业化审判水平,全面展示自贸区法院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一是服务自贸区国际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开发布服务保障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意见、产权保护实施意见,撰写自贸区融资租赁、跨境电商案件审理情况报告,先后发布商事审判、知识产权审判、涉外审判等专项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多个判例入选“广东自贸区司法保障十大典型案例”“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纠纷典型案例”、 全省法院“2019年度涉互联网十大案例”。二是创新涉外涉港澳案件司法服务。制作中英双语、繁简双体诉讼指引,深化多语种导诉服务,打造“多语接待岗示范窗口”;设立涉自贸区、涉“一带一路”案件专窗,引入公证、仲裁驻点服务;实行涉港澳案件繁简体裁判文书一并送达,发出全市首份中英文司法建议,增强涉外案件当事人司法认同。三是拓展港澳人士司法参与渠道。在全国率先聘任港澳陪审员、特邀调解员和专家咨询委员,成立港澳青年司法实践基地,先后接收四批共23名港澳学生来院实习;举办全市首场港澳陪审员、港澳青年学生专题开放日,增进港澳人士对法院工作的了解。四是增进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司法协作交流。持续借鉴属实申述、证据开示等港澳诉讼规则,推进粤港澳司法规则对接;连续两年邀请粤港澳三地法官、律师、学者等开展比较模拟庭审,打造大湾区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和实践交流平台;与前海、横琴法院签署合作协议,共享港澳调解员并探索跨域审判,推动区域司法资源共享;积极参加“一带一路”国际论坛、“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司法高层论坛”以及肯尼亚斯特拉斯莫尔大学的互动交流,树立自贸区法院服务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

  四、以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构建法治宣传全媒体传播、引导体系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全视角、全过程、全方位展现法院工作成效,提升司法公信。一是完善常态化信息发布机制。通过定期发布法院工作报告、召开新闻发布会、编印《优秀裁判文书和精品案例》、组织示范庭审等多种方式,及时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公开法院工作,主动接受监督。二是加强主流媒体宣传。在各级媒体刊发新闻稿件,多项工作被《人民日报》《人民法院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三是深化自媒体建设。依托“两微一端”平台推送信息,多篇信息被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报、“学习强国”微信平台转发推广,并获评广东政务“Y指数”最具公信力和微信影响力人气奖、“全国法院十佳百优新媒体作品”。四是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入驻“南方号”等宣传平台,开展“亮剑行动:决胜执行难”全媒体直播,制作《法官说法》专题电视节目,打造“全媒体”法治宣传品牌。

  五、以司法公开增进司法和谐,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畅通多元化纠纷解决渠道,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实践司法公开,推进诉源治理,促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是搭建立体解纷平台。成立“多元调解中心”,整合南沙工商联、房地产协会、香港南沙联谊会、澳门南沙商会等境内外调解资源,构建纠纷诉前预防、诉中调解、诉后执行和解的立体平台。与广州仲裁委、南沙国际仲裁中心合作,建立非诉纠纷解决导入机制,畅通跨境纠纷化解渠道。率先成立法院驻口岸知识产权纠纷调处中心,创新进出口贸易知识产权纠纷行政与司法协同保护新模式。二是充实调解专业力量。聘任19家特邀调解组织、86名特邀调解员,首邀香港执业大律师调解涉外商事案件,共调解案件1359件;与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合作,引入22名案件调解员参与前置调解。三是提升在线解纷效能。上线全国首个商事调解APP,调解成功率达99.01%;深度运用在线多元解纷(ODR)平台,真正实现线上调解、云端解纷。

  接下来,南沙自贸区法院将进一步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健全司法公开形式,畅通当事人和社会公众获取司法信息渠道,为推动南沙自贸区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有力司法保障。

  谢谢!

  朱小燚: 

  感谢严书记。南沙自贸区片区法院在2015年年底,伴随着相关改革制度正式成立的。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法院是全国第一家自贸区法院,其成立是积极推进司法改革服务和保障自贸试验区建设与发展重要举措和有益探索,为人民法院服务自贸区建设提供新的平台。刚刚成立的南沙自贸区片区法院也是获得了位居全国专业性法院的第1名。

  现在进入提问环节,也请各位记者朋友在提问前先通报您所代表的媒体机构,谢谢。

  广州日报记者: 

  南沙自贸区法院从2019年开始集中管辖广州五区的涉外、涉港澳台案件,那么南沙自贸区法院是如何针对外籍和港澳台当事人做好司法公开的?

  严剑飞: 

  谢谢您的提问。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稳步推进特别是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实,加上去年1月1日起广州市五区的涉外、涉港澳台案件的集中管辖,南沙自贸区法院的涉外案件、尤其是涉港澳案件数量逐年增多。南沙自贸区法院根据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特点,围绕南沙“三区一中心”建设的大局,通过开展规则对接、拓宽参与渠道、创新交流平台,不断增进粤港澳大湾区区际司法协作和交流,深化司法公开,树立自贸区法院服务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

  一是开展诉讼规则的对接的探索:全国首创《民商事案件“证据开示”指引》、率先出台《涉港商事案件“属实申述”规则适用规程》、制定《委托当事人送达实施细则》、适用律师调查令制度、试行民商事案件“交叉询问”规则。其中商事案件“属实申述”规则被列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省推广。今年,我们还将开展“类案辩论”制度和“清理批示”规则的探索,进一步扩大粤港澳大湾区的诉讼规则对接。

