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读】广州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出炉

  • 听全文
  • 2020-06-18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千里长卷 八道合一

  近日,《广州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出炉,提出到2035年全市建成碧道2000公里的目标,绘就广州碧道千里长卷;同时还要打造“广州碧道理想水生活”和八道合一。

  2035年建成2000公里碧道

  规划提出“广州碧道:理想水生活”总体理念,将碧道建设作为城市治水升级版,实现从单纯治水到城市综合治理,还清于水、还水于民、还绿于岸,以水而定、量水而行,重新构筑人、水、城之间的紧密联系。本次规划提出碧道建设的总体目标为:千里长卷、最美广州。

  到2022年,全市建成碧道1000公里以上,各区结合实际情况打造2条以上高标准碧道,市域大江大河、各区主要河涌碧道基本成形,初步建立“广州碧道”品牌。

  到2025年,全市建成碧道1506公里,基本建成贯通全市的碧道骨干体系,实现碧道、绿道、古驿道互联互通,基本绘就“千里长卷,最美广州”碧道画卷,建立“广州碧道”品牌。

  远期到2035年,全市建成碧道达到2000公里,形成一系列特色碧道和主题场景,形成覆盖全市碧道网络,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美好愿景,“广州碧道”品牌成为大湾区靓丽名片。

  营造水鸟走廊、保护珠江生态岛链

  功能复合是碧道的一大特色,规划中提出,以碧道统筹山水林田湖海系统治理,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实现空间综合利用、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激活片区多元价值。广州市深化细化省万里碧道“三道一带”空间要求,提出“水道、风道、鱼道、鸟道、游道、漫步道、缓跑道、骑行道”八道合一和“滨水经济带、文化带、景观带”三带并行的“八道三带”空间范式,保护珠江生态岛链、建设碧道风廊、水鸟走廊,恢复鱼类洄游生态圈,打造蓝线上的公共服务综合带,实现堤内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系统治理,形成广东碧道建设的“广州方案”。

俯瞰南沙凤凰湖,碧道连着湖心。

  碧道将具有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功能,营造水鸟走廊、辅助鱼类洄游、保护珠江生态岛链。不少市民会发现,近年来广州水鸟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不仅是海珠湿地能观鸟,在珠江前航道等河道上也能见到白鹭的身影。本次规划提出,通过碧道建设营造“多廊+多点”的水鸟走廊,为水鸟提供栖息地和迁徙廊道。同时要建设鱼道、修复鱼巢,逐步恢复鱼类洄游生态圈;保护与修复59座江心岛,建设珠江碧道生态岛链。

  碧道还要打造景观与游憩系统:以线串点缝合城市,打造水上运动产业带,策划主题游径。探索碧道水上运动模式,打造373公里珠江碧道水上运动产业带;营造四片多条碧道主题游径,诉说“广州碧道故事”。同时串联全市6类220处空间资源,串联全市大型绿地斑块34片。

  同时碧道还推动滨水高质量的经济带:带动4类85片产业片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挖掘3类48片价值地区,助推区域协调发展。

  三大生活圈 广州新六脉

  碧道的总体布局为:三大生活圈、广州新六脉。构建北、中、南三大“碧道生活圈”:北部山水型碧道生活圈,576公里,山环水抱、生态碧网,融合周边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成为郊游好去处。中部宜居型碧道生活圈,550公里,都市宜居、先锋水岸,荟萃人文景观,宜居宜业宜游,展现广州国际大都市形象。南部水乡型碧道生活圈,380公里,广府水乡、滨海风情,恢复城市水系“弹性”,重塑健康自然的河湖岸线和生态驳岸。

  打造“广州新六脉、羊城四境”碧道空间。古广州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新时期碧道建设将构建三纵三横的广州新六脉——通山达海线、山水画廊线、广佛发展线、城央环岛线、黄金水道线、田园风光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