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抽样检验结果及有关数据不得用作商业用途)
2021年第四季度,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发动机润滑油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共抽查了15批次样品,经检验,有1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
本次抽查依据《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度发动机润滑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1121-2006《汽油机油》、GB 11122-2006《柴油机油》及相关企业标准等,对低温动力黏度、运动黏度(100℃)、高温高剪切黏度、黏度指数、倾点、水分、机械杂质、泡沫性(泡沫倾向/泡沫稳定性)、蒸发损失、闪点(开口)、硫酸盐灰分、硫含量、氮含量、碱值、凝胶指数、铜片腐蚀等项目进行检验。
主要不合格项目及情况分析
1.低温动力黏度
低温动力黏度是评定润滑油低温启动性能的重要指标。它是润滑油在低温、高剪切速率条件下测得的内摩擦力大小的量度,反映了润滑油在发动机活塞环和气缸套部位的低温流动性能。低温动力黏度指标较低的润滑油在低温时的流动性较好。低温下,发动机油的黏度增大,流动性变差;当低温动力黏度不合格时,润滑油不能及时通过机油泵送到各运动部件,会造成较大的启动磨损。低温动力黏度可作为预示发动机在低温条件下能否顺利启动的黏度指标,在同一种低温条件下,测出的该黏度值越小,说明机油的冷启动性能越好。使用低温动力黏度不合格的机油,在天气较冷时,容易出现发动机启动困难的情况,也容易造成活塞环和气缸套磨损。
2.运动黏度
运动黏度不仅是润滑油分类的依据,而且也与发动机摩擦功率的大小、运动零件的磨损量、活塞环的密封程度、润滑油及燃料的消耗量、发动机冷起动的轻快性、零件的温度等有密切的关系。使用黏度过大时,发动机低温起动困难,洗涤作用差;黏度过小时,油膜容易破坏,密封作用不好,加大润滑油消耗量。所以发动机润滑油的黏度太大或太小都不好,选用适宜黏度的机油,是指在发动机的摩擦面上能够形成足够厚度的油膜,在保证机件正常润滑的前提下,选用黏度尽可能低一些的润滑油。
产品选购小常识
发动机润滑油能对发动机起到润滑减磨、冷却降温、密封防漏、防锈防蚀、减震缓冲等作用。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发动机内有许多相互摩擦运动的金属表面,这些部件 运动速度快、环境差,工作温度可达400℃至600℃。在这样恶劣的工况下面,只有合格的润滑油才可降低发动机零件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市场上的机油因其基础油不同可简分为矿物油及合成油两种(植物油因产量稀少故不计)。合成油中又分为:全合成及半合成。全合成机油是最高等级的。机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消费者选购和使用车用润滑油时,注意以下几点:
1.机油的选用主要根据使用环境的气温,因为广东的气温较为炎热,如果车辆只在广东地区使用,一般上来说,选择黏度等级15W-40、20W-40较适合。如要到天气寒冷的地方,则需要选用低温流动性好的润滑油产品如:0W-30,5W-40等。质量等级方面应根据汽车的润滑需求选择不低于最低质量等级的润滑油产品。国家标准未作规定的质量等级型号,应留意其明示的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汽车使用要求。
2.选择车用润滑油时,全合成比半合成和矿物油要耐用,更换周期相对更长。但全合成润滑油成本要比半合成润滑油和矿物油要高,消费者应根据自身车辆使用指南以及用车成本选用合适的润滑油。
3.润滑油变黑并不是代表润滑油已经变质需要更换。对于没有加清静分散剂的润滑油来说,颜色变黑的确是油品已严重变质的表现,但现代汽车使用的润滑油一般都加有清静分解剂。这种清静剂将粘附在活塞上的胶膜和黑色积炭洗涤下来,并分散在油中,减少发动机高温沉淀物的生成,故润滑油使用一段时间后颜色容易变黑,但这时的油品并未完全变质。更换车用润滑油应根据车辆使用指南要求的维护周期进行更换即可。
4.更换润滑油时只添加新油不排净旧油是错误的,只补充不更换只能弥补机油数量上的不足,却无法完全补偿润滑油性能的损失。应完全排净旧油以后再添加新油。
5.添加润滑油时应控制在油尺的上下刻度线范围内,避免润滑油过多就会从气缸与活塞的间隙中窜入燃烧室燃烧形成积炭,或烧润滑油的现象;同时也要避免油量不足导致车辆润滑不足,增加机械零件的磨损。
2021年第四季度发动机润滑油产品及其企业名单