  二是拓宽港澳人士司法参与的渠道:在全国率先聘任了港澳陪审员、特邀调解员、专家咨询委员,拓宽港澳人士参与自贸区法院司法活动的渠道;承办港澳青年实习基地,先后接收四批共23名港澳学生来南沙自贸区法院见习交流。

  三是打造粤港澳司法合作交流的平台:连续两年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比较模拟庭审、与南沙国际仲裁中心等机构合作建立涉港澳民商事纠纷诉前分流多元化解机制,积极搭建大湾区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和实践交流平台。

  谢谢。

  南方日报记者: 

  数据的互联互通是互联网法院的一大特点,但司法公开要求司法信息在网上流转,如何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以及保证当事人的隐私不受侵犯呢?

  张春和: 

  感谢您的提问。广州互联网法院建院以来,既高度重视司法公开,又高度重视司法数据安全和当事人的信息保护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我想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叫“密不透风”回答你所提的问题。

  “密”是指“加密式存储”,即通过建立司法区块链,实现全链条、全流程的证据数据加密,所有案件数据直接上链、永久存储,而且每个节点都有完整的数据备份,确保司法数据破不了、改不了、毁不了。

  “布”是指“遍布式预防”。我们所有的数据同时有三处备份,即使因各种极端因素停机,也能瞬时恢复,确保当事人的诉讼体验与数据安全。前面提到的“E法亭”也是预防的重要一环,当事人通过证件、指纹、人脸三重认证才可进入使用,确保当事人诉讼数据上传的私密性和完整性。

  “透”是指“通透式传输”,即实现数据交换秒级响应。我们的诉讼平台访问量已突破千万量级,但从未出现数据安全问题。因为,法官或当事人进入诉讼平台时,必须通过实名和活体认证,保证是本人使用。同时,我们也推动了超过30多家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数据共享。

  “封”是指“密封式使用”。我们严格按照“谁能用、谁用过、怎么用”来管理数据,实现数据全流程管控。没有授权就无法知晓具体案件的内容,确保当事人隐私安全。而且案件材料一经查看,就会自动加盖查看人的身份水印,严防案件材料被截屏外泄。

  谢谢。

  新华社记者: 

  目前,司法公开工作正呈现你追我赶的态势,不少地区法院在司法公开方面势头很猛。就进一步巩固扩大司法公开工作优势,法院下一步有什么重点工作部署?

  王勇: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正如您刚刚所说,在司法公开这项工作上,全国各地法院确实呈现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对于广州法院而言,司法公开五连冠的成绩,但毕竟是代表着过去,不进则退,如果不积极应对,不采取新的有力措施,我们有可能在司法公开这项工作上落后。所以,我们一直在考虑怎么样充分发挥广州法院司法公开的先发优势,怎么样继续创新司法公开的举措,完善司法公开的制度和机制,才能够让我们这项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具体来说,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对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公开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主要司法公开的平台,进一步加强广州审判网以及审判流程、庭审活动、执行信息、裁判文书四大司法公开平台建设,使这四大平台的运用能够更加完善、更加便利,尤其是便利社会公众。同时,在公众的内容上也要想方设法把更多的工作内容,司法活动更多纳入到司法公开的范围里。强化对基层法院的督促指导,因为基层法院除了广州互联网法院、自贸区法院,还有11个区的法院,我们也要强化对这些区法院的督促指导,推动各个基层法院在司法公开这项工作上能够获得均衡的发展,力争全市两级法院在司法透明度指数,在庭审直播数量、裁判文书上网的数量等方面继续保持在全国领先地位。二是充分发挥广州智慧法院的优势,继续推进新技术的应用,如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等新技术,把新技术和法院司法业务深度融合,带动司法公开实现新的发展。实际上我们的平台都是充分利用的新技术来搭建平台,所以技术应用得越多越好,平台就会越多越好。另外,广州法院正在完善全业务网上办理系统(简称为AOL),所有的业务都在网上进行,我们现在正在大力推进完善系统。同时,通过这样的系统来进一步强化司法公开数据的深度应用,同时,优化人民群众对于司法公开和诉讼服务的用户体验,使群众更有获得感。三是主动学习全国其他司法公开先进法院的有益经验,取长补短,巩固优势。同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包括新闻媒体朋友们对我们司法公开工作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谢谢!

  朱小燚: 

  非常感谢媒体记者的提问,也感谢王勇院长的回应。可以说五连冠凝聚着整个中院系统全体人员艰苦不懈的努力,代表着过去每条路上艰辛的足迹。同时,王院长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也说了,广州中院将继续对标最高人民法院的新要求,将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同时以谦虚的精神主动学习全国其他司法公开先进法院的有益经验,谦虚继续前行。

  信息公开伴随着160多场新闻发布会,在特殊的疫情防控之年,我们一起走过每一个日子。同样,司法公开也像空气一样是每个城市、每个国家公民所最必需的。

  刚才在休息室的时候我也向王勇院长请教,因为这五年单靠一场新闻发布会还很难决解读所有背后的故事。我代表媒体朋友向王院长,包括其他两位法院系统同志申请了,未来将把新闻发布活动开到中院去、开到互联网法院去、开到自贸区片区法院去。

  我们今天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往期回顾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