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委书记张火青:“两区”驱动 打造优质生活圈

  • 听全文
  • 2020-11-13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国家级增城开发区近三年累计提升93名,跻身全国开发区百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平稳起步,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位列珠三角片区第1名;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亿元,连续四年增速超过20%,总量及增速均居全市各区前列;维信诺、超视堺8K、平安科技园等440个、总投资近3000亿元的优质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投产;今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3%、增速全市第二,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速度加快、后劲增强、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增城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增城区委书记张火青接受广州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增城将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主线,以国家级增城开发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两区”驱动,引领带动增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高质量发展,打造宜业宜居宜游优质生活圈,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之城。

  新发展:推动国家级增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张火青表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级增城开发区就是主阵地、主战场。增城将进一步加快开发区“一区多园”发展,重点推进仙村、中新、宁西等分园区建设,持续引进优质品牌项目,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金融科技等现代产业集群,打造广州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个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核心关键就是优质品牌企业的集聚。”张火青介绍,增城区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紧盯5G技术、人工智能等数字新经济,强化招商引资,引进一批规模体量大、成长性高、引领性强的骨干项目、头部项目和核心技术型企业,做强做优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营商环境是推动优质品牌项目集聚的基石。增城区将对标最好最优,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大幅度砍掉不必要的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率效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企业发展创造活力。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增城侨梦苑“一苑多区”建设,做强做精中新科技园等一批创新载体,加强科技创新政策供给,引进一批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引进一批“高精尖缺”人才,努力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

  新格局:推动国家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建设见成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张火青表示,如果说国家级增城开发区是聚产业、促创新、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那么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就是融要素、促改革、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增城区将以推进城乡人口、产业、要素、设施四个融合为路径,积极探索创新,重点推动“点状供地”、农村集体留用地开发、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工作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实践创新,打造国家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力争交出一份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答卷。

  持续优化城镇体系,强化多节点支撑。南部以增城开发区核心区为引领,整合广州东部交通枢纽板块和沿江经济区板块联动,打造广深都市圈智造新区。西部规划建设大湾区科教新区,整合广州科教城、中新科技园、广州国际物流产业枢纽等功能板块,建设大湾区创新型生态宜居产业科教融合新城。中部以荔湖新城为核心,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城市经济。北部以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片区为核心,融合发展智慧康养、生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广州都市圈文旅融合新地标。

  张火青表示,增城还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牢牢牵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持续推进农村承包地流转,盘活农村集体留用地,引进培育优质农业品牌企业,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以乡村全面振兴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新作为:聚焦民生福祉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张火青提到,民生福祉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增城区持续加大教育医疗投入,斐特思公学、华师附中、市二中、执信中学、黄冈中学、前海人寿医院、市妇儿医疗中心、南方医院等一大批优质资源相继落户,在《求是》主管主办的《小康》杂志社发布“2020中国综合生活质量百佳县市”榜单中排名第7。

  张火青坦言,与中心城区相比,增城区在教育方面还有短板,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接下来,一方面,通过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和管理权限下放等全力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主动对接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创造条件吸引更多质量高、符合需要的学校落户增城。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重点打造地铁21号线(广汕公路)沿线健康服务业产业带,探索“医养结合”养老发展模式,推动健康服务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