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湾区办主任李海洲:以新担当新作为 开创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

  • 听全文
  • 2020-11-26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之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开创工作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湾区办主任李海洲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将深切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厚望重托,用心用情体会、满怀赤诚践行,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开创广州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

  同时,紧紧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落实到广州发展改革各项工作和“十四五”规划编制当中。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奋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以“四个出新出彩”引领带动全市各方面工作出新出彩,为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深化双城联动更好辐射带动“一核一带一区”建设

  10月22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8天后,由广州、深圳两市市委市政府主办,两市发展改革委具体承办的首届广州深圳“双城联动”论坛成功召开。论坛上,广州、深圳相关部门签署了科技创新、智能汽车产业、智能装备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设施、营商环境、自贸区等七个领域的专项合作协议。

  “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大局意识、系统思维、整体行动,强化广深改革联动、协同对接,全面落实两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专项协议,在共建要素配置高地等方面下功夫,提高市场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促进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更好辐射带动‘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推动‘双区’高质量发展。”李海洲说。

  今后珠三角城际铁路出行如乘公交

  总书记在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时强调,要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广州要如何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

  李海洲说,在“硬联通”方面,广州将加快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在目前5条通道基础上,规划了辐射全国10个方向战略通道,强化与国内主要城市群之间的高速直达,接下来要加快推进广清永、广中珠澳、广河、贵广客专联络线等重大项目建设。广州还将加快推进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推进广州东站等主要车站改造及相关联络线规划建设,结合广汕、广湛高铁建设,推动贯穿中心城区东西通道扩能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广州将加快推动珠三角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积极探索建立城际铁路与地铁系统制式兼容、互联互通和无缝衔接换乘体系。

  在“软联通”方面,广州将聚焦三个方面继续深化与港澳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一是大力实施“湾区通”工程,以点带面推动规则衔接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依托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探索打造规则衔接示范基地,率先复制或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做法,进行系统性的制度创新和试验。三是鼓励穗港澳行(商)业协会、工商企业界、专业服务界等深化交流,积极携手大湾区城市共同推进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

  着力提升广州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策源”能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国家“十四五”以及未来15年的发展新蓝图。李海洲说,广州市发展改革委正在紧锣密鼓牵头开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当前首要任务是全面加强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对标对表,紧紧围绕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个新”的核心要义进行谋篇布局。

  经过“十三五”的发展,广州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3万亿元新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3万美元,达到现行标准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预计今年底市“十三五”规划确定目标任务基本完成,14项约束性指标全部达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可如期实现,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广州将紧紧抓住“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对标中央《建议》,市“十四五”规划编制正在研究提出广州“十四五”及2035年发展目标,落实好国家赋予广州的重大定位,在宏观目标上与国家、省保持一致,在具体指标上要体现广州在全国、全省发展的引领作用。

  李海洲指出,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着力提升广州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策源”能力。一方面,要以“一区三城”为主阵地,加快建设“1+4+4+N”战略创新平台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引擎和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另一方面,要把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万亿级和千亿级产业集群,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